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鋼鐵沙皇”沈文榮:我是最大“打工者”!帶領沙鋼走出行業困境

行情就像過山車, 鋼鐵賣不出白菜價!同是民企, 別人虧損, 他卻最賺錢, “鋼鐵沙皇”成功秘笈是什麼?

國內外鋼鐵界的傳奇式人物有幾個,

比如美國紐柯鋼鐵創始人肯﹒愛佛遜, 還有創建韓國浦項鋼鐵的樸泰俊, 而在中國, 沙鋼董事局主席沈文榮, 也是一位當之無愧的“傳奇式人物”。

沈文榮, 今年72歲, 他身後的沙鋼也42歲, “年齡”相差正好30歲。 沙鋼, 從“草根工業”, 到年產量世界排名第六的特大型鋼鐵企業, 40多年來, 既沒有得到國家投資, 更沒有股票上市融資以及債轉股等, 在前28年, 沒有向銀行貸款, 全靠自籌資金“滾雪球”, 在世界鋼鐵史上絕無僅有的一位奇人!

“鋼鐵沙皇”:老闆才是最大的打工者!

沈文榮, 江蘇張家港人, 1946年出生。 父親英年早逝, 沈文榮兄弟姐妹6人與母親相依為命, 生活非常艱苦。

他的家鄉聯興村, 早年多以種棉為業, 沈文榮初中輟學回家務農, 因肯出力,

做事又一絲不苟, 從生產隊記分員當上副隊長, 後被下鄉蹲點的幹部賞識, 到公社軋花廠的技工學校半工半讀。 1968年, 中專畢業後的沈文榮, 進入沙洲縣(今張家港市)錦豐軋花廠當鉗工。

此後, 這家季節性的棉花加工廠, 歸屬縣供銷社。 因工人一年半閑, 後來又幹起造紙、油氈和人造板副業。 沈文榮在廠裡, 各方面表現突出, 入了黨, 先後當上班長、車間主任。

(沙鋼前身——沙洲縣錦豐軋花廠老照片)

上世紀70年代, 鋼材是最緊俏的物資, 像沙洲縣, 國家分配的供應指標, 簡直是杯水車薪, 一年僅400噸。 故而, 縣裡與軋花廠商量辦個小鋼廠。 1974年, 軋花廠集資45萬元, 籌建軋鋼車間, 沈文榮就是籌建小組負責人之一。 1976年, 煉鋼試產成功, 11月, 沙洲縣軋鋼廠更名為沙洲縣鋼鐵廠, 即今天沙鋼集團的前身。

2017年以來, 鋼鐵漲價幅度驚人, 帶動鋼鐵股業績大增, 股價飛上天!另外, 年初, 江蘇張家港農業商業銀行在深交所掛牌上市, 更是讓沈文榮財富激增, 在《36計•胡潤百富榜2017》榜上, 沈文榮以身價250億元排在行業前三甲。

從18歲進軋鋼車間當鉗工, 38歲當上軋鋼廠廠長, 58歲將沙鋼攀到全國民企第三位, 福布斯和胡潤百富榜上, 沈文榮年年榜上有名。 當有人問沈文榮, 作為第一代創業者, 是怎麼看今天80後、90後的新生代企業家, 在創業上有什麼建議?

沈文榮說:“我們實際上是最大的打工者, 不要覺得做了老闆了就不得了了, 不要覺得做了老闆就是享受, 老闆只不過是比別人多做一點, 多思考一點。 這就是我們這一代企業領導的想法, 不想著輕輕鬆松做老闆, 而是準備吃苦。 ”做老闆必須要有打工的心態, 這個老闆才能做得好。

對於今天的創業者, 沈文榮建議:先打好工再做老闆, 不要一開始就想做老闆。 你不要看比爾蓋茨大學輟學創業, 你就學著創業,

這種成功的概率是很小的。 先認認真真腳踏實地打工, 為將來做老闆做準備。

沙鋼≠家族企業?信不!

“我們不是家族企業!”

