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中國帝王書法大合集,太罕見了,值得收藏!

帝皇之書

歷代帝皇中, 喜歡書法的不在少數, 甚至在書法領域有很高的造詣。 帝王坐擁江山, 萬人之上。 然而其中有些喜歡甚至癡迷書法的心,

卻是和任何一個喜歡書法的平凡人無異的。 下面和大家一起來欣賞一下古代帝王的書法手跡, 或許可以感受到一種不一樣的美、不一樣的震撼!

漢章帝

章草《千字文》書法

章帝不但精通經學, 又是歷史上一位有名的書法家。 他尤其善草書,

後世流行的“章草”, 據說就是由於漢章帝的愛好而形成的一種書體。

梁武帝蕭衍

蕭衍(464~549年), 南朝梁書法家。 他是我國南朝梁王朝的創建者, 世稱梁武帝。 王羲之後一百餘年的梁武帝, 可能是歷史上最早重視王羲之書法的皇帝, 可以說梁朝出現了第一次學王羲之高潮。

南北朝時期的梁武帝、晉武帝、元帝、宋明帝、齊高帝、齊武帝等皇帝都擅長書法, 其中以梁武帝書法成就最高。

曹操(魏武帝)

曹操隸書

三國時期的曹操是個卓越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 在書法上也有獨到成就。 “袞雪”二字是建安二十年(215年),

曹操西征張魯到漢中, 經過棧道咽喉石門(今陝西褒城)時, 看到河中景象所書, 字刻於河水礁石上。 “袞雪”二字表現了河水洶湧澎湃的流勢, 河水衝擊石塊水花四散濺出, 水大石眾, 猶如滾動之雪浪, 故雲“袞(滾)雪”。

隋文帝楊堅

隋文帝楊堅不但是政治家,

而且精通書法。 他的書法用筆靈動, 格調高古, 筆劃穿插清爽悅人神志, 給人一種超凡脫俗的氣質, “無須故作驚人筆, 寫得性靈品字高”, 頗有魏晉風範。

唐太宗李世民

唐朝第二位皇帝, 他在位期間開創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 被各族人民尊稱為天可汗。 在中國書法史上,唐太宗李世民以首創行書刻碑而著稱於世。著名的《溫泉銘》,便是其以行書入碑的代表作。

唐高宗李治

唐太宗《鶺鴒頌》

唐太宗李世民九子。唐高宗在書法上造詣很高,他寫起來隸書、草書、飛白書、楷書都很得心應手。

武則天

武則天行書《升仙太子碑》

武則天除精通史籍詩文之外,還精于書法。尤其精于飛白書和行草書。所謂“飛白”就是在筆劃中具有絲絲露白特點的書法,難度極大,但看上去卻極為高雅。武則天當年曾以飛白書把大臣姓名寫出來賜給他們,有大臣就上表說:“蒙恩作飛白書,題臣等名字垂賜,跪呈寶貺(kuang),仰戴瓊文,如批七曜之圖,似發五神之檢。冠六文而首出,掩八體而孤騫……鐘繇竭力而難比,伯英絕筋而不逮。則知乃神乃聖,包眾智而同歸;多才多藝,總群芳而兼善。”武則天的書法造詣於此可見一斑!

唐玄宗李隆基

唐玄宗隸書《石台孝經》

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他的開元盛世是唐朝的極盛之世,在位後期卻怠慢朝政,導致後來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李隆基工書,是中國書法史上著名的帝王書家之一。《舊唐書·本紀》稱李隆基“多藝尤知音律,善八分書”。

李後主李煜

李煜行草墨蹟

多才多藝的書法家李煜 . 從皇帝的龍座上摔下來.到身為囚虜服牽機藥而死.是李後主的悲劇.但他善詩文、工音樂、精書畫.於詞一道堪稱聖手,在書法方面也有才能。在書法創作、書法理論方面,他都有遺跡流傳後世。

宋真宗趙恒

宋朝第三位皇帝,宋太宗第三子。趙恒的楷書清新、俊逸、自然。運筆平正,點畫厚重,遒勁而不失清秀。

宋徽宗趙佶

宋徽宗《穠芳詩帖》

宋神宗第十一子,宋朝第八位皇帝。他自創一種書法字體被後人稱之為“瘦金體”,是古代少有的藝術天才與全才。被後世評為“宋徽宗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

