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小小年紀愛打人,寶寶為何會有攻擊性?爸媽們要注意了!

摘要:小的時候家長就會在我們上學之前叮囑“不要和別的小朋友”打架之類的話語, 等我們有了孩子之後會發現, 帶孩子真的是一件很麻煩的事, 每天都要提醒孩子好幾遍不要和別人打架, 可是某些孩子還會經常做出一些有攻擊性的行為。

但我們都知道暴力是不被認可的, 是不能解決問題的, 一些最先動手的人往往最吃虧。 當寶寶出現一些暴力行為時家長一定阻止, 並且對寶寶進行適當的教育。

那麼寶寶為何會出現攻擊性的行為呢?如何理智地教育寶寶呢?

首先, 家長們要知道絕大多數的孩子都會歷經咬人、甚至是打人的階段, 這是一種很正常的成長階段, 並不是因為孩子天性惡劣, 一般情況下用淡化的方法就能很快過去。 但有些寶寶會養成帶有攻擊性的行為習慣, 此時家長一定要多加干預, 糾正寶寶的錯誤行為。

讓寶寶出現攻擊性行為的原因有很多。

最常見的就是自我保護, 我們在面對他人的攻擊時也會做出自衛性的防護行為。 還有可能是因為寶寶心裡有氣, 想借助暴力的行為發洩內心的情緒。 另外, 大部分孩子都有很強的模仿能力, 當他們身邊有家長或者孩子打架, 看見電視上的暴力行為時都會在現實中進行模仿。

1歲前的寶寶會咬人, 他們一把都把握不住力道, 但主要原因是因為想探索外界的事物。 對於1-2歲的孩子來說, 攻擊行為是很普遍的, 有時候家長都看不出孩子打人的理由。 但部分孩子高興了就打人咬人, 他們想試探自己的行為能力或者是看看大人的反應, 這種暴力行為對於他們往往只是一種簡單的實驗而已。

對於寶寶的暴力行為, 家長一定要分情況對待, 畢竟暴力行為背後的原因有很多。

首先, 家長就要反思自己, 看看自己日常有沒有做出什麼攻擊性的行為, 從而成了寶寶模仿的對象, 生活中不要讓寶寶看有關暴力行為的對電視節目, 斬斷模仿性暴力行為的根源。

其次, 如果寶寶打人是因為自己的問題, 家長有必要教育寶寶, 讓寶寶知道被打的孩子非常痛, 他們的家長也很傷心, 這是一種錯誤的行為, 讓寶寶主動瞭解暴力行為的後果, 承認自己的錯誤。

還有些情況是因為寶寶做出了正當防衛或者是幫助別人, 這時家長在說明打人不對的同時還要鼓勵寶寶。

最後, 在寶寶稍微大一點的時候, 再打人幾乎都是因為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

所以家長有必要訓練寶寶的人際交往能力, 教孩子用正確的方法發洩自己心中的負面情緒。

總之, 寶寶有攻擊性行為的原因有很多, 但都是很正常的行為, 而家長的責任就是教育寶寶, 讓寶寶知道打人是一種不對的行為, 教寶寶用合理的方式解決問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