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他家庭貧寒,初中學歷,堅持寫作7年,終以文學逆襲人生

按:謝謝美女作家曾麗利對我的深度采寫, 此文入選《南漂》一書, 已出版。

——記青年作家、編劇魯籲

文/曾麗利

一、苦難童年, 初露文學鋒芒

魯籲80年代中後期出生於廣西省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縣偏遠鄉下的一個農村家庭, 當時他家裡已有五個姐姐一個哥哥, 對於他和弟弟的到來, 只會讓原本貧困的家境更加困難。

天有不測風雲, 人有旦夕禍福。 很不幸, 魯籲的三個姐姐和弟弟因病相繼夭折, 只剩下大姐、三姐、哥哥和他。 姐姐們接二連三的離去, 使魯籲的父母受到了很大的打擊, 他的父親頭髮白了, 一下子蒼老了許多。 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看著悲傷的父母, 懂事的魯籲打小就幫著家裡幹農活, 上山砍柴、割草、放牛等樣樣都做。

魯籲說, 他10歲那年才開始入學, 因為入學晚, 成績跟不上, 讀一年級時每回都要靠抄同桌的作業, 是班級裡的末等生。 面對老師每一次的歎息和同學們的嘲笑,

魯籲心裡暗暗發誓:我一定要名列前茅!經過幾個月的刻苦努力, 魯籲在二年級第一學期考了個全班第一, 從末等生轉變為優等生, 並且從二年級到六年級, 他的成績均拿全班第一。 特別是作文, 每次都被語文老師當作範文朗讀。

上初一的時候, 因為魯籲是鄰鄉借讀的轉校生, 所以不幸被分在差生班。 那時候, 優生班的老師及同學們都一致輕視他們這個差生班。 好在段考魯籲以高分成績超過了優生班的第一名, 差生班由此得到全年級師生的刮目相看。 當時, 魯籲不僅得到了全班同學的膜拜, 甚至還有不少女同學紅著臉來向他請教作文。 為此, 魯籲心裡有一點點的成就感。 但升上初二後,

因為愛上寫作, 魯籲嚴重偏科, 除了語文, 其他科目成績一落千丈……

初二下學期, 學校組織三個年級的語文尖子生們參加廣西省全省中學生古詩文大賽, 魯籲憑藉扎實的古詩詞知識, 斬獲一等獎, 同時也是全縣鄉下所有中學唯一獲此殊榮的人, 為學校爭了大光。 魯籲獲一等獎的消息很快傳遍了校園, 他也因此再次成為了學校的焦點。

也是在這學期, 魯籲的文學夢開始發軔。 儘管在小學他的作文就已經是全校“響噹噹”的了, 但他的腦海裡還沒有“文學”這個認知及概念。 其實魯籲小學時代的夢想是去學一身好功夫, 長大後仗劍走天涯, 鋤強扶弱。 這個“大俠夢”的起因是那時候時常聽說山裡出沒劫匪, 因而受到了武俠電視劇的俠氣所影響。

雖然今天的魯籲沒能成為大俠, 但是他心中一直秉承著那股善良、正直之氣, 保持著助人為樂的良好品格。

因為“大俠夢”, 魯籲從小學時代就開始邊讀書邊自習武術, 為了這個“大俠夢”, 初考他本以雙科各98分的優異成績考上縣重點二中, 但後來他甘願放棄這樣優厚的就讀條件, 反而到窮山惡水的鄰鄉(石山鄉區)中學就讀, 為的只是在鄉下好練武。

當時這個幼稚決定使他的家人有些失望, 他們反對他練武, 家人對他寄予的厚望是要他好好讀書, 將來能通過關係謀份好官職, 那時候他的三堂伯父在縣裡任縣委書記。 可是魯籲天生來討厭當官, 不知為什麼, 在他的潛意識裡就一直認為當官的都是搜刮民脂民膏的,

這可能也是受到電視上和在課本上學到的某些相關課文的影響。

魯籲說, 剛開始他們早晚常常一起到山上練武的一共有6個人, 有時候多達10個人, 後來都吃不了苦, 陸陸續續地就放棄了, 只剩下兩個人。 後來由於受了一年半的初中教育薰陶, 知識面寬了, 生活閱歷也更豐富了, 魯籲的思想發生了大轉變。

大社會且不說, 就說說他身邊的風氣。 他讀書的地方是個苗鄉, 苗族同學居多, 但不知為什麼苗族學生和壯族學生比較對立, 經常鬧打架, 用校長的話說是“鬧民族分裂”。 但通常多是他們壯族同學欺負苗族同學, 壯族同學可以說是到了蠻橫無禮的地步, 有時候要是看到只有一兩個孤立的苗族同學, 就會無緣無故過去踢人家一腳或是痛打人家一頓。苗族同學比較愛好和平,他們也比較膽小,很少拉幫結派,沒有壯族同學之間那麼團結,當然壯族同學的團結是一種不良的“兄弟義氣”。那時候魯籲的那些壯族同學很少結交苗族同學為好友,只有魯籲的苗族好友最多,因為他也是愛好和平的。

魯籲說:“我終於認識到武力是拯救不了醜陋的靈魂的,我們要保護的不應再是肉體上的健全,而是思想和精神上的健康,於是我決定棄武從文了。”當時對他影響最大的是魯迅先生,因為學到《藤野先生》這篇散文後促進了他的思想發生轉變。可以說,魯籲早期的文學思想藝術是想傳承魯迅先生的文學宗旨和思想精神的,所以他給自己起了個筆名叫魯籲,“魯”固然是跟魯迅先生筆名的“姓”,“籲”是取“呼籲”之意。文友圈的朋友都比較熟悉,魯籲早期的文學宗旨和風格都比較接近魯迅先生,從他的一些短篇小說、散文和雜文中都可以看得出來。

