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監管風暴鬆動!利好馳援,券商高喊調整結束,戰略看多創業板!

機會是跌出來的, 風險是漲出來的。 這句話是對這一年多以來大盤走勢最真實寫照。

慢牛行情, 只有調整才能給市場留出上漲的空間,

當然本輪行情是因為利空消息打壓導致破位元回檔, 股市調整過度已引起高層的注意, 現在開始矯枉過正, 市場迎來喘息的普漲行情。

市場明顯探明底部展開低位大震盪, 能在低位小中陽基本化解大幅下跌調整風險, 宏觀上也不支持繼續下行。 而創業板恐慌之後先於大盤反彈, 新的平衡區間已經探明。

最近市場能走出破位之後反抽行情, 主要歸功於監管層強監管風暴有所鬆動, 今天發出了積極信號。

對於資管方面

消息稱監管部門考慮延長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新規過渡期至2020年。 此前對資管的監管, 市場預計將有百萬億資管產品受到影響, 今天的消息暫時緩解了對市場的衝擊。

網易援引彭博稱,

中國監管部門考慮延長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新規過渡期至2020年。 目前的徵求意見稿中規定, 過渡期截止到2019年6月30日, 在此之後金融機構不得再發行或者續期違反新規的產品。

對於直接融資方面

人民日報發文稱, 直接融資管道應再多些 僅靠公開股票市場“一肩扛”不現實。 和之前的提高直接融資比重, 導致市場一度認為是提高新股發行, 進而引發市場暴跌, 消息面澄清, 股市展開修復性行情。

讓直接融資比重再上臺階, 僅靠公開股票市場“一肩扛”不現實, 還需要綜合考慮融資者和投資者的訴求, 開闢更多受市場歡迎的管道。 在拓展一個新融資管道時, 要特別注意保護投資者利益, 讓市場更理性、投資熱情更持久。

對於新股審核方面

發審委緊盯IPO“深層問題” 過會率降低, 間接說明了新股供應也會出現同步減少。 最近幾周新股發行數量遠遠低於前幾周, 處於發行家數和融資數低位運行。

自今年10月份新一屆發審委成立以來, IPO審核呈現出越來越嚴的趨勢。 截止到12月10日, 新一屆發審委已審核73家企業(包括二次上會企業)的首發申請, 其中, 44家獲得通過, 24家被否, 5家暫緩表決, 通過率為60.27%。 而今年前10個月IPO審核的通過率為80%。 業界認為, 嚴把上市公司品質關已成為監管重點, IPO通過率降低有可能成常態, 從而夯實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基礎。

並購重組方面開始回暖

今年第四季度以來, 並購重組審核的通過率空前提高。 從9月15日恒力股份(600346.SH)重組被否後, “零否決”持續了近三個月。

直至12月7日, 東方市場(000301.SZ)重組申請被否, 這一紀錄被打破。 結合審核意見和之前回饋意見來看, 借殼將從嚴審核、標的資產存在大量關聯交易等, 都是導致東方市場被否的原因。 而更重要的是, 正是東方市場的被否, 讓市場再次明確, 並購重組的審核尺度並未放鬆。 事實上, 即便是過會的重組, 很多案例也歷經多次方案修改;當前對配套資金募集、標的資產持續盈利能力等的監管, 都極為審慎。 這也意味著, 並購重組通過率的不斷回暖, 並非是由於“審核得松了”, 反而是因為“前期查得更嚴了”。

“終止減持”案例激增

據記者統計, 自11月22日至今, 兩市公告相關股東終止減持的公司已達22家, 是9月、10月合計規模(5家)的四倍多,

比今年整個上半年的14家還多出五成。

“終止減持”激增的背後, 雖然相關股東都籠統表示, 改變計畫是“基於對公司未來發展和長期價值的信心”、“原減持計畫的資金需求已解決”, 但總體上看, 股價大幅下跌、減持新規下難覓接盤方或是主要原因。

在解禁洪水猛獸前面, 終止減持無疑給市場帶來信心, 有助於股價回暖。

新增資金方面預期加強

人社部內部人士表示, 養老保險基金全國統籌方案將出臺。 近日, 在“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年會上, 記者從人社部內部人士處獲悉, 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方案正在制定之中, 即將出臺”。 但該人士未就該方案出臺, 對資本市場的影響予以表態。

據瞭解, 現有養老保險基金積累已經超過4.4萬億元, 但由於養老保險基金尚未實現全國統籌,因此,用於資本市場進行投資的部分相當有限,僅2600多億元養老保險基金正式投資。

