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著名中國當代抒情現實主義油畫家何多苓和他的《雪雁》(上)

黑白彩色系列連環畫(45集)著名中國當代抒情現實主義油畫家——何多苓和他的《雪雁》 (上)

著名油畫家、連環畫家何多苓

何多苓 1948年出生 四川成都人 中國當代抒情現實主義油畫家

1973年畢業于成都師範學院美術班

1977年入四川美術學院油畫專業學習

1979年入四川美術學院繪畫系油畫專業研究班

1982年畢業後在四川成都畫院從事油畫創作

1985年應美國麻塞諸塞州藝術學院邀請赴美講學

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中國油畫學會理事, 成都畫院專職油畫家, 國家一級美術師, 成都畫院藝術委員會主任

20世紀80年代初,

何多苓即以《春風已經蘇醒》、《青春》等作品轟動一時。

油畫《青春》曾獲第六屆全國美展銀獎, 第22屆蒙特卡洛國際藝術大獎賽摩納哥政府獎

《雪雁》獲第三屆全國連環畫評獎繪畫二等獎, 《雪雁》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1989年《帶閣樓的房子》獲第七屆全國美展銅獎

1991年《帶閣樓的房子》獲第四屆全國連環畫評獎繪畫創作三等獎

作品曾入選1982年巴黎春季沙龍, 以及1986年在日本舉辦的亞洲美展

1994年參加美術批評家年度提名展

1996年參加上海美術雙年展

何多苓還曾在國內外多次舉辦個展

作品為中國美術館、福岡美術館等海內外藝術機構和收藏家收藏

何多苓說:“我小時候就喜歡畫畫, 而且畫得還不錯, 經常在學校獲獎並得到表揚。 ”雖然父母已經發現他有藝術能力,

還鼓勵他給一些雜誌投稿, 但只允許他業餘時間畫一畫, 也沒有請老師正規系統地學一學。 “我的父母都是知識份子, 他們不願意我去學畫, 覺得學工科或者理科才是正道。 ”

何多苓說:“我們那個時代個人是無法選擇自己的命運的, 不像你們現在可以選擇上哪個學校, 在哪裡工作, 從事什麼職業等。 ” “我應該是有繪畫天賦的, 是個適合於畫畫的人。 後來我考上了一家師範學院的美術班, 正式開始學習繪畫藝術了。 ”

他自己也未曾料到, 在24歲時考上了成都師範學院美術班, 走上了自己心儀已久的藝術道路。

上世紀80年代, 被美術界譽為“悲情主義”和“傷痕美術”的代表人物何多苓傾注了全部情感與才華,

根據美國作家保羅·加利科的小說繪製的連環畫《雪雁》,在讀者中產生了強烈的共鳴。 這是一部成功之作。

《雪雁》是一部調子深沉的帶有悲劇色彩的抒情作品。 畫家用高度的造型能力、逼真的寫實技巧, 成功地塑造了菲力浦的形象, 畸形但健壯有力的身軀、粗糙善良的面孔、孤獨痛苦的身影, 他雖然面貌醜陋而內心卻充滿善與美;純潔美麗的少女弗麗絲純真美麗的大眼睛、矯健窈窕的身姿……作為真、善、美化身的雪雁的形象, 這些都表達出高度的抒情效果。 就連荒蕪的沼澤地上的燈塔、草灘上的一行腳印、被海水衝擊的岩石也都飽含著作者的感情, 給人留下難以忘懷的印象。 在這個世界的偏僻角落裡, 主人公也不可避免地遭到毀滅的命運,

整部作品產生了動人心弦的藝術力量。

該作品在全國連環畫評獎中力獲銀獎, 轟動畫壇。 那憂鬱、低沉、幽暗的畫風和歡暢流動的筆觸曾感染了無數的癡迷者。 人們在連環畫報上那小小的方寸之間去憂傷、去感動……

時光久遠, 太多的“粉絲”從未放下心中的那段激情和留戀。 記憶中的天空和大雁、沼澤和礁石, 還有少女那憂鬱的眼神陪伴著“癡迷的粉絲們”在時光中走過, 幾十年光陰一晃而逝去了。 現在, 我們將當年令人心靈震撼的《雪雁》再次奉獻給大家, 讓我們重新感受作品的魅力和強大的衝擊與震撼!

