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沉浮中的“現金貸”,和它度過的艱難一周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從盛夏到入冬, 現金貸僅僅用了43天。

12月1日晚間, 現金貸監管靴子落地, 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P2P網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印發了《關於規範整頓“現金貸”業務的通知》,

劃出了行業的三大門檻:綜合利率36%以下、牌照經營和場景依託。

僅僅1個餘月前, 美國東部時間10月18日, 現金貸行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高光時刻——連續創業者羅敏成功將趣店帶入美國資本市場, 這家曾因“校園貸’業務受到質疑的創業公司似乎在紐交所成功洗白“原罪”。

然而, 危機也正從此時醞釀。 在一篇名為《趣店羅敏回應一切》的文章裡, 在提到催收問題時, 羅敏說了一句日後引發極大爭議的話——“你不還錢就算了, 當作福利送你了。 ”

這讓羅敏和整個現金貸行業一時間捲入了輿論漩渦, 高利貸、風控系統薄弱、暴力催收等問題被放置到輿論聚光燈下。

在中概股歷史上, 似乎還沒有一家公司和行業能在上市短短幾天內獲得如此巨大的關注以及鋪天蓋地的質疑。 現金貸在此期間漸被標籤化, 甚至被稱作民間高利貸的“線上版”。

監管緊隨其後, 11月22日, 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辦公室下發特急檔緊急叫停新設網路小貸。 大約一周之後, 隨著文首提到的那則《通知》的落地, “現金貸”迎來一波清理整頓的生死大考。

行業此後迅速呈現出了一幅凜冬圖景:大量現金貸平臺首次逾期率暴增, 一邊大力催收, 一邊“捂緊口袋”減少放款;部分借款人則擺出騎牆姿態——一邊疲于應付催收, 一邊寄希望於平臺倒閉, 自身欠款不還而銷;數量龐大的助貸機構則陷入“身份焦慮”——它們既無牌照傍身,

又無法從事風控等“核心業務”。

“行業內不少人都對他(羅敏)有一定意見, 他的言論讓輿論過度集中在這個行業。 ”上海一名現金貸平臺CEO對鈦媒體直言不諱表達對於羅敏的不滿。 但也有業內人士對鈦媒體表示, 趣店作為頭部平臺並且在美上市, 是合規程度最高的平臺之一, 但是“阿貓阿狗都能放貸”的狀況把行業拖入亂象。

跳出事件本身, 金融創新與金融監管的博弈和衝突也在關於“現金貸”的討論暴露無疑。 對於監管層的嚴厲新規, 行業內讚賞者眾, 但也有不止一位業內人士認為監管“這一刀切地太深太重”, 而萬穗小額貸款公司原董事長張化橋則撰文直陳“現金貸的新規令人失望“。

定義“現金貸”

事實上, 此次引發輿論熱議的“現金貸”一直缺乏嚴格定義。 很多人將其視為歐美“發薪日貸款”的國內翻版, 它的特點在於無抵押、小額、短期, 其依賴的信用依據是借款人的工作及薪資記錄。 由於借款人承諾在下一發薪日償還貸款並支付一定的利息及費用, 因此稱發薪日貸款(payday loan)。

而此次的《通知》則對於“現金貸”進行了相對明確的特點概括——無場景依託、無指定用途、無客戶群體限定、無抵押。

整體消費金融行業近年來在中國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 在具體的模式選擇上, 各家公司側重點不同, 其中在是否依託場景的問題上, 形成了兩類不同的產品——無場景的“現金貸”以及基於消費場景的消費分期、消費信貸業務。

僅從定義上看, 依託真實消費場景的消費分期、消費信貸業務, 被明確排除在此次監管的規範範疇內。

除場景要求之外, 《通知》還設置了以下幾大門檻:上述門檻對於現金貸行業的打擊力度是顯而易見的。 來自網貸天眼的資料, 截止2017年11月21日, 市場上共有網路小貸牌照249張, 其中完成工商註冊的229張, 已過公示期但尚未完成工商註冊的網路小貸牌照20張。