棄武從文後,魯籲就到處找文學書籍來看,雖然那時候沒多少錢買課外書,但是知道哪位老師有的他都儘量借來看,同學們借到的文學名著往往也是被他先消化掉。讀書時魯籲沒有午睡的習慣,有一段時間每天中午他都帶上筆記本到初一年級教室,借抄他們語文老師新買到的文學讀物裡的好句段和好文章,這些文章裡有短篇小說、散文和現代詩,他竟抄寫出了四厚本筆記本,現在筆記本還在家裡的箱底保存著。但也因此他開始出現了偏科傾向,隨著作文的水準越來越高,偏科就日愈嚴重起來,除了語文課他會認真聽外,其他科目課大多時候都是老師在上面講課他在下面偷讀文學著作或是寫作。漸漸地,一些老師已經不敢批改他的作文了,因為受到文學知識的薰陶,他的作文脫離了常規的作文水準,初具文學性了,他們自認他的作文水準已超出了他們所能批改的能力了。

“作家”這個夢想,從此在魯籲心裡紮了根,不管是上課還是放學後,他都不忘看大量的課外書,以此來豐富自己的知識。因為偏科嚴重,最終魯籲中考落榜。他考慮到家庭經濟困難,不再複讀,從此告別讀書生涯。

但初生牛犢不怕虎,只有初中學歷的魯籲卻表現得無所謂,他想,自己通過寫作也一樣能有一番作為。中考落榜之後,他在家務農了三年,農活之餘就埋頭創作,這三年期間,他寫了大量的文章,有小說、散文和詩歌,都收錄成集子,並隔三差五郵寄稿件往全國各地的雜誌報刊投稿。但一封封投稿信件寄出去,全都是石沉大海,一點希望都不留給他。面對這樣殘酷的現實,魯籲開始重新審視自己,不能繼續這樣原地轉圈,是該出去闖一闖了。

二、收拾簡單行囊,南下廣東尋夢

2006年,為了文學夢想和一腔抱負,魯籲帶上簡單的行囊和600塊錢,隻身來到了廣東佛山。因為只有初中學歷,而且那時候他的知識面相當窄,只能選擇進廠。

剛進廠的時候,魯籲很天真,以為憑著自己寫得一手好文章,用不了多長時間就可以混得很好。後來才知道,他在中學學到的那點皮毛,在社會上根本一文不值。魯籲剛開始進的是一家印花廠,分配在調漿部門,每天面對的是轟隆隆的機器,他和幾個工友每天要調幾十上百桶漿供應四條生產線,調好漿後還要用板車把漿桶拉到生產線上,一天下來衣服髒兮兮的,整個人也累得腰酸背痛。他才明白,原來這就是打工的滋味。

魯籲後來在好幾個城市之間來回漂泊,佛山、東莞、中山、廣州、深圳都留下過他的足跡,進過的廠有印刷廠、電子廠、燈具廠、膠袋廠、五金廠等,做過很多工種,流水線普工、打包工、開機工、倉管員、修理工、質檢員,也做過一段時間的組長。每一份工作都是時間長,且兩班輪流倒,伙食也很差,而領到的工資卻很微薄。

多少個夜晚,他渾身乏力地躺在員工宿舍,想著自己的夢想和抱負,思索著自己的出路。

社會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在沒有任何技能的情況下,大多數人只能選擇去工廠打工,他們的日子和青春在流水線上,被機器生產的速度所收編,只剩下了滿眼的疲憊和麻木。進去了,才知道這就是工廠打工者的生存境遇。當然,工廠裡還是有一部分人不甘於長期這樣安於現狀,想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魯籲,就是其中一個。

但是,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卻也很無奈。要想跳出工廠,必須擁有一定的知識和能力。

三點一線枯燥無味的工廠生活,並沒有磨滅魯籲的文學夢想。他一心想著改變現狀,所以儘管白天上班已經很累很累,但他還是利用下班時間閱讀大量的名家作品,一邊認真做筆記,一邊寫自己的文字。前期積累了一定的稿子,魯籲去附近的報亭買來一些打工雜誌,又開始了瘋狂地投稿模式。然而,令他倍受打擊的是,他自以為寫得好的稿子,跟在家時一樣,毫無例外地全部石沉大海。那時他還不會用電腦寫文章和投稿,都是手寫稿,個中的艱辛非其中人所能體會的。

受到嚴重打擊的魯籲,一遍又一遍看著自己寫的稿子,再對比那些雜誌上的文章,這才明白自己的文字距離在刊物上發表的水準還相差甚遠。沒有參加過任何正規文學管道培訓的魯籲,早幾年在寫作的道路上走了許多彎路,但是在沒有一篇文章得到發表的情況下,他仍然堅持了下來。這也許跟他在讀書時代培養就的毅力有關,也許是因為他寫作的初衷非常純正,別人是把文學當愛好來寫,而他是把它當成一生的事業和抱負來進行創作,所以他比別人更能忍受其中的寂寞和孤獨。

你把目標放到多高的位置,你就能吃多大的苦,承受多大的孤獨。縱觀古往今來大部分的成功人士,他們的身上都有這樣的特質,特別能忍受和煎熬希望到來之前的那段漫長的孤寂和寒冷。

2009年,魯籲輾轉到東莞,進了一家電子廠做修理工,這份工作比較輕鬆,上班自由,也不用怎麼加班。他利用業餘時間去自學電腦,同時也學會了用電腦寫文章和投稿。

功夫不負有心人。整整堅持了七年之久,2010年秋,魯籲終於在知名的打工刊物《江門文藝》上發表了人生的第一篇文章,雖然文章被欄目編輯進行了大刀闊斧的修改,已然面目全非,但對於第一次在正式刊物發表文字的他來說是多麼歡喜啊!因為那時的《江門文藝》被譽為打工文學雜誌中的巨星刊物,在南方路邊所有的報刊亭很暢銷,在全國都有一定的影響力。當魯籲看到雜誌裡面有自己的文章時,來不及等雜誌社寄來樣刊,自己趕緊掏錢買下一本,情不自禁地蹲在路邊連看了三遍,欣喜得流下了眼淚……