1 英格蘭北部沿海, 有一大片沼澤。 這裡廣袤、荒涼, 只有一座廢棄的燈塔, 顯示出曾經有過人的痕跡。

2 1932年春末, 一個年輕人來到這裡。 畸形的身體使他遠離了社會。 沼澤地迎接了他。

3 菲力浦•雷亞法爾是專畫鳥類和大自然的畫家。 他住在燈塔裡。 他還有一艘16英尺長的小帆船。

4 他是所有鳥兒的好朋友。 從此, 沼澤地上的野鳥們找到了避難所。

5 他偶爾在附近的鎮上露面, 拿幾幅畫換日用品。 這些畫贏得了人們的喜愛。 他們背地裡叫他“那個住在燈塔裡畫畫的怪傢伙”。

6 三年來, 從未有人來看望他。 然而有一天, 一個女孩抱著一隻白色大鳥, 怯生生地向燈塔走來。

7 “什麼事, 孩子?”那個“怪人”的聲音低沉而慈祥。 “它受傷了, 先生。 它還活著嗎?”女孩膽怯地問。 “活著, 活著。 進來吧, 孩子, 進來吧。 ”

8 好奇心使女孩忘記了恐懼。 她看著畫家給這只被獵人打傷的加拿大雪雁做手術。

9 雪雁睜開了圓眼睛。女孩高興地笑了。“這樣歡迎一位客人真是太殘酷了!”畫家說:“不過它就會好起來的。”

10 女孩要回去了。“你叫什麼名字,孩子?”“弗麗絲。”“你——明天再來看它好嗎?”弗麗絲遲疑地點點頭。

11 仲冬時節,雪雁已經能走動了。弗麗絲經常來看望它。她不再害怕菲力浦了。

何多苓曾談到《雪雁》 (畫《雪雁》用的是丙烯顏料) 的創作:“1983年,《連環畫報》約我畫一套連環畫。收到腳本後,我在《收穫》雜誌上找到了美國作家保羅·加利科的原作譯文。我從未見過位元作家的其他作品。不過,後來《雪雁》在日本福崗美術館我的個展上展出時,辦事嚴謹的日本人也找來了日文版的原作,可見該小說還是有些名氣的。看完小說後,我覺得基本上是一部傳統的英雄美人的浪漫故事,但也有些特別之處。其一是背景放在二次大戰之初荒涼的北方海岸上,角色只有二人一鳥,這就增加了戲劇性。其二是刻意安排的悲劇結局。畫家是個殘疾人,註定和少女沒有美好前程,因此作者讓他到敦克爾克去營救英軍,一去不返。”

12 第二年初夏,北去的大雁起飛了。雪雁的叫聲更是清越、響亮,似乎在向他倆告別。

13 雪雁離去後,弗麗絲就不再到燈塔來了。夏天裡,菲力浦根據記憶畫了一幅畫……

14 十月的一天,秋風淒厲,海濤洶湧。菲力浦聽見一聲高亢的鳴叫:一隻白色大鳥夢幻般從天而降。

15 他立即到鎮上找女郵局長:“請告訴弗麗絲——她住在漁村——雪雁回來了。”

16 三天后,弗麗絲羞怯地來到燈塔。她的個子長高了許多。

17 年復一年,雪雁飛來又離去。弗麗絲漸漸長大了……

18 1940年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炮聲打破了沼澤地的平靜。五月的一天,他倆站在防波堤上,目送最後一群大雁起飛。

19 雪雁展開巨大的翅膀,像一個白色的精靈在他們上空盤旋。

20 “快看,菲力浦!”弗麗絲驚喜地叫起來,“它飛回來啦!”

