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助貸剛被叫停,消費金融又抱上了“pre

作者:觀察君@不狗

屋漏偏逢連夜雨, 先是《關於規範整頓“現金貸”業務的通知》一紙令下, 雷聲大噪;後又《小額貸款公司網路小額貸款業務風險專項整治實施方案》重錘落地。 一步步把現金貸往懸崖上逼, 其中涉及相關業務的消費金融平臺和銀行的助貸關係, 也被一拍而散。

不過, 監管關了一扇門, 你就會發現一扇窗。

被銀行所拋棄的平臺迅速瞅准了民間資管機構, 通過一種叫“pre-融資模式”的新型助貸形式, 為其續命。

即便操作複雜並且觸及監管高壓, 仍然有平臺為了生存鋌而走險……

◆ 銀行助貸模式叫停

丁毛晨一個上午已經下載了10余家現金貸平臺, 註冊、驗證、認證、申請……最終無一例外都因信用資質不足而被拒絕放款。

眼看著另外兩個平臺的還款期限就要到了, 工資也都在月初還了另一部分現金貸借款, 現在他只能再找其他的“好心”平臺放款, 從昨天2萬額度的申請到今天1000額度的申請, 即便已經做了很大的“退步”, 但還是沒有平臺願意幫助他。

現金貸業務萎縮, 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 現在在融360等各大借款超市, 能放貸的平臺也從原來的數十上百平臺減到了7家左右, 即便申請, 通過率也極低, 並且幾乎都需要到線下門店進行貸款業務辦理。

“現在風聲緊得很, 扛得住牌照的平臺可能倒在了利率上, 扛得住利率的最後還會倒在資金來源上。

”業內人士表示, 監管一浪接一浪, 大多數現金貸平臺都吃不消, 同時涉及相關業務的消費金融平臺(此處不排除某些打著消費的旗號專注現金貸的平臺)也一籌莫展。

在一批批倒下的平臺中, 最不甘心、掙扎最劇烈的也是他們, 畢竟牌照過了關, 還能嚴格控制下利率, 但還是敵不過最要命的助貸嚴查。

*資料:助貸

即由消費金融平臺與銀行等持牌金融機構開展合作, 前者提供獲客、面簽、風險審核與消費貸款定價、貸後管理等服務。

後者提供低成本資金對接借款人貸款需求。 最終銀行從中得到穩健的資金拆借回報, 消費金融平臺則降低融資成本, 同時擴大業務規模同時, 賺取更高的業務利潤。

目前市場上, 銀行參與的助貸模式共有三種, 一是保證金模式、二是配資模式、三是聯合放貸模式。

某消費金融平臺負責人趙誠對此深有體悟, 據他稱:“與銀行的助貸合作差不多都停了, 這導致平臺現金貸業務運營模型被迫再度調整。 ”

趙誠表示, 在《關於規範整頓“現金貸”業務的通知》出臺後的一周內, 與他們開展助貸資金合作的三家銀行接連發來緊急通知, 要求逐步暫停助貸業務。 即銀行資金不得再借給新借款人, 存量業務到期後不再續借。

此前他曾做過內部測算, 通過銀行助貸資金利率在7%-8%之間, 當把壞賬率控制在3%以內, 平臺消費金融業務基本能在36%產品利率上限規定下實現盈利。

但現在銀行抽離, 使得平臺不得不找其他高成本資金替代,

整個業務將遭遇虧損壓力。

◆ pre-融資模式

和趙誠一樣, 另一家消費金融平臺的創始人CC也感受到了監管的不友好:“如今, 助貸業務規模被大幅壓縮已成定局。 ”

他表示, 由於歷史原因, 有這一困擾的大多平臺都是無法用運營資料證明自己能在不同經濟週期變化過程中保持低壞賬率, 因此早前90%的平臺都是以“抽屜協議”的形勢吸引銀行助貸資金的參與。