相較之下, 國家互聯網金融安全技術專家委員資料顯示, 目前從事現金貸業務的平臺約有2693家, 將近有90%的平臺將處於“裸奔”狀態。

除此之外, 利率紅線直接切斷了“現金貸”的暴利土壤, 資金來源的要求則讓現金貸陷入了“斷糧”之虞。

對於這2000多家存量現金貸來說, 它們剛剛度過了艱難一周。

焦慮的助貸

“雖然目前牌照的價值很明顯,但我們現階段對牌照的需求並不強。”一名現金貸平臺CEO對鈦媒體如此表示。

其對於牌照的“漠視”的底氣在於——“我並非放貸機構,而是助貸機構。而《通知》僅要求前者持牌經營。”

所謂助貸,簡言之即幫助能夠放貸的持牌機構進行放貸,從中賺取費用的行為。比如提供大資料風控服務、行銷服務等等。

但是這一“協助放貸”卻在實際業務中發生了異化,一位小貸行業從業者告訴鈦媒體,一些助貸機構與金融機構會簽署“抽屜協定”,由助貸機構為金融機構某些借貸合同承擔無限連帶責任,並且承認“這是行業內十分普遍的現象”。

這就意味著,助貸機構名為助貸,實則扮演了部分放貸者的角色。一名現金貸從業者向鈦媒體表示,現金貸行業發生的亂象正與“名助實貸”密切相關,由於助貸平臺並無嚴格的資質要求,行業內一度有接近一半的助貸平臺毫無風控能力,僅依靠芝麻信用分放款,“阿貓阿狗有錢就能放款,直接搞亂了這個行業。”

對此,《通知》中有這樣兩段話:

銀行業金融機構不得以任何形式為無放貸業務資質的機構提供資金發放貸款,不得與無放貸業務資質的機構共同出資發放貸款。

銀行業金融機構與協力廠商機構合作開展貸款業務的,不得將授信審查、風險控制等核心業務外包。“助貸”業務應當回歸本源,銀行業金融機構不得接受無擔保資質的協力廠商機構提供增信服務以及兜底承諾等變相增信服務,應要求並保證協力廠商合作機構不得向借款人收取息費。

值得注意的是,《通知》還提到:謹慎使用“資料驅動”的風控模型。而“大資料風控”正是大量助貸機構的宣傳重點。

這也就意味著現有的協力廠商兜底的銀行助貸模式被徹底叫停了,按照監管的要求,承擔信用風險者必須持牌。雖然可以憑借助貸的身份暫時“忽略”牌照要求,但不能再兜承諾底的助貸平臺如何轉型成為一個難題。

一名銀行業人士向鈦媒體表示,“對於大量中小型助貸平臺的轉型空間非常小,不只是存在能不能做助貸的政策風險,而且從資金端來看,它們還有沒有資金來開展業務的風險。”

上述人士告訴鈦媒體:在監管壓力之下,銀行業機構已不太敢於放款,在與助貸機構的合作中設置了很多障礙,程式上製造了很多條件,比如現在要求每一個借款人都要求回復銀行的短信驗證碼,而原來均是直接向助貸平臺批量放款。

對於現金貸來說,這無疑是釜底抽薪之舉。

牌照“貶值”

《通知》瞄準的不僅僅是現金貸,隱身在其背後的網路小貸同樣收到了很大打擊。而早在11月21日,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就發佈檔,緊急叫停了網路小貸牌照的批設。

一直以來,網路小貸受到兩類關於監管套利的質疑:通過資產證券化獲取大量資金從而規避杠杆限制,以及僅有地方金融辦審批備案,即可跨區域實現全國經營。

關於杠杆率監管,《通知》表示:“以信貸資產轉讓、資產證券化等名義融入的資金應與表內融資合併計算,合併後的融資總額與資本淨額的比例暫按當地現行比例規定執行,各地不得進一步放寬或變相放寬小額貸款公司融入資金的比例規定。”

