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中國大學生:中國江南文化屬於少昊氏文化,少昊是印歐人種!

甘康認為:上古時代, 東夷人居住的地方頗為遼闊, 大致包括今山東、江蘇、安徽及河南東部的廣大地區;吳越人則分佈於江蘇、浙江北部一帶, 在地域上與東夷人毗連, 並有交叉重疊之處。 現今蘇州地區有地名“唯亭”, 古代則稱為“夷亭”, 可能就是東夷深入蘇南一帶留下的標記。

東夷人最顯著的特徵就是鳥圖騰崇拜, 即以鳥作為“氏族的標誌和符號”。 《尚書·禹貢》雲:“(揚州)鳥夷卉服”。 《大戴禮記·五帝德》亦雲:“東方鳥夷羽民。 ”鳥夷就是指以鳥為圖騰的東夷。 少昊時, “為鳥師而鳥名”, 即有鳳鳥氏、玄鳥氏、伯趙氏、青鳥氏、丹鳥氏及“五鳩、五雉、九扈”,

共24個以鳥為氏的氏族。

吳越人同樣以鳥為圖騰。 《搜神記》卷十二記載:“越地深山中有鳥, 大如鳩, 青色, 名曰治鳥。 ……越人謂此鳥是越祝之祖也。 ”

1981年, 在浙江紹興曾出土一個戰國時期的銅屋模型, 屋頂立柱, 柱頂有一大尾鳩。 這是吳越人的圖騰柱,

是他們以鳥為圖騰的物證。 此外, 在良渚文化的玉器上, 往往刻畫有鳥的圖案;其神徽上還有羽冠鳥腳人, 即為吳越人鳥圖騰的早期形式。

現代考古學也證明, 東夷人和吳越人的關係非同一般。 他們的起源都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 山東海岱地區的“北辛-大汶口-山東龍山”這一系列文化一般被認為是東夷人創造的文化;江浙一帶的“馬家浜-崧澤-良渚文化”則被視為古吳越文化的代表。 而事實表明, 北辛文化與馬家浜文化有著共同的淵源關係。

馬家浜文化是後李文化晚期南下的後李人與當地土著居民融合後發展而來的, 留在海岱故地的後李人則與東遷的裴李崗人共同創造了北辛文化。 而東夷文化源自于西亞和中亞地區印歐人!

正是因為有著共同的祖源, 所以它們各自的後繼文化也頗有相同之處。 大汶口文化與崧澤文化之間, 既有共同的文化代表, 如都以大口尊為祭祀重器, 都屬於鼎文化系統;又都能在各自的文化中找到對方的影響因數。

山東龍山文化和良渚文化亦是如此。 比如, 作為劃分文化類型重要依據的陶器, 兩種文化均普遍採用輪制, 都有引人注目的黑陶、三足器、圈足器發達, 且器形相近;兩種文化均尚玉, 制玉工藝都比較突出;在兩者各自的部分陶器上, 都發現了可以用古文字學的方法分析釋讀的符號(前者10種, 後者11種), 其中有5種相同或相似, 等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