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尚>正文

實地探訪日本藥妝店,不打折也能賣斷貨如何做到?|鮮鋒日本行

文/章章

跟國內諸多化妝品店和專櫃清一色的“買一送一”、“全場5折”、“滿300送120”促銷活動相比, 日本的藥妝店和各大百貨, 除了年中換季和元旦會推出大的折扣和福袋,

難得有看到高折扣的促銷活動, 導致已養成不打折不買習慣的鮮鋒君, 初到日本, 有點不習慣。

“日本百貨的化妝品專櫃怎麼沒有大促的活動?”

“藥妝店除了滿5000日元免稅和滿30000日元部分產品9.5折外, 就沒其他活動了?”

“不打折也就算了, 有的產品還人手限購一瓶。 ”

……

我們先看看國內一些化妝品店平日是如何促銷的,

△ 100元任選3件

△ 一件7.5折, 兩件6.5折, 3件以上5.5折

△ 特價專區, 2折?

△ 全場滿300元送100元

我們再來看看日本門店的購物氛圍,

△門口爆款區分為稅前和稅後的價格, 標價鮮明

△ 門口每日大特價吸引顧客進店

△手繪KV版,突出產品保濕功效、獲獎和美導推薦

△日本洗上市場銷量排名第一

日本藥妝店也有折扣、退稅、滿減、會員積分等活動,但折扣力度並不大,與國內品牌花式促銷和拼折扣不同的是,鮮鋒君在日本藥妝店,多次遇到了因人氣火爆只能限購一支、跑了幾家店都斷貨、排長隊收銀等現象。

這是為什麼?

價格戰不在於折扣

而是真的低價

連日走訪了東京的松本清、SUNDRUG、cocokara fine、@cosme store、鶴羽、唐吉訶德、多慶屋免稅店等藥妝店,鮮鋒君發現,其給人商品玲琅滿目、陳列擁擠、店鋪面積不大、物廉價美和品質保障的印象外,大多數門店不在店內重點標記折扣力度,而是直接把價格放到最低,讓高品質產品回歸平民價格。

△ 松本清中野店

△ SUNDRUG中野店:“松本清在哪裡,我就在哪裡。”

△ 位於涉谷區的鶴羽藥妝店(目前該集團日本藥妝店排名第一)

△ @cosme store 新宿貝爾大廈店,收銀處排起了S型的長隊

△ 定位年輕化的cocokara fine西新宿7丁目店

△ 唐吉訶德新宿店,門頭一改又滿又亂的印象

△ 看到紫色大樓,就知道多慶屋免稅店到了

東京中野區地鐵站附近的百老匯商業街上,鮮鋒君在短短不到百米就發現有3家松本清、2家SUNDRUG藥妝店、1家OSDRUG藥妝店,沿街還有1家唐吉訶德。

△ 一出中野地鐵站,就是百老匯商店街

據悉,2016年日本全國藥妝店數量為18874 家,銷售額突破了6兆日元(約3620億人民幣),已達到飽和的狀態,各大藥妝店競爭激烈。

“日本藥妝店體量大,溢價能力強,很多門店又以低價為賣點,新品牌要想進入這一管道,上游供貨企業一般會把價格放到最低,毛利也相應較低。”日中化妝品•健康食品事業促進協會理事長小林峰對鮮鋒君說。

△ 對比6家藥妝店人氣商品,價格相差不大,但與國內專櫃相差一倍多

由於產品同質化、服務雷同、長年低價,一些藥妝店連鎖正在尋求轉型,比如2017年6月30日,松本清在銀座開了一家服務型新式門店BeautyU,新門店裝飾成簡單的黑白兩色,85%商品都是化妝品,不少是小眾美妝品牌,還提供免費的10分鐘美容服務,專門配備了3名英語導購和11名中文導購,針對都市女性進行的生活方式類的體驗。積極引入新品牌,如“山田養蜂場”、LOGONA、NUXE ECOSTORE ONLY MINERAL等品牌。

