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總營收606億再拔頭籌 伊利全面觸及消費升級概念

乳製品行業大消費升級趨勢下, 誰能在細分品類優化、企業集中度提升和全球化佈局三個方面領銜同業, 將在未來的競爭中獲得舉足輕重的話語權。 而這恰是伊利深度佈局且極具優勢的三個方向, 其全面觸及消費升級的各個層次, 估值提升無疑有基本面支持

文 | 《投資時報》記者 蘇慧

中國乳業市場從不乏焦點製造者。

在中國乳業整改升級的大背景下, 更多乳業公司憑藉穩健的增長、扎實的內功、創新的產品, 聚焦了無數眼球。 3月30日晚間發佈2016年年報的龍頭乳企—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伊利)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伊利年報顯示, 2016年, 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606.09億元, 淨利潤56.69億元, 兩項指標雙雙穩坐行業第一寶座;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達26.58%, 再創行業新高。 此外, 尼爾森零售研究資料顯示, 2016年伊利在整體乳品市場的零售額份額為20%,

比上年增加1.1個百分點, 居市場第一位。

在密切跟蹤伊利公司的某券商食品飲料研究團隊看來, 乳製品行業大消費升級趨勢下, 細分品類優化、企業集中度提升和全球化佈局這三個現象在乳品行業中的表現將尤為顯著, 而這恰是伊利深度佈局且極具優勢的三個方向。 其全面觸及消費升級的各個層次, 估值提升無疑有基本面支持。

伊利方面亦向《投資時報》記者表示, 2017年在執行品質領先戰略的基礎上, 該公司將以創新驅動發展、整合品牌資源、精耕管道、優化供應鏈、積極拓展國際業務, 持續打造行業龍頭領先的綜合競爭力。 業內人士認為, 伊利卓越的業績表現, 是對伊利集團董事長潘剛提出的邁入“全球乳業五強”目標最有力的詮釋。

營收淨利潤再度雙增長

繼2015年營收突破600億元大關之後, 伊利新近發佈的2016年年報顯示, 該公司再次實現營收、淨利的雙指標增長。

去年, 伊利實現營業總收入606.09億元, 10年年均複合增長率達12.1%;實現營業利潤56.62億元, 10年年均複合增長率達52.18%;實現淨利潤56.69億元,

較上年同期增長21.80%;實現基本每股收益0.93元。

現金流方面, 2016年伊利實現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128.17億元, 較上年同期增長12.66%。 截至2016年12月31日, 該公司總資產達392.62億元。

“目前, 整個國內市場消費升級需求強烈, 這要求企業必須適應行業發展的新形勢, 向消費者提供更能滿足不同需求的、更具創新力的產品。 ”伊利方面向《投資時報》記者表示。 對比業內競爭對手, 伊利業績的增長與其持續堅持的產品結構創新升級有很大關係。

作為中國乳業的領軍者, 伊利始終以創新為引擎, 從而驅動業績的增長。 為了實現產品創新, 伊利首先搭建了大資料雷達平臺, 全方位掃描、抓取、分析消費者存留于互聯網線上線下各類場景下的海量資料,

深入洞察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 從而制定自身的產品戰略。

伊利年報顯示, 在其整體收入比重中, 新產品的銷售收入占比達到22.7%, 較上年增加約7個百分點。 “金典”“安慕希”“暢輕”“金領冠”“巧樂滋”“甄稀”等重點產品的收入占比達到49%, 較上年提升3.2個百分點。 伊利表示, 創新已經成為驅動業務持續增長的源動力。

行業專家分析, 乳製品方面以有機奶和優酪乳的發展趨勢最為良好, 在這兩方面伊利均已搶佔先機。 而除了乳製品, 伊利也在打開品類共建, 目前線上上已有零食類商品供應, 消費者回饋良好複購率高, 從這一點上看, 伊利未來要在2020年實現千億規模, 品類擴張是必由之路。 此外, 收購聖牧之後產品結構升級、預期收入空間打開, 差異化競爭也會使伊利未來的盈利能力邏輯得到逐步驗證。