21 “它不走了——這就是它自己選擇的家。”菲力浦的聲音有些顫抖,眼裡閃著異樣的光。

22 一種從未有過的感覺在弗麗絲心中一掠而過。她驚慌地低下頭,“我——我要走了。它留下了,你不會再孤獨了。”

23 弗麗絲遠遠地回過頭來,菲力浦依然佇立在防波堤上。她似乎聽見他的低語:“再見,弗麗絲。”

24 ……

“其實,讓我決定接下這活的,還真不是那正劇時代的悲劇英雄故事。這就要說說連環畫這回事了。連環畫本名小人書,小時候到小人書攤上,幾分錢一本租來看,相當於現在租碟子。《連環畫報》上刊登的就不是小人書了,基本上是針對成人的。畫法也不限於工筆白描,有些油畫家也開始涉足這一領域,出現了如俞曉夫《一個兒子》,尤勁東《人到中年》等名作。當時我很有些文學情結----那時大家都有----但因怕苦怕累,從未嘗試寫作。唯一解決辦法是畫。《雪雁》似乎提供了一個可行的框架,因為該小說很有畫面感。此外,我還有一個小小的野心,即進一步提高連環畫的檔次。這就不能不提到瑪格麗特·杜拉斯。我看了她的電影劇本《印度之歌》,為之傾倒。從文字上看,情節和對話分列兩邊平行排列,而同時推進的情節和對話不一定對得上號,往往是錯位的,有點像作曲法中的對位法。電影照此拍出來如何,我沒看過。但我自信能把這種“聲畫對立”的技巧用得很好。具體方法是,每一幅畫面都具備獨幅畫的價值,可以獨立存在;而情節的描述完全交給文字。其29-31圖可為例子。關於這幾幅畫,還有件事值得一提。開頭,我根據腳本畫了戰爭場面,但總覺不妥。我的朋友、手風琴演奏家和教師陳軍來訪,看了後也認為和整個作品的風格不搭調。這促使我畫成了現在這個樣子,在此向他致謝。”

25 三周後的一天傍晚,弗麗絲又來到燈塔。她發現小船點起了出海的燈:“菲力浦,你要離開這裡了?”

26 畫家激動地告訴她,一支英國軍隊被德國人困在海峽那邊的敦克爾克。“這一次我總算能作為一個男子漢盡一份力了。”弗麗絲第一次發現他並不醜。

27 “我要跟你去。”菲力浦搖了搖頭:“瞧這小船,你去了就少帶一個士兵。你照看鳥兒好嗎?”

28 弗麗絲呆呆地望著暮色中的大海。她看見一個白色的影子跟著小船飛去。“保佑他吧,雪雁。”

29 幾天後,在倫敦的小酒館,有些剛從敦克爾克回來的官兵,談起了一個神秘的駝背人……

30 他駕著一條小帆船,冒著德國人的轟炸,往返於營救艦與海灘之間。兩天夜裡,一隻白色大雁始終叫著在他頭上打圈。

31 最後撤離的人看見那條彈洞累累的小船飄在海上。那只大雁守在船頭,直到小帆船沉沒才飛走。

32 弗麗絲並不知道這些。她只是等著,等著。最後她聽見天空傳來熟悉的叫聲。

33 那叫聲直撲打她的心,她仿佛聽見那個靈魂在呼喚:“永別了,我的愛。”

34 弗麗絲望著雪雁。她的心在回答:“菲力浦,我愛你。”

35 雪雁低低地飛著,繞燈塔迴旋了一大圈,然後沖天而去……

36 後來有一天,一架德國轟炸機把燈塔當成了軍事目標。這座古老的燈塔從沼澤地上消失了。

“這樣畫出來的東西還叫不叫“連環畫”,我很懷疑;不過,當時《雪雁》無疑獲得了成功,我所使用的“背影+地平線”的圖式,據說為一些第三代電影導演所借鑒。現在重讀,還能記起當時為之花費的心血,而花費的時間應該成就任何一部傑作----我不說具體的數字了,否則會招至非議:你就這樣浪費生命?!”

