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世界圍屋之都舉辦全球首個客家圍屋高峰論壇

12月8日, 全球首個對話圍屋論壇——中國(龍南)客家圍屋高峰論壇在龍南縣成功舉行, 來自英國、南非、加拿大、馬來西亞、香港、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的全球客屬社團領袖、海內外著名客家人士及客聯商會、企業家等近千人出席。

此次論壇由主持人以訪談形式向專家學者提出問題, 專家學者圍繞訪談主題進行發言、研討, 論壇活動穿插對話圍屋宣傳片以及互動環節。 論壇分“圍屋之問、圍屋之思、圍屋之變”三大版塊, 圍繞圍屋與客家人的文化創造、龍南圍屋的獨特個性和價值、客家圍屋的保護和開發利用等問題進行了詳細闡述和論證。 論壇上, 中國民俗學會副會長、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北京師範大學教授萬建中等各界專家學者闡述了視角獨特的觀點, 對新時期客家圍屋的保護開發和旅遊發展提出了建設性思路。

江西龍南, 建縣於南唐保大十一年(西元953年), 被譽為“世界圍屋之都、中國圍屋之鄉”的龍南縣有圍屋376座, 占贛南現存客家圍屋的70%以上, 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 待批省保5處, 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處, 其數量之多、規模之大、風格之特別、保存之完好均為全國之最。 近年來, 依託圍屋資源優勢,

龍南打好“世界圍屋之都”品牌, 全面做好圍屋修繕保護、開發利用、品牌推廣、精品遊線的規劃設計, 著力推進贛南客家圍屋博物館建設, 推出客家圍屋精品旅遊線路, 形成圍屋文化旅遊產業集群。 目前, 龍南成功列入了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 客家圍屋文化旅遊建設項目入選全國優選旅遊項目名錄。

--龍南客家圍屋--

▲西昌圍

西昌圍俗稱“老圍”, 始建於明末清初, 是關西新圍創建人徐名均的祖居地, 是其祖輩、父輩及其兄弟們逐漸建起來的一座不規則形圍屋, 直徑約87 米, 占地面積約5257 平方米, 以祠堂為中心, 主體為二層磚木結構, 周圍共建有6 幢廳堂和一幢燒香祈福的觀音廳, 各廳互不相連, 因山就勢, 自成一體。

▲關西新圍

關西新圍, 位於江西龍南縣城東約15公里處的關西圩旁, 始建於1798年(清嘉慶三年), 於1827年(道光七年)完工, 歷時近30年, 系關西名紳徐名鈞所建。 後人為與其居老圍區別, 故稱之為“新圍”。 據專家考證, 關西新圍是迄今國內發現保存最為完整, 結構、功能最為齊全的一處有代表性的贛南客家圍屋。

▲沙壩圍

沙壩圍,位於裡仁與關西交界的雷峰隘北面的高坡上,正方形建築結構。圍屋四角有4座三層炮樓,居屋均為二層。縱橫約30米。大門左側,用一間屋位,通往地下室地道及炮樓。右側居屋3間,炮樓1間。左棟、右棟6間居屋,後棟5間。屋中心,只有一間小廳廈。其餘皆為院落。

▲烏石圍

烏石圍,建于明代萬曆年間,因大門前左側臥有一塊很大的烏石頭,所以圍屋取名為烏石圍,又名磐石圍。前方後半圓形,在眾從風格迥異的客家圍屋當中,可以說是獨具特色,特別珍貴。烏石圍占地約4500平方米,圍屋正面長約60米,至後圍圓形底部約70米,圍牆高約8米,分2—3層樓。圍屋正面左右兩角對稱,建有高達15米的方形炮樓,炮樓的四面牆上分佈許多槍眼和炮洞,圍屋堅固異常,具有較強的防禦能力。

▲燕翼圍

燕翼圍, 始建於1650年(清順治七年),1677年(清康熙十六年)竣工,為楊村富戶賴福之所建,取山海經中“妥先榮昌,燕翼貽謀”中“燕翼”二字為圍名,是深謀遠慮、榮昌子孫之意。 是座四層樓高、層層環通的磚木結構方形圍。高14.3米,長41.5米,寬31.8米。對角四邊有守閣炮樓,占地面積1367.58平方米,內空面積334.17平方米。全圍以大門和廳堂為中軸,每層對稱建房34間,共136間房,建築面積3741.12平方米。

▲栗園圍

栗園圍,位於江西省贛州市龍南縣裡仁鎮栗園村,占地面積45288平方米,據說,屬中華客家第一大圍屋。栗園圍始建于弘治辛酉年(1501年),為明代五品大員李清公所建,是龍南縣最大的客家圍。其狀為八卦圍,周長789米,面積68畝,牆厚0.6米,2層,按八卦演化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均建有圍門,四周角落遍佈有12個炮樓,圍內有圍中圍,圍屋建築規模宏大,風格迥異,生活設施佈局科學。

▲沙壩圍

沙壩圍,位於裡仁與關西交界的雷峰隘北面的高坡上,正方形建築結構。圍屋四角有4座三層炮樓,居屋均為二層。縱橫約30米。大門左側,用一間屋位,通往地下室地道及炮樓。右側居屋3間,炮樓1間。左棟、右棟6間居屋,後棟5間。屋中心,只有一間小廳廈。其餘皆為院落。

▲烏石圍

烏石圍,建于明代萬曆年間,因大門前左側臥有一塊很大的烏石頭,所以圍屋取名為烏石圍,又名磐石圍。前方後半圓形,在眾從風格迥異的客家圍屋當中,可以說是獨具特色,特別珍貴。烏石圍占地約4500平方米,圍屋正面長約60米,至後圍圓形底部約70米,圍牆高約8米,分2—3層樓。圍屋正面左右兩角對稱,建有高達15米的方形炮樓,炮樓的四面牆上分佈許多槍眼和炮洞,圍屋堅固異常,具有較強的防禦能力。

▲燕翼圍

燕翼圍, 始建於1650年(清順治七年),1677年(清康熙十六年)竣工,為楊村富戶賴福之所建,取山海經中“妥先榮昌,燕翼貽謀”中“燕翼”二字為圍名,是深謀遠慮、榮昌子孫之意。 是座四層樓高、層層環通的磚木結構方形圍。高14.3米,長41.5米,寬31.8米。對角四邊有守閣炮樓,占地面積1367.58平方米,內空面積334.17平方米。全圍以大門和廳堂為中軸,每層對稱建房34間,共136間房,建築面積3741.12平方米。

▲栗園圍

栗園圍,位於江西省贛州市龍南縣裡仁鎮栗園村,占地面積45288平方米,據說,屬中華客家第一大圍屋。栗園圍始建于弘治辛酉年(1501年),為明代五品大員李清公所建,是龍南縣最大的客家圍。其狀為八卦圍,周長789米,面積68畝,牆厚0.6米,2層,按八卦演化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均建有圍門,四周角落遍佈有12個炮樓,圍內有圍中圍,圍屋建築規模宏大,風格迥異,生活設施佈局科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