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龍泉驛考古發現宋代家族墓 其中一座墓主是山水畫家高克明

北宋著名的山水畫家高克明, 其繪畫成就曾被宋高宗寫詩點贊。 這位出生在今山西新絳的畫家, 近日卻被發現離世後遷葬于成都龍泉驛大面街道。 12月12日, 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隊公佈大面洪河村宋墓群發掘成果:根據墓誌等記載, 這裡的14座宋墓為高氏家族墓。 其中一座墓主正是高克明。

玻璃發簪

出土隨葬器物近500件

墓地多數墓葬未被盜擾

今年8月26日, 龍泉驛區城鎮化項目大面片區進行綠道改造。 在洪河村14組施工時, 工作人員意外挖出了一座兩米多深的洞穴, 並且發現兩尊高約80釐米的三彩俑掩埋其中。

“莫非下麵有古墓?”現場施工臨時停止。 當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隊會同龍泉驛區文物保護管理所工作人員趕到現場時, 初步判斷這裡應該有一片宋代墓葬群。 經過國家文物局批准, 搶救性發掘於8月28日正式開始。

考古發掘領隊龔揚民介紹, 這是一片有序分佈於圓形臺地的墓葬, “墓室皆為南北向, 自東向西排列。 西側為單室墓, 墓主皆為女性。 北面和東側區域就規劃為雙室或三室夫妻合葬墓。 ”從考古現場照片上可以看到, 這片磚石墓都砌了堅實的橫向券頂, 墓室內有龕。 葬具則全部是木質雙棺, 內外棺緊密相套。

墓地出土三彩俑

讓考古人員欣喜的是, 墓地多數墓葬未被盜擾。 出土隨葬器物近500件, 據質地分為陶器、瓷器、錫器、銅器、漆木器、石券、玻璃器等。

陶器主要為塗朱俑、三彩俑及轎等模型器, 共300多件。 錫器主要為壺、碟等茶具模型, 共30餘件。 銅器主要為銅鏡、銅錢等, 共10餘件。 漆木器為主要為盒、梳等, 共30餘件。 石券主要有五方真文券、華蓋宮文券、天帝敕告文券、買地券、墓誌等, 共60餘件。

出土布胎漆盒

發現保存完好的宋代成套漆器

化妝盒裡竟還裝著化妝品

該墓地墓葬分佈有序, 結合墓葬出土文字判斷, 墓主為渤海高氏後裔, 北宋時居於山西, 南宋初年南遷成都。 其中一位墓主人為北宋仁宗時期著名山水畫家高克明。 仁宗時期, 曾獲仁宗畫圖壁以試才, 後遷至待詔、守少府監主薄。 代表作有《三朝訓鑒圖》《溪山雪意圖》《高夀圖》《立會圖》等。

龔揚民說, 此次宋墓群的發現意義重大, “墓群出土豐富隨葬器物, 為我們認識南宋時期的科技、工藝水準以及審美、宗教意識提供了詳實的考古材料。 多數墓葬隨葬五方真文券、華蓋宮文券、天帝敕告文券等, 體現了道教因素, 這對研究南宋時期四川地區道教及道教在喪葬習俗中的重要地位, 提供了科學依據。 ”此外, 保存完好的張氏棺木中, 還提取出了四川地區首次發現的保存完好的宋代成套漆器。 更讓人驚訝的是, 當文保人員打開漆器中的白瓷化妝盒, 甚至還能看到盒內保存完好的化妝品。 “這為研究宋代士族女性日常生活提供了寶貴的考古依據。 ”未來, 他們將通過體質人類學等研究, 從中獲取宋代女性生理疾病,

以及是否有裹腳習慣等豐富的社會習俗密碼。

墓葬清理現場

龔揚民同時透露, 這片墓地的主人高氏家族, 高克明曾官居守少府監主簿(正六品), 其兒媳靳氏祖父為縣令、父親為進士, “可見高氏家族為宋代官宦家族。 唐代安史之亂以後, 中國社會體系逐漸由貴族社會向士族社會轉變, 地方大族在管理國家和地方事務中權力漸大。 高氏家族墓地, 為研究中國唐宋時期這一社會變革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而墓地墓主人及其家族來源清晰, 也為研究北宋末年至南宋初期, 社會巨變趨勢下, 士族遷徙及南北文化的融合具有積極意義。 ”

天府早報記者段禎 (圖片由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隊提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