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股票究竟有什麼價值?終於有人說明白了!

股票的價值到底是什麼?是指股票究竟值多少錢?還是該股票在當前股票市場上的買賣價格?

關於什麼是價值這一話題, 我們或許可以展開一場為期100年的論戰, 最終也未必能夠得出令人心悅誠服的結論。 這裡, 我們沒有必要一一列舉出所有關於股票價值的定義, 以及各種定義的變形。 有一件事情已十分清楚, 那就是, 股票市場上有多少投資者, 關於股票價值的定義和看法便有多少種不同的意見。 可謂仁者見仁, 智者見智。

今天, 我們從以下三個方面 來考慮一下公司或者股票的“價值”問題:

1、每股淨資產與市淨率

2、未來現金流貼現和估值

3、公允價值

每股淨資產與市淨率

公司淨資產代表公司本身擁有的財產, 也是股東們在公司中的權益。 因此, 又叫作股東權益。 在會計計算上, 相當於資產負債表中的總資產減去全部債務後的餘額。 公司淨資產除以發行總股本, 即得到每股淨資產。

市淨率指的是每股股價與每股淨資產的比率。 市淨率可用於股票投資分析, 一般來說市淨率較低的股票, 投資價值較高, 相反, 則投資價值較低;但在判斷投資價值時還要考慮當時的市場環境以及公司經營情況、盈利能力等因素。

那麼, 市淨率多少倍才是正常的?或者市淨率多少倍才是值得投資, 才是股價在價值以下呢?

大家在看了很多外國著名投資家寫的書後,

會發現好像成熟市場的上市股票似乎都非常的“便宜”。 “證券分析之父” 本傑明。 格雷厄姆曾經宣導的、同時也是巴菲特、“市盈率鼻祖”約翰內夫等弟子所堅持的安全選股的方法:1、低於公司三分之二的淨資產買入, 2、買市盈率低的股票。

市淨率是一個比市盈率更為可靠的指標, 尤其是針對那些週期性行業的個股。 此類股票每股盈利伴隨行業景氣度可能有極大波動, 市盈率也往往會幾年前還在上百倍, 這幾年卻十倍也不到, 若遇上行業極不景氣企業出現虧損, 市盈率更是無從談起。 對於此類個股, 利用市盈率估值極為困難。

這時候, 市淨率指標就極具參考價值了。 畢竟, 無論行業景氣與否,

上市公司的每股淨資產一般不會出現大幅波動, 盈利多則每股淨資產增加也多一些, 盈利少時每股淨資產增加的慢一些, 虧損則每股淨資產也不過小幅下降。 正因為每股淨資產波動不大, 所以由股價÷每股淨資產得到的市淨率波動也相對較小, 在估值上更具參考價值。

未來現金流貼現和估值

現金流量貼現法(Discounted Cash Flow Method)就是把企業未來特定期間內的預期現金流量還原為當前現值。

市盈率也稱“本益比”、“股價收益比率”或“市價盈利比率(簡稱市盈率)”。 市盈率是最常用來評估股價水準是否合理的指標之一, 由股價除以年度每股盈餘(EPS)得出。

其實二者並沒有差別, 所考慮的方向都是公司未來多少年可以賺多少錢。

如果從靜態市盈率來分析,

傳統行業的市盈率明顯低於新興產業。 原因其實 很簡單:傳統行業的淨利潤增長率已經很難保持一個較高的增長水準了, 那麼從這個角度, 他們就不能承受較高的市盈率。 反而是對於新興產業中的優質公司, 淨利潤增長率比較高, 那麼市場可以容忍他們的市盈率水準就比較高。

天天聽專家說估值、安全邊際, 那麼估值和安全邊際到底是什麼?

公司的估值水準, 一般從靜態和動態兩個角度考慮:

靜態的估值, 其實就是公司盈利能力與股價的關係。

動態的估值, 考慮的是公司預期或者未來的盈利能力。

而從宏觀的角度, 公司的估值水準要考慮:1、市場本身的估值水準、2、所處行業在市場內的地位、3、行業的增速與天花板(產量、行業規模等,

比如國內一年的汽車銷量)

從中觀的角度, 公司的估值水準要考慮:1、行業本身的估值水準、2、公司在行業內的地位。 3、公司本身的市場佔有率。

估值往往有個“合理”的區間, 但每個人對每檔股票的“合理”的定義是不同的。 而向上或向下脫離了“合理”的區間就是“缺乏安全邊際”與“嚴重低估”。 而“合理”的區間, 也會隨著時間、市場環境、行業等因素的變化而變化, 因此需要多方面考慮。

牛市中, 市場對於公司的“可容忍”估值水準會比較高。 熊市中, 市場對於公司的“可容忍”估值水準會比較“窄”。

行業處於上升期時, 市場對於公司的“可容忍”估值水準會比較高(高成長類個股)。 行業處於衰退期時, 市場對於公司的“可容忍”估值水準會比較“窄”(鋼鐵、煤炭等去產能的行業)。 而公司在自身行業內的市場佔有率高,市場對於公司的“可容忍”估值水準會比較高(新常態)。

