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陸金所赴港IPO背後:最快下月P2P備案,今年已盈利估值或超2500億

文|AI財經社 石萬佳

編|楊舒芳

上周, 多次被傳上市的點融和陸金所又接連爆出了IPO的消息, 地點都是香港, 融資額分別為5億美元和30至50億美元。

其中陸金所的上市最讓人興奮。 先是路透社旗下的IFR引述消息稱, 陸金所將會于明年上半年在香港上市;隨後香港媒體又報導稱, 最快明年一月底至二月陸金所就會提交上市申請, 順利的話3至4月就能掛牌。

相比之下, 點融上市的消息不確定性更強。 消息只稱, 時間上最快明年, 如果市場條件不理想, 也可能會推遲。

上海首批備案平臺或於下月誕生

“香港證券市場對監管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它和美國市場的一大區別在於, 美國市場更看重風險的充分披露, 即使有潛在的監管風險, 只要如實披露, 在其它條件滿足的情況下也可以允許你掛牌上市;但要在香港獨立上市的話, 企業必須拿到相應的監管認可,

有時甚至需要投行和保薦人去面試監管。 ”積木拼圖集團CEO董駿曾經這樣告訴AI財經社。

對於互聯網金融平臺, 尤其是P2P平臺而言, 拿到監管認可, 意味著至少要拿到備案許可。

因此, 看到點融和陸金所傳出赴港IPO的消息後, AI財經社第一時間想到, 這是否意味著兩家平臺已經過了備案這一關?

這一猜想在一位接近上海監管層的人士處得到了確認。 “應該是明年一二月份就能有平臺完成備案了, 不過今年肯定沒有。 ”

從某上海知名互金平臺內部人士與AI的對話中也能感受到, 目前上海一些頭部平臺的備案進程也比較順利。

值得一提的是, 與上海地理位置接近的浙江地區, 備案進度也不相上下。 上周據網貸之家報導, 有浙江本地平臺高管對其透露,

浙江的備案準備工作已經啟動, “已經有平臺整改驗收通過, 1月底可能會有第一批過備案的。 ”

同樣在上周, 《投資者報》亦報導稱, 北京地區一家網貸平臺的負責人透露, 明年3月份會有一批平臺拿到整改驗收報告, 實現北京地區第一批備案。

點融上市壓力大, 信心卻不足

對於上市傳聞, 點融方面回應稱:“公司目前沒有任何明確的IPO時間表。 對點融來說, 我們將一如既往地專注於業務的發展, 夯實基礎。 ”

有分析人士指出, 點融本身對上市的真實態度外人難以知曉, 但其投資方可能會向公司施加壓力。

公開信息顯示, 點融創立於2012年, 從2013年的天使輪到今年8月的D輪, 點融的投資方至少包括了上海致景投資、北極光創投、線性資本、Tiger老虎基金、渣打銀行、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中民國際融資租賃股份有限公司公司、Simone投資管理公司、渤海金控、中國互聯網金融科技基金、巨溢資本等機構。

對此, 某知名基金公司投資人分析稱, 現在的創業公司融到D輪以後的階段就一般已經屬於pre IPO階段, 估值較早期肯定高, 但資本對公司IPO的節奏也會有一定要求, 畢竟這個時候進來接盤, 基本都是沖著上市的。

有這麼多“債主”的點融, 上市壓力不可謂不大。

但是, 點融要上市, 除了監管合規方面的阻礙之外, 還有盈利上的困難。 根據點融在互金協會信披平臺上提交的審計報告, 公司2015年虧損約為2.29億元, 2016年虧損也高達1.79億元。

對此, 點融創始人郭宇航曾對媒體透露,

公司虧損正在加速收縮, 盈利指日可待, 但業內人士卻普遍認為並沒有這麼樂觀。

點融的經營模式, 與目前已上市的平臺不同, 自身開發的資產端較少, 大部分是對接外部管道, 充當“仲介”角色。 這樣一來, 收入更多地需要依賴資金和資產兩端的“價差”來實現。

但是從過去兩年的資料來看, 點融的議價能力似乎不夠強。 更糟的是, 現在現金貸平臺也不允許對接P2P資金了, 在選擇範圍縮小的情況下, 點融的經營應該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陸金所情況相對較好

在不少小白投資者中, 一直有三大未解之謎, 很多分析師和媒體都被投資者問過:

“陸金所都不掙錢, 那些說自己掙錢的平臺, 都是瞎編的吧?”

“陸金所都不掙錢, P2P還能投嗎?”

“陸金所怎麼還不上市?”

前面兩個問題,雖然沒有任何邏輯,但代表著陸金所在投資人心目中不一般的地位。一方面背後有平安集團的強勢背書,另一方面陸金所儘管規模較大,但一直發展相對穩健。

今年上半年,平安集團在財報中正式說明,陸金所終於實現了盈利。

上月底,AI財經社也曾報導,平安保險首席執行官兼首席資訊執行官陳心穎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會積極考慮將陸金所分拆,待其有足夠規模時便獨立上市,並稱上市時的市值將超過平安銀行,當時平安銀行的市值約為2592億元。

另據彭博報導,軟銀(SoftBank)旗下規模達970億美元的世界第一大風投資本願景基金(VisionFund)正在洽談對平安旗下陸金所、壹賬通、以及平安好醫生的投資。願景基金希望在上述公司中占股5%到10%,但最終是否投資目前還未有定論。

坊間有傳言稱,當年宜人貸急切上市,原因之一就是為了搶在陸金所前面,拿下“互聯網金融第一股”的背書。

如今對陸金所來說,盈利已經實現,上市還會遠嗎?

【更多報導請移步 AI財經社微信公眾號(ID:aicjnews)和官方網站www.aicaijing.com.cn 】

“陸金所怎麼還不上市?”

前面兩個問題,雖然沒有任何邏輯,但代表著陸金所在投資人心目中不一般的地位。一方面背後有平安集團的強勢背書,另一方面陸金所儘管規模較大,但一直發展相對穩健。

今年上半年,平安集團在財報中正式說明,陸金所終於實現了盈利。

上月底,AI財經社也曾報導,平安保險首席執行官兼首席資訊執行官陳心穎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會積極考慮將陸金所分拆,待其有足夠規模時便獨立上市,並稱上市時的市值將超過平安銀行,當時平安銀行的市值約為2592億元。

另據彭博報導,軟銀(SoftBank)旗下規模達970億美元的世界第一大風投資本願景基金(VisionFund)正在洽談對平安旗下陸金所、壹賬通、以及平安好醫生的投資。願景基金希望在上述公司中占股5%到10%,但最終是否投資目前還未有定論。

坊間有傳言稱,當年宜人貸急切上市,原因之一就是為了搶在陸金所前面,拿下“互聯網金融第一股”的背書。

如今對陸金所來說,盈利已經實現,上市還會遠嗎?

【更多報導請移步 AI財經社微信公眾號(ID:aicjnews)和官方網站www.aicaijing.com.cn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