這也就意味著著,小額貸款通過資產證券化(ABS)擴大融資規避杠杆限制的管道將被關閉。

廣州互聯網金融協會秘書長方頌稱,新規中對小額貸款公司資金來源的規範,特別是“以信貸資產轉讓、資產證券化等名義融入的資金應與表內融資合併計算”,將會大大影響互聯網小貸的盈利能力,受此影響,互聯網小貸牌照價值將大幅降低。

市場已經作出回饋。12月1日,在互聯網金融整治辦發佈《通知》前一天,螞蟻金服旗下全資子公司螞蟻借唄悄然從上海清算所撤下最新一期公開計畫募集的高達30億元ABN(銀行間市場的資產支援票據)發行計畫。

值得注意的是,《通知》尚未對其經營地域範圍也做出限制,只是強調“中央金融監管部門將制定並下發網路小額貸款風險專項整治的實施方案,進一步細化有關工作要求。”而一旦網路小貸的經營地域範圍也在未來受到監管的明確限制,網路小貸的牌照價值將會類似于傳統小貸相差無幾。

儘管受到這些政策不確定性影響,網路小貸牌照價格仍然水漲船高。一名現金貸從業者告訴鈦媒體,目前市面上已出現兩億元的報價,但大都是“有價無市”。

關於網路小貸的牌照價格,目前公開管道能查到的最新價格來自12月9日,大眾交通(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佈的《關於受讓上海閔行大眾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股權的關聯交易公告》,大眾交通集團以現金10250萬元獲得了閔行小貸50%股權。

催收兇猛

受到監管新政“煎熬”的並不只是從業者,借款用戶受到的衝擊同樣明顯。

一個最直接的變化是,貸款難度要明顯加大了。在一個主要由借款用戶構成的200餘人的微信群中,鈦媒體觀察到,隨著現金貸平臺紛紛加速收緊放款,不少借款者表示很難再“擼到口子”(通過某個通道去申請小額貸款)。而這帶來的直接後果是,原先靠“借舊還新、以貸養貸”的借款者的資金鏈突然斷裂。

甚至有人表示被“套路”——平臺承諾還款之後可續貸,但還完之後卻發現貸不出款。

除了借款用戶還款能力變差外,少數借款人的還款意願也在減弱。有人表示期待平臺倒閉,有人則宣稱高利貸違反法律,政策可能一刀切。

借貸群中的發言

平臺的逾期率則普遍出現暴漲。一名小貸行業從業者告訴鈦媒體,業內的現金貸平臺的首次逾期率“爆的非常厲害”,一家”風控水準一貫不錯的“平臺在幾天內就突破了50%。而北京一家頭部現金貸平臺的內部員工也向鈦媒體坦言:“用戶都不願意還錢了。”

兩方拉鋸戰之下,催收的地位比以往顯得更加重要。一位催收人員告訴鈦媒體,“最近的工作要比平時忙的多,甚至需要通宵加班。”

有借款人向鈦媒體總結了目前的催收套路。有的好言相勸,有的威脅恐嚇,有的編造如出車禍等謊言發短信給借款人的親友。而在借款人和催收人員之間有一個共同的“底線”是,是否曝光通訊錄。一旦曝光通訊錄,催收人員會持續轟炸你通訊錄內的連絡人。

不同風格的催收短信

借款人告訴鈦媒體,幾乎所有的APP端借款,都會顯示“是否同意該應用訪問你的通訊錄”,如果你選擇否,借款就很難通過;而一旦你選擇同意,通訊錄的所有聯繫方式,就被APP獲取。

催收人員一般不會輕易爆通訊錄,但據鈦媒體的觀察,大量借款人反映“逾期第一天就爆通訊錄”,而這些平臺無一例外都是中小型現金貸機構,有借款人表示:“越是小公司催收就越噁心”。