何多苓的畫設色青灰,人物孤獨,多以曠野、房屋、飛鳥等環境與事物襯出人的境遇,自然之中充滿空靈和一種野逸的味道。何多苓認為自己受詩歌的影響很深,他的繪畫有一種朦朧的、夢幻的感覺,就像詩歌一樣保持和延續了他的抒情性。獨立、閒散、不受拘束,也許就是何多苓的某種精神風貌。

(未完待續)

圖文:大關、趙剛(連趣網CEO)

9 雪雁睜開了圓眼睛。女孩高興地笑了。“這樣歡迎一位客人真是太殘酷了!”畫家說:“不過它就會好起來的。”

10 女孩要回去了。“你叫什麼名字,孩子?”“弗麗絲。”“你——明天再來看它好嗎?”弗麗絲遲疑地點點頭。

11 仲冬時節,雪雁已經能走動了。弗麗絲經常來看望它。她不再害怕菲力浦了。

何多苓曾談到《雪雁》 (畫《雪雁》用的是丙烯顏料) 的創作:“1983年,《連環畫報》約我畫一套連環畫。收到腳本後,我在《收穫》雜誌上找到了美國作家保羅·加利科的原作譯文。我從未見過位元作家的其他作品。不過,後來《雪雁》在日本福崗美術館我的個展上展出時,辦事嚴謹的日本人也找來了日文版的原作,可見該小說還是有些名氣的。看完小說後,我覺得基本上是一部傳統的英雄美人的浪漫故事,但也有些特別之處。其一是背景放在二次大戰之初荒涼的北方海岸上,角色只有二人一鳥,這就增加了戲劇性。其二是刻意安排的悲劇結局。畫家是個殘疾人,註定和少女沒有美好前程,因此作者讓他到敦克爾克去營救英軍,一去不返。”

12 第二年初夏,北去的大雁起飛了。雪雁的叫聲更是清越、響亮,似乎在向他倆告別。

13 雪雁離去後,弗麗絲就不再到燈塔來了。夏天裡,菲力浦根據記憶畫了一幅畫……

14 十月的一天,秋風淒厲,海濤洶湧。菲力浦聽見一聲高亢的鳴叫:一隻白色大鳥夢幻般從天而降。

15 他立即到鎮上找女郵局長:“請告訴弗麗絲——她住在漁村——雪雁回來了。”

16 三天后,弗麗絲羞怯地來到燈塔。她的個子長高了許多。

17 年復一年,雪雁飛來又離去。弗麗絲漸漸長大了……

18 1940年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炮聲打破了沼澤地的平靜。五月的一天,他倆站在防波堤上,目送最後一群大雁起飛。

19 雪雁展開巨大的翅膀,像一個白色的精靈在他們上空盤旋。

20 “快看,菲力浦!”弗麗絲驚喜地叫起來,“它飛回來啦!”

21 “它不走了——這就是它自己選擇的家。”菲力浦的聲音有些顫抖,眼裡閃著異樣的光。

22 一種從未有過的感覺在弗麗絲心中一掠而過。她驚慌地低下頭,“我——我要走了。它留下了,你不會再孤獨了。”

23 弗麗絲遠遠地回過頭來,菲力浦依然佇立在防波堤上。她似乎聽見他的低語:“再見,弗麗絲。”