估值往往有個“合理”的區間,但每個人對每檔股票的“合理”的定義是不同的。而向上或向下脫離了“合理”的區間就是“缺乏安全邊際”與“嚴重低估”。而“合理”的區間,也會隨著時間、市場環境、行業等因素的變化而變化,因此需要多方面考慮。

公允價值

公允價值(Fair Value)本身是一個會計學概念,是熟悉市場情況的買賣雙方在公平交易的條件下和自願的情況下所確定的價格,或無關聯的雙方在公平交易的條件下一項資產可以被買賣或者一項負債可以被清償的成交價格。

期間有三個關鍵字:熟悉、公平、自願。

我們可以認為,道鐘斯指數成分股目前的價格就是他的公允價值。但是,我們並不能認為,目前A股的某家上市公司的價格就是他的公允價值。原因呢?因為交易雙方並不是“熟悉、公平、自願”的。

公允價值應該是距離公司的真實價值最接近的概念。

用一張圖來解釋一下公允價值與股價之間的關係。

假定紅線是公司的 價值。藍線是公司股價受到流動性、風險偏好等因素影響後的趨勢。綠線是公允價值。

股票的供求關係(價格組成)

股票價格=企業價值層+流動性溢價層+風險偏好層

企業價值層,假設一個公司業績每年業績穩定增長10%,且社會無風險利率不變,理論上其價值每年增長10%,無風險利率變動或公司預期成長性變動時,價值才會變動。

顯然,企業價值這一層的彈性是最差的,在美國這樣極其有效的市場裡,因為價值變動而引起的價格波動,往往是一步到位。而A股的上市公司處於半有效市場,所以不同研究者對同一公司的估值不同,但總的來說,彈性有限。

流動性溢價層。流動性溢價是A股市場特有的,為何?因為供求不平衡,供小於求,只有供小於求的市場會出現流動性溢價,可以從IPO個股的受歡迎程度、打新的中簽率看出A股供小於求到令人髮指的程度。

為何每隔幾年就一定會來一輪特大牛市?因為每隔幾年場外資金就會積累到相當的水位,一旦某個特定時點激發起場外資金流入,就會如同開閘放水一樣,外水迅速流入場內,把流動性溢價迅速推高。

而牛市里瘋狂的股東減持、大規模的IPO等等又持續抽水降低流動性溢價。而自2015年牛市起的高杠杆更加大了流動性的起落。

風險偏好層。有的研究者把風險偏好合併在流動性溢價中,而將其獨立出來,因為A股市場由於監管層的呵護,此前基本沒有退市,還有借殼、打新等,加上需求側以高風險偏好的個人投資者、公私募基金為主,而不是歐美市場以低風險偏好資金為主,所以風險偏好不是一般的高,而是非常高。可以這樣說,流動性溢價層是中長線資金、風險偏好層是中短線資金,這裡所說的長短線並非指交易風格,而是指邊際影響。風險偏好是對股市波動影響最明顯、彈性最大的因素,幾乎決定著大勢的中短期方向。資金避險時,股市迅速下跌;避險結束時,股市止跌;樂觀情緒時,股市迅速上升。

對股價波動的影響,企業價值影響時間較長、流動性溢價影響時間中等、風險偏好影響時間較短。

牛市里,流動性溢價層和風險偏好層都比較厚,對股價的影響遠遠超過價值層,所以價值的變化不會對股價產生顯著影響。有意思的是,正統的價值投資者由於照搬教科書,往往會因為價格偏離價值太多而錯過最大的行情.

熊市里,流動性溢價層和風險偏好層持續減少,價值的變化也不會對股價產生顯著影響,因為此前的價格在遠遠高於價值的位置運行,即使腰斬再腰斬,也不會回到價值區,所以回落時即使買入優質股也很危險。最好的辦法是空倉。過去我們說“牛市看市盈率、熊市看市淨率”,就是這個道理。

牛皮市和震盪市里,價值層和流動性溢價層不會有明顯變動,影響最大的是風險偏好層,所以這個時候,大勢箱體震盪,個股份化明顯,遊資們選擇一個一個板塊發動行情,各個擊破,由於流動性溢價層和風險偏好層的彈性仍在,所以並不擔心收割的事,這時候是遊資和概念炒作的熱土。

低迷市里,流動性溢價層和風險偏好層都比較薄,而價值層仍然穩定,所以價值的變化顯著影響股價變化。這時候就是價值投資者大展拳腳的時候,研究企業價值會獲得豐厚的回報。

以上就是我們今天對於股票價值的討論,您清楚了麼?

