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國家寶藏》中故宮的3件重器僅冰山一角,故宮到底有多少寶物?

《國家寶藏》火了!

CCTV3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節目截圖

節目首期, 故宮博物院就亮出了“中華第一古物”石鼓、王希孟《千里江山圖》卷以及有著“瓷母”之稱的各種釉彩大瓶三件國寶。

但這僅僅是故宮博物院文物藏品的冰山一角, 就算是故宮內展出的文物也只是其全部藏品的一部分。 那麼, 故宮到底有多少寶物呢?

故宮用了整整七年時間, 對故宮內的藏品進行細緻的清理, 得出了文物藏品的準確數字:1807558件套!

在這數量龐大的文物藏品中有231個類別, 主要是:陶瓷、青銅器、明清工藝美術品、銘刻、玩具、文房四寶、玩物、珍寶、鐘錶和清代宮廷典章文物等。

而每個類別都數量巨大, 比如有53000幅繪畫, 有75000件書法, 還有28000件碑帖。 光是帝后璽印就有50060枚, 其中最大的一枚, 是乾隆皇帝85歲時用和田玉給自己做的一方印, 一個人都抬不動。

在180萬餘件的文物藏品中, 故宮每年展出的有1萬多件。

倘若按照這個數量展出的話, 需要180年才能全部展出完畢, 可見故宮寶物數量之多。

那故宮的“鎮館之寶”是什麼呢?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曾說, 很難挑出一件代表性的寶貝。 這是因為故宮的藏品呈倒金字塔結構, 93.2%的文物都是國家珍貴文物, 6.4%藏品為普通文物, 資料留存僅0.4%。 也就是說, 故宮博物院的文物藏品中夠“鎮館之寶”級別的寶貝太多了, 幾乎件件都是壓箱底的寶貝。

不過, 在180萬餘件文物中, 按門類劃分, 有10件是被專家公認的絕品, 它們分屬書畫、織繡、青銅器、陶瓷、精細手工藝品等。

乾隆款金甌永固杯

“金甌”寓意國家政權, 它是清代皇帝每年元旦舉行開筆儀式時專用的酒杯。 根據清“內務府活計檔”記載, 乾隆皇帝對此杯的製作十分重視, 不僅調用內庫黃金、珍珠、寶石等珍貴材料, 而且精工細作, 曾多次修改, 直至皇帝滿意為止。 因此, 該杯一直被清代皇帝視為珍貴的祖傳法寶。

郎窯紅釉穿帶直口瓶

景德鎮流傳一句話“若要窮, 燒郎紅”, 因為其燒制極為困難, 數百窯亦難燒成一件。 18世紀初, 江西巡撫郎廷極奉康熙之命到景德鎮主持禦窯, 試圖燒制出失傳數百年的祭紅, 雖未成功, 卻成功地燒制出另外一種更為鮮亮的紅釉瓷器, 人們把這種瓷器以他的姓氏命名。

酗亞方樽

樽是盛酒弦紋樽器, 流行於商早期至春秋戰國時期。 方樽傳世較少。 上世紀70年代在山東益都蘇埠屯出土了幾件帶有亞銘文的青銅器, 從挖掘的墓穴來看, 規模都不小, 加上眾多帶有亞銘記的器物, 說明它們所代表的可能是一個大族。 此尊為故宮青銅器的代表作品。

彩漆描金樓閣式自開門群仙祝壽禦制鐘

17世紀前,中國皇宮一直以銅壺滴漏計時。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帶著兩個西洋自鳴鐘叩開了中國宮廷的大門。此鐘受西洋鳴鐘的啟示進行設計,共有7套機械系統,分別控制走時、報時、景箱內的活動裝置等,技術水準相當高。根據記錄,從乾隆八年接旨著手設計到十四年完工,歷時六年多。

張成造款雕漆雲紋盤

張成造款雕漆雲紋盤為故宮漆器的代表作品。盤木胎黑漆,內外均雕雲紋。堆漆甚厚,晶瑩照人,刻工圓潤。張成是元代雕漆大家,其傳世作品被一致認為是雕漆作品裡的珍品,但署張成款的一些雕漆器物,被疑是偽作。這件剔紅盤,是公認的張成的作品,是具有歷史性的作品。

《清明上河圖》

國寶級藝術珍品《清明上河圖》由宋代畫家張擇端繪製。該畫以精緻的工筆記錄了北宋末葉、徽宗時代首都汴京(今開封)郊區和城內汴河兩岸的建築和民生。全圖分為三個段落。在5米多長的畫卷裡,共繪了 550多個各色人物。是中國繪畫史上的無價之寶,被譽為“中華第一神品”。