△ BeautyU銀座店,提供免費的10分鐘美容服務

比如號稱日本最大型的連鎖便利店唐吉訶德,一直給人印象又亂又擠、超級便宜的印象,在新宿開了一家8層的大型門店,門頭形象升級,陳列有了改觀,除了化妝品、藥品、日用品,還根據樓層設了食品、生活雜貨、文具寵物用品、輕奢品、旅行箱和珠寶等區域。雖然店內還是一如既往的擁擠,但相對有序,還根據中國遊客推出微信支付,以及滿200元減10元、滿800元得50元券等活動。

△ 充分利用空間,又是唐吉訶德的一大特色

產品較多

反而找不到想要的爆款

△ 第一次逛日本藥妝店,如果沒有店員指引,很容易像“無頭蒼蠅”

△ 對面就是針對國外遊客的松本清免稅店

△ 石澤研究所大米麵膜,免稅店沒貨,但對面的日常店卻有

很難模仿?

營造購物氣氛值得學習

走訪的幾家藥妝店中,基本上採用的是自主購物的模式,店內設有購物籃區,而美導和中文導購少有主動推銷的現象,如果你有什麼不明白,她們才會出現幫你解答。

“國內如果要開一家藥妝店,是否也能像日本那樣火爆?”鮮鋒君在知乎上看到了這樣的提問。雖然中日兩國國情(政策法規、消費習慣、人口基數)等不同,但鮮鋒君想從以下幾點總結了日本藥妝店不打折、沒有美導仍然人氣火爆的原因,或許能帶來一些借鑒。

1、你想要的我都有。

比起國內動則幾百平米的化妝品店,日本藥妝店面積不大,但坪效高,空間陳列運用到了極致。門口堆頭是最熱門的產品,不光熱門還限購,店內牆上和開架區能用陳列的基本都用上。只要是你想要的日貨,只要不是被代購或網紅炒的特別熱門的,基本都可以在熱門藥妝店買到。當然,專櫃直供的高端品牌除外。

△ 最新研究

△ 秋季新商品

2、各種限定勾引你。

在日本藥妝店,因其價格便宜、高品質,很多人氣產品往往會出現生產跟不上銷售等情況,所以在門店中,就經常出現數量限購、限定品、新品定制等產品,比如在松本清的免稅店,DHC橄欖唇膏就規定每天每人限買一支,成列時是空殼,收銀時才會給真的產品,而在銀座另一家松本清門店,還有就針對該門店專供的產品,比如SK-II神仙水新推出的限量禮盒,特價7折。

△ 店鋪限定

△ 數量限定

3、人氣排名是銷售助推器

除了拼價格還能拼點啥?日本藥妝店和百貨人氣排名的飛標(價格牌和顯眼的標記)可謂是花式撩人,尤其在@cosme store 貝爾大廈的新宿店,未進店就看到了“2017年最新熱門話題商品集合”,告訴顧客今年發售了哪些熱門商品,哪些熱度正在上升。一進店,就看到面膜、洗面乳、化妝水、唇膏、粉餅、入浴劑等細分品類的排名,都是其@cosme網站評選TOP前五人氣產品,排名第一的產品還會貼上“@cosme 第一位”、“@cosme store 洗面乳品牌第一位”等標記。根據季節,店內還設有保濕產品、護髮三步驟等集合。

而在知名的日本免稅店多慶屋,則在店內電梯入口貼上了2017年各品類銷售榜單、當店人氣排名等。在其他藥妝店,鮮鋒君也看到@cosme 和樂天等網站和美容雜誌評選排名標記,可謂是引領日本化妝品行業零售的風向標。

