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這個高分國產綜藝,別人無法複製

本文由微信公眾號煲仔看劇(baozaitv)原創, 不得轉載。

想必最近大家應該或多或少又被一個國產綜藝節目刷屏了, 它不是真人秀, 還是一本正經的央視出品, 卻成了年底的黑馬綜藝, 今天說的就是這部啦

國家寶藏

首播:2017-12-03(中國大陸)

季數:1

集數:10

由中央電視臺承制的文博探索節目, 由張國立擔任講解員, 李晨、王凱、梁家輝等明星擔任國寶守護人 。

這個節目是央視首次與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院等九大國家級重點博物館合作, 每一期介紹一家博物館的3件鎮館之寶。

每件寶藏呢, 都會邀請不同的明星來擔當“國寶守護人”, 明星在舞臺上給觀眾講述和演繹這些“國寶”的前世, 每件國寶背後的專家則來講述今生的故事。

每期, 9大博物館的館長們也會齊聚一堂點評, 包括最近的網紅故宮博物館館長單霽翔也來了。

9大博物館, 共27件“國寶”, 最後還會讓觀眾投票, 每個博物館選出一件寶藏入駐故宮的"國家寶藏"特展.

光看節目的名字一開始還覺得這個節目是不是調子起太高了, 看了第一期之後果斷被制得服服帖帖。

畢竟第一個出場國寶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千里江山圖》, 18歲的天才少年王希孟所作。

今年9月份的時候故宮就舉行了青綠山水畫特展,其中就有全卷展示的《千里江山圖》,有多稀罕呢,這是新中國成立之後第二次全卷展開。沒來故宮排隊的噴油,只能含恨電腦賞圖了。

煲仔前幾年排了5個小時隊去賞過《清明上河圖》,看真畫的感覺完全不一樣,這種大展10幾年一次,看到就是賺到啊。

哎哎扯遠了,其實央視一直都在做各種文化類的節目,包括之前早就拍了一套《國家寶藏》的紀錄片。為什麼偏偏這部成了熱點,煲仔覺得聰明就聰明在它用一種年輕人喜歡的形式讓大家重新認識文物,讓國寶真的活了起來。

節目組很用心的請不同的明星來為每一件國寶代言。第一期是李晨、王凱和煲仔的男神梁家輝。

昨晚的第二期介紹的是湖北省博物館,請來撒貝南、段奕宏和王剛老師。不知道介紹湖南博物館的時候會不會請汪涵喲。

節目現場一個比較生動的環節,是用小劇場的形式來告訴大家這件文物背後的歷史小故事。

第一期還官方吐槽了一把乾隆爺的品味和熱愛發彈幕的愛好。

話說,乾隆真的是王羲之的迷弟,又極其熱愛蓋章寫點評,煲仔之前就在故宮有幸觀賞了乾隆最愛的《伯遠帖》,小小一部分書法就被乾隆爺嘎嘎蓋了7、8個大章哈哈哈。放到現代乾隆怕是圍脖的轉發小能手吧。

這樣更親近現在刷網路一代觀眾的節目形式,很容易就戳中大家。而且節目現場的舞美燈光都做得很大氣用心的。原本這個節目只是在CCTV3播出,但後續在B站上放送之後,反響也很火爆。

