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2020年我國動力電池報廢量將達12萬~17萬噸 市場規模超100億

發展電動汽車是減輕大氣污染的重要途徑之一, 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 電動汽車推廣使用對動力電池有持續巨大的需求。

就全國而言, 2013年動力使用量超過2900兆瓦時, 2014年動力鋰電池產量為4396兆瓦時, 2015年動力電池市場總產量達到17.0吉瓦時左右。 2016年國內鋰動力電池市場總產量達到30.5吉瓦時, 同比2015年的17.0吉瓦時大幅度增長79.4%。

根據國內現有純電動車的運行情況, 動力電池的壽命為5年左右, 這意味著我國動力電池將逐步進入大規模的報廢期, 2015年新能源車電池累計報廢量約在2萬~4萬噸, 預計2020年前後, 我國僅純電動乘用車和混合動力乘用車的動力電池累計報廢量將會達到12萬~17萬噸的規模。

隨著大量儲能及動力鋰電池的退役和報廢, 其健康、環境、安全隱患的累積效應成倍放大, 不容忽視, 用來製造電池的鎳、鈷、鋰等金屬屬於不可再生資源。 廢棄電池若不能有效回收處理,

不僅對環境產生巨大污染和危害, 也會造成資源浪費。

開展廢舊電池回收利用, 實現對儲能及動力電池中金屬材料的資源化回收, 實現電池材料的迴圈利用, 可從總量上減少電池原材料的開發和使用, 減少生態環境的破壞, 提高資源利用率。 有研究結果顯示, 回收鋰離子電池可節約51.3%的自然資源, 包括減少45.3%的礦石消耗和57.2%的化石能源。 某團隊研究得出物理法直接回收工藝製備鈷酸鋰所消耗的總能量是正常生產工藝的6%。

根據測算的廢舊電池年報廢量, 電池回收利用每年的市場效益規模在100億元以上。 此外, 《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等檔中也提出支援相關企業開展電池回收, 上海市曾出臺政策:企業回收動力電池政府將補助1000元/套;深圳則建立動力電池利用和回收體系:每賣一輛車廠商拿出600元、政府拿出300元,

用於回收動力電池。 政府配套的補貼, 使電池回收利用效益更加可觀。 以年處理5000噸廢舊三元鋰離子電池及其生產廢料的產能規模為例, 每年可產生4828萬元的利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