免責申明:

本資訊中的資訊均來源於公開資料,本公司對這些資訊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 資訊中的內容和意見僅做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因依賴本報告進行投資決策而導致的財產損失平安證券不承擔法律責任。

而公司在自身行業內的市場佔有率高,市場對於公司的“可容忍”估值水準會比較高(新常態)。

估值往往有個“合理”的區間,但每個人對每檔股票的“合理”的定義是不同的。而向上或向下脫離了“合理”的區間就是“缺乏安全邊際”與“嚴重低估”。而“合理”的區間,也會隨著時間、市場環境、行業等因素的變化而變化,因此需要多方面考慮。

公允價值

公允價值(Fair Value)本身是一個會計學概念,是熟悉市場情況的買賣雙方在公平交易的條件下和自願的情況下所確定的價格,或無關聯的雙方在公平交易的條件下一項資產可以被買賣或者一項負債可以被清償的成交價格。

期間有三個關鍵字:熟悉、公平、自願。

我們可以認為,道鐘斯指數成分股目前的價格就是他的公允價值。但是,我們並不能認為,目前A股的某家上市公司的價格就是他的公允價值。原因呢?因為交易雙方並不是“熟悉、公平、自願”的。

公允價值應該是距離公司的真實價值最接近的概念。

用一張圖來解釋一下公允價值與股價之間的關係。

假定紅線是公司的 價值。藍線是公司股價受到流動性、風險偏好等因素影響後的趨勢。綠線是公允價值。

股票的供求關係(價格組成)

股票價格=企業價值層+流動性溢價層+風險偏好層

企業價值層,假設一個公司業績每年業績穩定增長10%,且社會無風險利率不變,理論上其價值每年增長10%,無風險利率變動或公司預期成長性變動時,價值才會變動。

顯然,企業價值這一層的彈性是最差的,在美國這樣極其有效的市場裡,因為價值變動而引起的價格波動,往往是一步到位。而A股的上市公司處於半有效市場,所以不同研究者對同一公司的估值不同,但總的來說,彈性有限。

流動性溢價層。流動性溢價是A股市場特有的,為何?因為供求不平衡,供小於求,只有供小於求的市場會出現流動性溢價,可以從IPO個股的受歡迎程度、打新的中簽率看出A股供小於求到令人髮指的程度。

為何每隔幾年就一定會來一輪特大牛市?因為每隔幾年場外資金就會積累到相當的水位,一旦某個特定時點激發起場外資金流入,就會如同開閘放水一樣,外水迅速流入場內,把流動性溢價迅速推高。

而牛市里瘋狂的股東減持、大規模的IPO等等又持續抽水降低流動性溢價。而自2015年牛市起的高杠杆更加大了流動性的起落。

風險偏好層。有的研究者把風險偏好合併在流動性溢價中,而將其獨立出來,因為A股市場由於監管層的呵護,此前基本沒有退市,還有借殼、打新等,加上需求側以高風險偏好的個人投資者、公私募基金為主,而不是歐美市場以低風險偏好資金為主,所以風險偏好不是一般的高,而是非常高。可以這樣說,流動性溢價層是中長線資金、風險偏好層是中短線資金,這裡所說的長短線並非指交易風格,而是指邊際影響。風險偏好是對股市波動影響最明顯、彈性最大的因素,幾乎決定著大勢的中短期方向。資金避險時,股市迅速下跌;避險結束時,股市止跌;樂觀情緒時,股市迅速上升。

對股價波動的影響,企業價值影響時間較長、流動性溢價影響時間中等、風險偏好影響時間較短。

牛市里,流動性溢價層和風險偏好層都比較厚,對股價的影響遠遠超過價值層,所以價值的變化不會對股價產生顯著影響。有意思的是,正統的價值投資者由於照搬教科書,往往會因為價格偏離價值太多而錯過最大的行情.

熊市里,流動性溢價層和風險偏好層持續減少,價值的變化也不會對股價產生顯著影響,因為此前的價格在遠遠高於價值的位置運行,即使腰斬再腰斬,也不會回到價值區,所以回落時即使買入優質股也很危險。最好的辦法是空倉。過去我們說“牛市看市盈率、熊市看市淨率”,就是這個道理。

牛皮市和震盪市里,價值層和流動性溢價層不會有明顯變動,影響最大的是風險偏好層,所以這個時候,大勢箱體震盪,個股份化明顯,遊資們選擇一個一個板塊發動行情,各個擊破,由於流動性溢價層和風險偏好層的彈性仍在,所以並不擔心收割的事,這時候是遊資和概念炒作的熱土。

低迷市里,流動性溢價層和風險偏好層都比較薄,而價值層仍然穩定,所以價值的變化顯著影響股價變化。這時候就是價值投資者大展拳腳的時候,研究企業價值會獲得豐厚的回報。

以上就是我們今天對於股票價值的討論,您清楚了麼?

免責申明:

本資訊中的資訊均來源於公開資料,本公司對這些資訊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 資訊中的內容和意見僅做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因依賴本報告進行投資決策而導致的財產損失平安證券不承擔法律責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