在這個浮躁的社會,我們無法想像,一個文學愛好者,在沒有任何人鼓勵和支援的情況下,在堅持了七年沒有任何回報的寫作中,是一段多麼漫長的孤寂之旅。在這七年的時間裡,魯籲寫下了數百萬的文字。老話說得好:“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的”,魯籲的第一篇文章發表之後,得到了《江門文藝》編輯的很大鼓勵,有了第一篇文章被修改的經驗,魯籲以一種認真的態度,反復修改之前所寫的文章,之後在雜誌報刊發表的文章慢慢多起來(被編輯修改的文章也越來越少),其中有一些比較知名的雜誌,如《佛山文藝》《青年文學家》《雜文選刊》《人民文學》(專刊)《南方工報》《打工文學》週刊等,並斬獲各類文學獎項一批。

2012年,魯籲的詩歌創作走向成熟期,完全摒棄模仿,形成自己的風格,這一年他創作了大量的以“世界上”為標題首碼的情詩,如《世界上最溫暖的愛情》《世界上最痛苦的事》《世界上最浪漫的事》《世界上最長情的告白》《世界上永恆的孤寂》等等,魯籲恐怕是以“世界上”為標題首碼創作情詩最多的詩人。其中,以《世界上永恆的孤寂》這首最為出名,發表於《南方工報》副刊。

這首情詩魯籲在小標題上特別注明“獻給全世界那些如威廉.巴特勒.葉芝一樣愛情失意的人們”,這是魯籲對葉芝式的愛情甘苦的感同身受和深深的無力感,正如英國詩人奧登悼念葉芝的那句詩:“瘋狂的愛爾蘭將你刺傷成詩”。這似乎也跟魯籲自己的坎坷情路有關,魯籲談過三四次戀愛,但都無疾而終,而如今已單身有好幾年,用他的話說是“和一個人相愛過,竟然花光了所有的好運氣”,筆者試圖去瞭解他的感情經歷,但他目前不願去談及。

附錄:《世界上永恆的孤寂》

天寬寬,地闊闊

山高高,海渺渺

路迢迢,人遙遙

你終究是鏡中花,水中月,霧中仙

我永遠是愛無力,戀無望,恨無由

從春日暖陽到冬雪紛亂

從萍水朋友到愛恨纏綿

從初初相識到生命枯萎

我未曾放下,也未曾得到

你是我生命中的鎖,也是我生命中的劫

你俘虜了我的心,卻又放逐我的感情

你讓我對你臣服終身死心塌地

卻又讓我的愛情終生無所歸依

你高傲的一世

我蕭條的一生

你的天太寬,寬到我極目欲裂仍看不清你

你的地太闊,闊到我走斷腳也走不近你

你的山太高,高到我竭盡全力也不能翻越

你的海太渺,渺到我毀盡千帆仍無法泅渡

你的心這條路太迢迢,迢迢到我永遠也走不進去

你的人太遙遙,遙遙到哪怕至死我也擁抱不到你

你終究是鏡中花,水中月,霧中仙

我永遠是愛無力,戀無望,恨無由

從沒有人像我走過的情路這麼坎坷無望

你是世界上最冷漠地存在

我是世界上永恆的孤寂

三、完美蛻變,跳出工廠做文職

2012年魯籲輾轉回到佛山,在一家燈具廠做質檢員,2013年他成為廣東省作協網路作家高研班學員,取得合格證書,同年兼職擔任由某地大學生創辦的新興刊物《微文學》雜誌副主編、《青春隨風》雜誌副主編、顧問。筆者也是在這一年,認識了魯籲。當時,我們在一個文學群里加了好友,他向我約了一篇有關青春回憶的稿子《十年的惦念》,沒想到這篇文章很快發在了《青春隨風》雜誌上,樣刊也很快就快遞過來到我手上,為此,我很感動!這個真誠、淳樸、負責任的男孩子,就這樣深深地記在了我的腦海裡。

熟悉之後,我瞭解到魯籲做這兩家刊物編輯完全是義務幫忙的,雖然沒有報酬,但是他盡心盡力。魯籲認為,只要是自己覺得有意義的,對自己的成長有幫助的事情,就是沒錢也值得去做。在當今的社會裡,我想大多數人都是為了報酬而去做某一件事情的,已經很少有人這樣純粹喜歡和沒有利益心的地做著。也正因為如此,魯籲在打工文學圈子裡受到了文友們的一致好評,同時也收穫了很多好人緣。

思路決定出路。隨著文章發表的越來越多以及編稿經驗的積累,魯籲不再滿足於在工廠上班了。於是,他決定跳出工廠,開始尋找文職工作。2014年5月,魯籲來到東莞南城一家知名的文化公司做編輯,實現了靠文字從工廠流水線到寫字樓小白領的華麗轉身。

如今回顧第一份文職的工作經歷,魯籲坦言很多時候老闆都是派他跟司機外出送貨或貼廣告,能校對和編稿的機會不是很多,其實他不像一名編輯,更像是一個打雜的。他有過失落,其實老闆承認他寫的文章都比老闆自己寫得好,但老闆似乎無意培養他。不過魯籲也承認還是有一些職場上的收穫的,為他今後找文職工作積累了經驗。

做了編輯之後的魯籲,寫作的時間更多了,他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憑著扎實的文字功底,努力學習各類文體。除此之外,他還會友情幫忙文友們寫一些書評和推廣文章,是個非常樂於助人的人。