沈文榮受訪時如此表示。

承認沙鋼是民營企業, 卻否認它是家族企業, 作為沙鋼集團的掌門人, 沈文榮想表達什麼意思?

翻開沙鋼的歷史,離不開“社隊”二字。與萬向魯冠球、美的前身何享健主導的順德街道辦的塑膠廠一樣,沈文榮和他們都是鄉鎮企業的代表人物。

社隊,是一個階段性歷史產物,與建國後人民公社化有一定關係。早期,像沙鋼前身軋花廠,在產權歸屬上屬於集體性質,後又轉變成鄉鎮企業。多次改制後,企業的身份早已變了,成了“強人經濟”附屬物,並帶有家族世襲的特徵。另外,企業形成之中,有私人資本參與之中。

目前,沈文榮擁有沙鋼近30%股權,為第一大股東,另外,通過改組、並購等擴張,持有著旗下企業部分股權;就企業組織形態及所有權結構而言,沙鋼完全滿足一個家族企業的定義特徵。

沙鋼的改制是從1998年開始的,到2001年,完成改制後,集體持股為25%、職工持股30%、領導層持股45%;其中沈文榮個人持股17%。到2004年後,沙鋼管理層透過回購集體持股比例,沈文榮個人擁有的股份達到29.98%,徹底擁有了沙鋼的控制權。

沙鋼的成功,與沈文榮的強悍性格有關,敢於冒險,專注堅持、做事又雷厲風行,“認准的路就一定要走下去,看准了的事就一定要辦成功。”事實上,沈文榮家族也擔負著沙鋼實際控制人的角色。

(沙鋼少帥沈彬)

既然是家族企業,就離不開代際傳承。2016年6月,沈文榮辭任沙鋼集團法定代表人、董事長,沈文榮的大兒子沈彬“黃袍加身”, 上任集團新掌門人。

與此同時,“老臣”龔盛任職副董事長、總經理。

在接班人問題上,沈文榮曾經說過:“沙鋼不是家族企業,無論是何種所有制企業,都要聘任最優秀的人,誰有能力把企業打造成百年老廠,誰更有群眾基礎誰就上。”

與其他“蘇南模式”起步的企業家稍有不同的是,沈文榮並非沙鋼的最初創始人,但卻是沙鋼改制和改革的重要推動者,自2001年後,沈文榮就已是法定代表人。

事實上,早於2011年,時年65歲的沈文榮就開始接班佈局。在早前調整沙鋼的內部管理架構和股權結構基礎上,他對沙鋼管理層也進行一番改組:其中,長期由沈文榮兼任的沙鋼集團總裁一職,交由退伍後就到沙鋼工作的“老臣”龔盛,而32歲的沈彬,進入了沙鋼最高決策機關——董事局“7人組”, 成為常務執行董事。無疑,這次管理層的變更,為後期接班計畫進行先期鋪墊。

本來一直以為這處豪宅的市場價,就是3600萬新幣,當新加坡的報紙鋪天蓋地說這事後,他才知道自己支付的數目要遠遠超過市價。一氣之下,果斷揮刀,及時中止了交易,可支付的定金、傭金,加上律師費和手續費,約有260多萬人民幣“打水漂”了。

2004年留學歸來後,大學時學會計專業的沈彬,沒有馬上進入沙鋼,而是在外“練手”。 先是在一家外貿公司做財務,後到香港一船舶公司,也是做財務。2006年,他進入沙鋼,參與了香港分公司的籌建工作,幹的也是財務工作。從會計、會計主管、財務處長和總會計師等,沈彬最初在沙鋼幾乎是與“錢”打交道。

2010年,沈彬開始主管集團黨務,特別是分管幹部人事管理工作,開始向接班之路邁開第一步。2013年起,他又擔任沙鋼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如今,這位沙鋼少帥處於“扶上馬、送一程”階段,上有父親呵護,下有“老臣”龔盛等輔佐,“沙鋼少帥”的交接班上相當平穩,且成績斐然,公司無論是營收規模,還是效益水準,在鋼鐵同行中仍繼續名列前茅。

