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蘇州:共青團服務刷新青少年生活

通訊員胡葉平龔心韻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記者李超

黨的十九大指明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 描繪了中國未來發展的宏偉藍圖。 “廣大青年要堅定理想信念, 志存高遠, 腳踏實地, 勇做時代的弄潮兒”, 習近平總書記的一番寄語, 激蕩了全國青年的心。

今日, 共青團蘇州市第十九次代表大會開幕, 蘇州青年們倍感振奮。 5年來, 80餘個國家級榮譽、900余項省級榮譽, 團中央書記處書記9次來蘇州視察指導……蘇州青年用他們的實際行動踐行著新時代的使命擔當。

吹響青年建功立業“衝鋒號”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下,

蘇州青年積極構建青年創新創業生態圈。 30家蘇州青年創新創業高校孵化站、科研合作站、海外聯絡站相繼建成, 36家創業園、88個團屬青創空間通力合作, 中國青年創新創業板區域中心落地蘇州……

一系列人才引進平臺、雙創孵化平臺, 為廣大青年實現夢想、建功立業提供了肥沃土壤。 5年來, 舉辦“創業姑蘇 創贏未來”青年精英創業大賽、承辦“創青春”江蘇青年創新創業大賽, 海內外2200多個專案報名參與, 蘇州成為了創業青年心中的福地。

栽得梧桐樹, 引得鳳凰來。 搭平臺、辦賽事、籌資金, 團蘇州市委積極聚合城鄉資源, 服務農村青年創新發展。 相繼出臺《關於進一步加強全市共青團服務城鄉一體化改革發展的指導意見》《關於全面培育蘇州新型青年職業農民的意見》等檔,

連續開展青年涉農創新創業大賽, 推進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協會建設、農村青年電商培育工程, 讓廣闊農村成為青年朋友大有作為的人生舞臺。

在工廠、在機關、在學校、在企業……在每一個平凡的崗位上, 全市各級共青團員立足工作實際, 用不平凡的奮鬥創造有意義的青春。 共青團員先鋒崗(隊)建設, 青年文明號、青年安全生產示範崗、青年崗位能手等青字型大小品牌建設, 已經成為城市中閃亮的青春名片。

連續舉辦四屆蘇州市青少年創意大賽, 組織上萬名青年志願者參與世乒賽等200餘場大型賽會志願服務。 全市共有註冊青年志願者30余萬名, 成立專項青年志願服務隊伍395支,

打造全國首支民政註冊的青年應急救援志願服務隊, 在全市青年群體中形成了一股青春、時尚、綠色、友愛的志願文明風尚。

建設青年身邊的共青團

哪裡有青年, 哪裡就有共青團;哪裡有共青團, 哪裡就有生動活潑的團工作。 蘇州共青團始終將青年民生作為工作首選項, 通過打造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青年身邊的共青團, 寫就溫暖的青春篇章。

春節, 全市困難青少年代表可以收到一份來自團組織的“暖冬”禮物;“五四”青年節, 廣大青年可以在各大商圈享受“青享惠”青春VIP消費日活動;暑假, 青少年們還可以在社區參與各類“笑果”或“青少年之家”公益項目……

如今, 越來越多的共青團服務品牌刷新蘇州青少年的生活,

在家門口尋找共青團、主動參與共青團成為了蘇州青少年的生活方式。 普惠性福利品牌“青春有約”“青春微聚會”, 引導青年以青春名義結識身邊夥伴;面向困難青少年的公益品牌“暖冬行動”“關愛行動”“陽光行動”, 為青少年送上共青團的關愛和溫暖;“成長護航工程”“六大行動”等重點青少年服務品牌累計服務6.3萬餘人次。

太倉市依託“啟航”青少年專業社工力量開展普遍化幫扶和個案服務, 姑蘇區圍繞傳承傳統文化打造了“巷未來”姑蘇文化體驗項目, 高新區通過夏日歡樂趴活動豐富青年人的文化生活, 工業園區以公益和文化為主題每年開展“青春嘉年華”活動……

5年來, 全市各級團組織充分調動政府、社會、企業等各方資源,

成功打造了涵蓋青少年成長、交友、維權、志願等各方面的公益服務品牌專案百餘個, 讓共青團成為了廣大團員青年的“青春合夥人”。

除了品牌打造, 5年來, 蘇州共青團也積極加強供需對接, 通過多元化服務平臺的搭建, 形成了24小時不下班的共青團服務特色。 全市各級團組織共建成“青年之家”實體陣地177家, 實現鄉鎮、街道100%全覆蓋。 “笑果”青少年社區服務店總計40多家, 引進和培育專業社工機構85家。 蘇州市青年公益組織孵化園不斷完善, 園內共凝聚青年社會組織700多家。 還有“七彩小屋”、“希望來吧”、志願服務V站……多元化服務陣地真正實現了廣大青年在家門口就能遇見共青團、觸摸共青團、走進共青團, 打心裡信賴共青團。