魯籲說自己是個雙重性格的人,雖然為人溫和,卻天生流著一股不安於現狀的血液。喜歡文學的他,跟大多數的打工作家一樣,業餘時間勤奮寫稿。

2015年,魯籲來到了深圳,從事文案工作。他戲稱自己是一個菜鳥文案,不擅長寫文案,比較擅長的是寫小說和青春故事類,之所以從事文案工作是為了混口飯吃。

這一年,魯籲看到了自媒體平臺的推廣力量,他自己也開始嘗試運營自媒體,並涉及文案和創意策劃的寫作,又一次轉型提升自己。如今的魯籲不但在傳統寫作上是個多面手,在新媒體寫作上也沒有落後於人。

四、文學之心不死,大膽開創文學新流派

目前魯籲供職的是一家網路技術公司,主要負責公司的文案撰寫和自媒體運營。在工作之余,魯籲仍不忘寫作,他早年的文風主要受魯迅影響,後又受到莫言和瑪律克斯影響,在創作上擅長將傳統與網路對接,將現代暢銷寫法與經典意識相融合,自成一格,並擅長對社會熱點話題的捕捉與內容策劃。

筆者印象最深的是魯籲寫的一部長篇小說《心的暗河》。他說這是他開創的一個新文學流派——撲朔迷離現實主義。他希望“撲朔迷離現實主義”能成為21世紀中國文學的一個重要流派,更希望繼拉美的魔幻現實主義之後,成為21世紀中國文學影響到世界文學格局的文學現象。這是魯籲在創作長篇小說《心的暗河》後對中國文學寄予的最高理想。

首先,這部小說在結構上有點類似《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故事只有兩個版本,《心的暗河》的故事卻有三個版本。魯籲在題記寫下這樣一行字:“每個故事都有三個版本:你的版本,我的版本,真相!到底哪個版本才是真相?”

其次,這部小說在敘述上運用當下暢銷小說的寫法,但卻明顯跟那些單線性敘述的暢銷書不同,全書以三個可獨立成篇又互相交錯的中篇小說及首尾兩篇章五個部分組成,是一部披著非典型懸疑外衣的拷問靈魂的嚴肅文學,也是一部探索型的小說,是現代都市人的一部心靈秘史。

不得不說,魯籲運用獨創的寫法,將傳統與網路、現代暢銷寫法和經典意識相融合,從結構到內容,都自成一格。目前,還從來沒有一部小說是這樣創作的,具有一定的創新性,讓人聯想到先鋒小說。

“先前國內的先鋒小說主要以魔幻現實主義見長,比如莫言和余華的作品,但魔幻現實主義是從拉美傳過來的,非本土的東西,而且魔幻現實主義之父瑪律克斯自己也曾說過,其實(以《百年孤獨》為代表)他自己所寫的都是拉美大陸隨處可見、很現實的東西,並不魔幻。那麼中國本土的現實又是什麼呢?僅以21世紀這十多年為藍本,多是眾說紛紜、撲朔迷離,真相套在一層又一層的謊言之中,局外人永遠無法知道真相究竟是什麼。”

“當文學想呈現中國本土的現實,魔幻現實主義不再是最可靠的手段,而是要新創造出一種契合中國本土現實的文學表現手法,我經過多年在文學創作上的探索,找到了‘撲朔迷離現實主義’這個組詞。我不怕別人嗤之以鼻,我只是這個流派的開創者,或者說提出了這麼一個概念,我自己可能做不到,但不代表就沒有人做到,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嘗試這方面的創作。”向筆者詮釋他開創的這個文學流派的時候,魯籲的眼神裡透出一種睿智、堅定和冷靜。

文學發展到今天 ,世界文學流派名目是何其繁多,現實主義、浪漫主義、文藝復興、批判現實主義、象徵主義、存在主義、魔幻現實主義等等。但魯籲認為,中國本土的文學流派,能像拉美魔幻現實主義這樣真正影響到世界文學格局的流派卻至今沒有一個。所以他希望他開創的撲朔迷離現實主義能成為影響到世界文學格局的一個重要的文學流派。

魯籲說,他期盼《心的暗河》以後能夠有出版人慧眼識珠,得以順利出版面世。當筆者問到:“你相信自己開創的文學流派真的能影響到世界未來的文學格局,成為一種世界文學現象嗎?如果這個流派得不到文壇認可,你會不會放棄文學?”魯籲樂觀地笑稱,未來不可預測,但自己將與夢想死磕!

魯籲開創的文學新流派能不能得到其他作家和文學愛好者的認可,21世紀中國文學又能不能實現這個目標,筆者沒法給出一個預言,這要待時間去驗證。但是從中足以窺見魯籲在文學上樹立的理想之高以及大膽的創新能力。這對於一個從來沒有接受過正規文學管道培訓的人來說,其精神的是多麼難能可貴!

五、看中影視行業前景,跨界做起編劇

機會永遠垂青於有學習力的人,魯籲在漂泊的青春歲月中以堅忍不拔的精神,使他從藍領做到白領,最終實現了自我的超越。聰慧的魯籲,在2016年他就看到了影視行業的前景,繼而再次跨界,學習劇本創作。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唯有埋頭,才有出頭。但魯籲不是那種只知道埋頭苦寫而不知道抬頭看路的寫作者,他早看清了文學現狀,如果光靠純文學寫作,很難生存下去。善於思考的他這兩年開始研究市場化寫作,並且開始學習劇本創作。他希望能在傳統與網路、厚重與商業寫作之間找到一個平衡,也希望自己將來成為一名優秀的作家和優秀的編劇。

“夢想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這是深圳天安數碼城正門口的一個勵志標語,魯籲那天參加一個文學活動路過那裡,看到後就把它當作了自己的勵志銘。

事實證明,魯籲的夢想是可以實現的。2016年10月,深圳華影傳奇影業聯合悠悠歲月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開辦了深圳首屆編劇公益培訓班,名額有限,魯籲在得到這個消息後,第一時間提交作品報了名,最終憑實力成為其中一名學員,並在學習不久後,加入該影業公司所開發系列短劇的編劇團隊,迎來了編劇生涯的曙光。

同年12月,魯籲的處女長篇小說《願我們終會與幸福相見》獲2016年掌閱文學首屆創作大賽長篇入圍獎,精美電子書已在掌閱APP上線。他感慨地說這部小說歷時五年,期間經歷八次修改,有幸從上萬部參賽作品中被評委選出,不至於被淹沒。這部小說的電子圖書一上線,就受到了眾多粉絲的關注。魯籲說,上線十來天,就有讀者追完並留下真摯的長評,很是感動!