顯然,對於這些尚未獲得“現金貸暴利”的中小平臺的生存狀況相當困難。

轉型、出海

承受著逾期率高企煎熬的現金貸平臺,還不得不面臨降息壓力。

11月27日,玖富集團旗下玖富叮噹發佈公告,即日起30天小額短期現金貸業務的綜合年化借款成本下調至36%以下,產品期限由原來的15天、30天,調整為45天、60天、90天。

幾乎與此同時,掌眾金服也對外宣佈,旗下“閃電借款”綜合息費均降至年化36%以下,產品週期從原有的21天,延長為50天、60天等週期;息費方面,50天、60天週期的服務對應的綜合息費分別為4.93%和5.91%,日費率不到0.1%。

此前不久,趣店也宣佈下調其在支付寶埠的現金貸產品年利率不超過24%。至此,已經有三家平臺宣佈下調核心產品綜合息費。

一位頭部現金貸的工作人員對鈦媒體表示:平臺正在加緊調整業務至36%的利率線,同時會提高放貸標準,挑選更加優質客戶。

但與逾期率暴增相比,降息對於平臺帶來的壓力並不遜色。一名小貸行業從業者告訴鈦媒體,業內現金貸的資金成本普遍在18%左右,如果將利息降至36%,平臺的經營將非常艱難,甚至難以保證盈利。

除此之外,一些平臺開始尋找場景,試圖與“無消費場景”的現金貸相切割。以螞蟻借唄為例,其已經對產品進行了調整,在怎麼用一欄中增加了實際資金用途選項,包括個人日常消費、裝修、旅遊、教育、醫療五個選項。

螞蟻借唄

與此同時,大量平臺選擇出海“避難”,鈦媒體作者鋅財經曾描述過近期東南亞現金貸的火熱狀態,一位元現金貸創業者表示:“仿佛一夜之間,東南亞全是中國的現金貸的公司,感覺好像有上千家。”但國外的監管並不會缺席,據瞭解,目前印尼的大部分現金貸公司都較難申請牌照,一來要1年左右的時間,二來註冊實繳資本要5000萬。

資金端的同盟軍正在瓦解,海外“避難地”並非世外桃源,現金貸的野蠻生長史至此落下帷幕。(本文首發鈦媒體,作者/蔡鵬程)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焦慮的助貸

“雖然目前牌照的價值很明顯,但我們現階段對牌照的需求並不強。”一名現金貸平臺CEO對鈦媒體如此表示。

其對於牌照的“漠視”的底氣在於——“我並非放貸機構,而是助貸機構。而《通知》僅要求前者持牌經營。”

所謂助貸,簡言之即幫助能夠放貸的持牌機構進行放貸,從中賺取費用的行為。比如提供大資料風控服務、行銷服務等等。

但是這一“協助放貸”卻在實際業務中發生了異化,一位小貸行業從業者告訴鈦媒體,一些助貸機構與金融機構會簽署“抽屜協定”,由助貸機構為金融機構某些借貸合同承擔無限連帶責任,並且承認“這是行業內十分普遍的現象”。

這就意味著,助貸機構名為助貸,實則扮演了部分放貸者的角色。一名現金貸從業者向鈦媒體表示,現金貸行業發生的亂象正與“名助實貸”密切相關,由於助貸平臺並無嚴格的資質要求,行業內一度有接近一半的助貸平臺毫無風控能力,僅依靠芝麻信用分放款,“阿貓阿狗有錢就能放款,直接搞亂了這個行業。”

對此,《通知》中有這樣兩段話:

銀行業金融機構不得以任何形式為無放貸業務資質的機構提供資金發放貸款,不得與無放貸業務資質的機構共同出資發放貸款。

銀行業金融機構與協力廠商機構合作開展貸款業務的,不得將授信審查、風險控制等核心業務外包。“助貸”業務應當回歸本源,銀行業金融機構不得接受無擔保資質的協力廠商機構提供增信服務以及兜底承諾等變相增信服務,應要求並保證協力廠商合作機構不得向借款人收取息費。

