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彩電業為何走不出低價亂戰泥潭

幾十年過去了, 中國彩電企業的市場競爭, 至今未走出低價競爭的泥潭, 特別是在2017年大量彩電企業再次深陷巨虧泥潭中。 由此,

很多企業將矛頭指向互聯網企業的低價攪局, 以及液晶面板材料價格的持續暴漲。 那麼, 造成彩電企業持續陷入低價泥潭的真相, 到底是什麼?

楊嘉||撰稿

最近三年多來, 面對空調、冰箱、洗衣機, 以及廚電、小家電等品類, 在一線市場上的零售均價紛紛上漲, 上漲幅度從10%-30%不等。 特別是上漲手段均是通過優化產品結構、推高中高端產品占比, 實現廠家、商家利益的共贏。 資料顯示:今年前十個月, 冰箱市場零售均價同比增長12.9%, 達到3689元;洗衣機零售均價同比增長10.4%, 達到2632元;空調零售均價同比增長6.7%, 達到3764元。

與此同時, 電視機的產品價格卻在中國市場上出現新一輪持續的下跌, 行業處在虧損的邊緣、大量企業陷入巨額泥潭之中。 即便是在55吋、65吋開始取代42吋、32吋產品,

成為市場消費的新主力軍, 這仍然無法推高彩電市場的銷售均價。 今年以來, 55吋、65吋產品均價自上市以來一路下跌, 目前55吋電視最低已跌至兩千多元, 與幾年前42吋電視售價相當。

為何在冰箱、空調、洗衣機等同行紛紛漲價、開啟價值競爭新戰役之際, 電視機的價格卻一路下跌, 甚至已經陷入了跌跌不休的泥潭之中, 無法自拔?正如一些消費者所說的, “買家電時總擔心白電產品漲價, 卻總是看到電視機一路降價, 反正晚點買就是沒錯”。

表面上看, 這幾年來大量互聯網企業在彩電市場上的“燒錢”策略, 帶來的電視機低於成本定價甚至硬體免費, 造成電視機市場價格的一路下跌。 引發眾多中外彩電巨頭也不得不以降價來搶奪市場份額,

由此陷入新一輪的低價格競爭泥潭之中。 的確, 互聯網電視是這一輪彩電低價戰的元兇和禍首。

但應該看到的是, 互聯網企業不只是進入電視機行業, 還進入空調、冰箱, 甚至洗衣機行業, 為何互聯網企業竟然可以拿低價攪局電視機行業, 而沒有動搖白電產業的競爭格局?關鍵原因在於:一方面, 彩電產業相對於空冰洗, 還沒有形成足夠的巨頭稱霸、寡頭主導的產業競爭格局, 沒有2-3家企業可以完全主導市場發展和競爭, 即缺乏大企業的市場霸權;

可以看出, 過去幾年來, 雖然海信、TCL、創維取代索尼、夏普、三星成為中國彩電市場的三巨頭。 但是, 索尼和三星在高端仍然強勢, 而夏普則接棒樂視再以低價搶奪市場,

打亂市場競爭格局。 由此, 拖累其它彩電巨頭也不得不應對低價競爭, 拖累中高端轉型。 可以說, 彩電產業的品牌格局一直處在動態的變化中。 不像海爾、美的、格力可以在白電產業完全主導競爭格局。

另一方面, 至今很多彩電領軍企業, 一直未能掌握產品定義權和反覆運算的話語權。 雖然近年來海信、TCL開始在鐳射、量子點等新顯示技術上持續突破, 但中國彩電產業在發展之初就面臨著“缺屏少芯”的產業鏈斷層, 導致大量中國彩電企業在產品技術和定義上, 一直受制於人。 無論是以CRT時代, 還是液晶時代, 本土企業都處在產業最低端, 被日韓企業牽著鼻子走。

如今在傳統液晶電視深陷新一輪低價格泥潭背後,

還有一層重要因素, 那就是彩電技術陷入迷茫期, OLED顯示、量子點顯示、鐳射顯示各自爭奪未來話語權, 卻遲遲未能找到產業突破的新方向。 由此也就加速液晶電視同質化下的泥潭亂戰更加嚴重, 預計這一局面還將持續一段時間。

雖然, 最近幾年來本土彩電企業一方面在尋求於下一代顯示技術上的話語權, 另一方面還在解決“缺芯少屏”的產業鏈斷裂問題。 但是這既需要時間的積累, 以及持續的投入, 還需要面對電視機行業特有的更新換代速度快, 很多計畫跟不上變化快。 但近年來整個彩電產業低價格競爭泥潭的教訓卻是深刻的, 一沒有產品話語權、二沒有市場定義權, 註定要在一線市場競爭中被動挨打、甚至只能以低價參與競爭。

由此,站在2017年末和2018年初的拐點上所有家電廠商,不管外部原材料價格怎麼變化,互聯網企業如何採取低價燒錢手段攪局,關鍵是要夯實內功,提升產品競爭力,才能真正主導市場競爭的走勢。

====

家電圈:中國家電覆蓋面廣闊、內容專業、觀點鮮明的價值分享平臺。文章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

由此,站在2017年末和2018年初的拐點上所有家電廠商,不管外部原材料價格怎麼變化,互聯網企業如何採取低價燒錢手段攪局,關鍵是要夯實內功,提升產品競爭力,才能真正主導市場競爭的走勢。

====

家電圈:中國家電覆蓋面廣闊、內容專業、觀點鮮明的價值分享平臺。文章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