因為這本書講述的是幾個在珠三角漂泊的主人公沉浮的青春故事。現實中很多人跟書裡的主人公們一樣,有過種種的青春衝動、彷徨、迷茫和希望,在青春漂泊的路上穿越重重迷霧,陷入不斷追逐卻又不斷迷茫的心路歷程,因而引起讀者的共鳴。魯籲說,他希望有此經歷的朋友們,終將逆流上岸,張開雙手迎接萬里陽光。他也希望有一天自己能親自動手將這部小說改編電影劇本,搬上螢幕,讓更多的人知道這個故事。

2017年,魯籲加入一個導演朋友創立的工作室,成為該機構核心成員,主要負責品牌故事和創意策劃,以及影視劇本的開發。近期他還受邀與四川某影視公司合作開發100集關於愛與教育的系列短劇,對方對他提交的劇本很滿意,目前他正在組建編劇團隊。

“努力必須張揚,人生才有鋒芒。” 這是情感勵志作家黑白格的時間最近出版的一部新書書名,這句話用在魯籲的身上,我想再適合不過了。他的努力,他的勤奮,終於有了相應的回報。

如今的魯籲,在創作上比較有市場意識,因為他看到了傳統作家生存的艱難,他認為作家也要懂得市場規則,作家也要跨界整合資源。因為他深刻地認識到空有一腹才華沒用,還要讓你的才華值錢,能夠變現。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裡,要想讓自己的才華值錢,那就得開發自己的智慧,運用和發揮,才能真正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魯籲的成功,是千千萬萬打工者們的勵志典範,因為將來成功的你,一定會感謝現在努力的自己。也再一次證明,學歷只代表過去,學習力才代表未來,誰擁有學習力,誰才會擁有未來!

就會無緣無故過去踢人家一腳或是痛打人家一頓。苗族同學比較愛好和平,他們也比較膽小,很少拉幫結派,沒有壯族同學之間那麼團結,當然壯族同學的團結是一種不良的“兄弟義氣”。那時候魯籲的那些壯族同學很少結交苗族同學為好友,只有魯籲的苗族好友最多,因為他也是愛好和平的。

魯籲說:“我終於認識到武力是拯救不了醜陋的靈魂的,我們要保護的不應再是肉體上的健全,而是思想和精神上的健康,於是我決定棄武從文了。”當時對他影響最大的是魯迅先生,因為學到《藤野先生》這篇散文後促進了他的思想發生轉變。可以說,魯籲早期的文學思想藝術是想傳承魯迅先生的文學宗旨和思想精神的,所以他給自己起了個筆名叫魯籲,“魯”固然是跟魯迅先生筆名的“姓”,“籲”是取“呼籲”之意。文友圈的朋友都比較熟悉,魯籲早期的文學宗旨和風格都比較接近魯迅先生,從他的一些短篇小說、散文和雜文中都可以看得出來。

棄武從文後,魯籲就到處找文學書籍來看,雖然那時候沒多少錢買課外書,但是知道哪位老師有的他都儘量借來看,同學們借到的文學名著往往也是被他先消化掉。讀書時魯籲沒有午睡的習慣,有一段時間每天中午他都帶上筆記本到初一年級教室,借抄他們語文老師新買到的文學讀物裡的好句段和好文章,這些文章裡有短篇小說、散文和現代詩,他竟抄寫出了四厚本筆記本,現在筆記本還在家裡的箱底保存著。但也因此他開始出現了偏科傾向,隨著作文的水準越來越高,偏科就日愈嚴重起來,除了語文課他會認真聽外,其他科目課大多時候都是老師在上面講課他在下面偷讀文學著作或是寫作。漸漸地,一些老師已經不敢批改他的作文了,因為受到文學知識的薰陶,他的作文脫離了常規的作文水準,初具文學性了,他們自認他的作文水準已超出了他們所能批改的能力了。

“作家”這個夢想,從此在魯籲心裡紮了根,不管是上課還是放學後,他都不忘看大量的課外書,以此來豐富自己的知識。因為偏科嚴重,最終魯籲中考落榜。他考慮到家庭經濟困難,不再複讀,從此告別讀書生涯。

但初生牛犢不怕虎,只有初中學歷的魯籲卻表現得無所謂,他想,自己通過寫作也一樣能有一番作為。中考落榜之後,他在家務農了三年,農活之餘就埋頭創作,這三年期間,他寫了大量的文章,有小說、散文和詩歌,都收錄成集子,並隔三差五郵寄稿件往全國各地的雜誌報刊投稿。但一封封投稿信件寄出去,全都是石沉大海,一點希望都不留給他。面對這樣殘酷的現實,魯籲開始重新審視自己,不能繼續這樣原地轉圈,是該出去闖一闖了。

二、收拾簡單行囊,南下廣東尋夢

2006年,為了文學夢想和一腔抱負,魯籲帶上簡單的行囊和600塊錢,隻身來到了廣東佛山。因為只有初中學歷,而且那時候他的知識面相當窄,只能選擇進廠。

剛進廠的時候,魯籲很天真,以為憑著自己寫得一手好文章,用不了多長時間就可以混得很好。後來才知道,他在中學學到的那點皮毛,在社會上根本一文不值。魯籲剛開始進的是一家印花廠,分配在調漿部門,每天面對的是轟隆隆的機器,他和幾個工友每天要調幾十上百桶漿供應四條生產線,調好漿後還要用板車把漿桶拉到生產線上,一天下來衣服髒兮兮的,整個人也累得腰酸背痛。他才明白,原來這就是打工的滋味。