而沈文榮二兒子沈謙,就讀南京工業大學工業工程系,目前也在沙鋼工作,主導沙鋼期貨。自鋼材期貨運行伊始,沙鋼集團就積極參與期貨套期保值操作。

從沙鋼沈氏家族的世代交替期間,讓“老臣” 輔佐“少主”是一大特點。

眾所周知,美國福特家族的接班制度中,有二條原則引人矚目:一是家族裡面有適合的人,就儘量用家族裡面的人;二是由忠誠而且能幹的老臣輔佐。還有,李嘉誠長實系“老臣”位高權重,還拿著高薪,在香港早已家喻戶曉。留住一班“老臣”,其實也是為了二代接班,讓他們扮演導航、協調及監察等關鍵角色。

作為中國最大民企之一沙鋼沈老闆的兒子,沈彬是與沙鋼一起成長的。據說,沈彬在廠裡尤為彬彬有禮,沒有“富二代”的傲氣,每次飯桌上,他先讓各個副總們上座,坐定之後,自己再坐,這可能與父親教導有關。雖說“一朝君主一朝臣”, 老臣子或多或少會給少主帶來壓力,借用他們的能力和忠誠感,有利於交接班的順利過渡。

有人說,沈文榮是一個“聰明人”和一個“明白人”, 之所以能夠走到今天,與其謙和的性格密不可分。而沈彬的性格,與其父一樣謙和而不張揚。看來,領導人個性及風格的傳導,也是一個接班要素之一。

其二,家族企業傳承上有二件大事,一是股權的傳承,另一個就是管理權的交班。

在佈局二代接班之前,沙鋼先進行了一次股權結構的調整。改造前,沙鋼股權結構是分散的,未解散前的員工持股會,光股東就有3000多人,而此前的員工和管理層持股,也是沙鋼的一大特色。

改制後,沈文榮則為沙鋼第一大股東,工會的股權位居第二位,比例僅18.63%;這樣的股權結構,為沙鋼的家族二代接班清除了“攔路虎”。

——長三角家族企業之(18)——

翻開沙鋼的歷史,離不開“社隊”二字。與萬向魯冠球、美的前身何享健主導的順德街道辦的塑膠廠一樣,沈文榮和他們都是鄉鎮企業的代表人物。

社隊,是一個階段性歷史產物,與建國後人民公社化有一定關係。早期,像沙鋼前身軋花廠,在產權歸屬上屬於集體性質,後又轉變成鄉鎮企業。多次改制後,企業的身份早已變了,成了“強人經濟”附屬物,並帶有家族世襲的特徵。另外,企業形成之中,有私人資本參與之中。

目前,沈文榮擁有沙鋼近30%股權,為第一大股東,另外,通過改組、並購等擴張,持有著旗下企業部分股權;就企業組織形態及所有權結構而言,沙鋼完全滿足一個家族企業的定義特徵。

沙鋼的改制是從1998年開始的,到2001年,完成改制後,集體持股為25%、職工持股30%、領導層持股45%;其中沈文榮個人持股17%。到2004年後,沙鋼管理層透過回購集體持股比例,沈文榮個人擁有的股份達到29.98%,徹底擁有了沙鋼的控制權。

沙鋼的成功,與沈文榮的強悍性格有關,敢於冒險,專注堅持、做事又雷厲風行,“認准的路就一定要走下去,看准了的事就一定要辦成功。”事實上,沈文榮家族也擔負著沙鋼實際控制人的角色。

(沙鋼少帥沈彬)

既然是家族企業,就離不開代際傳承。2016年6月,沈文榮辭任沙鋼集團法定代表人、董事長,沈文榮的大兒子沈彬“黃袍加身”, 上任集團新掌門人。

與此同時,“老臣”龔盛任職副董事長、總經理。

在接班人問題上,沈文榮曾經說過:“沙鋼不是家族企業,無論是何種所有制企業,都要聘任最優秀的人,誰有能力把企業打造成百年老廠,誰更有群眾基礎誰就上。”