《平復帖》

西晉陸機的《平復帖》有“法帖之祖”的美譽,無名款,宋人定為陸機作品,也是目前存世最早的名人墨蹟。它用禿筆寫于麻紙之上,筆意婉轉,風格平淡質樸,其字體為草隸書。《平復帖》也為鎮國之書法:其見證了漢字流變。它一方面是隸書發展過程中的標本,同時更是漢字由隸書向楷書過渡的重要佐證。

《梅鵲圖》

沈子蕃緙絲《梅鵲圖》軸為故宮織繡的代表作品。中國古代緙絲被認為是絲織工藝中最為高貴的品種,古人以“一寸緙絲一寸金”言緙絲作品之珍貴。緙絲之高貴,首先因其耗費工時巨大,以萬縷千絲成其工巧,“如婦人一衣,終歲方成”。其次,緙技易學難精,雖摹緙書畫,但並非簡單地照葫蘆畫瓢,而需要純熟的工藝技巧和相當的書畫藝術修養。

青玉雲龍紋爐

青玉雲龍紋爐是故宮玉器的代表作品,宋代出品,爐青玉質。通體以“工”字紋為底,上飾游龍、祥雲和海水紋。器內底陰刻一首乾隆的七言詩。

掐絲琺瑯纏枝蓮紋象耳爐

掐絲琺瑯纏枝蓮紋象耳爐,元代出品,“銅胎掐絲琺瑯”就是我們俗稱的“景泰藍”,此器釉質瑩潤,有的部分釉質呈玻璃般的透明狀,琺瑯色澤渾厚諧調,富麗典雅。

(責編:李兆年)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互聯網

本文系BeijingCom原創稿件,如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17世紀前,中國皇宮一直以銅壺滴漏計時。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帶著兩個西洋自鳴鐘叩開了中國宮廷的大門。此鐘受西洋鳴鐘的啟示進行設計,共有7套機械系統,分別控制走時、報時、景箱內的活動裝置等,技術水準相當高。根據記錄,從乾隆八年接旨著手設計到十四年完工,歷時六年多。

張成造款雕漆雲紋盤

張成造款雕漆雲紋盤為故宮漆器的代表作品。盤木胎黑漆,內外均雕雲紋。堆漆甚厚,晶瑩照人,刻工圓潤。張成是元代雕漆大家,其傳世作品被一致認為是雕漆作品裡的珍品,但署張成款的一些雕漆器物,被疑是偽作。這件剔紅盤,是公認的張成的作品,是具有歷史性的作品。

《清明上河圖》

國寶級藝術珍品《清明上河圖》由宋代畫家張擇端繪製。該畫以精緻的工筆記錄了北宋末葉、徽宗時代首都汴京(今開封)郊區和城內汴河兩岸的建築和民生。全圖分為三個段落。在5米多長的畫卷裡,共繪了 550多個各色人物。是中國繪畫史上的無價之寶,被譽為“中華第一神品”。

《平復帖》

西晉陸機的《平復帖》有“法帖之祖”的美譽,無名款,宋人定為陸機作品,也是目前存世最早的名人墨蹟。它用禿筆寫于麻紙之上,筆意婉轉,風格平淡質樸,其字體為草隸書。《平復帖》也為鎮國之書法:其見證了漢字流變。它一方面是隸書發展過程中的標本,同時更是漢字由隸書向楷書過渡的重要佐證。

《梅鵲圖》

沈子蕃緙絲《梅鵲圖》軸為故宮織繡的代表作品。中國古代緙絲被認為是絲織工藝中最為高貴的品種,古人以“一寸緙絲一寸金”言緙絲作品之珍貴。緙絲之高貴,首先因其耗費工時巨大,以萬縷千絲成其工巧,“如婦人一衣,終歲方成”。其次,緙技易學難精,雖摹緙書畫,但並非簡單地照葫蘆畫瓢,而需要純熟的工藝技巧和相當的書畫藝術修養。

青玉雲龍紋爐

青玉雲龍紋爐是故宮玉器的代表作品,宋代出品,爐青玉質。通體以“工”字紋為底,上飾游龍、祥雲和海水紋。器內底陰刻一首乾隆的七言詩。

掐絲琺瑯纏枝蓮紋象耳爐

掐絲琺瑯纏枝蓮紋象耳爐,元代出品,“銅胎掐絲琺瑯”就是我們俗稱的“景泰藍”,此器釉質瑩潤,有的部分釉質呈玻璃般的透明狀,琺瑯色澤渾厚諧調,富麗典雅。

(責編:李兆年)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互聯網

本文系BeijingCom原創稿件,如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