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新三板牛市時瘋狂融資的8家公司,現在活的怎麼樣?

根據讀懂新三板研究中心的資料, 從2017年1月20日到現在, 新三板做市指數已經從1091.88點上升到了1146.45點, 區間上漲了54.57點, 漲幅4.99%, 期間2017年2月24到2月28日之間, 出現了連續三個交易日指數漲幅超過0.5%的情形, 指數最高達到1149.17點。

這樣的上漲行情, 讓讀懂新三板不由想起兩年前的新三板牛市。

在2014年6月到2015年6月新三板市場最火爆的這段時期, 有25家公司, 平均每家從市場融走超過1.5億元。 它們享受到了新三板最早的紅利。 牛市對有些公司來說, 簡直就是一台提款機。

帶著這筆資金, 它們展開了各自不同的發展軌跡, 如今兩年時間過去了,

有的已成長為新三板明星, 有的則生生把自己毀了。

讀懂新三板從中選出了8家有故事的公司。 跟著讀懂新三板一起來看看, 那些曾在牛市融走鉅資的公司, 目前都怎麼樣了?

1、中科招商——市值從1300億到130億, 給市場留下一個耐人尋味的背影

要論新三板上最吸金的公司, 絕對非金融股莫屬。 金融股在定增界的江湖地位從2014年開始就已經奠定了。 在2014年6月到2015年6月的牛市期間, 中科招商(832168.OC)、聯訊證券(830899.OC)、九鼎集團(430719.OC)分別以73.74億、37.91億和22.5億位居當時定增界前三甲。 帶著這一桶金, 它們各自在三板上展開了自己的命運。

讀懂新三板先來說說中科招商。

2015年, 中科招商左手在新三板定增融資, 右手在A股大舉“囤殼”。 短短1個多月, 成功舉牌16家A股上市公司。

最高峰時, 中科招商市值高達1330億元。 但是, 萬萬沒想到, 監管的風向說變就變。

私募新政推出, 政策對創投企業投資A股市場的限制, 讓中科招商面臨轉型壓力。 而A股IPO的開閘, 更是直接衝擊了中科招商的囤殼策略, 逼迫中科招商倉皇退出。 2017年初, 中科招商發佈公告, 對持有的A股公司進行清倉式減持, 給市場留下一個耐人尋味的背影。

中科招商下一步將往哪裡走?

2、聯訊證券——牛市融資第二名, 目前交易量和換手率一直居做市企業前列

說新三板造就了聯訊證券一點也不誇張。

作為新三板明星股, 聯訊證券在大牛市中以37.91億元的融資額排到第二位。 融到資的聯訊證券立刻展開了擴張。

掛牌前, 聯訊證券擁有33家營業部, 到2015年底,

掛牌新三板一年多的它, 已經有了41家營業部。 還設立了聯訊創投和聯訊資本, 與騰訊、新浪簽訂合作協定, 進軍互聯網金融。 在證券公司中排名也迅速上升。

如今的聯訊證券, 雖然身在新三板, 但是與A股券商比起來, 待遇也差不到哪裡去, 交易量和換手率一直居做市企業前列。

3、九鼎集團——從私募股權公司轉型大金控集團

相比中科招商, 同樣從私募起步的九鼎集團, 則走了一條不一樣的路。

雖然在2014年6月到2015年6月, 九鼎集團的融資額只居第三, 但是2014、2015年兩年, 九鼎集團從新三板上融到的錢一點也不少。 2014年九鼎集團共計募資57.87億, 2015年再次募資125億。

拿著從新三板上融到的錢, 依靠嫺熟的資本運作手法, 九鼎的業務版圖迅速擴張, 不到兩年時間,

就拿下了金融領域全牌照, 從私募股權企業變身成大金控集團。 2015年6月30日停牌前市值接近2800億。

但九鼎何時複牌, 卻是新三板市場上最大的懸念之一。

4、和君商學——兩年百倍成長, 九鼎集團之外新三板上最牛的資本運作

2014年的牛市中, 和君商學融到2.65億, 不到九鼎的十分之一。 然而, 和君商學的資本運作術一點也不輸九鼎。

通過定增、股權質押和借款, 掛牌新三板一年內, 和君商學通過各種途徑籌了30多億!然後, 公司就開始買買買, 收購了一家A股公司, 掌握著數家控股公司。

掛牌新三板的兩年時間, 和君商學從一家淨資產1800萬的培訓公司, 成長為淨資產25億、估值45億的資本集團, 旗下甚至控股一家近70億市值的創業板公司。

只用兩年, 淨資產漲了一百多倍, 營收漲了幾十倍, 這是資本市場少有的一次奇跡。 詳情請閱讀《和君商學兩年百倍成長!新三板第二資本術煉成記》。

5、海容冷鏈——一直沒有放棄A股夢

海容冷鏈是做商用冷鏈設備的, 原本志在A股, 但由於擔心IPO排隊太久, 所以2014年7月來到新三板。 在牛市中, 公司一下就融到1.55億。

雖然拿了新三板錢, 但是海容冷鏈一門心思還是想嫁入“豪門”, 去A股。

2015年4月, 掛牌不足一年的海容冷鏈開始上市輔導, 此後就貼上了“IPO概念”的標籤。 一心IPO, 它的業績自然不俗, 2015年上半年淨利潤7856萬, 同比增長104.42%。

