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專訪|永清環保劉正軍:不滿足于營收翻倍

熟悉《英才》雜誌的讀者對永清環保已成為釋放國內需求潛力的重要抓手。 作為類似公共事業的環保行業更需要積極的參與PPP專案, 但是由於邊界不清、運作不夠透明, 像永清環保這樣的民營企業想參與就比較困難, 參與了之後回款又是一個難題。

那麼有沒有其他辦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呢?劉正軍直言不諱地說:“除了PPP立法沒有更好的辦法可以從根本解決。 ”

這不僅僅是一家企業的願望, 這是所有想參與PPP項目的企業共同的願望。

談及對中國環保產業的觀察, 劉正軍認為, 全中國的環保公司, 現階段是同一個短板——都不夠大、不夠強。

“中國龐大的環保市場, 完全可以支撐幾個千億級的企業。 ”

“而未來最有競爭力的環保企業必然是全產業鏈的環保集團, 並購正是把短板補起來的一個重要手段。 ”他說, 永清環保的持續壯大, 走的正是既要靠內生, 也要輔以並購的道路。

“內生, 就是自主研發的核心技術競爭力的培育和人才積累的厚積薄發, ”他說。 至於並購, 永清環保更傾向于向發達國家的技術和研發水平看齊。

去年, 《英才》記者對永清環保美國子公司收購Integrated Science & Technology Inc.(簡稱IST 公司)51%的股權進行了報導分析, 後者是一家專業土壤修復公司。

此次採訪時劉正軍表示, 並購依然要繼續做下去:“今年我們還會有節奏的再做一些收購, 但現在還不方便透露具體情況。

”此外, 劉正軍還是闡明了永清環保對被收購標的的核心要求, 那就是這家被收購企業必須帶有核心技術, 至於其他方面都是次要的。

為了能夠讓資本在公司運作中發揮更多作用, 劉正軍也正考慮運用產業基金的方式來提前佈局, 更多的佔據技術的先發優勢。

“實業和資本是兩條腿走路, 對社會有貢獻的企業, 足夠優秀, 市值一定會比較高, ”劉正軍說, 永清一直在努力, 根據市場空間, 做到千億級是永清的使命。

“業績從積聚到爆發有一個臨界點, 這個臨界點可能比預期來的晚一些, 但是可以肯定, 這個點已經越來越近, ”他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