管道下沉產品滲透率提高

近幾年隨著電商的發展,產品銷售管道方面的創新也變得十分重要。企業只有不斷適應新消費時代的發展趨勢,才能增強管道的掌控力,最終把產品變為業績。

2016年,伊利加強與線上線下零售商的戰略合作,實現了線上業務推進與線下供應鏈服務的無縫對接,在提高行銷資源投入產出效益的同時,終端門店及管道客戶的服務能力逐步得到提升。去年,該公司電商業務收入同比增長82%。

與此同時,通過加快“村淘業務模式”的複製和推廣進度,伊利進一步滿足了農村消費者的食品消費升級需求。凱度調研資料顯示,2016年縣級市及縣城的液態奶消費支出比上年增長8.4%。

管道掌控能力的提升,帶來的是產品滲透率的提高。

據協力廠商機構凱度調研資料顯示,2016年,該公司常溫液態類乳品的市場滲透率達到77.1%,比上年度提升了0.3個百分點。截至2016年年末,伊利直控村級網點已達34.2萬家,比上年度提升了約2倍,市場滲透能力逐年增強。

同時,艾瑞電商平臺資料監測顯示,伊利液態乳品B2C線上交易額比上年增長61.9%,增速明顯高於網購整體水準。尼爾森零研資料也顯示,液態類乳品在便利店的零售額比上年增長11.3%,增速明顯快於其他零售管道。

另據尼爾森零研資料顯示,2016年度各類乳品線下零售額比上年增長2.5%。其中,常溫液態類乳品零售額比上年增長2.0%,低溫液態類乳品零售額比上年增長4.2%;線上與線下相加,嬰兒配方奶粉零售額比上年下降1.5%,成人奶粉零售額比上年增長8.8%。

確保食品安全零事件

秉承董事長潘剛提出的“伊利即品質”信條,近年來伊利繼續致力於100%安全、100%健康乳品的生產與服務,將嚴苛的品質管控標準貫穿於全球產業鏈,以高品質的產品贏得了更多消費者的青睞。

據《投資時報》記者瞭解,為提升品質,伊利率先把品質戰略作為企業的核心戰略,明確量化和執行標準。在企業內部,伊利將品質管制工作戰略升級為“品質領先3210戰略”,聚焦“全球最優品質”,將生產世界一流產品、確保食品安全“零事件”等納入企業發展目標,持續升級全球品質管制體系。

潘剛曾表示,在企業文化層面,要把品質作為企業文化的核心,要讓企業所有的人都理解和認識到品質的重要性。“把每一位員工都培養成真正的工匠,形成工匠文化,才能在工作中的每個環節都精益求精。”潘剛說。

目前,伊利建立了一套產品全程可追溯體系。據央視《經濟資訊聯播》報導,伊利的每一包牛奶,從離開奶牛到離開工廠,質檢項目竟然多達1000多項,不僅在國家標準線之上提升了50%的標準制定了企業標準線,更在企業標準線之上又提升了20%的標準制定了內部控制線,其中很多標準甚至遠遠嚴于歐美國家。

而針對母嬰等特殊的消費群體,伊利在品質的堅持上付出了更多的努力。比如,為更好瞭解中國母乳,為中國媽媽和寶寶提供營養和安全指導,伊利從2003年起自主研究中國母乳特點,從全國不同區域收集母乳樣本,通過多實驗室比對分析,在2007年建成中國首個母乳研究資料庫,並匯總全球母乳、母嬰營養、嬰幼兒配方等各方面研究成果,原始資料量達2萬個。2016年,公司升級“伊利母嬰生態圈”戰略,借助於“伊利母嬰體驗店”模式,推動母嬰公共服務朝著國際化、智慧化的方向發展。

