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東北證券——交通運輸行業動態報告:機場收費改革落地,利好機場板塊

報告摘要:

機場收費改革落地,新收費標準方案自4月1日起實施。 本次機場收費標準調整分為六項,重要內容是“機場分類調整、航空性收費標準提升、非航性收費部分放開”,本次收費標準的出臺,意味著沿用10年的國內機場內航內線收費標準(159號文)終於迎來改革,將對上市機場公司的營業收入將產生積極影響。

機場分類微調,白雲機場等級提升。 本次調整方案對5個機場分類進行了調整,重點關注廣州白雲機場從一類2級提升為一類1級,一般來說,分類等級越高,機場收費單價越低,廣州白雲機場的分類等級上升,對航空性收費會產生一定的不利影響,但在非航業務放開的基礎上,本次調整的整體效益為正。

航空性業務收費標準進行調整,整體提價約10%。 內航內線航空性業務收費專案實行政府指導價,整體提升約10%,主要集中在與人力相關的安檢費(提高50%-60%)、停場費(提高70%-80%)和客橋費(提高100%),根據測算,新的起降費收費標準上浮約10%,占航空性業務收費60%以上的旅客服務費未提價。

非航空性業務收費迎來市場化,一線機場地面服務費全面放開。 非航業務中的(頭等艙、公務艙休息室出租、辦公室出租、售補票櫃檯出租、值機櫃檯出租)調整為實行市場調節價,將提升非航業務盈利彈性;一線機場的地面服務費將由市場調節,對提升整體非航盈利意義重大,二、三線機場的地面服務收費仍受政府指導。

國內航線占比高的深圳機場利潤彈性較高。 本次收費改革對機場業績影響主要體現在“內航內線航空性收費基準價調整(測算上浮約10%) 與一線機場地服收費等非航收費的市場化放開”。 我們測算:在僅考慮航空性業務提價的情境下,深圳機場、上海機場、白雲機場和廈門空港對應2017年業績彈性分別為:25%、5.1%、-3.6%、20%,若考慮非航業務提價,四大機場對應業績彈性分別為32.4%、6.6%、0.5%、28.4%。

投資建議:我們認為此次收費調整有利於機場提振業績,特別是國內航線占比高的機場。 我們測算,,我們認為在航空業供需持續改善,國內航空需求回暖的市場背景下,我們繼續看好國內核心機場,重點推薦產能進入爬升期、機場收費改革彈性最大的深圳機場,同時建議積極關注上海機場、白雲機場。

風險提示:市場競爭激烈,收費改革效果不及預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