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找准各自定位 拓展上升空間

前不久, 記者在海口市金盤實驗學校觀摩了一節部編初中歷史教材直播課。 與其他課堂展示活動不同的是, 執教者並非教學經驗豐富的名師, 而是一位長著稚嫩娃娃臉的女教師陳秋菊。 這位剛入職不久的年輕教師, 此次在初一(10)班第一次講授七年級上冊12課“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 這是“海南省部編教材初中歷史課堂直播暨國培綜合項目示範校指導活動”的諸多日程之一。 除教師授課之外, 還有教師本人說課、聽課教師評課、專家點評、專題講座、先進學校分享教師培訓經驗等內容。

“公開課不是炫技,

而是抛磚引玉, 通過真實課堂引導教師成長。 真實是我們公開課的基本追求。 ”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訓院副院長陳素梅說, “會議內容看似非常繁多, 其實也正是我們海南培訓的一個特點, 就是將課堂教學與教師培訓相關內容都‘捆綁’起來……”

針對問題補短板, 頂層設計與長遠規劃

海南省教育廳師資管理處處長陳振華介紹說, 截至2016年底, 海南省有中小學教師(含幼稚園)10.6萬人, 其中有6.6萬名教師分佈在鄉鎮, 約占中小學教師總數的62.3%。 由於歷史原因, 鄉鎮教師大多數“先天不足”, 比如, 有的由民辦教師轉正, 有的以工代教, 有的是教師子女頂崗接班的, 這部分教師普遍學歷較低, 知識結構老化, 教學觀念陳舊, 難以適應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

嚴重影響了農村教育品質。

針對這些問題, 著眼長遠規劃和“墊高底部”是海南省教師培訓的出發點之一。 近年來, 海南省出臺了一系列重要教育文件, 將教師培訓當作提升整體素質、提升教學品質的重要抓手。 其中包括《海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強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海南省鄉村教師支持計畫的通知(2015—2020)》等。 檔中明確提出, 以農村教師為重點, 積極發揮國培計畫的示範引領、雪中送炭和促進改革作用, 以提升教師教學技能為中心, 以典型案例為載體, 採取頂崗置換研修、集中培訓、遠端培訓及網路研修等多種模式, 在保證各類專案覆蓋面的前提下, 兼顧培訓的全員性和針對性。

教師培訓工作真正向農村學校和教學點傾斜。 2014年起至2018年的實施週期內, 海南省財政每年投入800萬元, 對全省邊遠鄉村教學點教師進行全員輪訓。 每年保證培訓鄉村教師3000名, 受到了廣大鄉村教師的歡迎。

海南省“好校長、好教師培養工程”自2015年實施以來, 已實施了“好校長全員培訓計畫、卓越校長領航計畫、農村校長能力助推計畫、好教師人人行動計畫、卓越教師成長計畫、農村教師素質提升計畫、特殊教育教師示範性培訓計畫”等八個培養計畫, 建立起骨幹校長—優秀校長—名校長的專業發展階梯, 以及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特級教師—瓊崖名師的教師專業發展階梯。 目前已建立省級卓越校長工作室30個,

省級卓越教師工作室50個, 培養了中小學省級教師、省級骨幹校長100名, 省級學科帶頭人170名, 省級骨幹教師1100名。 一批教師成長為特級教師, 在中小學教師隊伍中起到了引領示範作用。

海南師範大學繼續教育學院是教師培訓相關專案的實施單位之一, 海南師範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副院長丘名實總結說, 海南省這一輪國培以三年為一個週期, 進行了整體設計安排:以學科為本位, 以問題為中心。 可以說在三年的摸索創造中形成了三個“一”:一支培訓隊伍、一套培訓模式和生成了一些本地資源。

“捆綁”與分層:教師既能吃上套餐也能吃上小灶

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訓院培訓部主任黃浪波介紹說, 借助國培計畫的實施, 海南省對市縣教研、培訓電教等機構進行了整合優化,

