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鼓點百年不息 鏗鏘響徹雲霄——劉槐村的“傳世寶”:手工牛皮大鼓

在距離德州市區30余公里的寧津縣大曹鎮, 劉槐村很早便被譽為“制鼓第一村”, 這裡的村民曾代代以制鼓為生, 傳統手工制鼓技藝傳承至今已有數百年。

據說, 劉槐村的鼓, 音質渾厚響徹, 鼓面幾十年不破, 但這手工制鼓的技藝從何而來, 什麼時候出現, 卻從未有確切的史料記載, 村裡的老手藝人只知道父輩皆以此為營生, 制鼓是再平常不過的事, 只是如今卻面臨著失傳的遺憾。

寧津縣大曹鎮劉槐村被譽為“制鼓第一村”, 傳統手工制鼓技藝傳承至今已有數百年

據村支書介紹, 300多年前村裡共有8個做鼓的堂口, 如今已剩不到3個, 村民柳玉峰所經營的春和堂是至今仍然堅持做的唯一一家(其餘兩個只做配件)。 多年前, 河北賽鼓大會舉辦時意外遇上大雨, 參會的鼓受了潮個個“啞了嗓子”, 只有一家的鼓仍舊響徹雲霄, 那便是柳玉峰的鼓, 經此事, 春和堂在業界的口碑也叫的更加響亮。

使用椿木做鼓腔

柳東庭做鼓腔的手藝早已遠遠超過自己的父親柳玉峰

柳玉峰今年68歲,

自19歲成年開始學習制鼓, 每天跟著父親去生產小隊做鼓腔, 直到1982年村裡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家裡才開始獨立做鼓。 柳玉峰說那會兒也分不清喜歡還是不喜歡, 就是為了找個營生糊口, 後來大兒子不肯讀書便又傳給了他, 好讓他謀個生計。

在爐子上將塗在鼓腔上的膠烘乾

300多年前村裡共有8個做鼓的堂口, 如今已剩村民柳玉峰所經營的春和堂在堅持做鼓(另外兩個只做配件)

村裡人都知道做鼓是個力氣活, 所以做鼓的多為男人, 女人多是幫著踩鼓、釘釘子。 因自小耳濡目染, 柳玉峰從未覺得手上作難, 只是承認這活兒髒累,單是一隻普通大小的鼓他一個人便要忙活四天,傳腔、制皮、釘釘這三個環節至關重要,其中制皮和傳腔最耗費時間。其實,如今生意並不景氣,每年只有冬天臨近過節時要鼓的人才多些,如此耗費心力,一隻鼓也僅賺不足百元。但即使這樣,柳玉峰的鼓始終堅持使用椿樹做腔,本地牛的脊樑背做皮,他說這樣做出的鼓聲音才好,且可40年不腐不破。“我做鼓沒什麼秘訣,只是時間久了也就心裡有數了。”柳玉峰說若非要說什麼秘訣,那麼蒙皮的力道肯定就是決定鼓音的關鍵了,這要看制鼓人的細緻和手上功夫,得做到“心裡有數,手上有勁”。但新奇的是,柳玉峰做鼓50個年頭,作為村裡資歷最深的老人,雖然可輕易判斷出鼓音的優劣,卻始終未學會打鼓。“不管是做鼓還是打鼓,都少不了天分吧!”柳玉峰說他羡慕別人能敲出鏗鏘的鼓點,但更珍惜自己手上的能耐。不過如今年事已高,柳玉峰也不清楚自己還能做幾年,萬幸讓他驕傲的是,如今46歲的兒子做鼓腔的手藝早已遠遠超過自己。

去年,柳玉峰的孫子考上了大學去城裡讀書,這讓他喜不自勝,“年輕人應該去城裡的,不該陪我們窩在村子裡做這些又髒又累的活兒。”但這幾代人傳下來的手藝又該何去何從呢?想到這柳玉峰就像丟了傳家寶似的心痛,“不管怎麼說,不能委屈了孩子不是?”他說,只能是可惜了這手藝。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劉暢攝影王澤紅通訊員李膨宏王振

只是承認這活兒髒累,單是一隻普通大小的鼓他一個人便要忙活四天,傳腔、制皮、釘釘這三個環節至關重要,其中制皮和傳腔最耗費時間。其實,如今生意並不景氣,每年只有冬天臨近過節時要鼓的人才多些,如此耗費心力,一隻鼓也僅賺不足百元。但即使這樣,柳玉峰的鼓始終堅持使用椿樹做腔,本地牛的脊樑背做皮,他說這樣做出的鼓聲音才好,且可40年不腐不破。“我做鼓沒什麼秘訣,只是時間久了也就心裡有數了。”柳玉峰說若非要說什麼秘訣,那麼蒙皮的力道肯定就是決定鼓音的關鍵了,這要看制鼓人的細緻和手上功夫,得做到“心裡有數,手上有勁”。但新奇的是,柳玉峰做鼓50個年頭,作為村裡資歷最深的老人,雖然可輕易判斷出鼓音的優劣,卻始終未學會打鼓。“不管是做鼓還是打鼓,都少不了天分吧!”柳玉峰說他羡慕別人能敲出鏗鏘的鼓點,但更珍惜自己手上的能耐。不過如今年事已高,柳玉峰也不清楚自己還能做幾年,萬幸讓他驕傲的是,如今46歲的兒子做鼓腔的手藝早已遠遠超過自己。

去年,柳玉峰的孫子考上了大學去城裡讀書,這讓他喜不自勝,“年輕人應該去城裡的,不該陪我們窩在村子裡做這些又髒又累的活兒。”但這幾代人傳下來的手藝又該何去何從呢?想到這柳玉峰就像丟了傳家寶似的心痛,“不管怎麼說,不能委屈了孩子不是?”他說,只能是可惜了這手藝。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劉暢攝影王澤紅通訊員李膨宏王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