與此同時,蘇州共青團也廣泛發動社會資源,延伸服務手臂。加強與公安、衛生、交通、消防、電力等單位合作,為青少年輸出各類成長教育活動,深化“共青團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面對面”活動;努力激發新興青年力量,推進“蘇州市社區青年領袖培育計畫”,實施新興青年群體“築夢計畫”,成立築夢青年聯盟;打造公益青聯,籌集善款支持青少年公益事業;開展青年公益嘉年華等活動,引導青年社會組織、青少年社工機構成為基層青少年服務的重要力量。

讓“青春夢”融入“中國夢”

當代青年流動頻繁、從業廣泛,社會變遷“倒逼”團幹部要先拿出實招。為了讓廣大團幹部有效深入青年群體,與青年打成一片,團蘇州市委依託“1+100”直接聯繫青年制度推動每名專職團幹部緊密聯繫100名普通青年,以更靈活、更實效、更接地氣的方式和青年交朋友。

相城區創建覆蓋全區各地的10個“1+100”團青聯絡站,張家港打造涵蓋青年衣食住行樂學多維度的“青年商圈”團建新模式,吳中區用“青匠心”串聯起青年工匠新力量……

機關專題“開放日”和團幹部大走訪是蘇州共青團從嚴管理團幹隊伍、改進工作作風的另一個有效載體。5年來,全市432家團組織開展機關專題“開放日”活動,邀請4.6萬名團員青年走進團組織辦公場地,開展團工作評價、“雙述雙評”會議等總計874次;團市委書記室帶頭走近青年,參與團幹部如何健康成長大討論,開展講黨課、團課等活動1176場,參與團員青年超過60萬人次。

“讓團幹部更像團幹部”,全市各級團組織不斷加強自身教育、管理和監督,努力做到堅定理想信念、心系廣大青年、提高工作能力、錘煉優良作風。

青年的理想信念關乎時代的前進方向,團蘇州市委緊緊抓住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主線,線上線下同頻共振、整合資源全市聯動,讓青少年思想教育更有態度、更有深度。

蘇州共青團以“五四”運動95周年、建黨95周年、建團95周年、長征勝利80周年等為重要契機,深入開展“我的中國夢”“紅領巾相約中國夢”系列主題教育,廣泛開展“學習總書記講話 做合格共青團員”“緊跟党走、向黨看齊——學黨團規章、學系列講話、做優秀團員”等學習教育實踐活動,全市27607個基層團組織熱烈回應,60萬余名團員青年積極參與,切實保持和增強了共青團組織的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

互聯網時代,共青團傳播的是黨團主張,搶佔的是青年思想引導的主動權,競爭的是青年的好感和口碑。

中青線上蘇州12月11日電

責編:張曼玉

與此同時,蘇州共青團也廣泛發動社會資源,延伸服務手臂。加強與公安、衛生、交通、消防、電力等單位合作,為青少年輸出各類成長教育活動,深化“共青團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面對面”活動;努力激發新興青年力量,推進“蘇州市社區青年領袖培育計畫”,實施新興青年群體“築夢計畫”,成立築夢青年聯盟;打造公益青聯,籌集善款支持青少年公益事業;開展青年公益嘉年華等活動,引導青年社會組織、青少年社工機構成為基層青少年服務的重要力量。

讓“青春夢”融入“中國夢”

當代青年流動頻繁、從業廣泛,社會變遷“倒逼”團幹部要先拿出實招。為了讓廣大團幹部有效深入青年群體,與青年打成一片,團蘇州市委依託“1+100”直接聯繫青年制度推動每名專職團幹部緊密聯繫100名普通青年,以更靈活、更實效、更接地氣的方式和青年交朋友。

相城區創建覆蓋全區各地的10個“1+100”團青聯絡站,張家港打造涵蓋青年衣食住行樂學多維度的“青年商圈”團建新模式,吳中區用“青匠心”串聯起青年工匠新力量……

機關專題“開放日”和團幹部大走訪是蘇州共青團從嚴管理團幹隊伍、改進工作作風的另一個有效載體。5年來,全市432家團組織開展機關專題“開放日”活動,邀請4.6萬名團員青年走進團組織辦公場地,開展團工作評價、“雙述雙評”會議等總計874次;團市委書記室帶頭走近青年,參與團幹部如何健康成長大討論,開展講黨課、團課等活動1176場,參與團員青年超過60萬人次。

“讓團幹部更像團幹部”,全市各級團組織不斷加強自身教育、管理和監督,努力做到堅定理想信念、心系廣大青年、提高工作能力、錘煉優良作風。

青年的理想信念關乎時代的前進方向,團蘇州市委緊緊抓住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主線,線上線下同頻共振、整合資源全市聯動,讓青少年思想教育更有態度、更有深度。

蘇州共青團以“五四”運動95周年、建黨95周年、建團95周年、長征勝利80周年等為重要契機,深入開展“我的中國夢”“紅領巾相約中國夢”系列主題教育,廣泛開展“學習總書記講話 做合格共青團員”“緊跟党走、向黨看齊——學黨團規章、學系列講話、做優秀團員”等學習教育實踐活動,全市27607個基層團組織熱烈回應,60萬余名團員青年積極參與,切實保持和增強了共青團組織的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

互聯網時代,共青團傳播的是黨團主張,搶佔的是青年思想引導的主動權,競爭的是青年的好感和口碑。

中青線上蘇州12月11日電

責編:張曼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