△ 一進店就看到@cosme網站評選TOP前五人氣產品

△多慶屋化妝品區入口處就是2017年各品類銷售榜單

△ 人氣商品合集&品牌人氣銷售排名

4、找不到產品?掛條飛標幫你

除了銷售排名的標記,日本藥妝店的另一大特色,就是其他標記繁多,比如爆炸貼、活動導視牌、跳跳卡、掛條等,介紹各大品類、新品上市、功效描述、每日特價,以手繪、列印、印刷等多種形式呈現,顯得特別有趣和熱鬧。在新宿的鶴羽藥妝店門口,就有兩個人形互動牌,上面寫有目前鶴羽藥妝集團在日本開店有1653家、泰國24家店,消費者可在此拍照留念。

此外,日本藥妝店大多按照細分品類陳列,所以店內都會表明護膚、彩妝、洗護、藥品和雜貨等區域,而在護膚區域,都分有面膜、潔面、化妝水、唇膏和品牌專區,方便消費者選購。

△ 鶴羽藥妝店人形互動牌

△ 按照細分品類陳列

5、不知道怎麼用?不拍,咱有Mini電子屏

由於日本店鋪寸土寸金,不似國內集合店背櫃的“豪華”,所以藥妝店的開架區、品牌背櫃、活動專區均有小型的電子屏,有的是使用教程,有的是廣告視頻,有的播放的是宣傳片。所以不瞭解的顧客可以花幾秒的時間來瞭解企業品牌、產品功效和用法。但在國內,除了大型賣場和化妝品集合店的品牌背櫃鑲嵌了LED螢幕,則較少見這類mini電子屏。

△ 廣告視頻

△ 標價處改成電子屏

6、哪哪都有試妝鏡,還不用你拿

光有教程沒用,還需要體驗使用,所以日本藥妝店設置了許多小型的試妝鏡,包括背櫃、中島櫃等,且剛好設在普通女性身高的高度,只要你一拿到產品,就可以對著鏡子美美地化妝了。然而,在國內門店,除了大的品牌背櫃有鏡子外,卻較少有這樣人性化的細節。

△ “如果感興趣,對著鏡子試用吧。”

7、沒有人尾隨,導購以引導為主

日本藥妝店採用自主購物的形式,大多設有中文導購,基本沒有美導尾隨,無論消費者在店內試用、選購和逗留,一般都沒有人來打攪,除非你有事想諮詢美導,他們才會前來解答。

△ 除了人氣排名,還有中國網友推薦的冊子

門店火爆的背後是品質說話

在中國國內,一些消費者會認為,同一產品在日本和中國生產銷售,護膚效果會有差距,比如認為SK-II神仙水在日本百貨專櫃和免稅店銷售的品質就有區別,顏色也有不同,才導致免稅店價格便宜。

曾在寶潔任職15年的日本美研創新株式會社社長楊建中博士介紹說:“如果在中國和日本都設有工廠,同一品牌兩地生產的產品會有差異,首先配方就不一樣,中國和日本的政策法規不同,原料運用就不同,膚感和效果就有差異,其次價格有差異,否則在中國生產的成本優勢就體現不出來。但SK-II產品都是在日本生產,在中國未生產,一般不會出現不同配方、不同管道品質有區別的現象。”

鮮鋒君在多慶屋免稅店也看到,一些產品標記強調是日本製造,來吸引海外遊客。今年9月21日上市的資生堂藥用美白護膚蜜粉,在藥妝店等門店則宣傳“中國未上市”,“限定日本銷售”。

近日,日本化妝品公司高絲,將位於杭州下沙的工廠,轉讓給日本最大化妝品 OEM 公司科瑪控股,因為中國消費者更偏愛旗下雪肌精、黛珂、JILL STUART等中高端品牌,而這些品牌則採用日本進口的銷售模式。

高絲的做法,又是海外市場對“日本製造”更受歡迎,“倒逼”企業轉型的一大案例。

據日本媒體預測,日本藥妝店將會分裂成三足鼎立的態勢:一是以專業醫療為中心、作為醫院一環的“藥局”;二是主打大眾藥品和美容雜貨,以店鋪環境取勝的百貨店式“藥妝”;三是以低價為賣點的折扣店。