宋高宗趙構

《賜嶽飛批卷》

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開國皇帝,宋徽宗趙佶第九子。趙構精于書法,善真、行、草書,筆法灑脫婉麗,自然流暢,頗得晉人神韻。

宋孝宗趙昚

宋孝宗《草書後赤壁賦卷》

宋孝宗書法學宋高宗,《書史會要》稱“孝宗書有家庭法度”。趙昚也自稱,“無他嗜好,或得暇,惟讀書寫字為娛”(見《書林紀事》)。

宋光宗趙惇

《五言聯團扇》

受宋代皇室文風影響,光宗趙惇的字不差,寫得頗端正,圖示《五言聯團扇》這件作品,寫在素絹之上,以楷書字體寫成,文曰:「高標淩秋嚴,貞色奪春媚。」其中的「貞」字,缺了最後的一點,乃為了避君主、尊長的名諱,因此從這形式上的恭敬來看,此作應是未繼皇位前的作品。

宋理宗趙昀

《枝上詩團扇》

傅申曾評價理宗書法:“理宗之書,在南宋諸帝中已逸出高宗書體範圍,其楷書略受張即之影響,行草自成一家面貌,用筆尖利,氣格不甚高邁,弄姿自喜,其書體頗易辨認。

朱元璋(明太祖)

大軍帖

《大軍帖》是朱元璋寫給部將的一封信。從內容分析,此時朱氏已消滅陳友諒、張士誠等勢力,正全力攻打北方,戰事頻仍。大軍所過之處,收降元朝官員甚多,就如何妥善處置告喻部下。信文明白曉暢,對研究明初軍事形勢和政治方略頗有參考價值。幅未有“朱”字花押。此帖行筆自然流暢,儀態生動,風神獨具特色。如康有為《廣藝舟雙輯。行草第二十五》所評:“明太祖書雄強無敵”。惟筆劃稍欠法度,然雅拙中不乏挺拔。

宣宗朱瞻基

若說明朝最有藝術細胞的皇帝是誰?那就非明宣宗朱瞻基莫屬了,宣宗皇帝不僅是治國之能手,也在丹青、書法上獨造一格,能獨稱“宣德宸翰”之美贊。比肩宋徽宗,只是宋徽宗荒瞀,明宣宗則是明君,一個皇帝書法、繪畫好不好,並不影響他的政務,只有沒有自持力之人,才會沉溺書畫,不思政務。

清聖祖康熙

作為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康熙曾以擅長書法、專學董其昌的沈荃為師,受其影響,亦極其推崇董其昌的風格。他對自己的書法十分自負,經常作書頒賜大臣和外國使節。

清世宗雍正

於康熙十七年出生於北京紫禁城永和宮,是康熙帝第四子。雍正皇帝擅長漢文書法,以行書和草書為最佳之作;其滿文書法也很嫺熟精湛。

清高宗乾隆

清朝第六位皇帝,他在位期間清朝達到了康乾盛世以來的最高峰,漢學在此期間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乾隆本人雅賞趙孟頫的書法,心慕手追,身體力行。遊覽名勝每到一處,作詩紀勝,禦書刻石。

在中國書法史上,唐太宗李世民以首創行書刻碑而著稱於世。著名的《溫泉銘》,便是其以行書入碑的代表作。

唐高宗李治

唐太宗《鶺鴒頌》

唐太宗李世民九子。唐高宗在書法上造詣很高,他寫起來隸書、草書、飛白書、楷書都很得心應手。

武則天

武則天行書《升仙太子碑》

武則天除精通史籍詩文之外,還精于書法。尤其精于飛白書和行草書。所謂“飛白”就是在筆劃中具有絲絲露白特點的書法,難度極大,但看上去卻極為高雅。武則天當年曾以飛白書把大臣姓名寫出來賜給他們,有大臣就上表說:“蒙恩作飛白書,題臣等名字垂賜,跪呈寶貺(kuang),仰戴瓊文,如批七曜之圖,似發五神之檢。冠六文而首出,掩八體而孤騫……鐘繇竭力而難比,伯英絕筋而不逮。則知乃神乃聖,包眾智而同歸;多才多藝,總群芳而兼善。”武則天的書法造詣於此可見一斑!

