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從藝40年,粵劇傳承人季華升收徒8人,粵劇傳承孜孜不輟

從1977年與粵劇結緣以來, 粵劇名家季華升從藝已40個年頭。 近日, 一場傳統的拜師儀式在佛山舉行, 季華升宣佈正式收徒。 作為佛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粵劇傳承人, 季華升以傳承粵劇為己任, 希望徒弟們能腳踏實地把粵劇發揚光大。

阮貴森向師父季華升斟茶。 /受訪者供圖

鍾情粵劇, 樂於傳承

佛山是粵劇的發源地, 粵劇2009年被列入“非遺名錄”, 季華升也成為粵劇非遺項目傳承人。 季華升是粵劇藝術表演大師羅家寶的入室弟子, 現任佛山粵劇傳習所副所長。 他說, 看著前輩們如此不遺餘力推廣粵劇文化, 自己又一直鍾情于粵劇, “作為傳承人, 我有義務把粵劇藝術傳承下去。 ”

於是, 從藝40年的季華升首次收徒。

拜師儀式當晚, 季華升一襲銀白色西服端坐台中央, 臉帶笑意。 在一班粵劇大老倌的見證下, 8位年輕人畢恭畢敬地走進場, 依次向季華升斟茶、行拜師禮、互贈禮物……最後師徒一起向華光先師上香,

主持人宣告禮成。

這次季華升收徒共8人, 4男4女, 有平喉唱家、粵劇演員, 還有老師和90後大學生。 他們都對粵劇曲藝有著濃厚的興趣, 並立志要把粵劇發揚光大。

雖然徒弟們從事的行業不盡相同, 但對於季華升來說, 收徒最看重人品。 “學戲先做人, 藝術固然重要, 但以德行為先。 ”季華升說, 學藝不是三朝兩日的事, 佛山粵劇人代表的是佛山深厚的粵劇底蘊, 責任尤為重大。 他寄語8位徒弟, 學海無崖, 要一步一個腳印, 踏踏實實地學, 做到德藝雙馨。 他還要求徒弟們要謙虛謹慎, 吸取前輩經驗造詣; 團結堅忍, 同門間互敬互助;勇於為藝術犧牲、勇於創新實踐。

粵劇發展呈現可喜形勢

一直以來,

由於年輕一代對粵劇等傳統文化“不感冒”, 粵劇處於比較困難的發展環境.。 不過季華升說, 近年來佛山粵劇的發展呈現喜人形勢。 由於政府積極推動, 很多藝術院校都開設粵劇的學習課程, 年輕一代從小接觸粵劇, 慢慢瞭解其珍貴的文化內涵, 將“粵劇只有老人家才看”的印象扭轉過來。 “學習粵劇的管道多了很多, 包括私夥局、學校等, 越來越多年輕人學粵劇。 ”

季華升特別推崇佛山一小的粵劇教學模式。 佛山一小是禪城區唯一一間義務教育階段“曲藝培訓基地”學校和“佛山粵劇傳承實驗基地”。 為了推進“曲藝進校園”特色教育, 全校師生唱粵曲, 做粵韻操, 各學科將粵劇粵曲知識糅合到課堂教育上, 讓學生多元化理解曲藝知識。

多年來, 佛山一小在市、區的各種匯演中取得可喜的成績。 季華升認為, 從娃娃抓起, 才能讓粵劇打好觀眾基礎。

另外, 今年佛山粵劇傳習所複排傳統粵劇例戲《香花山大賀壽》, 掀起了粵劇界發掘和保護傳統粵劇的高潮。 季華升認為, 這是對以前丟掉的武功、唱腔、功架等的恢復, 也是對粵劇表演程式的一種嘗試, 對粵劇發展起到很大的宣傳作用。

來源/佛山日報

文/佛山日報記者何敏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