消息面的回暖,股市開始反彈,而券商分析是則高喊調整結束,創業板指將引領2018年A股,戰略性看多創業板市場。

安信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陳果表示,過去一年多以來,伴隨著流動性緊張和風險偏好下降,A股投資者不斷湧向高確定性資產-盈利增長確定估值對標國際偏低的大市值價值股,使得市場的結構分化演繹到了極端水準,“價值投資”體現成了“市值投資”,並且和上市公司的盈利趨勢發生顯著背離:經濟復蘇背景下,中小市值公司盈利增長強於大市值公司。

同時,價值投資者也已看到公司的確定性不等於股票的確定性,伴隨著大市值公司價值發現和估值國際化的基本到位,其股票的確定性本身也在下降,確定性的天平,實際上正在悄悄地動態地轉向業績上升而估值下行的中小市值成長股。

微觀層面,價值投資者越來越多地兌現大市值價值股,逐漸買入開始開始體現性價比的中小市值成長股,這會使得大股票與中小股票的相對收益發生變化,這是推動所謂風格切換的重要市場力量。最後,一旦風險偏好和流動性邊際有所釋緩,那麼有業績增長支持的中小市值將加速迎來恢復性上漲。

我們認為2018年A股市場的機會將更多集中在有業績支撐的中小市值成長股中。結合盈利增速趨勢與估值水準,我們戰略性看多創業板指。創業板指構成後週期與新興成長行業為主,2017年讓投資者認為不要挑行業,只看大市值的時代很可能過去了,投資依然需要選擇中期最具成長性的行業。

在房地產及基建短週期下行,創業板指2018增速上行更確定 ,這一點顯著優於中小板與中證500,其PE/G回到極具吸引力水準(預計18年盈利增速上行至約30%,估值下行至約30倍),除非出現金融危機,投資者很難買到如此估值的成長股。更重要的是,讓我們看遠一點,站在中期角度,我們依稀看到中國正加速邁向與美國比肩的強國新時代,這也必然伴隨者一系列與美國對標的短板行業及其中的優秀公司崛起,這是新時代投資不容錯過的歷史性戰略性機遇。

投顧大師是全國投資顧問平臺,聚集業內最牛投顧,擁有強大的投研實力,提供專業投資建議,我們的微信公眾號投顧大師APP(ID: touguyun ),提供更多觀點和精彩分析,歡迎常來閱讀。

但由於養老保險基金尚未實現全國統籌,因此,用於資本市場進行投資的部分相當有限,僅2600多億元養老保險基金正式投資。

消息面的回暖,股市開始反彈,而券商分析是則高喊調整結束,創業板指將引領2018年A股,戰略性看多創業板市場。

安信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陳果表示,過去一年多以來,伴隨著流動性緊張和風險偏好下降,A股投資者不斷湧向高確定性資產-盈利增長確定估值對標國際偏低的大市值價值股,使得市場的結構分化演繹到了極端水準,“價值投資”體現成了“市值投資”,並且和上市公司的盈利趨勢發生顯著背離:經濟復蘇背景下,中小市值公司盈利增長強於大市值公司。

同時,價值投資者也已看到公司的確定性不等於股票的確定性,伴隨著大市值公司價值發現和估值國際化的基本到位,其股票的確定性本身也在下降,確定性的天平,實際上正在悄悄地動態地轉向業績上升而估值下行的中小市值成長股。

微觀層面,價值投資者越來越多地兌現大市值價值股,逐漸買入開始開始體現性價比的中小市值成長股,這會使得大股票與中小股票的相對收益發生變化,這是推動所謂風格切換的重要市場力量。最後,一旦風險偏好和流動性邊際有所釋緩,那麼有業績增長支持的中小市值將加速迎來恢復性上漲。

我們認為2018年A股市場的機會將更多集中在有業績支撐的中小市值成長股中。結合盈利增速趨勢與估值水準,我們戰略性看多創業板指。創業板指構成後週期與新興成長行業為主,2017年讓投資者認為不要挑行業,只看大市值的時代很可能過去了,投資依然需要選擇中期最具成長性的行業。

在房地產及基建短週期下行,創業板指2018增速上行更確定 ,這一點顯著優於中小板與中證500,其PE/G回到極具吸引力水準(預計18年盈利增速上行至約30%,估值下行至約30倍),除非出現金融危機,投資者很難買到如此估值的成長股。更重要的是,讓我們看遠一點,站在中期角度,我們依稀看到中國正加速邁向與美國比肩的強國新時代,這也必然伴隨者一系列與美國對標的短板行業及其中的優秀公司崛起,這是新時代投資不容錯過的歷史性戰略性機遇。

投顧大師是全國投資顧問平臺,聚集業內最牛投顧,擁有強大的投研實力,提供專業投資建議,我們的微信公眾號投顧大師APP(ID: touguyun ),提供更多觀點和精彩分析,歡迎常來閱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