目前全省除三沙市外, 18個市縣中, 已有14個市縣完成了研訓機構整合。 國培、省培、市培和校本研修四級培訓體系已經初步形成。

海南省教師培訓涉及面廣、人多, 確保培訓收到實效是一個大問題。 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訓院副院長周積昀指出, 在近年的實踐中, 海南省一直在摸索“捆綁式”和標準化套餐並行的培訓模式。 捆綁式學習也可以叫作教師專業發展共同體, 是基於分層培訓、分類指導的教師隊伍建設總體構想而採取的一種培訓方式。 分層即根據教師生涯專業發展生命週期, 把教師專業發展構建成新教師、普通教師、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特級教師(卓越教師)層級, 形成層級化持續向上發展進步階梯, 分類指導。捆綁式或發展共同體就在實踐中貫通層級間邏輯聯繫,通過卓越教師工作室、特級教師工作站、學科帶頭人學習小組及送教、送訓下鄉等形式,把不同層級的教師凝聚在共同的思想(理想)下,不同層級的教師在團隊中承擔不同的角色和任務,在不同的分擔中各自成長,共同發展。以此把分散的培訓聚焦到一個點上,把分散的個人發展變成更緊密的團隊發展,發揮能量場作用,培訓更精准,更易結合實踐,更好地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送教、送訓下鄉的標準套餐是捆綁式學習的一種方式,套餐標準為:圍繞主題小組磨一節課並送到農村去;課後有一個互動式評課議課、一個微主題講座。整個套餐圍繞一個理論與實踐主題,首先是把要做的通過磨課想明白,通過上課把想明白的做出來,並在議課中理清楚,通過微講座把做出來的再講明白。這符合從實踐中來,從理論到實踐,再從實踐到理論的兩次飛躍的辯證法原理。

陳素梅補充說,在調查中發現,“國培計畫”送教下鄉實施一年以來,一些鄉村教師教學能力有所提升,特別是在課標解讀、教材研讀等方面的能力有了一定提高。但根據對海口農村學校課堂教學的深度調研,發現部分農村教師課堂教學行為的變化依然不大,不良教學行為依然存在,一些學校校本研修與培訓的模式需要改進。因此,2017年海口市將“國培計畫——送教下鄉”的課程進行了及時的調整與改進,以滿足鄉村教師的實際需求。具體而言,在2016年的基礎上,2017年以“基於學科核心素養培育的課堂教學設計優化”為研修主題,開展“六大環節”“七項課程”的課程體系,培養教師主動成長的意識,促進“塔式結構”的教師隊伍的形成。

從面到點,以專案為突破口確保培訓內容落地

目前海南省正在實施的三年一個週期的國培項目始於2015年,當時海南省教育廳通過政府採購的方式進行公開招標遴選,中國教師研修網中標,開始協同當地各級教育部門實施“網路研修與能力提升”綜合試點專案。該項目共包括美蘭、龍華、屯昌、東方、保亭,萬寧、澄邁、定安等8個市縣(區),17000名學員。3年累計線上學習學員51150人次(每年約17000人次)。

此專案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研修模式。在專案設計上,立足海南教師發展的實際需求,以遞進式規劃三年專案,2015年 培訓主題為“基於重難點的教學技能提升”,2016年培訓主題為“基於重難點的教研技能提升”,在前兩年和各方調研回饋的基礎上,2017年培訓主題為“基於重難點的教學實踐改進”,聚焦學生學習,與課堂教學同步。

建立縣(區)內學科骨幹指導團隊。自2015年起,該專案在海口市(龍華區、美蘭區)、萬寧市、東方市、定安縣、屯昌縣、保亭縣、澄邁縣共遴選了351名由教研員和骨幹教師擔任的學科工作坊主持人。通過對坊主分段式集中面授15天、“坊主團隊演練小迴圈”,以及下校指導4天和“示範引領實戰大循環”的形式,經過三年的篩選、錘煉、沉澱,不斷提升這支隊伍的活動組織能力、研修指導能力、學科主持能力和資源加工提煉能力。

建立學科工作坊。每位坊主帶領50名學科教師(坊員),組成學科工作坊。

參訓教師(坊員)在坊主的帶領下通過選主題、訂計畫、學中做、做中改、改中變的模式,線上看一看、做一做,線下坊主帶領坊員講一講、議一議、秀一秀。

整合資源,提供線下統籌服務。此試點專案採取線上線下培訓相結合模式。為確保培訓內容落地,各縣(區)教育局及研培中心探索出了一些卓有成效的方法。例如,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的“三級結合”培訓模式:縣級(面)—學科(線)—學校(點):縣級全面部署,將網路研修與全縣校本教研相結合制訂整體培訓方案;以校為單位按學科縱向推進,各學科根據縣級總方案,制訂適合本學科的培訓計畫,並組織現場培訓與線上研討;各學校橫向落實。根據縣級和學科計畫方案,各學校制訂切合本校實際的培訓方案以確保研修內容落地,並促進教師將所學內容與教學有機結合。

