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氣荒”局面短期難解 中海油緊急採購上百萬噸天然氣

入冬以來, 北方地區遭遇天然氣短缺現象, 天然氣價格暴漲。

繼發改委召開告誡會, 環保部下發特急檔之後, 國內進口液化天然氣(LNG)的最大供應商中海油也於11月10日發佈消息稱, 已經緊急採購了上百萬噸的液化天然氣現貨資源。 同時, 在天津、廣東、浙江地區, 中國海油正推進天然氣管線互聯互通, 通過天然氣置換、互保互供等措施, 力爭每天增加供應1200萬方天然氣。

據悉, 與去年同期相比, 今年前十個月我國天然氣的消費量擴大了20%。 進入供暖季之後, 北方部分地區天然氣的消費量持續擴大, 形勢更為嚴峻。

(網路圖)

為此, 國家發改委已經啟動24小時應急值班制度, 與相關部門、各地方政府及供氣企業建立了聯合監測調度機制, 要求“三桶油”(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互保互供, 保障用氣穩定。

目前, 天然氣保供措施效果初現, 此前用氣緊張的一些生活社區正在逐步恢復正常,

LNG市場開始小幅降溫。 LNG標杆價格12月4日飆升至最高點7244元/噸之後, 開始小幅回落, 並穩定在7121元/噸。

國內液化天然氣(LNG)近期價格。 (網路圖)

儘管目前天然氣緊缺局面有所緩解, 但在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天然氣市場高級經濟師徐博看來,

國內的天然氣短缺的問題在近五年內難以解決。 按照目前中國天然氣消費量大約2300億立方米計算, 有效工作氣量必須增至230億立方米, 才可以實現保供。

然而目前行業內地下儲氣庫的建設相對滯後, 低於世界平均水準。 據中國能源網首席研究員韓曉平介紹:“這些年來, 天然氣的增長相對比較低迷, 再加上由於油價比較低, 行業內的企業能投入的資金非常有限, 所以一旦需求上升了, 產業鏈的上游和中游都不能保障。 上游油氣田的開發投入不足, 中游的管道建設比較滯後, 沒辦法保證有效的供給。 ”

韓曉平建議, 解決天然氣短缺的問題, 必須讓配套措施完全到位。 “還應該出臺季節性的氣價, 冬天價格高一點, 夏天低一點。

這樣會鼓勵企業建設地下儲氣庫。 主管部門對於地下儲氣庫專案也可以考慮免稅。 ”

責任編輯:任穎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