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英國德國逼清政府修了一條鐵路,昔日工人住所竟成龍虎之地

1899年5月, 英、德兩國侵略軍逼迫清朝政府簽訂了修建津浦鐵路(天津-浦口)貸款協定, 並在後來幾年簽署了《天津浦口鐵路借款合同》, 鐵路由英德兩國工程管理公司負責。 負責修建津浦鐵路南段的英國工程師幾番周折之後, 把廠址選在了長江北岸的江浦縣浦鎮萬峰門(今頂山街道), 命名為浦鎮機廠, 也即今天的龍虎巷。 圖為龍虎巷巷口

因修建鐵路需要大量的青壯力, 天津工人不斷湧入浦鎮機廠, 其中就有工頭劉鳳友;他獲得英國人信任之後快速發家, 他的家族紛紛從河北天津遷移過來, 聚居在現在的龍虎巷。

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 龍虎巷在上世紀初已經形成了完整的街巷規模, 曾一度是江北地區繁華地帶。 圖為龍虎巷現在依稀可見的鐵路軌道

起初, 龍虎巷聚居的人多數來自天津, 這裡的建築帶著津派院落風格, 以四合院、三合院為最基本格局, 有虎座門樓、臺階過道、影壁天井、過廳廂房和高牆瓦棱等。 圖為津派門頭, 小狗狗守著門口頗有童年的味道

修建和經營津浦鐵路, 彙聚了當時中國不少社會精英。 據龍虎巷一位老人介紹, 我國第一代鐵路司機、秀才和知識份子、地方官僚總管及家眷聚居地;不僅如此, 這裡也走出過領導鐵路工人起義的中共黨員。 圖為滿是爬山虎枯藤的門頭, 門裡有巷子有人家,

頗有巷裡巷的美感

經過了百年風雨, 這條不足500米的龍虎巷依舊保存了許多年過百歲的房子, 房子裡依舊住著院落人家。 不過, 青磚門樓、木質屏窗以及斑駁的牆, 被風雨侵蝕得已經變了最初的模樣, 它們無不述說著漸漸遠離這個時代的故事。 圖為津派院落, 狹窄的門口和裡巷深深的有人家

據介紹, 這裡的房子除了帶有津派風格, 還有英式建築的影子。 當時, 雖然在這裡居住的人多數為天津人;但還是英國管轄地, 部分英國工程師和管理人也住在這裡, 他們會在房子上裝飾英國壁爐。 圖為龍虎巷巷裡巷

據當地人說, 這戶人家的房子已經足足過百年了。 現在裡面還住著人家, 房子保存完好, 可謂真古董!

裡巷人家, 如一個故事,

等著我們去記錄。

這是龍虎巷岔口進去的各種小巷子, 狹窄、悠長、彷徨;如若換了雨季, 想必這裡又是一個“戴望舒”了。

龍虎巷口的狗狗, 駐足凝望, 一看就知道它是一個顧家的土狗, 身後的火車duang duang地刷過, 無動於衷。

移動板房的小亭子, 也是當地人癡迷的小吃鹵菜店。

修電視機。 這都是小時候的記憶了, 黑白電視、彩色電視壞了, 都要請人來修理, 折騰上半天又可以歡天喜地的看“甘十九妹”了。

在龍虎巷遇見了竹刻傳人龍老師, 他和他的小店一直守在龍虎巷。 他說, 自己是南方以南的人, 五六歲就來到了南京。 因為他父親為浦鎮機廠員工, 就一直在這裡長大, 這裡的一切都熟悉, 每一個角落都有他童年的記憶, 現在說起來如數家珍。

這些鋪子, 在老街很是常見。 它們退出了大城市, 在古鎮老街依舊頑強地存活著, 就像一代人的記憶, 久久地印在心裡, 不可抹去。

巷子裡的大樹落光了葉子, 卻依舊參天, 白色的果子就像繁花掛滿了枝椏。

彈棉花, 這門已經少見的手藝, 依舊在這裡常見!

在瓦棱之間, 看到了偷吃的黃鼠狼, 在屋頂大搖大擺, 不顧街道人來人往。

龍虎巷一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