對於品質的堅守,讓伊利獲得了更多消費者的認同。凱度發佈的《2016全球品牌足跡報告》顯示,過去一年,88.5%的城市家庭購買伊利品牌7.8次,也就是說消費者購買伊利產品超過11億人次。

全球織網逐步深化

品質制勝無疑為伊利帶來良好的口碑,借此優勢,潘剛亦持續推動伊利“全球織網”戰略,致力於“用全球優質資源更好地服務消費者”,以打造優質產品的閉合迴圈。

在歐洲,伊利打造了中國乳業目前為止規格最高的海外研發中心—伊利歐洲研發中心;在大洋洲,伊利股份建設了目前全球最大的一體化乳業基地,覆蓋科研、生產、深加工、包裝等多個領域;近年來,伊利股份還與美國相關企業和科研機構在乳品工藝、食品營養、原料供應鏈等領域進行深入研究和廣泛合作。

業內人士分析,伊利施行全球織網計畫主要目的有兩個,一是平衡國內外原奶價格差距,抵消進口奶源對伊利產品的低價衝擊;二是引進國外乳製品生產加工先進技術和管理理念,進一步在產品供應、售後、研發等方面進行優化,不斷提高公司的戰略性品牌優勢。

券商研報表示,“伴隨著海外基地建設專案的有序推進,公司全球供應鏈體系日趨完善,並且南北半球生產基地的淡旺季互補、產供銷協同運營實踐,保障全球乳業資源供應,降低了伊利的綜合成本。全球戰略協同優勢逐漸顯現,公司的競爭力持續增強。”

伊利在國際戰略上的努力,也讓其品牌影響力在全球不斷提升。據其2016年年報顯示,在《2016胡潤品牌榜》和BrandZ·中國最具價值品牌100強榜單中,“伊利”品牌均連續兩年蟬聯國內食品飲料品牌榜首,品牌價值比上年提升了20%以上。

去年7月,荷蘭合作銀行發佈2016年度“全球乳業20強”榜單。榜單顯示,伊利的排名躍升至全球乳業8強。這一名次不僅是中國乳製品企業有史以來的最好成績,同時也是亞洲乳企迄今為止的最高排名,被認為是中國正式邁入全球乳業強國和改寫全球乳業格局的重要標誌。

今年3月份伊利再次收到兩份大禮。消息顯示,在2017年度Brand Finance全球乳製品品牌價值排行榜中,伊利品牌強度指數位居全球第一;在2017年度BrandZ·中國最具價值品牌100強榜單中,伊利同樣強勢登頂,蟬聯食品類品牌價值第一。

業內專家表示,面對當下複雜的經濟形勢,伊利成熟的戰略管理能力和持續穩健的業績表現,已經展現出遠超行業的卓越競爭力。

推進全球乳業五強戰略

國際品牌知名度的不斷提升,也使得伊利對其未來發展的目標愈發清晰。

2017年,伊利將繼續貫徹董事長提出的進入“全球乳業五強”的戰略目標,在執行“品質領先”戰略基礎上,繼續以創新驅動業務發展,利用公司國內外研發資源,快速開發滿足消費者需求的新產品,從而達到通過產品升級換代帶動業務健康持續發展。

此外,整合品牌資源,不斷優化產品結構,持續提高盈利能力。在積極開拓新興管道的同時,提高縣鄉鎮農村市場產品滲透能力,挖掘空白市場業務機會。並持續推進管道精耕計畫的實施,加強與重點管道合作夥伴的戰略合作,提升行銷資源的投入產出效益,從而增強終端市場競爭力,獲取更多市場份額。

“去年,伊利以產品結構的調整來降低成本,提高了費用的使用效率,未來需要把更多的資源投入到供應鏈和管道基礎建設上。”伊利方面表示:“當然,企業的內生主業仍需要不斷擴展,新品也要不斷推出。安慕希在2016年的基礎上還要實現更好的增長。2017年新品豆奶也要上市,對這個產品大家還是非常期待。”