與其他“蘇南模式”起步的企業家稍有不同的是,沈文榮並非沙鋼的最初創始人,但卻是沙鋼改制和改革的重要推動者,自2001年後,沈文榮就已是法定代表人。

事實上,早於2011年,時年65歲的沈文榮就開始接班佈局。在早前調整沙鋼的內部管理架構和股權結構基礎上,他對沙鋼管理層也進行一番改組:其中,長期由沈文榮兼任的沙鋼集團總裁一職,交由退伍後就到沙鋼工作的“老臣”龔盛,而32歲的沈彬,進入了沙鋼最高決策機關——董事局“7人組”, 成為常務執行董事。無疑,這次管理層的變更,為後期接班計畫進行先期鋪墊。

本來一直以為這處豪宅的市場價,就是3600萬新幣,當新加坡的報紙鋪天蓋地說這事後,他才知道自己支付的數目要遠遠超過市價。一氣之下,果斷揮刀,及時中止了交易,可支付的定金、傭金,加上律師費和手續費,約有260多萬人民幣“打水漂”了。

2004年留學歸來後,大學時學會計專業的沈彬,沒有馬上進入沙鋼,而是在外“練手”。 先是在一家外貿公司做財務,後到香港一船舶公司,也是做財務。2006年,他進入沙鋼,參與了香港分公司的籌建工作,幹的也是財務工作。從會計、會計主管、財務處長和總會計師等,沈彬最初在沙鋼幾乎是與“錢”打交道。

2010年,沈彬開始主管集團黨務,特別是分管幹部人事管理工作,開始向接班之路邁開第一步。2013年起,他又擔任沙鋼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如今,這位沙鋼少帥處於“扶上馬、送一程”階段,上有父親呵護,下有“老臣”龔盛等輔佐,“沙鋼少帥”的交接班上相當平穩,且成績斐然,公司無論是營收規模,還是效益水準,在鋼鐵同行中仍繼續名列前茅。

而沈文榮二兒子沈謙,就讀南京工業大學工業工程系,目前也在沙鋼工作,主導沙鋼期貨。自鋼材期貨運行伊始,沙鋼集團就積極參與期貨套期保值操作。

從沙鋼沈氏家族的世代交替期間,讓“老臣” 輔佐“少主”是一大特點。

眾所周知,美國福特家族的接班制度中,有二條原則引人矚目:一是家族裡面有適合的人,就儘量用家族裡面的人;二是由忠誠而且能幹的老臣輔佐。還有,李嘉誠長實系“老臣”位高權重,還拿著高薪,在香港早已家喻戶曉。留住一班“老臣”,其實也是為了二代接班,讓他們扮演導航、協調及監察等關鍵角色。

作為中國最大民企之一沙鋼沈老闆的兒子,沈彬是與沙鋼一起成長的。據說,沈彬在廠裡尤為彬彬有禮,沒有“富二代”的傲氣,每次飯桌上,他先讓各個副總們上座,坐定之後,自己再坐,這可能與父親教導有關。雖說“一朝君主一朝臣”, 老臣子或多或少會給少主帶來壓力,借用他們的能力和忠誠感,有利於交接班的順利過渡。

有人說,沈文榮是一個“聰明人”和一個“明白人”, 之所以能夠走到今天,與其謙和的性格密不可分。而沈彬的性格,與其父一樣謙和而不張揚。看來,領導人個性及風格的傳導,也是一個接班要素之一。

其二,家族企業傳承上有二件大事,一是股權的傳承,另一個就是管理權的交班。

在佈局二代接班之前,沙鋼先進行了一次股權結構的調整。改造前,沙鋼股權結構是分散的,未解散前的員工持股會,光股東就有3000多人,而此前的員工和管理層持股,也是沙鋼的一大特色。

改制後,沈文榮則為沙鋼第一大股東,工會的股權位居第二位,比例僅18.63%;這樣的股權結構,為沙鋼的家族二代接班清除了“攔路虎”。

——長三角家族企業之(18)——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