當然這檔節目也有缺點,結尾總會有央視風的激昂臺詞,節目流程剪輯有時顯得生硬平板,嘉賓的臺詞對白設計比較明顯,不過也算瑕不掩瑜不影響觀看。

除去明星和國寶的光環,更讓煲仔覺得觸動的,還是節目裡請來的那些真正的"國寶守護人"。

《千里江山圖》900年後畫中青綠依舊亮麗,靠的是一種珍惜的手作顏料。目前國內會這門手藝的就是國畫顏料技藝傳承人仇慶年先生。

要做這種珍貴的顏料,耗時耗力,仇老先生不僅要自己去深山老林挖礦石,還要日復一日不厭其煩的研磨工序,這項手藝還是他硬拖自己的兒女來學才算沒有絕後。

梁家輝介紹的石鼓背後更是有3代人用命守護國寶的傳奇故事

在抗戰時期,剛成立6年的故宮面臨著被洗劫的危險, 當時的故宮工作人員遂決定冒險將一萬三千多箱國寶南遷。

梁廷煒帶著這些文物走了大半個中國,抗戰結束後,他的兒子,也就是梁金生的父親,又將這些文物毫髮無損地送回北京。梁金生和兄弟姐妹幾人,便是在南遷途中出生的。

繼祖父、父親之後,梁金生老先生也成了文物守護人,已經在故宮工作了38年。這完全是拍一個電影的好素材了。

這面被三代人傳承守護的石鼓,刻著中國最古老的石刻文字,記錄著漢字的演進歷史,記錄著一個民族的生命力。

這讓煲仔想起了之前看《我在故宮修文物》時屈峰師傅說的話"文物是為了傳播文化,不是為了保留一個物品,物品本身沒有什麼價值"。

越來越多的紀錄片和人文節目來讓更多人來瞭解文化的傳承還是蠻好的,下次再去博物館的時候,知道了這些文物背後的故事歷史,也更能欣賞它們的美了。

其實這種綜藝更是我們比較擅長的類型呀,好好做這些節目不比老是去抄襲別人的,天天炒作話題的節目好麼。

今年9月份的時候故宮就舉行了青綠山水畫特展,其中就有全卷展示的《千里江山圖》,有多稀罕呢,這是新中國成立之後第二次全卷展開。沒來故宮排隊的噴油,只能含恨電腦賞圖了。

煲仔前幾年排了5個小時隊去賞過《清明上河圖》,看真畫的感覺完全不一樣,這種大展10幾年一次,看到就是賺到啊。

哎哎扯遠了,其實央視一直都在做各種文化類的節目,包括之前早就拍了一套《國家寶藏》的紀錄片。為什麼偏偏這部成了熱點,煲仔覺得聰明就聰明在它用一種年輕人喜歡的形式讓大家重新認識文物,讓國寶真的活了起來。

節目組很用心的請不同的明星來為每一件國寶代言。第一期是李晨、王凱和煲仔的男神梁家輝。

昨晚的第二期介紹的是湖北省博物館,請來撒貝南、段奕宏和王剛老師。不知道介紹湖南博物館的時候會不會請汪涵喲。

節目現場一個比較生動的環節,是用小劇場的形式來告訴大家這件文物背後的歷史小故事。

第一期還官方吐槽了一把乾隆爺的品味和熱愛發彈幕的愛好。

話說,乾隆真的是王羲之的迷弟,又極其熱愛蓋章寫點評,煲仔之前就在故宮有幸觀賞了乾隆最愛的《伯遠帖》,小小一部分書法就被乾隆爺嘎嘎蓋了7、8個大章哈哈哈。放到現代乾隆怕是圍脖的轉發小能手吧。

這樣更親近現在刷網路一代觀眾的節目形式,很容易就戳中大家。而且節目現場的舞美燈光都做得很大氣用心的。原本這個節目只是在CCTV3播出,但後續在B站上放送之後,反響也很火爆。

當然這檔節目也有缺點,結尾總會有央視風的激昂臺詞,節目流程剪輯有時顯得生硬平板,嘉賓的臺詞對白設計比較明顯,不過也算瑕不掩瑜不影響觀看。

除去明星和國寶的光環,更讓煲仔覺得觸動的,還是節目裡請來的那些真正的"國寶守護人"。

《千里江山圖》900年後畫中青綠依舊亮麗,靠的是一種珍惜的手作顏料。目前國內會這門手藝的就是國畫顏料技藝傳承人仇慶年先生。

要做這種珍貴的顏料,耗時耗力,仇老先生不僅要自己去深山老林挖礦石,還要日復一日不厭其煩的研磨工序,這項手藝還是他硬拖自己的兒女來學才算沒有絕後。

梁家輝介紹的石鼓背後更是有3代人用命守護國寶的傳奇故事

在抗戰時期,剛成立6年的故宮面臨著被洗劫的危險, 當時的故宮工作人員遂決定冒險將一萬三千多箱國寶南遷。

梁廷煒帶著這些文物走了大半個中國,抗戰結束後,他的兒子,也就是梁金生的父親,又將這些文物毫髮無損地送回北京。梁金生和兄弟姐妹幾人,便是在南遷途中出生的。

繼祖父、父親之後,梁金生老先生也成了文物守護人,已經在故宮工作了38年。這完全是拍一個電影的好素材了。

這面被三代人傳承守護的石鼓,刻著中國最古老的石刻文字,記錄著漢字的演進歷史,記錄著一個民族的生命力。

這讓煲仔想起了之前看《我在故宮修文物》時屈峰師傅說的話"文物是為了傳播文化,不是為了保留一個物品,物品本身沒有什麼價值"。

越來越多的紀錄片和人文節目來讓更多人來瞭解文化的傳承還是蠻好的,下次再去博物館的時候,知道了這些文物背後的故事歷史,也更能欣賞它們的美了。

其實這種綜藝更是我們比較擅長的類型呀,好好做這些節目不比老是去抄襲別人的,天天炒作話題的節目好麼。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