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劉友金:持之以恆,傳承匠心

釀酒, 自古以來就是一門苦差事, 很早以前就有打油詩:有兒不進五糟坊, 熬更守夜命不長, 有女不嫁烤酒匠, 半夜三更守空房。

也正是如此, 釀酒人的堅守才顯得難能可貴。

首屆中國釀酒大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五糧液傳統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原五糧液酒廠分管生產的副廠長劉友金, 曾多次說過, 釀酒就是簡單的問題重複做, 做好了你就是行家, 重複的問題用心做, 做好了你就是專家, 這是一代釀酒匠人給後輩的提攜, 也是來自自己內心的堅守。

三十余載華年, 堅守傳承創新

五糧液的工藝一直隨著時代的變遷被不斷優化, 唯有一顆匠心代代未曾改變。 究竟什麼是釀酒師心中的那顆匠心呢?

劉友金總結了十六字決——道法自然、古今恒通、傳承創新、匠心善工。 這已然成為了五糧液釀酒師心中的職業準則。 其中, 最關鍵的就是傳承創新, 傳承與創新的關係一直很微妙。

在劉友金看來, 傳統是老祖宗上千年傳承而來的, 我們只能在傳承的基礎上做一些發展, 該傳統的要傳統, 該現代的要現代。

對於傳承創新, 劉友金堅持了幾十年, 多年的釀酒生涯成就了他, 也成就了沸點量水的獨特工藝。

在釀酒車間當班組長時, 劉友金經過長時間的觀察發現, 傳統工藝上的打量水不利於澱粉的水分吸收, 這猶如一個雞蛋在攝氏100度以上的高溫條件下, 與攝氏80度以上所發生的變化是不一樣的。 於是, 他用鍋底攝氏100度以上的水和攝氏80度以上的水分別做試驗, 將其澆到糟醅上, 結果發現, 糟醅發出的滋滋聲有細微的變化。 再一觀察, 他又發現用攝氏100度以上的水打量水, 糟醅底下流出的水很少,

而用攝氏80度以上的水打量水, 糟醅底下流出的水很多, 這充分說明糟醅吸收水分的程度是不一樣的, 於是他大膽地提出了“沸點量水”的概念, 並進行了小規模的試驗, 結果, 工藝改進後所產的優質酒要高出8.4個百分點。

後來, “沸點量水(FL)”項目在全國濃香型白酒行業中率先優化釀酒量水的系統參數, 進一步促進了五糧液酒的濃甜、醇香、醇和、醇正, 提高了五糧液酒的優質品率, 運用於公司釀酒生產後, 新增經濟效益1426萬元。 該項目一舉成功後, 寫入了五糧液工藝檔中, 在全國釀酒行業引起了強烈反響, 並在全國各濃香型白酒企業中廣泛推廣應用。 有人說這是創新, 也有人說這是傳承的創新, 但劉友金把這叫作優化。

五糧釀造, 匠心獨運

“我退休了, 今年都65歲了, 去年2月, 公司以釀酒生產技術專家的名義把我返聘回來。 我在五糧液幾十年了, 從1981年開始。 ”劉友金說道。

重回工作崗位的劉友金對五糧液的釀造也提出了三個堅守, 一是相信傳承千年的傳統工藝;二是要堅持傳統工藝;三是在堅守的前提下, 優化傳統工藝。

在劉友金看來, 五糧液的工匠精神是堅持得最好的, 如今五糧液還是按傳統的工藝進行操作, 也沒有盲目去追風, 去搞一些所謂的機械化、智慧化, 使得產品品質較為穩定。 “現在, 五糧液的工匠精神, 我覺得就是老老實實, 一絲不苟, 任勞任怨, 持之以恆, 堅韌不拔, 還有精益求精。 ”劉友金說道。

談到匠心作風, 劉友金說:“五糧液這個品牌很大,

品牌需要品質來支撐, 品質需要工藝來保證, 工藝需要作風來完成, 或者需要作風來支撐。 現在講‘工匠精神’, 已經提升到了國家層面上來了, 所以我說釀酒是一個道法自然, 古今恒通, 傳承輾轉, 匠心善工。 ”

編輯:趙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