《中國教育報》2017年12月13日第10版

分類指導。捆綁式或發展共同體就在實踐中貫通層級間邏輯聯繫,通過卓越教師工作室、特級教師工作站、學科帶頭人學習小組及送教、送訓下鄉等形式,把不同層級的教師凝聚在共同的思想(理想)下,不同層級的教師在團隊中承擔不同的角色和任務,在不同的分擔中各自成長,共同發展。以此把分散的培訓聚焦到一個點上,把分散的個人發展變成更緊密的團隊發展,發揮能量場作用,培訓更精准,更易結合實踐,更好地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送教、送訓下鄉的標準套餐是捆綁式學習的一種方式,套餐標準為:圍繞主題小組磨一節課並送到農村去;課後有一個互動式評課議課、一個微主題講座。整個套餐圍繞一個理論與實踐主題,首先是把要做的通過磨課想明白,通過上課把想明白的做出來,並在議課中理清楚,通過微講座把做出來的再講明白。這符合從實踐中來,從理論到實踐,再從實踐到理論的兩次飛躍的辯證法原理。

陳素梅補充說,在調查中發現,“國培計畫”送教下鄉實施一年以來,一些鄉村教師教學能力有所提升,特別是在課標解讀、教材研讀等方面的能力有了一定提高。但根據對海口農村學校課堂教學的深度調研,發現部分農村教師課堂教學行為的變化依然不大,不良教學行為依然存在,一些學校校本研修與培訓的模式需要改進。因此,2017年海口市將“國培計畫——送教下鄉”的課程進行了及時的調整與改進,以滿足鄉村教師的實際需求。具體而言,在2016年的基礎上,2017年以“基於學科核心素養培育的課堂教學設計優化”為研修主題,開展“六大環節”“七項課程”的課程體系,培養教師主動成長的意識,促進“塔式結構”的教師隊伍的形成。

從面到點,以專案為突破口確保培訓內容落地

目前海南省正在實施的三年一個週期的國培項目始於2015年,當時海南省教育廳通過政府採購的方式進行公開招標遴選,中國教師研修網中標,開始協同當地各級教育部門實施“網路研修與能力提升”綜合試點專案。該項目共包括美蘭、龍華、屯昌、東方、保亭,萬寧、澄邁、定安等8個市縣(區),17000名學員。3年累計線上學習學員51150人次(每年約17000人次)。

此專案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研修模式。在專案設計上,立足海南教師發展的實際需求,以遞進式規劃三年專案,2015年 培訓主題為“基於重難點的教學技能提升”,2016年培訓主題為“基於重難點的教研技能提升”,在前兩年和各方調研回饋的基礎上,2017年培訓主題為“基於重難點的教學實踐改進”,聚焦學生學習,與課堂教學同步。

建立縣(區)內學科骨幹指導團隊。自2015年起,該專案在海口市(龍華區、美蘭區)、萬寧市、東方市、定安縣、屯昌縣、保亭縣、澄邁縣共遴選了351名由教研員和骨幹教師擔任的學科工作坊主持人。通過對坊主分段式集中面授15天、“坊主團隊演練小迴圈”,以及下校指導4天和“示範引領實戰大循環”的形式,經過三年的篩選、錘煉、沉澱,不斷提升這支隊伍的活動組織能力、研修指導能力、學科主持能力和資源加工提煉能力。

建立學科工作坊。每位坊主帶領50名學科教師(坊員),組成學科工作坊。

參訓教師(坊員)在坊主的帶領下通過選主題、訂計畫、學中做、做中改、改中變的模式,線上看一看、做一做,線下坊主帶領坊員講一講、議一議、秀一秀。

整合資源,提供線下統籌服務。此試點專案採取線上線下培訓相結合模式。為確保培訓內容落地,各縣(區)教育局及研培中心探索出了一些卓有成效的方法。例如,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的“三級結合”培訓模式:縣級(面)—學科(線)—學校(點):縣級全面部署,將網路研修與全縣校本教研相結合制訂整體培訓方案;以校為單位按學科縱向推進,各學科根據縣級總方案,制訂適合本學科的培訓計畫,並組織現場培訓與線上研討;各學校橫向落實。根據縣級和學科計畫方案,各學校制訂切合本校實際的培訓方案以確保研修內容落地,並促進教師將所學內容與教學有機結合。

《中國教育報》2017年12月13日第10版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