差異化競爭也會使伊利未來的盈利能力邏輯得到逐步驗證。

管道下沉產品滲透率提高

近幾年隨著電商的發展,產品銷售管道方面的創新也變得十分重要。企業只有不斷適應新消費時代的發展趨勢,才能增強管道的掌控力,最終把產品變為業績。

2016年,伊利加強與線上線下零售商的戰略合作,實現了線上業務推進與線下供應鏈服務的無縫對接,在提高行銷資源投入產出效益的同時,終端門店及管道客戶的服務能力逐步得到提升。去年,該公司電商業務收入同比增長82%。

與此同時,通過加快“村淘業務模式”的複製和推廣進度,伊利進一步滿足了農村消費者的食品消費升級需求。凱度調研資料顯示,2016年縣級市及縣城的液態奶消費支出比上年增長8.4%。

管道掌控能力的提升,帶來的是產品滲透率的提高。

據協力廠商機構凱度調研資料顯示,2016年,該公司常溫液態類乳品的市場滲透率達到77.1%,比上年度提升了0.3個百分點。截至2016年年末,伊利直控村級網點已達34.2萬家,比上年度提升了約2倍,市場滲透能力逐年增強。

同時,艾瑞電商平臺資料監測顯示,伊利液態乳品B2C線上交易額比上年增長61.9%,增速明顯高於網購整體水準。尼爾森零研資料也顯示,液態類乳品在便利店的零售額比上年增長11.3%,增速明顯快於其他零售管道。

另據尼爾森零研資料顯示,2016年度各類乳品線下零售額比上年增長2.5%。其中,常溫液態類乳品零售額比上年增長2.0%,低溫液態類乳品零售額比上年增長4.2%;線上與線下相加,嬰兒配方奶粉零售額比上年下降1.5%,成人奶粉零售額比上年增長8.8%。

確保食品安全零事件

秉承董事長潘剛提出的“伊利即品質”信條,近年來伊利繼續致力於100%安全、100%健康乳品的生產與服務,將嚴苛的品質管控標準貫穿於全球產業鏈,以高品質的產品贏得了更多消費者的青睞。

據《投資時報》記者瞭解,為提升品質,伊利率先把品質戰略作為企業的核心戰略,明確量化和執行標準。在企業內部,伊利將品質管制工作戰略升級為“品質領先3210戰略”,聚焦“全球最優品質”,將生產世界一流產品、確保食品安全“零事件”等納入企業發展目標,持續升級全球品質管制體系。

潘剛曾表示,在企業文化層面,要把品質作為企業文化的核心,要讓企業所有的人都理解和認識到品質的重要性。“把每一位員工都培養成真正的工匠,形成工匠文化,才能在工作中的每個環節都精益求精。”潘剛說。

目前,伊利建立了一套產品全程可追溯體系。據央視《經濟資訊聯播》報導,伊利的每一包牛奶,從離開奶牛到離開工廠,質檢項目竟然多達1000多項,不僅在國家標準線之上提升了50%的標準制定了企業標準線,更在企業標準線之上又提升了20%的標準制定了內部控制線,其中很多標準甚至遠遠嚴于歐美國家。

而針對母嬰等特殊的消費群體,伊利在品質的堅持上付出了更多的努力。比如,為更好瞭解中國母乳,為中國媽媽和寶寶提供營養和安全指導,伊利從2003年起自主研究中國母乳特點,從全國不同區域收集母乳樣本,通過多實驗室比對分析,在2007年建成中國首個母乳研究資料庫,並匯總全球母乳、母嬰營養、嬰幼兒配方等各方面研究成果,原始資料量達2萬個。2016年,公司升級“伊利母嬰生態圈”戰略,借助於“伊利母嬰體驗店”模式,推動母嬰公共服務朝著國際化、智慧化的方向發展。

