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美人首飾侯王印,盡是沙中浪底來:淺談《浪淘沙》詞的寫法

出於對詞的愛好和詩友的要求, 我今天繼續來講詞的寫法。 在這裡要重點說明的是, 詞的平仄格律從來就不是一成不變的, 相反人們在不斷創制新的形式。 今天我們要探究的《浪淘沙》詞就經歷了這麼一個過程。

​《浪淘沙》詞最初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七絕, 只是因為用來作為教坊歌妓們演唱藍本, 故而改稱為詞。 唐人劉禹錫是最先填寫《浪淘沙》的詞作者。 這首詞全詞為:“日照澄洲江霧開, 淘金女伴滿江隈。 美人首飾侯王印, 盡是沙中浪底來。 ”因為後面兩句寫得很精彩, 人們就取其意把這類詞作叫做《浪淘沙》。 現在我們來分析這首詞的格律, 就會發現劉禹錫的這首詞完全是一首仄起式首句入韻的七言絕句。 因此, 其詞格被確定為以下形式:

中仄平平中仄平(韻)/中平中仄仄平平(韻)/

中平中仄中平仄(句)/中仄平平仄仄平(韻)/

後來皇甫松也寫了一首平起式的《浪淘沙》詞:“灘頭細草接疏林,

浪惡罾舡半欲沉。 宿鷺眠鷗飛舊浦, 去年沙嘴是江心。 ”他同樣也把宅拿到教坊去唱, 結果又出現了以下詞格:

中平中仄仄平平(韻)/中仄中平仄仄平(韻)/

中仄中平平仄仄(句)/中平中仄仄平平(韻)/

​到了後唐五代, 人們對絕句體的《浪淘沙》開始失去興趣,

又開始流行經過改制的《浪淘沙》長短句雙調小令。 全詞由原來的二十八個字四句, 變成了五十四個字, 且分成上下兩片各五句, 各押四個平聲韻。 最經典的作品是李煜寫的《浪淘沙》雙調小令:“簾外雨潺潺, 春意闌珊, 羅衾不耐五更寒。 夢裡不知身是客, 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 別時容易見時難。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間。 ”其詞格則變為如下形式, 並且一直流傳至今, 為人所喜愛。 其上片格式為, 中仄仄平平(韻)/中仄平平(韻)/中平中仄仄平平(韻)/中仄中平平仄仄(句)/中仄平平(韻)//(下片平仄格律同上片)

​更有甚者, 將《浪淘沙》改為長調慢曲, 全詞增為一百三十四個字, 分成三片, 前兩片各用四個仄聲韻, 結尾一片用兩個仄聲韻, 並規定使用入聲韻。 其基本格式為:

仄平仄(句)/平平仄仄(句)/仄仄平仄(入聲韻)/平仄平平仄仄(韻)/平平仄仄仄仄(韻)/仄仄仄平平平仄仄|(韻)/仄平仄(逗)/仄仄平仄(韻)/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句)/平平仄平仄(韻)//

平仄(韻)/仄平仄仄平仄(韻)/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句)/仄仄平仄仄(韻)/平仄仄平平(句)/平仄平仄(韻)/仄平仄仄(韻)/平仄平仄(逗)/平仄平平平仄(韻)//

平仄平平平平仄(韻)/平平仄(逗)/仄平仄仄(韻)/仄平仄(逗)/平平平仄仄(韻)/仄平仄(逗)/仄仄平平(句)/仄仄仄(句)/平平仄仄平平仄(韻)//

​據當代詞學大家龍榆生先生考訂, 上述慢曲,必須選用入聲字押韻。所有抝句與領格字,不但要遵守平仄,更要注意四聲,才能符合慢曲的要求。

而周邦彥就不信邪,偏偏不遵守上述規則,硬是把《浪淘沙》慢曲改成了一百三十三個字,首片使用六個仄聲韻,後兩片各使用五個仄聲韻,當然還是勉強遵守了入聲字入韻的規則。看看他寫的詞就知道:“曉陰重,霜凋岸草,霧隱城堞。南陌脂車待發,東門欲飲乍闋。正拂面垂楊堪攬結,掩紅淚、玉手親折。念漢浦離鴻去何許?經時信音絕。//情切,望中地遠天闊。向露冷風清無人處,耿耿寒漏咽。嗟萬事難忘,唯是輕別。翠尊未竭,憑斷雲留取西樓殘月。//羅帶光銷紋衾疊,連環解、舊香頓歇。怨歌永、瓊壺敲盡缺。恨春去不與人期,弄夜色,空餘滿地梨花雪。”

​《浪淘沙》詞格的演變過程告訴我們,任何一種文體都在不斷發展變化。如果死抱著那幾本韻書不放而不求發展創新,必將會把詩詞的寫作帶入死胡同,這是我們都不願看到的結果。正確的詩詞寫作態度應該是要講格律而不唯格律,注重內容而不忽略形式上的要求,且應該積極創新,力求發展。況且在格律的改革方面,只要不符合自已的寫作格式,古人就要把它改過來。連古人都知道變通,今人為什麼不知道變通呢?(圖片來自網路,著作權屬原作者)

上述慢曲,必須選用入聲字押韻。所有抝句與領格字,不但要遵守平仄,更要注意四聲,才能符合慢曲的要求。

而周邦彥就不信邪,偏偏不遵守上述規則,硬是把《浪淘沙》慢曲改成了一百三十三個字,首片使用六個仄聲韻,後兩片各使用五個仄聲韻,當然還是勉強遵守了入聲字入韻的規則。看看他寫的詞就知道:“曉陰重,霜凋岸草,霧隱城堞。南陌脂車待發,東門欲飲乍闋。正拂面垂楊堪攬結,掩紅淚、玉手親折。念漢浦離鴻去何許?經時信音絕。//情切,望中地遠天闊。向露冷風清無人處,耿耿寒漏咽。嗟萬事難忘,唯是輕別。翠尊未竭,憑斷雲留取西樓殘月。//羅帶光銷紋衾疊,連環解、舊香頓歇。怨歌永、瓊壺敲盡缺。恨春去不與人期,弄夜色,空餘滿地梨花雪。”

​《浪淘沙》詞格的演變過程告訴我們,任何一種文體都在不斷發展變化。如果死抱著那幾本韻書不放而不求發展創新,必將會把詩詞的寫作帶入死胡同,這是我們都不願看到的結果。正確的詩詞寫作態度應該是要講格律而不唯格律,注重內容而不忽略形式上的要求,且應該積極創新,力求發展。況且在格律的改革方面,只要不符合自已的寫作格式,古人就要把它改過來。連古人都知道變通,今人為什麼不知道變通呢?(圖片來自網路,著作權屬原作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