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萊陽14歲神童:從“崇拜神童”到“製造神童”

近日, 來自山東煙臺市萊陽市的“14歲神童”李某被麻省理工學院提前簽約的消息在網上熱傳, 不過, “神童”的光環並沒有持續太久, 質疑聲便紛至遝來, 這位初中生所獲得的獎項、參加的活動很多都“查無實據”。

俗話說, 自古英雄出少年。 天才少年, 自古時仲永到現在的各式“神童”、“天才”, 一直是坊間津津樂道、甚為推崇的話題。

中國人為何推崇“神童”

所謂神童, 即為超常兒童。 在考試中脫穎而出的神童, 是通常意義的智力超常兒童。 除此之外, 在音樂、舞蹈、文學、美術等領域嶄露頭角的, 也是各自領域的神童。 根據大量研究結果表明, 智力優異兒童約占兒童群體的1%-3%。

然而, 在神童缺失的時代, 沒有神童也要製造神童、對神童的追捧和製造的現象是過去幾十年中國社會心態的寫實反應。

為何會對“神童”過分推崇, 一方面源自家長的焦慮。 當老一代意識到時間難以挽回, 就把希望寄託於下一代, 而“神童”恰可以緩解“時間焦慮”。 甚至一些家長身體力行的開始製造神童。 另一方面, 一些家長也通過神話孩子來急功近利。 除此之外, 媒體和機構的宣傳套路, 也在助長“神童饑渴症”。 一些媒介宣傳的育兒方案, 常常讓人以為每個孩子都能成為神童,

每個孩子的成功道路是一樣的。 這大大忽略了兒童中實際存在的個體差異, 是違背科學規律的。

製造神童是一種病態現象

其實, 在中國, 所謂的“神童”, 其“神”不在於創造力, 不在於想像力, 而在於機械記憶力而已。 這樣的“神童”不過是在揠苗助長。 鑒別一個孩子是不是“神童”, 通常要通過專家和專門系統的測試才能做出判斷。 超常教育首先需要對孩子實行嚴格的鑒別, 檢測其知識水準, 並在脫離文化背景的情況下瞭解孩子的邏輯推理、記憶分析等心理學上的能力。 否則, 讓孩子接受不適合其特點的培養模式, 是會對孩子造成傷害的。

雖然中國的“神童情結”已達千年之久, 但面對越來越多應試教育背景下的受害者, 我們沒有理由熱衷於“中國神童製造”的虛假光環。

說到底, 製造神童是一種病態的社會現象, 是一種對高智商的病態崇拜, 對成功的並態崇拜, 更以智力發育為通往成功的惟一路徑。

真正的神童是無法製造的, 更不是機械的。

在人工智慧時代, 創造力是一個人的核心技能, 通過灌輸式超前教育培養的“神童”, 不過是一個有血有肉的機器人。

文/李羽

圖/網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