日本藥妝店雖然競爭激烈,表面上拼低價和服務,松本清、唐吉訶德和cocokara fine都正在尋求突破升級,然而在消費者端,有品質的背書和產品多樣性的選擇,能有效地滿足消費者不同層次的需求。

如果中國美業能充分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美好生活需要,讓產品價值理性回歸,讓高端產品回歸平民價格,物美價廉不是空談,從而給消費者形成“以好充次”的印象,營造中國製造不再是低端、LOW的氛圍,新國貨逆襲只是時間問題。

人生不設限,精神有共鳴。

△手繪KV版,突出產品保濕功效、獲獎和美導推薦

△日本洗上市場銷量排名第一

日本藥妝店也有折扣、退稅、滿減、會員積分等活動,但折扣力度並不大,與國內品牌花式促銷和拼折扣不同的是,鮮鋒君在日本藥妝店,多次遇到了因人氣火爆只能限購一支、跑了幾家店都斷貨、排長隊收銀等現象。

這是為什麼?

價格戰不在於折扣

而是真的低價

連日走訪了東京的松本清、SUNDRUG、cocokara fine、@cosme store、鶴羽、唐吉訶德、多慶屋免稅店等藥妝店,鮮鋒君發現,其給人商品玲琅滿目、陳列擁擠、店鋪面積不大、物廉價美和品質保障的印象外,大多數門店不在店內重點標記折扣力度,而是直接把價格放到最低,讓高品質產品回歸平民價格。

△ 松本清中野店

△ SUNDRUG中野店:“松本清在哪裡,我就在哪裡。”

△ 位於涉谷區的鶴羽藥妝店(目前該集團日本藥妝店排名第一)

△ @cosme store 新宿貝爾大廈店,收銀處排起了S型的長隊

△ 定位年輕化的cocokara fine西新宿7丁目店

△ 唐吉訶德新宿店,門頭一改又滿又亂的印象

△ 看到紫色大樓,就知道多慶屋免稅店到了

東京中野區地鐵站附近的百老匯商業街上,鮮鋒君在短短不到百米就發現有3家松本清、2家SUNDRUG藥妝店、1家OSDRUG藥妝店,沿街還有1家唐吉訶德。

△ 一出中野地鐵站,就是百老匯商店街

據悉,2016年日本全國藥妝店數量為18874 家,銷售額突破了6兆日元(約3620億人民幣),已達到飽和的狀態,各大藥妝店競爭激烈。

“日本藥妝店體量大,溢價能力強,很多門店又以低價為賣點,新品牌要想進入這一管道,上游供貨企業一般會把價格放到最低,毛利也相應較低。”日中化妝品•健康食品事業促進協會理事長小林峰對鮮鋒君說。

△ 對比6家藥妝店人氣商品,價格相差不大,但與國內專櫃相差一倍多

由於產品同質化、服務雷同、長年低價,一些藥妝店連鎖正在尋求轉型,比如2017年6月30日,松本清在銀座開了一家服務型新式門店BeautyU,新門店裝飾成簡單的黑白兩色,85%商品都是化妝品,不少是小眾美妝品牌,還提供免費的10分鐘美容服務,專門配備了3名英語導購和11名中文導購,針對都市女性進行的生活方式類的體驗。積極引入新品牌,如“山田養蜂場”、LOGONA、NUXE ECOSTORE ONLY MINERAL等品牌。

△ BeautyU銀座店,提供免費的10分鐘美容服務

比如號稱日本最大型的連鎖便利店唐吉訶德,一直給人印象又亂又擠、超級便宜的印象,在新宿開了一家8層的大型門店,門頭形象升級,陳列有了改觀,除了化妝品、藥品、日用品,還根據樓層設了食品、生活雜貨、文具寵物用品、輕奢品、旅行箱和珠寶等區域。雖然店內還是一如既往的擁擠,但相對有序,還根據中國遊客推出微信支付,以及滿200元減10元、滿800元得50元券等活動。

△ 充分利用空間,又是唐吉訶德的一大特色

產品較多

反而找不到想要的爆款

△ 第一次逛日本藥妝店,如果沒有店員指引,很容易像“無頭蒼蠅”

△ 對面就是針對國外遊客的松本清免稅店

△ 石澤研究所大米麵膜,免稅店沒貨,但對面的日常店卻有

很難模仿?