在近期風聲趨嚴的情況下, 個別平臺為了挽留銀行以延續兜底模式, 甚至不惜引入協力廠商融資性擔保機構, 將此前的兜底抽屜協議陽光化。 當然, 這樣的代價就是需要付出更高的助貸合作成本。

就像牌照一夜炒至6000萬一樣, 看准勢頭的融資性擔保機構瞅準時機也準備來撈一筆錢,

除了擔保收費高達擔保額的5%-6%意外, 平臺還需要額外繳納一筆風險儲備金, 作為擔保機構的前期兌付金。

繞來繞去, 委曲求全的消費金融平臺最終無錢可賺。

趙誠坦言, 近期他嘗試引入風險共擔的助貸合作模式, 以此獲取銀行低成本資金延續消費金融業務定價競爭力。

但問題還是回到原點, 由於平臺無法提供符合規範的壞賬率、逾期率等運營資料, 以及不同經濟發展時期平臺業務收入能否覆蓋所有成本支出, 希望仍舊渺茫。

經歷過絕望的折騰, 就經得起希望的驚喜。 幾經輾轉, 趙誠瞭解到了一種獲取低成本資金的新方法:借助與民間資管機構合作運作PRE-融資消費信貸資產。 也就是“pre-融資模式”。

*資料:pre-融資消費信貸資產

消費金融平臺將旗下優質消費信貸資產打包,定向出售給民間資管機構,等到時機成熟或監管鬆動,消費金融平臺再將這部分消費信貸資產設計成交易所上市的消費信貸ABS產品,民間資管機構資金得以順利獲利退出。

據悉,目前民間資管機構的年化收益預期基本在7%-10%之間,與銀行助貸資金收益要求差別不大,不大會對消費金融平臺助貸模式利潤構成較大衝擊。這樣一來,這些與消費金融平臺合作的民間資管機構就相當於替代了原來銀行的角色。

據觀察君瞭解,目前市場上已經有一些類似的例子:

3月份江蘇銀行聯合德邦證券發起200億元規模的Pre-融資投資基金專注互聯網消費信貸資產投資;

6月份中騰信聯手中證信用、中航信託成立“天騰結構化6號集合資金信託計畫”,資金用於向中騰信推薦的工薪階層借款人發放小額消費借款,形成消費金融資產,未來根據實際情況發起ABS。

◆ 或將觸及新的監管高壓線

事實上,這款“pre-融資模式”的助貸方式,行徑過於複雜,實操性不強,同時也伴隨著很大的風險。

跟當初為了挽留銀行一樣,跟民間資管機構合作需要付出相應的代價:為了降低自身投資風險,消費金融平臺私下給資管方提供壞賬兜底承諾;也有平臺為促成合作將民間資管機構操作“入股”,以明股實債方式將這筆投資資金轉化成企業註冊資本金,從而令相關業務變得“合規化”。

不過,在金融領域資金來源方面,監管明確禁止通過網路小貸平臺進行非法集資和吸收公眾存款、為公司融入資金以及禁止未經批准同意開展信貸資產轉讓及相關業務。那現在民間資管機構與消費金融平臺的資金流動會否觸及此類紅線不得而知,但風險顯而易見。

此外,這類合作能夠開展的主要原因在於,不少民間資管機構沒有向相關部門報備這類業務規模,也就是說他們可以繞過監管運作更多消費信貸資產出表,以此擴大資金杠杆倍數推動業務規模擴張。

事實上,早在幾年7月,多家消費金融企業就因資金問題放款延遲、放款限額甚至無法放款等。彼時,在資產證券化市場,消費金融企業的融資管道也在進一步收緊。

加上小粉金融行業參與者魚龍混雜,非持牌機構的風控能力大多較差,主要靠較高的實際年化利率來掩蓋風險。而由此造成的共債風險也越發明顯。

“逾期爆發,最終造成的後果可能就是早些年臺灣、韓國的卡債風暴。”業內人士認為,監管已經對消費金融此類“pre-融資模式”助貸行為有所察覺,銀行抽身、民間資管機構嚴查都有意警示。