值得注意的是,《通知》還提到:謹慎使用“資料驅動”的風控模型。而“大資料風控”正是大量助貸機構的宣傳重點。

這也就意味著現有的協力廠商兜底的銀行助貸模式被徹底叫停了,按照監管的要求,承擔信用風險者必須持牌。雖然可以憑借助貸的身份暫時“忽略”牌照要求,但不能再兜承諾底的助貸平臺如何轉型成為一個難題。

一名銀行業人士向鈦媒體表示,“對於大量中小型助貸平臺的轉型空間非常小,不只是存在能不能做助貸的政策風險,而且從資金端來看,它們還有沒有資金來開展業務的風險。”

上述人士告訴鈦媒體:在監管壓力之下,銀行業機構已不太敢於放款,在與助貸機構的合作中設置了很多障礙,程式上製造了很多條件,比如現在要求每一個借款人都要求回復銀行的短信驗證碼,而原來均是直接向助貸平臺批量放款。

對於現金貸來說,這無疑是釜底抽薪之舉。

牌照“貶值”

《通知》瞄準的不僅僅是現金貸,隱身在其背後的網路小貸同樣收到了很大打擊。而早在11月21日,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就發佈檔,緊急叫停了網路小貸牌照的批設。

一直以來,網路小貸受到兩類關於監管套利的質疑:通過資產證券化獲取大量資金從而規避杠杆限制,以及僅有地方金融辦審批備案,即可跨區域實現全國經營。

關於杠杆率監管,《通知》表示:“以信貸資產轉讓、資產證券化等名義融入的資金應與表內融資合併計算,合併後的融資總額與資本淨額的比例暫按當地現行比例規定執行,各地不得進一步放寬或變相放寬小額貸款公司融入資金的比例規定。”

這也就意味著著,小額貸款通過資產證券化(ABS)擴大融資規避杠杆限制的管道將被關閉。

廣州互聯網金融協會秘書長方頌稱,新規中對小額貸款公司資金來源的規範,特別是“以信貸資產轉讓、資產證券化等名義融入的資金應與表內融資合併計算”,將會大大影響互聯網小貸的盈利能力,受此影響,互聯網小貸牌照價值將大幅降低。

市場已經作出回饋。12月1日,在互聯網金融整治辦發佈《通知》前一天,螞蟻金服旗下全資子公司螞蟻借唄悄然從上海清算所撤下最新一期公開計畫募集的高達30億元ABN(銀行間市場的資產支援票據)發行計畫。

值得注意的是,《通知》尚未對其經營地域範圍也做出限制,只是強調“中央金融監管部門將制定並下發網路小額貸款風險專項整治的實施方案,進一步細化有關工作要求。”而一旦網路小貸的經營地域範圍也在未來受到監管的明確限制,網路小貸的牌照價值將會類似于傳統小貸相差無幾。

儘管受到這些政策不確定性影響,網路小貸牌照價格仍然水漲船高。一名現金貸從業者告訴鈦媒體,目前市面上已出現兩億元的報價,但大都是“有價無市”。

關於網路小貸的牌照價格,目前公開管道能查到的最新價格來自12月9日,大眾交通(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佈的《關於受讓上海閔行大眾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股權的關聯交易公告》,大眾交通集團以現金10250萬元獲得了閔行小貸50%股權。

催收兇猛

受到監管新政“煎熬”的並不只是從業者,借款用戶受到的衝擊同樣明顯。

一個最直接的變化是,貸款難度要明顯加大了。在一個主要由借款用戶構成的200餘人的微信群中,鈦媒體觀察到,隨著現金貸平臺紛紛加速收緊放款,不少借款者表示很難再“擼到口子”(通過某個通道去申請小額貸款)。而這帶來的直接後果是,原先靠“借舊還新、以貸養貸”的借款者的資金鏈突然斷裂。