營造購物氣氛值得學習

走訪的幾家藥妝店中,基本上採用的是自主購物的模式,店內設有購物籃區,而美導和中文導購少有主動推銷的現象,如果你有什麼不明白,她們才會出現幫你解答。

“國內如果要開一家藥妝店,是否也能像日本那樣火爆?”鮮鋒君在知乎上看到了這樣的提問。雖然中日兩國國情(政策法規、消費習慣、人口基數)等不同,但鮮鋒君想從以下幾點總結了日本藥妝店不打折、沒有美導仍然人氣火爆的原因,或許能帶來一些借鑒。

1、你想要的我都有。

比起國內動則幾百平米的化妝品店,日本藥妝店面積不大,但坪效高,空間陳列運用到了極致。門口堆頭是最熱門的產品,不光熱門還限購,店內牆上和開架區能用陳列的基本都用上。只要是你想要的日貨,只要不是被代購或網紅炒的特別熱門的,基本都可以在熱門藥妝店買到。當然,專櫃直供的高端品牌除外。

△ 最新研究

△ 秋季新商品

2、各種限定勾引你。

在日本藥妝店,因其價格便宜、高品質,很多人氣產品往往會出現生產跟不上銷售等情況,所以在門店中,就經常出現數量限購、限定品、新品定制等產品,比如在松本清的免稅店,DHC橄欖唇膏就規定每天每人限買一支,成列時是空殼,收銀時才會給真的產品,而在銀座另一家松本清門店,還有就針對該門店專供的產品,比如SK-II神仙水新推出的限量禮盒,特價7折。

△ 店鋪限定

△ 數量限定

3、人氣排名是銷售助推器

除了拼價格還能拼點啥?日本藥妝店和百貨人氣排名的飛標(價格牌和顯眼的標記)可謂是花式撩人,尤其在@cosme store 貝爾大廈的新宿店,未進店就看到了“2017年最新熱門話題商品集合”,告訴顧客今年發售了哪些熱門商品,哪些熱度正在上升。一進店,就看到面膜、洗面乳、化妝水、唇膏、粉餅、入浴劑等細分品類的排名,都是其@cosme網站評選TOP前五人氣產品,排名第一的產品還會貼上“@cosme 第一位”、“@cosme store 洗面乳品牌第一位”等標記。根據季節,店內還設有保濕產品、護髮三步驟等集合。

而在知名的日本免稅店多慶屋,則在店內電梯入口貼上了2017年各品類銷售榜單、當店人氣排名等。在其他藥妝店,鮮鋒君也看到@cosme 和樂天等網站和美容雜誌評選排名標記,可謂是引領日本化妝品行業零售的風向標。

△ 一進店就看到@cosme網站評選TOP前五人氣產品

△多慶屋化妝品區入口處就是2017年各品類銷售榜單

△ 人氣商品合集&品牌人氣銷售排名

4、找不到產品?掛條飛標幫你

除了銷售排名的標記,日本藥妝店的另一大特色,就是其他標記繁多,比如爆炸貼、活動導視牌、跳跳卡、掛條等,介紹各大品類、新品上市、功效描述、每日特價,以手繪、列印、印刷等多種形式呈現,顯得特別有趣和熱鬧。在新宿的鶴羽藥妝店門口,就有兩個人形互動牌,上面寫有目前鶴羽藥妝集團在日本開店有1653家、泰國24家店,消費者可在此拍照留念。