魯籲後來在好幾個城市之間來回漂泊,佛山、東莞、中山、廣州、深圳都留下過他的足跡,進過的廠有印刷廠、電子廠、燈具廠、膠袋廠、五金廠等,做過很多工種,流水線普工、打包工、開機工、倉管員、修理工、質檢員,也做過一段時間的組長。每一份工作都是時間長,且兩班輪流倒,伙食也很差,而領到的工資卻很微薄。

多少個夜晚,他渾身乏力地躺在員工宿舍,想著自己的夢想和抱負,思索著自己的出路。

社會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在沒有任何技能的情況下,大多數人只能選擇去工廠打工,他們的日子和青春在流水線上,被機器生產的速度所收編,只剩下了滿眼的疲憊和麻木。進去了,才知道這就是工廠打工者的生存境遇。當然,工廠裡還是有一部分人不甘於長期這樣安於現狀,想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魯籲,就是其中一個。

但是,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卻也很無奈。要想跳出工廠,必須擁有一定的知識和能力。

三點一線枯燥無味的工廠生活,並沒有磨滅魯籲的文學夢想。他一心想著改變現狀,所以儘管白天上班已經很累很累,但他還是利用下班時間閱讀大量的名家作品,一邊認真做筆記,一邊寫自己的文字。前期積累了一定的稿子,魯籲去附近的報亭買來一些打工雜誌,又開始了瘋狂地投稿模式。然而,令他倍受打擊的是,他自以為寫得好的稿子,跟在家時一樣,毫無例外地全部石沉大海。那時他還不會用電腦寫文章和投稿,都是手寫稿,個中的艱辛非其中人所能體會的。

受到嚴重打擊的魯籲,一遍又一遍看著自己寫的稿子,再對比那些雜誌上的文章,這才明白自己的文字距離在刊物上發表的水準還相差甚遠。沒有參加過任何正規文學管道培訓的魯籲,早幾年在寫作的道路上走了許多彎路,但是在沒有一篇文章得到發表的情況下,他仍然堅持了下來。這也許跟他在讀書時代培養就的毅力有關,也許是因為他寫作的初衷非常純正,別人是把文學當愛好來寫,而他是把它當成一生的事業和抱負來進行創作,所以他比別人更能忍受其中的寂寞和孤獨。

你把目標放到多高的位置,你就能吃多大的苦,承受多大的孤獨。縱觀古往今來大部分的成功人士,他們的身上都有這樣的特質,特別能忍受和煎熬希望到來之前的那段漫長的孤寂和寒冷。

2009年,魯籲輾轉到東莞,進了一家電子廠做修理工,這份工作比較輕鬆,上班自由,也不用怎麼加班。他利用業餘時間去自學電腦,同時也學會了用電腦寫文章和投稿。

功夫不負有心人。整整堅持了七年之久,2010年秋,魯籲終於在知名的打工刊物《江門文藝》上發表了人生的第一篇文章,雖然文章被欄目編輯進行了大刀闊斧的修改,已然面目全非,但對於第一次在正式刊物發表文字的他來說是多麼歡喜啊!因為那時的《江門文藝》被譽為打工文學雜誌中的巨星刊物,在南方路邊所有的報刊亭很暢銷,在全國都有一定的影響力。當魯籲看到雜誌裡面有自己的文章時,來不及等雜誌社寄來樣刊,自己趕緊掏錢買下一本,情不自禁地蹲在路邊連看了三遍,欣喜得流下了眼淚……

在這個浮躁的社會,我們無法想像,一個文學愛好者,在沒有任何人鼓勵和支援的情況下,在堅持了七年沒有任何回報的寫作中,是一段多麼漫長的孤寂之旅。在這七年的時間裡,魯籲寫下了數百萬的文字。老話說得好:“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的”,魯籲的第一篇文章發表之後,得到了《江門文藝》編輯的很大鼓勵,有了第一篇文章被修改的經驗,魯籲以一種認真的態度,反復修改之前所寫的文章,之後在雜誌報刊發表的文章慢慢多起來(被編輯修改的文章也越來越少),其中有一些比較知名的雜誌,如《佛山文藝》《青年文學家》《雜文選刊》《人民文學》(專刊)《南方工報》《打工文學》週刊等,並斬獲各類文學獎項一批。

2012年,魯籲的詩歌創作走向成熟期,完全摒棄模仿,形成自己的風格,這一年他創作了大量的以“世界上”為標題首碼的情詩,如《世界上最溫暖的愛情》《世界上最痛苦的事》《世界上最浪漫的事》《世界上最長情的告白》《世界上永恆的孤寂》等等,魯籲恐怕是以“世界上”為標題首碼創作情詩最多的詩人。其中,以《世界上永恆的孤寂》這首最為出名,發表於《南方工報》副刊。

這首情詩魯籲在小標題上特別注明“獻給全世界那些如威廉.巴特勒.葉芝一樣愛情失意的人們”,這是魯籲對葉芝式的愛情甘苦的感同身受和深深的無力感,正如英國詩人奧登悼念葉芝的那句詩:“瘋狂的愛爾蘭將你刺傷成詩”。這似乎也跟魯籲自己的坎坷情路有關,魯籲談過三四次戀愛,但都無疾而終,而如今已單身有好幾年,用他的話說是“和一個人相愛過,竟然花光了所有的好運氣”,筆者試圖去瞭解他的感情經歷,但他目前不願去談及。