但這條路只是少部分有“手段”的平臺才有的續命資本,於大多數平臺而言,他們還在牌照、利率、資金的懸崖上徘徊,猶豫著是跳下去來個痛快,還是和“獵人們”再周旋一番……

如此往復,有人認為監管正在把網貸逼上絕路。但合規總是一個痛苦的過程,對於有些平臺而言是趕盡殺絕,但在某些平臺看來卻是商機再現。

也就是“pre-融資模式”。

*資料:pre-融資消費信貸資產

消費金融平臺將旗下優質消費信貸資產打包,定向出售給民間資管機構,等到時機成熟或監管鬆動,消費金融平臺再將這部分消費信貸資產設計成交易所上市的消費信貸ABS產品,民間資管機構資金得以順利獲利退出。

據悉,目前民間資管機構的年化收益預期基本在7%-10%之間,與銀行助貸資金收益要求差別不大,不大會對消費金融平臺助貸模式利潤構成較大衝擊。這樣一來,這些與消費金融平臺合作的民間資管機構就相當於替代了原來銀行的角色。

據觀察君瞭解,目前市場上已經有一些類似的例子:

3月份江蘇銀行聯合德邦證券發起200億元規模的Pre-融資投資基金專注互聯網消費信貸資產投資;

6月份中騰信聯手中證信用、中航信託成立“天騰結構化6號集合資金信託計畫”,資金用於向中騰信推薦的工薪階層借款人發放小額消費借款,形成消費金融資產,未來根據實際情況發起ABS。

◆ 或將觸及新的監管高壓線

事實上,這款“pre-融資模式”的助貸方式,行徑過於複雜,實操性不強,同時也伴隨著很大的風險。

跟當初為了挽留銀行一樣,跟民間資管機構合作需要付出相應的代價:為了降低自身投資風險,消費金融平臺私下給資管方提供壞賬兜底承諾;也有平臺為促成合作將民間資管機構操作“入股”,以明股實債方式將這筆投資資金轉化成企業註冊資本金,從而令相關業務變得“合規化”。

不過,在金融領域資金來源方面,監管明確禁止通過網路小貸平臺進行非法集資和吸收公眾存款、為公司融入資金以及禁止未經批准同意開展信貸資產轉讓及相關業務。那現在民間資管機構與消費金融平臺的資金流動會否觸及此類紅線不得而知,但風險顯而易見。

此外,這類合作能夠開展的主要原因在於,不少民間資管機構沒有向相關部門報備這類業務規模,也就是說他們可以繞過監管運作更多消費信貸資產出表,以此擴大資金杠杆倍數推動業務規模擴張。

事實上,早在幾年7月,多家消費金融企業就因資金問題放款延遲、放款限額甚至無法放款等。彼時,在資產證券化市場,消費金融企業的融資管道也在進一步收緊。

加上小粉金融行業參與者魚龍混雜,非持牌機構的風控能力大多較差,主要靠較高的實際年化利率來掩蓋風險。而由此造成的共債風險也越發明顯。

“逾期爆發,最終造成的後果可能就是早些年臺灣、韓國的卡債風暴。”業內人士認為,監管已經對消費金融此類“pre-融資模式”助貸行為有所察覺,銀行抽身、民間資管機構嚴查都有意警示。

但這條路只是少部分有“手段”的平臺才有的續命資本,於大多數平臺而言,他們還在牌照、利率、資金的懸崖上徘徊,猶豫著是跳下去來個痛快,還是和“獵人們”再周旋一番……

如此往復,有人認為監管正在把網貸逼上絕路。但合規總是一個痛苦的過程,對於有些平臺而言是趕盡殺絕,但在某些平臺看來卻是商機再現。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