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名師名匠大家薈|陳擁軍:與自己內心對話

(圖片來源於網路)

●精品薈萃, 彰顯大師風采●

●精益求精, 鑄造工匠精神●

●名師助力, 傳承海絲情懷●

●面向大眾, 品鑒藝術收藏●

●文/攝 | 鄭朝木

陳擁軍

陳擁軍, 男, 漢族, 1980年出生, 福建惠安人, 泉州市工藝美術大師, 中級工藝美術師, 二級技師, 福建省工藝美術協會木雕專業委員會委員, 泉州市工藝美術協會理事, 惠安縣雕刻協會會員。

陳擁軍從小喜好雕刻, 1995年入行以後虛心求學, 師從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鄭國明,

不斷研習創作, 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在繼承傳統雕刻藝術精髓的同時大膽創新, 巧妙利用木質原理, 憑嫺熟的刀功, 把傳統之美表現得淋漓盡致。 作品《石破天驚》榮獲第四屆中國(南寧)國家級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金獎, 《弘一法師》榮獲第二屆中國(惠安)國際雕刻博覽會上金獎, 《淨地》榮獲第十一屆中國(莆田)海峽工藝品博覽會金獎, 《今宵別夢寒》榮獲第九屆福建省工藝美術“爭豔杯”大賽金獎, 《高山流水》榮獲第二屆泉州市工藝美術創新設計“天工獎”一等獎。 2017年木雕作品《弘一法師》被中國閩台緣博物館收藏。

從小熱愛木雕, 深得鄭國明大師自然型木雕創作精髓。

陳擁軍出生在惠安雕刻之鄉, 與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鄭國明同村。 他從小就想學一門手藝, 16歲開始, 就拜鄭國明木雕大師為師。 陳擁軍說:“在以前, 拜師學藝有一套比較嚴謹的流程。 想真正成為本行業的傳承人, 就必須吃得了苦, 受得了罪, 而且要謙虛好學, 以品行服人, 以藝服人。 所以師傅收徒授藝,

非常嚴格。 ”一開始師傅就讓去掃地、幹雜務等。 剛開始還想不通, 後來才知道師傅是為了鍛煉我們的心境。 掃地也是掃除內心的雜念, 心靜刀穩, 才能學好一門手藝。 特別是學木雕, 基本功很重要, 更需要心平氣和, 掌握手中的用力。

在鄭國明大師的指導下, 陳擁軍深得鄭國明大師的自然型木雕的雕刻精髓。 在陳擁軍眼裡, 朽木也成了一種表現自然型的很好材質。 陳擁軍喜歡用陰沉木、金絲楠木、朽木等作為木雕的創作素材。

別人眼中的“朽木”往往成了陳擁軍創作的載體。 陳擁軍有一次在村裡水溝裡撿到一塊木頭, 經過雕飾後, 參加百花獎, 臺灣客人一眼相中買走;有一件作品《楓橋夜泊》, 所使用的材料還是寺廟裡有一塊被白蟻侵蝕嚴重的木頭,

中間漏了個洞, 別人都不要了, 他便帶回來進行創作。

經過19年的歷練, 陳擁軍成為了一名木雕藝術家, 並成立了自己的木雕工作室。 成立工作室兩年後, 他不斷參加各種現場創作大賽, 在第六屆“藝鼎杯”中國木雕現場創作大賽中, 作品《三重境》獲得了“進士獎”。

陳擁軍詮釋弘一法師的木雕作品, 將道家的自然、儒家的謙恭、釋家的靜穆涵於創作中。

不管是木雕、陶瓷、石雕, 弘一法師一直是藝術家們創作的一個高頻物件。 在陳擁軍的工作室, 最顯眼的就是弘一法師的系列作品。 2013年作品《弘一》《秋瑾》分別獲取福建爭豔杯銀獎, 作品《道法自然》獲百花獎銅獎。 通過弘一法師的作品我們瞭解到陳擁軍的木雕遵循自然的創作理念。

只有對弘一法師進行一定的研究,才能把弘一法師刻畫得神形兼備。陳擁軍說,弘一法師是中國近、現代史上一個極富傳奇色彩的人物。觀其一生,半為藝術,半為佛。其實,每一件作品對於大師們來說都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樣,創作過程中也需要跟作品對話,但其實更是跟自己內心的對話。