附錄:《世界上永恆的孤寂》

天寬寬,地闊闊

山高高,海渺渺

路迢迢,人遙遙

你終究是鏡中花,水中月,霧中仙

我永遠是愛無力,戀無望,恨無由

從春日暖陽到冬雪紛亂

從萍水朋友到愛恨纏綿

從初初相識到生命枯萎

我未曾放下,也未曾得到

你是我生命中的鎖,也是我生命中的劫

你俘虜了我的心,卻又放逐我的感情

你讓我對你臣服終身死心塌地

卻又讓我的愛情終生無所歸依

你高傲的一世

我蕭條的一生

你的天太寬,寬到我極目欲裂仍看不清你

你的地太闊,闊到我走斷腳也走不近你

你的山太高,高到我竭盡全力也不能翻越

你的海太渺,渺到我毀盡千帆仍無法泅渡

你的心這條路太迢迢,迢迢到我永遠也走不進去

你的人太遙遙,遙遙到哪怕至死我也擁抱不到你

你終究是鏡中花,水中月,霧中仙

我永遠是愛無力,戀無望,恨無由

從沒有人像我走過的情路這麼坎坷無望

你是世界上最冷漠地存在

我是世界上永恆的孤寂

三、完美蛻變,跳出工廠做文職

2012年魯籲輾轉回到佛山,在一家燈具廠做質檢員,2013年他成為廣東省作協網路作家高研班學員,取得合格證書,同年兼職擔任由某地大學生創辦的新興刊物《微文學》雜誌副主編、《青春隨風》雜誌副主編、顧問。筆者也是在這一年,認識了魯籲。當時,我們在一個文學群里加了好友,他向我約了一篇有關青春回憶的稿子《十年的惦念》,沒想到這篇文章很快發在了《青春隨風》雜誌上,樣刊也很快就快遞過來到我手上,為此,我很感動!這個真誠、淳樸、負責任的男孩子,就這樣深深地記在了我的腦海裡。

熟悉之後,我瞭解到魯籲做這兩家刊物編輯完全是義務幫忙的,雖然沒有報酬,但是他盡心盡力。魯籲認為,只要是自己覺得有意義的,對自己的成長有幫助的事情,就是沒錢也值得去做。在當今的社會裡,我想大多數人都是為了報酬而去做某一件事情的,已經很少有人這樣純粹喜歡和沒有利益心的地做著。也正因為如此,魯籲在打工文學圈子裡受到了文友們的一致好評,同時也收穫了很多好人緣。

思路決定出路。隨著文章發表的越來越多以及編稿經驗的積累,魯籲不再滿足於在工廠上班了。於是,他決定跳出工廠,開始尋找文職工作。2014年5月,魯籲來到東莞南城一家知名的文化公司做編輯,實現了靠文字從工廠流水線到寫字樓小白領的華麗轉身。

如今回顧第一份文職的工作經歷,魯籲坦言很多時候老闆都是派他跟司機外出送貨或貼廣告,能校對和編稿的機會不是很多,其實他不像一名編輯,更像是一個打雜的。他有過失落,其實老闆承認他寫的文章都比老闆自己寫得好,但老闆似乎無意培養他。不過魯籲也承認還是有一些職場上的收穫的,為他今後找文職工作積累了經驗。

做了編輯之後的魯籲,寫作的時間更多了,他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憑著扎實的文字功底,努力學習各類文體。除此之外,他還會友情幫忙文友們寫一些書評和推廣文章,是個非常樂於助人的人。

魯籲說自己是個雙重性格的人,雖然為人溫和,卻天生流著一股不安於現狀的血液。喜歡文學的他,跟大多數的打工作家一樣,業餘時間勤奮寫稿。

2015年,魯籲來到了深圳,從事文案工作。他戲稱自己是一個菜鳥文案,不擅長寫文案,比較擅長的是寫小說和青春故事類,之所以從事文案工作是為了混口飯吃。

這一年,魯籲看到了自媒體平臺的推廣力量,他自己也開始嘗試運營自媒體,並涉及文案和創意策劃的寫作,又一次轉型提升自己。如今的魯籲不但在傳統寫作上是個多面手,在新媒體寫作上也沒有落後於人。

四、文學之心不死,大膽開創文學新流派

目前魯籲供職的是一家網路技術公司,主要負責公司的文案撰寫和自媒體運營。在工作之余,魯籲仍不忘寫作,他早年的文風主要受魯迅影響,後又受到莫言和瑪律克斯影響,在創作上擅長將傳統與網路對接,將現代暢銷寫法與經典意識相融合,自成一格,並擅長對社會熱點話題的捕捉與內容策劃。

筆者印象最深的是魯籲寫的一部長篇小說《心的暗河》。他說這是他開創的一個新文學流派——撲朔迷離現實主義。他希望“撲朔迷離現實主義”能成為21世紀中國文學的一個重要流派,更希望繼拉美的魔幻現實主義之後,成為21世紀中國文學影響到世界文學格局的文學現象。這是魯籲在創作長篇小說《心的暗河》後對中國文學寄予的最高理想。

首先,這部小說在結構上有點類似《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故事只有兩個版本,《心的暗河》的故事卻有三個版本。魯籲在題記寫下這樣一行字:“每個故事都有三個版本:你的版本,我的版本,真相!到底哪個版本才是真相?”