甚至有人表示被“套路”——平臺承諾還款之後可續貸,但還完之後卻發現貸不出款。

除了借款用戶還款能力變差外,少數借款人的還款意願也在減弱。有人表示期待平臺倒閉,有人則宣稱高利貸違反法律,政策可能一刀切。

借貸群中的發言

平臺的逾期率則普遍出現暴漲。一名小貸行業從業者告訴鈦媒體,業內的現金貸平臺的首次逾期率“爆的非常厲害”,一家”風控水準一貫不錯的“平臺在幾天內就突破了50%。而北京一家頭部現金貸平臺的內部員工也向鈦媒體坦言:“用戶都不願意還錢了。”

兩方拉鋸戰之下,催收的地位比以往顯得更加重要。一位催收人員告訴鈦媒體,“最近的工作要比平時忙的多,甚至需要通宵加班。”

有借款人向鈦媒體總結了目前的催收套路。有的好言相勸,有的威脅恐嚇,有的編造如出車禍等謊言發短信給借款人的親友。而在借款人和催收人員之間有一個共同的“底線”是,是否曝光通訊錄。一旦曝光通訊錄,催收人員會持續轟炸你通訊錄內的連絡人。

不同風格的催收短信

借款人告訴鈦媒體,幾乎所有的APP端借款,都會顯示“是否同意該應用訪問你的通訊錄”,如果你選擇否,借款就很難通過;而一旦你選擇同意,通訊錄的所有聯繫方式,就被APP獲取。

催收人員一般不會輕易爆通訊錄,但據鈦媒體的觀察,大量借款人反映“逾期第一天就爆通訊錄”,而這些平臺無一例外都是中小型現金貸機構,有借款人表示:“越是小公司催收就越噁心”。

顯然,對於這些尚未獲得“現金貸暴利”的中小平臺的生存狀況相當困難。

轉型、出海

承受著逾期率高企煎熬的現金貸平臺,還不得不面臨降息壓力。

11月27日,玖富集團旗下玖富叮噹發佈公告,即日起30天小額短期現金貸業務的綜合年化借款成本下調至36%以下,產品期限由原來的15天、30天,調整為45天、60天、90天。

幾乎與此同時,掌眾金服也對外宣佈,旗下“閃電借款”綜合息費均降至年化36%以下,產品週期從原有的21天,延長為50天、60天等週期;息費方面,50天、60天週期的服務對應的綜合息費分別為4.93%和5.91%,日費率不到0.1%。

此前不久,趣店也宣佈下調其在支付寶埠的現金貸產品年利率不超過24%。至此,已經有三家平臺宣佈下調核心產品綜合息費。

一位頭部現金貸的工作人員對鈦媒體表示:平臺正在加緊調整業務至36%的利率線,同時會提高放貸標準,挑選更加優質客戶。

但與逾期率暴增相比,降息對於平臺帶來的壓力並不遜色。一名小貸行業從業者告訴鈦媒體,業內現金貸的資金成本普遍在18%左右,如果將利息降至36%,平臺的經營將非常艱難,甚至難以保證盈利。

除此之外,一些平臺開始尋找場景,試圖與“無消費場景”的現金貸相切割。以螞蟻借唄為例,其已經對產品進行了調整,在怎麼用一欄中增加了實際資金用途選項,包括個人日常消費、裝修、旅遊、教育、醫療五個選項。

螞蟻借唄

與此同時,大量平臺選擇出海“避難”,鈦媒體作者鋅財經曾描述過近期東南亞現金貸的火熱狀態,一位元現金貸創業者表示:“仿佛一夜之間,東南亞全是中國的現金貸的公司,感覺好像有上千家。”但國外的監管並不會缺席,據瞭解,目前印尼的大部分現金貸公司都較難申請牌照,一來要1年左右的時間,二來註冊實繳資本要5000萬。

資金端的同盟軍正在瓦解,海外“避難地”並非世外桃源,現金貸的野蠻生長史至此落下帷幕。(本文首發鈦媒體,作者/蔡鵬程)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