24 ……

“其實,讓我決定接下這活的,還真不是那正劇時代的悲劇英雄故事。這就要說說連環畫這回事了。連環畫本名小人書,小時候到小人書攤上,幾分錢一本租來看,相當於現在租碟子。《連環畫報》上刊登的就不是小人書了,基本上是針對成人的。畫法也不限於工筆白描,有些油畫家也開始涉足這一領域,出現了如俞曉夫《一個兒子》,尤勁東《人到中年》等名作。當時我很有些文學情結----那時大家都有----但因怕苦怕累,從未嘗試寫作。唯一解決辦法是畫。《雪雁》似乎提供了一個可行的框架,因為該小說很有畫面感。此外,我還有一個小小的野心,即進一步提高連環畫的檔次。這就不能不提到瑪格麗特·杜拉斯。我看了她的電影劇本《印度之歌》,為之傾倒。從文字上看,情節和對話分列兩邊平行排列,而同時推進的情節和對話不一定對得上號,往往是錯位的,有點像作曲法中的對位法。電影照此拍出來如何,我沒看過。但我自信能把這種“聲畫對立”的技巧用得很好。具體方法是,每一幅畫面都具備獨幅畫的價值,可以獨立存在;而情節的描述完全交給文字。其29-31圖可為例子。關於這幾幅畫,還有件事值得一提。開頭,我根據腳本畫了戰爭場面,但總覺不妥。我的朋友、手風琴演奏家和教師陳軍來訪,看了後也認為和整個作品的風格不搭調。這促使我畫成了現在這個樣子,在此向他致謝。”

25 三周後的一天傍晚,弗麗絲又來到燈塔。她發現小船點起了出海的燈:“菲力浦,你要離開這裡了?”

26 畫家激動地告訴她,一支英國軍隊被德國人困在海峽那邊的敦克爾克。“這一次我總算能作為一個男子漢盡一份力了。”弗麗絲第一次發現他並不醜。

27 “我要跟你去。”菲力浦搖了搖頭:“瞧這小船,你去了就少帶一個士兵。你照看鳥兒好嗎?”

28 弗麗絲呆呆地望著暮色中的大海。她看見一個白色的影子跟著小船飛去。“保佑他吧,雪雁。”

29 幾天後,在倫敦的小酒館,有些剛從敦克爾克回來的官兵,談起了一個神秘的駝背人……

30 他駕著一條小帆船,冒著德國人的轟炸,往返於營救艦與海灘之間。兩天夜裡,一隻白色大雁始終叫著在他頭上打圈。

31 最後撤離的人看見那條彈洞累累的小船飄在海上。那只大雁守在船頭,直到小帆船沉沒才飛走。

32 弗麗絲並不知道這些。她只是等著,等著。最後她聽見天空傳來熟悉的叫聲。

33 那叫聲直撲打她的心,她仿佛聽見那個靈魂在呼喚:“永別了,我的愛。”

34 弗麗絲望著雪雁。她的心在回答:“菲力浦,我愛你。”

35 雪雁低低地飛著,繞燈塔迴旋了一大圈,然後沖天而去……

36 後來有一天,一架德國轟炸機把燈塔當成了軍事目標。這座古老的燈塔從沼澤地上消失了。

“這樣畫出來的東西還叫不叫“連環畫”,我很懷疑;不過,當時《雪雁》無疑獲得了成功,我所使用的“背影+地平線”的圖式,據說為一些第三代電影導演所借鑒。現在重讀,還能記起當時為之花費的心血,而花費的時間應該成就任何一部傑作----我不說具體的數字了,否則會招至非議:你就這樣浪費生命?!”

何多苓的畫設色青灰,人物孤獨,多以曠野、房屋、飛鳥等環境與事物襯出人的境遇,自然之中充滿空靈和一種野逸的味道。何多苓認為自己受詩歌的影響很深,他的繪畫有一種朦朧的、夢幻的感覺,就像詩歌一樣保持和延續了他的抒情性。獨立、閒散、不受拘束,也許就是何多苓的某種精神風貌。

(未完待續)

圖文:大關、趙剛(連趣網CEO)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