其次,這部小說在敘述上運用當下暢銷小說的寫法,但卻明顯跟那些單線性敘述的暢銷書不同,全書以三個可獨立成篇又互相交錯的中篇小說及首尾兩篇章五個部分組成,是一部披著非典型懸疑外衣的拷問靈魂的嚴肅文學,也是一部探索型的小說,是現代都市人的一部心靈秘史。

不得不說,魯籲運用獨創的寫法,將傳統與網路、現代暢銷寫法和經典意識相融合,從結構到內容,都自成一格。目前,還從來沒有一部小說是這樣創作的,具有一定的創新性,讓人聯想到先鋒小說。

“先前國內的先鋒小說主要以魔幻現實主義見長,比如莫言和余華的作品,但魔幻現實主義是從拉美傳過來的,非本土的東西,而且魔幻現實主義之父瑪律克斯自己也曾說過,其實(以《百年孤獨》為代表)他自己所寫的都是拉美大陸隨處可見、很現實的東西,並不魔幻。那麼中國本土的現實又是什麼呢?僅以21世紀這十多年為藍本,多是眾說紛紜、撲朔迷離,真相套在一層又一層的謊言之中,局外人永遠無法知道真相究竟是什麼。”

“當文學想呈現中國本土的現實,魔幻現實主義不再是最可靠的手段,而是要新創造出一種契合中國本土現實的文學表現手法,我經過多年在文學創作上的探索,找到了‘撲朔迷離現實主義’這個組詞。我不怕別人嗤之以鼻,我只是這個流派的開創者,或者說提出了這麼一個概念,我自己可能做不到,但不代表就沒有人做到,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嘗試這方面的創作。”向筆者詮釋他開創的這個文學流派的時候,魯籲的眼神裡透出一種睿智、堅定和冷靜。

文學發展到今天 ,世界文學流派名目是何其繁多,現實主義、浪漫主義、文藝復興、批判現實主義、象徵主義、存在主義、魔幻現實主義等等。但魯籲認為,中國本土的文學流派,能像拉美魔幻現實主義這樣真正影響到世界文學格局的流派卻至今沒有一個。所以他希望他開創的撲朔迷離現實主義能成為影響到世界文學格局的一個重要的文學流派。

魯籲說,他期盼《心的暗河》以後能夠有出版人慧眼識珠,得以順利出版面世。當筆者問到:“你相信自己開創的文學流派真的能影響到世界未來的文學格局,成為一種世界文學現象嗎?如果這個流派得不到文壇認可,你會不會放棄文學?”魯籲樂觀地笑稱,未來不可預測,但自己將與夢想死磕!

魯籲開創的文學新流派能不能得到其他作家和文學愛好者的認可,21世紀中國文學又能不能實現這個目標,筆者沒法給出一個預言,這要待時間去驗證。但是從中足以窺見魯籲在文學上樹立的理想之高以及大膽的創新能力。這對於一個從來沒有接受過正規文學管道培訓的人來說,其精神的是多麼難能可貴!

五、看中影視行業前景,跨界做起編劇

機會永遠垂青於有學習力的人,魯籲在漂泊的青春歲月中以堅忍不拔的精神,使他從藍領做到白領,最終實現了自我的超越。聰慧的魯籲,在2016年他就看到了影視行業的前景,繼而再次跨界,學習劇本創作。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唯有埋頭,才有出頭。但魯籲不是那種只知道埋頭苦寫而不知道抬頭看路的寫作者,他早看清了文學現狀,如果光靠純文學寫作,很難生存下去。善於思考的他這兩年開始研究市場化寫作,並且開始學習劇本創作。他希望能在傳統與網路、厚重與商業寫作之間找到一個平衡,也希望自己將來成為一名優秀的作家和優秀的編劇。

“夢想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這是深圳天安數碼城正門口的一個勵志標語,魯籲那天參加一個文學活動路過那裡,看到後就把它當作了自己的勵志銘。

事實證明,魯籲的夢想是可以實現的。2016年10月,深圳華影傳奇影業聯合悠悠歲月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開辦了深圳首屆編劇公益培訓班,名額有限,魯籲在得到這個消息後,第一時間提交作品報了名,最終憑實力成為其中一名學員,並在學習不久後,加入該影業公司所開發系列短劇的編劇團隊,迎來了編劇生涯的曙光。

同年12月,魯籲的處女長篇小說《願我們終會與幸福相見》獲2016年掌閱文學首屆創作大賽長篇入圍獎,精美電子書已在掌閱APP上線。他感慨地說這部小說歷時五年,期間經歷八次修改,有幸從上萬部參賽作品中被評委選出,不至於被淹沒。這部小說的電子圖書一上線,就受到了眾多粉絲的關注。魯籲說,上線十來天,就有讀者追完並留下真摯的長評,很是感動!

因為這本書講述的是幾個在珠三角漂泊的主人公沉浮的青春故事。現實中很多人跟書裡的主人公們一樣,有過種種的青春衝動、彷徨、迷茫和希望,在青春漂泊的路上穿越重重迷霧,陷入不斷追逐卻又不斷迷茫的心路歷程,因而引起讀者的共鳴。魯籲說,他希望有此經歷的朋友們,終將逆流上岸,張開雙手迎接萬里陽光。他也希望有一天自己能親自動手將這部小說改編電影劇本,搬上螢幕,讓更多的人知道這個故事。

2017年,魯籲加入一個導演朋友創立的工作室,成為該機構核心成員,主要負責品牌故事和創意策劃,以及影視劇本的開發。近期他還受邀與四川某影視公司合作開發100集關於愛與教育的系列短劇,對方對他提交的劇本很滿意,目前他正在組建編劇團隊。

“努力必須張揚,人生才有鋒芒。” 這是情感勵志作家黑白格的時間最近出版的一部新書書名,這句話用在魯籲的身上,我想再適合不過了。他的努力,他的勤奮,終於有了相應的回報。

如今的魯籲,在創作上比較有市場意識,因為他看到了傳統作家生存的艱難,他認為作家也要懂得市場規則,作家也要跨界整合資源。因為他深刻地認識到空有一腹才華沒用,還要讓你的才華值錢,能夠變現。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裡,要想讓自己的才華值錢,那就得開發自己的智慧,運用和發揮,才能真正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魯籲的成功,是千千萬萬打工者們的勵志典範,因為將來成功的你,一定會感謝現在努力的自己。也再一次證明,學歷只代表過去,學習力才代表未來,誰擁有學習力,誰才會擁有未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