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鳥巢”旁的那個“鼎”狀建築是幹什麼的?

在北京的北中軸線上, 有一座“鼎”形狀的建築, 它與“鳥巢”、中國科學技術官、國家會議中心為鄰, 在其周邊居住的人, 大多只知道這個建築很新, 但卻不知道這個大大的“鼎”是幹什麼的?

國學中心的位置

其實, 這個“鼎”狀建築就是中國國學中心, 而形如“鼎”也恰恰與中國傳統文化的本質相符。

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鼎, 三足兩耳, 和五味之寶器也。 ”《玉篇》裡載:“鼎, 所以熟食器也”。 它起初最原始的功能就是用於烹飪, 相當於現在的鍋, 多用以煮燉和盛放魚肉。 隨著時代對事物理解的變遷, 鼎象徵著權威、信譽等。

今天作為青銅禮器的鼎, 以由當時的家國重器變成傳世文物, 但所產生的文化一直影響著中國人, 那些富有深刻思想內涵、簡短精闢帶“鼎”的成語還在被常引用, 例如我們形容講話守信用“一言九鼎”, 名氣很大用“鼎鼎大名”, 力氣特別大用“力能扛鼎”, 求人相助時用“鼎力相助”,

人特別多用“ 人聲鼎沸”, 除舊立新用“ 鼎新革故”, 三方面對峙的局勢用 “鼎足三分”, 豪華的排場用“鼎食鐘鳴”等等, 證明了鼎文化影響深遠, 其精神價值與地位無以替代 。

現在, 鼎代表著中國的傳統文化。 所以, “鼎”建築作為國學中心, 其建築風格和建築本身的功能還是非常適合的。

中國國學中心隸屬于國務院參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館, 主要負責組織國學研究、普及以及對外交流等工作。 國學中心也是普通大眾學習中國古代典籍, 閱讀國學相關書籍, 進行國學體驗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文化場所。

中國國學中心是國家級標誌性大型公共文化設施, 位於國家體育場北側, 北臨規劃六路, 南臨體育場北路, 西臨湖景東路, 東臨北辰東路, 占地面積3萬5721平方米, 總建築面積10萬3531平方米, 其中主樓高68米, 地上8層, 共5萬1433平方米, 地下還有2層, 共5萬2098平方米, 主樓南門的東西兩翼是高約22米的闕樓, 兩側還有三、四層不等的裙樓。

國學中心主體建築由百柱堂、淨水台和四周環繞體塊三部分組成, 分別對應于國學展示與體驗、中華文化論壇及國學研究與培訓三大功能區塊。 一道長達二百米的丹陛飛虹, 跨至南側綠地, 接引四方來賓。

整個中心包括國學展示區、國學體驗區、中外文明交流展示區、國學研究中心、國際培訓中心、中華傳統文化北京論壇和公共服務設施7個部分。

中國國學中心設計的可信理念概括為位致中和, 天地方圓, 神氣貫通, 百柱大成。

穿過國學中心的正門南門, 除了國學堂, 還能看到24位從古至今對中國傳統文化做出貢獻的先賢銅人像。 在主樓的地下還有一個名為“琅嬛室”的藏書閣, 面積約300平方米, 藏書閣內將佈置成類似大英博物館的高大書架。 “‘琅嬛’是漢族傳說中天帝藏書的地方, 後泛指珍藏書籍之所在。 ”

隨著國家對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視, 國學熱不斷興起, 國學旅遊也火熱起來, 比如孔廟、國子監等代表傳統文化的旅遊景點也越來越受到關注。 在週末或者假期, 帶著孩子一起出行, 進行寓教於樂的國學之旅是個很好的選擇。 或者一起去奧森遊玩的時候,不妨順便體驗一下中國的傳統文化,想必會有意外收穫。

(責編:李軍喜)

本文系BeijingCom原創,轉載請標明出處。

或者一起去奧森遊玩的時候,不妨順便體驗一下中國的傳統文化,想必會有意外收穫。

(責編:李軍喜)

本文系BeijingCom原創,轉載請標明出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