此外,日本藥妝店大多按照細分品類陳列,所以店內都會表明護膚、彩妝、洗護、藥品和雜貨等區域,而在護膚區域,都分有面膜、潔面、化妝水、唇膏和品牌專區,方便消費者選購。

△ 鶴羽藥妝店人形互動牌

△ 按照細分品類陳列

5、不知道怎麼用?不拍,咱有Mini電子屏

由於日本店鋪寸土寸金,不似國內集合店背櫃的“豪華”,所以藥妝店的開架區、品牌背櫃、活動專區均有小型的電子屏,有的是使用教程,有的是廣告視頻,有的播放的是宣傳片。所以不瞭解的顧客可以花幾秒的時間來瞭解企業品牌、產品功效和用法。但在國內,除了大型賣場和化妝品集合店的品牌背櫃鑲嵌了LED螢幕,則較少見這類mini電子屏。

△ 廣告視頻

△ 標價處改成電子屏

6、哪哪都有試妝鏡,還不用你拿

光有教程沒用,還需要體驗使用,所以日本藥妝店設置了許多小型的試妝鏡,包括背櫃、中島櫃等,且剛好設在普通女性身高的高度,只要你一拿到產品,就可以對著鏡子美美地化妝了。然而,在國內門店,除了大的品牌背櫃有鏡子外,卻較少有這樣人性化的細節。

△ “如果感興趣,對著鏡子試用吧。”

7、沒有人尾隨,導購以引導為主

日本藥妝店採用自主購物的形式,大多設有中文導購,基本沒有美導尾隨,無論消費者在店內試用、選購和逗留,一般都沒有人來打攪,除非你有事想諮詢美導,他們才會前來解答。

△ 除了人氣排名,還有中國網友推薦的冊子

門店火爆的背後是品質說話

在中國國內,一些消費者會認為,同一產品在日本和中國生產銷售,護膚效果會有差距,比如認為SK-II神仙水在日本百貨專櫃和免稅店銷售的品質就有區別,顏色也有不同,才導致免稅店價格便宜。

曾在寶潔任職15年的日本美研創新株式會社社長楊建中博士介紹說:“如果在中國和日本都設有工廠,同一品牌兩地生產的產品會有差異,首先配方就不一樣,中國和日本的政策法規不同,原料運用就不同,膚感和效果就有差異,其次價格有差異,否則在中國生產的成本優勢就體現不出來。但SK-II產品都是在日本生產,在中國未生產,一般不會出現不同配方、不同管道品質有區別的現象。”

鮮鋒君在多慶屋免稅店也看到,一些產品標記強調是日本製造,來吸引海外遊客。今年9月21日上市的資生堂藥用美白護膚蜜粉,在藥妝店等門店則宣傳“中國未上市”,“限定日本銷售”。

近日,日本化妝品公司高絲,將位於杭州下沙的工廠,轉讓給日本最大化妝品 OEM 公司科瑪控股,因為中國消費者更偏愛旗下雪肌精、黛珂、JILL STUART等中高端品牌,而這些品牌則採用日本進口的銷售模式。

高絲的做法,又是海外市場對“日本製造”更受歡迎,“倒逼”企業轉型的一大案例。

據日本媒體預測,日本藥妝店將會分裂成三足鼎立的態勢:一是以專業醫療為中心、作為醫院一環的“藥局”;二是主打大眾藥品和美容雜貨,以店鋪環境取勝的百貨店式“藥妝”;三是以低價為賣點的折扣店。

日本藥妝店雖然競爭激烈,表面上拼低價和服務,松本清、唐吉訶德和cocokara fine都正在尋求突破升級,然而在消費者端,有品質的背書和產品多樣性的選擇,能有效地滿足消費者不同層次的需求。

如果中國美業能充分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美好生活需要,讓產品價值理性回歸,讓高端產品回歸平民價格,物美價廉不是空談,從而給消費者形成“以好充次”的印象,營造中國製造不再是低端、LOW的氛圍,新國貨逆襲只是時間問題。

人生不設限,精神有共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