說到木雕,傳統的佛像雕刻、經典人物肯定是關公了,關公也是“忠”、“勇”、“義”的化身。在我們戲曲當中,“紅生”是演關公的特有行當,戲曲舞臺上,關公的隨身道具是青龍偃月刀和紅馬鞭,威風凜凜。但在陳擁軍的工作室裡,關公卻是盤腿而坐,也沒有拿刀,整體形象感覺更像個和藹可親的老者,顯得更接地氣。

學無止境,陳擁軍學習與傳承兩不誤,創作出更多精品力作。

惠安木雕是與閩南地區“皇宮起”仿宮殿式大型傳統民居的建築雕刻相輔相成而流傳至今的民間藝術,具有強烈的民族、宗教內涵和鮮明的藝術特徵、表現手法。

陳擁軍作為80後的木雕傳統技藝傳承者,他對木雕行業的選擇與堅持,更多的是熱情與興趣使然,他也深感傳承的重要性。陳擁軍不僅修完福建師範大學藝術設計專業課程,還參加中國工藝美術高級研修班、海峽兩岸工藝美術創新與發展高級研修班、2017一帶一路(泉州)工藝美術創新發展高級研修班等學習課程,陳擁軍學習與傳承兩不誤,歷史使命感鞭策著他不斷學習,爭取創作出更多精品力作。他通過常態化的展覽,營造原創氛圍濃厚的雕藝環境,通過“腦袋裡思想火花的碰撞”讓惠安的雕藝家們創作出更具藝術價值的精品,進而提升整個產業的文化內涵。

陳擁軍說,目前,惠安木雕表現題材更加豐富,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時期。惠安木雕工匠們開始從家庭小作坊走向工廠企業,一些從業者接受了正規培訓,湧現出一批專業設計人員,惠安雕藝家的創作水準也不斷提升,他自己也將堅持帶徒授藝將木雕這門技藝堅定不移地傳承下去。

只有對弘一法師進行一定的研究,才能把弘一法師刻畫得神形兼備。陳擁軍說,弘一法師是中國近、現代史上一個極富傳奇色彩的人物。觀其一生,半為藝術,半為佛。其實,每一件作品對於大師們來說都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樣,創作過程中也需要跟作品對話,但其實更是跟自己內心的對話。

說到木雕,傳統的佛像雕刻、經典人物肯定是關公了,關公也是“忠”、“勇”、“義”的化身。在我們戲曲當中,“紅生”是演關公的特有行當,戲曲舞臺上,關公的隨身道具是青龍偃月刀和紅馬鞭,威風凜凜。但在陳擁軍的工作室裡,關公卻是盤腿而坐,也沒有拿刀,整體形象感覺更像個和藹可親的老者,顯得更接地氣。

學無止境,陳擁軍學習與傳承兩不誤,創作出更多精品力作。

惠安木雕是與閩南地區“皇宮起”仿宮殿式大型傳統民居的建築雕刻相輔相成而流傳至今的民間藝術,具有強烈的民族、宗教內涵和鮮明的藝術特徵、表現手法。

陳擁軍作為80後的木雕傳統技藝傳承者,他對木雕行業的選擇與堅持,更多的是熱情與興趣使然,他也深感傳承的重要性。陳擁軍不僅修完福建師範大學藝術設計專業課程,還參加中國工藝美術高級研修班、海峽兩岸工藝美術創新與發展高級研修班、2017一帶一路(泉州)工藝美術創新發展高級研修班等學習課程,陳擁軍學習與傳承兩不誤,歷史使命感鞭策著他不斷學習,爭取創作出更多精品力作。他通過常態化的展覽,營造原創氛圍濃厚的雕藝環境,通過“腦袋裡思想火花的碰撞”讓惠安的雕藝家們創作出更具藝術價值的精品,進而提升整個產業的文化內涵。

陳擁軍說,目前,惠安木雕表現題材更加豐富,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時期。惠安木雕工匠們開始從家庭小作坊走向工廠企業,一些從業者接受了正規培訓,湧現出一批專業設計人員,惠安雕藝家的創作水準也不斷提升,他自己也將堅持帶徒授藝將木雕這門技藝堅定不移地傳承下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