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蔣勳細說紅樓》從文本出發的解讀有點動人

無意間聽了蔣勳的《從詩經到唐詩》的播音, 細膩、委婉、詳實, 仿佛在詩詞美的海洋中暢遊了一番似的。 接下來又聽了他講唐詩,

講宋詞, 一直講到近代, 到當代臺灣。 其對文化之美的理解, 讓我心動, 他講的很多我也是從沒有接觸過的, 或者接觸了, 只是知其一不知其二的, 最後不由得我感歎中國文化之美真是令人歎為觀止。 在聽他解讀的過程中, 很欣賞他的學識, 關於建築、繪畫、戲劇藝術方面東西, 總是能被他信手拈來, 恰當巧妙的說出, 滋潤著我那很貧瘠的心田。 喜歡他那磁性的聲音, 永遠都是娓娓道來, 不急不緩, 不漏掉任何一個可能被別人忽略的細節。 聽了他的很多, 當然最後也不不會漏掉他細說的紅樓的。

蔣勳細說的紅樓, 沒有一點關於人物的考證, 沒有一點脫離文本以外東西的推敲, 他是在就文本說細節、說人物、道人性。 他的視角也很獨特,

是從青春成長出發。 寶黛釵等等人物的描寫和對話, 一切都放在他們只有十四五歲左右的年齡的背景中展開來, 來說青春的懵懂, 成長的困惑, 身體與心理的微妙變化, 對現實的苦惱又孩子似的無憂無慮, 都是那麼的真實動人, 細想想, 還真是一部“青春之歌”了, 而且是放到什麼時候都不過時的。

蔣勳從悲憫角度說的也格外好, 他說他很可憐薛蟠, 很心疼賈瑞, 很替趙姨娘和賈環難過, 還有對賈芸和小紅等等小人物的語氣都讓人仿佛身臨其境, 感同身受。 紅樓夢的耐讀令人永不厭煩, 都是因為那可能被別人忽略的細節描寫, 對小人物的細緻呈現。 紅樓裡沒有好壞人, 只有環境、本身性格、家教等等造化出來的人,

一切皆有因果。

整部書的細說真的是非常非常的細, 每個章節都分上下兩集來說, 而且每集都有一個小時, 比我們看書的時間長的多了。 蔣勳不放過一句話, 不放過裡面人物的一個轉身或者一個舉手或者一個撇嘴, 從這些細節上來看, 真的是由衷的感到了曹雪芹的筆力精准, 對人物的刻畫一絲不苟, 三百多個人物, 一出場就是他們每個人應有的口氣, 絕不會有一點的錯亂, 這些真的是後來的任何作家都難於超越比肩的。

幾十集聽下來, 理解我們的林青霞女神為什麼說蔣勳是她唯一的偶像了, 理解她為什麼在紛忙雜亂之中還每週從香港坐飛機會臺灣聽他的講座。 蔣勳是一個學者, 是一個士, 對文化對美的愛,

很單純, 很無欲無求, 只是因為自己多理解了那麼一點都迫不及待的分享, 沒有高高在上, 都是平等的。 據說當年他講紅樓時, 連菜市場的小商小販都會關門打烊去細心聆聽。 感歎啊, 啥時我們大陸會有這樣的學者, 啥時會有這樣的小販。

蔣勳解讀的細節估計太多, 有時也會把裡面的人物講錯, 譬如會把賈璉的奶娘和寶玉的奶娘說混了, 還有會把單聘仁, 說成dan聘仁, 把潑皮, 說成bo皮, 看評論, 發現聽者都是很刁的。 又反過來想, 這樣的錯, 才方見蔣勳之真實的, 如木心在《文學回憶錄》裡, 有時會出些常識錯誤, 都瑕不掩瑜, 不完美之人才是完人。

還有幾十集沒有聽, 感覺很開心, 未來還有一段時間伴著工作的氣氛不是枯燥的了。

文/趙趙84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