對於品質的堅守,讓伊利獲得了更多消費者的認同。凱度發佈的《2016全球品牌足跡報告》顯示,過去一年,88.5%的城市家庭購買伊利品牌7.8次,也就是說消費者購買伊利產品超過11億人次。

全球織網逐步深化

品質制勝無疑為伊利帶來良好的口碑,借此優勢,潘剛亦持續推動伊利“全球織網”戰略,致力於“用全球優質資源更好地服務消費者”,以打造優質產品的閉合迴圈。

在歐洲,伊利打造了中國乳業目前為止規格最高的海外研發中心—伊利歐洲研發中心;在大洋洲,伊利股份建設了目前全球最大的一體化乳業基地,覆蓋科研、生產、深加工、包裝等多個領域;近年來,伊利股份還與美國相關企業和科研機構在乳品工藝、食品營養、原料供應鏈等領域進行深入研究和廣泛合作。

業內人士分析,伊利施行全球織網計畫主要目的有兩個,一是平衡國內外原奶價格差距,抵消進口奶源對伊利產品的低價衝擊;二是引進國外乳製品生產加工先進技術和管理理念,進一步在產品供應、售後、研發等方面進行優化,不斷提高公司的戰略性品牌優勢。

券商研報表示,“伴隨著海外基地建設專案的有序推進,公司全球供應鏈體系日趨完善,並且南北半球生產基地的淡旺季互補、產供銷協同運營實踐,保障全球乳業資源供應,降低了伊利的綜合成本。全球戰略協同優勢逐漸顯現,公司的競爭力持續增強。”

伊利在國際戰略上的努力,也讓其品牌影響力在全球不斷提升。據其2016年年報顯示,在《2016胡潤品牌榜》和BrandZ·中國最具價值品牌100強榜單中,“伊利”品牌均連續兩年蟬聯國內食品飲料品牌榜首,品牌價值比上年提升了20%以上。

去年7月,荷蘭合作銀行發佈2016年度“全球乳業20強”榜單。榜單顯示,伊利的排名躍升至全球乳業8強。這一名次不僅是中國乳製品企業有史以來的最好成績,同時也是亞洲乳企迄今為止的最高排名,被認為是中國正式邁入全球乳業強國和改寫全球乳業格局的重要標誌。

今年3月份伊利再次收到兩份大禮。消息顯示,在2017年度Brand Finance全球乳製品品牌價值排行榜中,伊利品牌強度指數位居全球第一;在2017年度BrandZ·中國最具價值品牌100強榜單中,伊利同樣強勢登頂,蟬聯食品類品牌價值第一。

業內專家表示,面對當下複雜的經濟形勢,伊利成熟的戰略管理能力和持續穩健的業績表現,已經展現出遠超行業的卓越競爭力。

推進全球乳業五強戰略

國際品牌知名度的不斷提升,也使得伊利對其未來發展的目標愈發清晰。

2017年,伊利將繼續貫徹董事長提出的進入“全球乳業五強”的戰略目標,在執行“品質領先”戰略基礎上,繼續以創新驅動業務發展,利用公司國內外研發資源,快速開發滿足消費者需求的新產品,從而達到通過產品升級換代帶動業務健康持續發展。

此外,整合品牌資源,不斷優化產品結構,持續提高盈利能力。在積極開拓新興管道的同時,提高縣鄉鎮農村市場產品滲透能力,挖掘空白市場業務機會。並持續推進管道精耕計畫的實施,加強與重點管道合作夥伴的戰略合作,提升行銷資源的投入產出效益,從而增強終端市場競爭力,獲取更多市場份額。

“去年,伊利以產品結構的調整來降低成本,提高了費用的使用效率,未來需要把更多的資源投入到供應鏈和管道基礎建設上。”伊利方面表示:“當然,企業的內生主業仍需要不斷擴展,新品也要不斷推出。安慕希在2016年的基礎上還要實現更好的增長。2017年新品豆奶也要上市,對這個產品大家還是非常期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