2015年11月證監會IPO重啟後, 海容冷鏈義無反顧地選擇在新三板暫停轉讓, 轉身去A股排隊。

6、明利股份——新三板最腹黑資本運作, 如今已經跌成仙股

明利股份的故事令人唏噓。作為新三板做市比較早的公司,明利股份的交易非常活躍,擁有33家做市商。2015年3月,一舉融到15億。放在當年,怎麼看也是一家不錯的公司。

可是接下來的動作卻讓它身敗名裂,從最高時18億估值跌到4.5億市值。目前已停牌,停牌前股價為0.62元,是名副其實的仙股。

明利股份究竟做了什麼事?讀懂新三板看到,公司先是大股東花10億買了大股東控股的負債率超高的化工廠,然後又搞了個國海明利一號在二級市場增持買成二股東,結果因為股價下跌爆倉,玩脫了,公司火速停牌。

一家估值曾經高達18億的新三板公司就這樣被玩毀了,但是大股東在這個過程中至少套現6000萬。詳情請閱讀《新三板最腹黑資本運作:明利股份跌成仙股》

7、中搜網路——產品失敗,股價從最高的20元跌到現在的2元

同樣是融到鉅資,跟那些玩得風生水起的新三板公司相比。中搜網路,有一段悲催的經歷和一群更悲催的股東。

2013年11月掛牌時,中搜網路號稱要搞中國第三代搜尋引擎,2014年先後以23元、25元的價格定增,從新三板募資3億。

如今,公司承認中搜的第三代搜索在搜索市場已經失敗。付出的代價是3年半以來近5億的虧損。

這意味著,中搜網路掛牌以來兩次增發獲得的近3億元資金都打了水漂。以當前股價2.27元計算,當初以25元和23元定增價進去的那批股東,虧損已經超過90%。

8、仁會生物——融到4個億,“誼生泰” 能撐起仁會生物60億估值嗎

生物創新藥公司是新三板上的明星,而其中出鏡率最高的生物醫藥公司中絕對有仁會生物。

仁會生物2014年8月掛牌新三板,這家主營業務收入為0的公司,憑著一款尚在研發的糖尿病特效藥“誼生泰”,市值一度高達80億,目前市值仍接近60億。仁會生物也趁著資本市場的火熱,融到4個億。

2016年12月21日,仁會生物發佈公告稱“誼生泰”已經獲得上市批准,這意味這款別市場寄予厚望的新藥離上市已經不遠了。“誼生泰”撐得起仁會生物的60億估值嗎?詳情請閱讀《一個“誼生泰”能撐起仁會生物70億估值嗎?》。

明利股份的故事令人唏噓。作為新三板做市比較早的公司,明利股份的交易非常活躍,擁有33家做市商。2015年3月,一舉融到15億。放在當年,怎麼看也是一家不錯的公司。

可是接下來的動作卻讓它身敗名裂,從最高時18億估值跌到4.5億市值。目前已停牌,停牌前股價為0.62元,是名副其實的仙股。

明利股份究竟做了什麼事?讀懂新三板看到,公司先是大股東花10億買了大股東控股的負債率超高的化工廠,然後又搞了個國海明利一號在二級市場增持買成二股東,結果因為股價下跌爆倉,玩脫了,公司火速停牌。

一家估值曾經高達18億的新三板公司就這樣被玩毀了,但是大股東在這個過程中至少套現6000萬。詳情請閱讀《新三板最腹黑資本運作:明利股份跌成仙股》

7、中搜網路——產品失敗,股價從最高的20元跌到現在的2元

同樣是融到鉅資,跟那些玩得風生水起的新三板公司相比。中搜網路,有一段悲催的經歷和一群更悲催的股東。

2013年11月掛牌時,中搜網路號稱要搞中國第三代搜尋引擎,2014年先後以23元、25元的價格定增,從新三板募資3億。

如今,公司承認中搜的第三代搜索在搜索市場已經失敗。付出的代價是3年半以來近5億的虧損。

這意味著,中搜網路掛牌以來兩次增發獲得的近3億元資金都打了水漂。以當前股價2.27元計算,當初以25元和23元定增價進去的那批股東,虧損已經超過90%。

8、仁會生物——融到4個億,“誼生泰” 能撐起仁會生物60億估值嗎

生物創新藥公司是新三板上的明星,而其中出鏡率最高的生物醫藥公司中絕對有仁會生物。

仁會生物2014年8月掛牌新三板,這家主營業務收入為0的公司,憑著一款尚在研發的糖尿病特效藥“誼生泰”,市值一度高達80億,目前市值仍接近60億。仁會生物也趁著資本市場的火熱,融到4個億。

2016年12月21日,仁會生物發佈公告稱“誼生泰”已經獲得上市批准,這意味這款別市場寄予厚望的新藥離上市已經不遠了。“誼生泰”撐得起仁會生物的60億估值嗎?詳情請閱讀《一個“誼生泰”能撐起仁會生物70億估值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