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父母有這12特質,寶寶必成大器 第9個很准

心理學研究指出有不少因素可以作為預示小朋友成功的指標, 父母的影響很大, 父母如有以下12種特質, 小朋友將來成功的機會會大增。

1. 讓小朋友做瑣碎家務

「如果小朋友不洗碗, 那意味著有人為他們做了。 」Julie Lythcott-Haims在一次Ted Talk裡說。 Julie是史丹福大學前新生事務處處長, 「於是, 小朋友不僅免去了工作的責任, 更無法學習到每個人都需要付出才能令事情更好。 」Julie續說。

Julie相信自小做家務的小朋友將來工作時會更懂得與人合作, 同時他們知道自身付出努力的感覺, 因此會更具同理心, 能獨立完成工作。

2. 教導小朋友社交技巧

美國兩所大學進行的一個研究, 追蹤了超過700個美國小朋友, 從幼稚園到25歲的變化。 他們發現小朋友在幼稚園時能自發與人合作、幫助他人、理解他人、獨立解決問題的話, 在25歲時獲得學位及全職工作的機會遠高於缺乏社交技巧的小朋友。

3. 對小朋友有較高期望

根據美國加州大學一項全國性調查, 發現父母對小朋友持有的期望, 與小朋友的成就有很大的關係。 另一項心理學的發現亦指出, 在期待效應(Pygmalion Effect ) 下, 小朋友被賦予更高期望後, 會有更好的表現。

4. 擁有較高教育水準

2014年, 美國密西根州大學的心理學家Sandra Tang發現,

完成了高等教育的媽媽, 所孕育的小朋友會擁有同等學歷。 而年輕媽媽(18歲或以下)的小朋友, 較少能完成高等教育。

5. 及早教小朋友數學

2007年, 一項研究整合了美國、加拿大及英國的學前兒童的資料, 發現愈早學習數學愈能讓小朋友取得優勢。 研究所得反映, 最重要的是讓小朋友從小學習數字、排序及基礎數學概念。 這不僅有助小朋友日後達成數學方面的成就, 更有助提升閱讀能力。

6. 與小朋友發展良好關係

2014年一項研究指出, 父母在小朋友三歲及之前體貼照顧小朋友, 不單令小朋友在童年時有較出色的學術表現, 更能有助他們在30歲時擁有更健康的人際關係和學術成就。 父母對小朋友發出的訊號給予迅速及合適的回應,

可以為小朋友提供安全感, 小朋友更願意發掘世界的種種。

7. 自身受到較少壓力

「當媽媽要面對工作壓力, 同時要找時間陪伴小朋友, 媽媽的巨大的壓力會對小朋友造成負面影響。 」美國一所大學的社會學家Kei Nomaguchi說。 而情緒感染也是一個心理學現象, 如果父母感到沮喪或疲憊, 這些負面情緒會傳遞給小朋友。

8. 不做專職媽媽

根據哈佛大學的研究, 在職媽媽的小朋友擁有較多優勢。 研究指出, 在職媽媽的女兒較有機會成為管理層及賺取較高薪金;在職媽媽的子女則更大程度上參與家務和育兒工作。

9. 擁有較高社經地位(俗話是有個好爹)

根據史丹佛大學的研究員Sean Reardon, 比較高收入及低收入的家庭所培養的小朋友,

兩者的成就差距不斷擴大, 2001年時比起25年前, 差距擴大了3-4成。

10. 教導勇氣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心理學家Angela Duckworth發現勇氣是一個強大的、導向成功的性格特質。 她將勇氣定義為「一種為長遠目標維持興趣及付出努力的傾向」, 認為這能教導小朋友對自己想要的未來有所想像並為此作出承諾。

11. 為小朋友改個好名

有不少研究指出,名字能影響人生的成就,包括獲聘的機會,以至消費習慣。在工作上,擁有常見及易於發音的名字的人,較多是成功的。

12. 明白營養及飲食習慣的重要性

成功人士意識到良好的飲食習慣能使人集中及提高生產力。要在實行上及觀念上培養小朋友有良好的飲食習慣,需要父母的推動。父母要以身作則,建立對體態的正面觀念,以及對飲食的態度。

11. 為小朋友改個好名

有不少研究指出,名字能影響人生的成就,包括獲聘的機會,以至消費習慣。在工作上,擁有常見及易於發音的名字的人,較多是成功的。

12. 明白營養及飲食習慣的重要性

成功人士意識到良好的飲食習慣能使人集中及提高生產力。要在實行上及觀念上培養小朋友有良好的飲食習慣,需要父母的推動。父母要以身作則,建立對體態的正面觀念,以及對飲食的態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