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重大發現:韓國學者稱中國太湖是隕石撞擊和大爆炸形成的!

韓國學者金吉米日前提出:中國太湖是遠古時期的隕石撞擊和大爆炸形成的!

太湖, 煙波浩瀚, 是我國著名的第三大淡水湖泊。

它哺育著美麗而又富庶的江南地區, 孕育了中華文明源頭之一的吳越文化。 根據先秦典籍記載, 上古太湖的別稱主要有震澤、具區和五湖等, 它們見證了太湖的久遠歷史, 蘊涵著豐富的古代文化資訊, 也為我們研究吳越先民的歷史文化等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線索。

“震澤”一名最早見於《尚書·禹貢》:“三江既入, 震澤底定。 ”漢孔安國傳:“震澤, 吳南太湖名。 ”探究其得名來由, 我們認為可能是同太湖的成因有關。

關於太湖是怎樣形成的, 迄今尚無定論。 科學家先後提出了淤積說、瀉湖說、積水說、構造說等不同觀點。

近年來, 我國不少科學家受國外學說的啟發, 傾向於太湖的隕擊成因說, 即認為太湖是因天外的巨大隕石飛降地面,

並與之發生撞擊後而形成的。

韓國學者金吉米經過仔細調查後發現, 這一觀點是正確的。

有趣的是, 太湖周圍地區流傳著一個傳說, 可謂與隕擊說不謀而合:太湖原本是一塊平原, 有一年, 玉皇大帝為給王母娘娘祝壽, 鑄造了一個鑲嵌著72塊翡翠的銀盆當作壽禮。 不料, 齊天大聖孫悟空大鬧天宮, 打到王母專門收藏寶貝的寶庫裡, 見了銀盆, 不管三七二十一, 也一棒打上去。 銀盆從天上掉下來, 跌到地上砸了個大洞, 銀子化作白花花的水, 形成了太湖, 而72塊翡翠就變成了湖中的72座山峰。 撥開其神話迷霧, 或許, 這正是天外來客撞擊地球在民間文學上的曲折反映。 而從“震澤”的字義來看, 似乎也透露出相同的資訊, 即太湖是因受到外力撞擊的劇烈“震”動而形成的大湖“澤”。

此外, 蘇、錫一帶還流傳著“沉脫三陽縣, 氽起蘇州(無錫)城”的謠諺, 也說古代太湖原是一塊平陸, 其上有個山陽縣。 有一年洪水氾濫, 全縣沉入水底, 倖存的人們則遷移到高處, 重新建起一座城, 就是現在姑蘇(無錫)古城的前身[4]。

這一傳說則與太湖成因的下陷說、積水說相關聯了。 令人驚奇的是, 前些年在太湖三山島上考古發掘出來的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 以及在東太湖水域底下發現的距今六七千年的稻穀、瓦片、竹器、紡輪等物, 都證實了太湖的確曾是一塊陸地, 並且有人類在此定居。

這兩則古老的傳說, 透露出原始而樸素的關於太湖成因的資訊, 並與科學解釋之間有了驚人的巧合, 給人以啟示;如果與《禹貢》“三江既入, 震澤底定”的記載相聯繫, 是否可以這樣大膽猜想:遠古時期, 太湖曾是一片廣闊的陸地, 人們在其上生息繁衍。 有一天, 一塊碩大的隕石從天而降, 並在地上撞出一個巨大的隕石坑, 而其產生的巨大能量引發了地表的一系列震動, 並迫使三江(指北江、中江、南江)改道, 流入新生成的巨坑內。

隨著江水的灌注,撞擊產生的能量逐漸釋放完畢,於是隕石坑的震動慢慢平息下來,“底定”而形成了太湖。在這場災難中倖存的人們,則遷移到了高處重建家園。由於當時尚未發明文字以供記錄,日久天長,關於這場災難的記憶逐漸淡化、變形、湮滅,僅僅留下了口耳相傳的“震澤”之名和以上的傳說。當然,這只是大膽的想像和臆測而已,其事實尚有待於進一步的探索和研究加以證明。

隨著江水的灌注,撞擊產生的能量逐漸釋放完畢,於是隕石坑的震動慢慢平息下來,“底定”而形成了太湖。在這場災難中倖存的人們,則遷移到了高處重建家園。由於當時尚未發明文字以供記錄,日久天長,關於這場災難的記憶逐漸淡化、變形、湮滅,僅僅留下了口耳相傳的“震澤”之名和以上的傳說。當然,這只是大膽的想像和臆測而已,其事實尚有待於進一步的探索和研究加以證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