唐玄宗李隆基

唐玄宗隸書《石台孝經》

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他的開元盛世是唐朝的極盛之世,在位後期卻怠慢朝政,導致後來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李隆基工書,是中國書法史上著名的帝王書家之一。《舊唐書·本紀》稱李隆基“多藝尤知音律,善八分書”。

李後主李煜

李煜行草墨蹟

多才多藝的書法家李煜 . 從皇帝的龍座上摔下來.到身為囚虜服牽機藥而死.是李後主的悲劇.但他善詩文、工音樂、精書畫.於詞一道堪稱聖手,在書法方面也有才能。在書法創作、書法理論方面,他都有遺跡流傳後世。

宋真宗趙恒

宋朝第三位皇帝,宋太宗第三子。趙恒的楷書清新、俊逸、自然。運筆平正,點畫厚重,遒勁而不失清秀。

宋徽宗趙佶

宋徽宗《穠芳詩帖》

宋神宗第十一子,宋朝第八位皇帝。他自創一種書法字體被後人稱之為“瘦金體”,是古代少有的藝術天才與全才。被後世評為“宋徽宗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

宋高宗趙構

《賜嶽飛批卷》

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開國皇帝,宋徽宗趙佶第九子。趙構精于書法,善真、行、草書,筆法灑脫婉麗,自然流暢,頗得晉人神韻。

宋孝宗趙昚

宋孝宗《草書後赤壁賦卷》

宋孝宗書法學宋高宗,《書史會要》稱“孝宗書有家庭法度”。趙昚也自稱,“無他嗜好,或得暇,惟讀書寫字為娛”(見《書林紀事》)。

宋光宗趙惇

《五言聯團扇》

受宋代皇室文風影響,光宗趙惇的字不差,寫得頗端正,圖示《五言聯團扇》這件作品,寫在素絹之上,以楷書字體寫成,文曰:「高標淩秋嚴,貞色奪春媚。」其中的「貞」字,缺了最後的一點,乃為了避君主、尊長的名諱,因此從這形式上的恭敬來看,此作應是未繼皇位前的作品。

宋理宗趙昀

《枝上詩團扇》

傅申曾評價理宗書法:“理宗之書,在南宋諸帝中已逸出高宗書體範圍,其楷書略受張即之影響,行草自成一家面貌,用筆尖利,氣格不甚高邁,弄姿自喜,其書體頗易辨認。

朱元璋(明太祖)

大軍帖

《大軍帖》是朱元璋寫給部將的一封信。從內容分析,此時朱氏已消滅陳友諒、張士誠等勢力,正全力攻打北方,戰事頻仍。大軍所過之處,收降元朝官員甚多,就如何妥善處置告喻部下。信文明白曉暢,對研究明初軍事形勢和政治方略頗有參考價值。幅未有“朱”字花押。此帖行筆自然流暢,儀態生動,風神獨具特色。如康有為《廣藝舟雙輯。行草第二十五》所評:“明太祖書雄強無敵”。惟筆劃稍欠法度,然雅拙中不乏挺拔。

宣宗朱瞻基

若說明朝最有藝術細胞的皇帝是誰?那就非明宣宗朱瞻基莫屬了,宣宗皇帝不僅是治國之能手,也在丹青、書法上獨造一格,能獨稱“宣德宸翰”之美贊。比肩宋徽宗,只是宋徽宗荒瞀,明宣宗則是明君,一個皇帝書法、繪畫好不好,並不影響他的政務,只有沒有自持力之人,才會沉溺書畫,不思政務。

清聖祖康熙

作為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康熙曾以擅長書法、專學董其昌的沈荃為師,受其影響,亦極其推崇董其昌的風格。他對自己的書法十分自負,經常作書頒賜大臣和外國使節。

清世宗雍正

於康熙十七年出生於北京紫禁城永和宮,是康熙帝第四子。雍正皇帝擅長漢文書法,以行書和草書為最佳之作;其滿文書法也很嫺熟精湛。

清高宗乾隆

清朝第六位皇帝,他在位期間清朝達到了康乾盛世以來的最高峰,漢學在此期間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乾隆本人雅賞趙孟頫的書法,心慕手追,身體力行。遊覽名勝每到一處,作詩紀勝,禦書刻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