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提高翻譯稿費應打破輕“首譯”重“複譯”怪圈

日前, 某民營圖書公司以千字500元的翻譯稿費廣發“英雄帖”, 招募有實力的譯者, 一時引起廣泛關注。 在一些知名翻譯家的“待遇”也只有千字200元左右稿費的文學翻譯領域, 千字500元的翻譯稿費可算是好事一樁, 但譯界和大多數譯者卻並未趨之若鶩, 原因只有一個:該公司重金招募譯者, 並非為了填補學術空白, 更不是為了翻譯引進某文學“大咖”的新作力作, 而僅僅是為了重譯已有多個版本充斥市場的文學名著。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譯者表示, “翻譯公版書, 說難聽點就是‘抄’也能賺到稿費, 收集名著作品10個之前譯者的譯本,

互相借鑒一下, 即使不懂外語也能譯得出來。 以千字500元的稿費來計, ‘抄’上兩個月就能輕鬆賺得10萬元稿費了。 ”

與之對應的是, 翻譯版權書的門檻則高得多。 因為要支付版權費, 即使譯者拿的稿費不高, 也還是賠本的。 據悉, 現當代文學翻譯領域, 經過近幾年對提高翻譯稿酬的呼籲, 譯者稿費有了相應的提高, 但這種提高也還維持在150—200元/千字的水準, 漲幅有限。 另外, 版權書大部分都是知名度有待積累的現當代作品, 這些作品的翻譯難度高風險大, 但出版社卻沒有更多的成本可以支付譯者。 於是乎就形成了一個怪圈:世界名著有幾十個譯本司空見慣, 而要讓一個譯者能做到拒絕公版書的誘惑, 堅持耕耘在翻譯當代文學和版權書的陣營裡,

反而更需要定力。

因此, 業內人士指出, 提高譯者稿費是樁好事, 但由此造成本來就極為有限的譯者資源紛紛湧入複譯大潮, 公版書重複出版的現象愈演愈烈, 而現當代作品的翻譯狀況卻進一步惡化, 致使兩者的反差越來越大, 就把好事辦成了壞事。 提高翻譯稿費要雪中送炭而非錦上添花, 則有望打破輕“首譯”重“複譯”怪圈, 建立良性的翻譯生態。

(12月10日 《文匯報》 陳熙涵)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