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帶你走進洛陽東方紅,為何成功入選第二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

“洛陽一拖早期建築”入選

第二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

是河南唯一入選的建築遺址!

洛陽“東方紅”,

這份名錄到底有多牛?

據瞭解, 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是由中國文物學會、中國建築學會聯合發佈, 入選的包括有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井岡山革命遺址等全國100個建築遺址項目。

該名錄是根據時間階段劃分的建築遺產集合, 是20世紀中國社會巨變的見證物和載體, 是百年中國建築智慧的結晶和文化寫照, 是20世紀文化發展脈絡的重要節點。

一拖早期建築有何特點和價值,

為何能入選該名單?

看看輝煌的一拖!

選擇廠址

毛澤東批示, 在洛陽建立拖拉機製造廠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當時國內還沒有拖拉機工業。 為實現我國農業機械化, 黨中央在制定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時, 就開始規劃並決定由蘇聯幫助我國設計和建設第一個拖拉機製造廠。

黨和國家對第一個拖拉機製造廠廠址的選擇十分重視。 1953年2月, 中央領導同志考慮到國家整個工業佈局, 指示在中原地帶的河南省內建廠。 先後在河南省多個地方進行踏勘, 搜集資料。

具體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

從1953年7月15日到9月15日, 在洛陽市的西工區選址。 這片區域自西關起, 西至澗河, 共7.7平方公里。 9月初, 文化部提出該地區是周代王城故址, 不同意在該地區建廠,

因而放棄。

第二階段

從1953年9月16日到11月16日, 集中在鄭州市及洛陽周邊區域勘察;後因中央從工業佈局考慮, 指示在洛陽建廠, 最終將選廠重點轉向澗河以西。

第三階段

從1953年11月17日到1954年2月20日, 根據勘察資料分析對比, 於1954年1月8日, 一機部通知, 國家計委通過, 並經毛澤東主席批示, 在洛陽澗河以西建立拖拉機製造廠。 同年2月20日, 國家計委發電文告知洛陽拖拉機製造廠籌備處。

工廠設計

廠區大部分設計由蘇聯負責

當時的工廠設計分為廠房設計、宿舍福利設施設計、廠外公用設施設計三部分。 廠區全部工藝設計和建築擴大初步設計, 由蘇聯負責, 其餘專案由國內15個單位承擔設計。

洛陽網見習記者 徐文波攝

一拖廠區大門和左右兩邊辦公樓,

是呈“凹”字形一線鋪開的紅磚紅瓦建築, 正門上方有“第一拖拉機製造廠”金字, 兩側為“生存勿忘品質”“發展必須創新”標語, 房檐正中上方, 是鐮刀、錘子、五星、旗幟等元素組成的雕塑。

東方紅(洛陽)文化傳播中心副主任張智磊說:“這是一拖的廠徽, 與哈爾科夫拖拉機廠的廠徽是一套圖紙, 是蘇維埃文化和社會主義工業文化的標誌。 ”

落成典禮

周恩來批示, 請譚震林主持剪綵典禮

1959年9月8日, 一機部同意第一拖拉機製造廠向國家交工驗收。 周恩來總理批准第一拖拉機製造廠第一期工程國家驗收委員會成立, 由中共河南省委第一書記兼省長吳芝圃任主任。

周恩來總理在農機部部長陳正人關於一拖落成典禮報告上的批示:“請譚副總理主持剪綵典禮”

1959年10月26日, 周恩來總理在農機部部長陳正人關於第一拖拉機製造廠落成典禮報告上批示——“請譚(震林)副總理主持剪綵典禮”。

時任國務院副總理譚震林在落成典禮上剪綵(洛陽晚報記者余子愚翻拍)

1959年11月1日, 在第一拖拉機製造廠廠前廣場, 舉行工廠落成典禮大會。 中央和省、地(指洛陽地區)、市委領導參加了大會, 至此, 第一拖拉機製造廠工廠基本建成, 並開始投入批量生產。

洛陽晚報記者余子愚翻拍

從此, 由蘇聯援建的帶有蘇式建築風格的第一拖拉機製造廠工廠車間、廠房、職工住宅, 以及各種配套設施紮根在澗西區, 歷經數十年風雨, 仍然為一拖的生產和生活發揮著重要作用。

歷史地位

一拖廠房在20世紀50年代初期

屬於我國第一流的工業建築

一拖, 是我國第一台拖拉機、第一台壓路機和第一台軍用越野汽車的誕生地, “東方紅”這個響亮的名字, 見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機工業的發展歷史和改革開放的全過程……

20世紀80年代的一拖生活區鳥瞰圖

《洛陽建築志》對一拖廠房有詳細記載:一拖全廠占地645萬平方米, 素有“拖拉機城”之稱。 一拖廠房均為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單層雙跨或多跨大型廠房, 全部採用鋼屋架, 預製鋼筋混凝土柱、梁、檁條及小型密肋屋面板。 每幢廠房大小構件在5000個以上, 重量在3000噸以上, 大的構件一般在3噸至10噸。

拖廠蘇式廠房

這樣的大型廠房在20世紀50年代初期實屬我國第一流的工業建築。 其中,第一期工程共完成建廠投資2.89億元,完成廠房建築面積30.31萬平方米、宿舍建築面積27.05萬平方米。經國家驗收委員會驗收,工程品質被評為優等。

1958年7月20日,中國人民自己製造的第一台拖拉機緩緩開出一拖廠房,我國農耕歷史掀開了嶄新一頁。1959年10月12日,周恩來總理視察一拖。1960年4月21日,劉少奇主席視察一拖。

第一台拖拉機誕生

建築特點

蘇式建築風格,左右呈中軸對稱、平面規矩

《洛陽晚報》記者查詢相關報導發現,早在2008年10月,安徽省《新安晚報》就開始關注蘇式建築的現狀和保護,該報採訪合肥工業大學建築與藝術學院原院長、國家一級註冊建築師潘國泰教授得知,典型的蘇式建築有兩大特點:第一是左右呈中軸對稱、平面規矩,中間高兩邊低,主樓高聳,回廊寬緩伸展;第二是有“三段式”結構,“三段”指建築有簷部、牆身、勒腳3個部分。

《一拖廠志》收錄有廠區平面圖,從中可以看到進入廠區大門,衝壓分廠、工具分廠,裝配一分廠、發動機一分廠,鑄鐵一分廠、鑄造分廠等廠房均沿廠內的西一路對稱分佈。

除了廠區,一拖的生活區也由蘇聯專家制定施工標準,也有鮮明的蘇式建築風格。據《洛陽市澗西區志》記載,澗西廠區的生活區取隋唐“裡坊”古意,名曰“街坊”。

《一拖廠志》記載,一拖的基本建設組織施工程式,以先宿舍後廠房,先輔助生產車間後基本生產車間,以及邊土建邊安裝邊調整試生產的順序進行。1954年9月14日,一拖先後組織了10號和11號街坊宿舍樓的施工。1955年10月1日廠房動工興建。

現在的10號街坊一角

今年78歲的郭松濤是一拖的退休工人,他和老伴兒住在位於中州西路與陝北二路交叉口附近的10號街坊7號樓。記者看到,10號街坊坐東朝西,為庭院式佈局,兩條東西向小路將街坊分為3個相對獨立的部分;南北兩部分均由4座曲尺形樓房圍成大院,再與大院中3座長方形樓圍成一個小院。從高處往下看,紅牆紅頂的房子對稱分佈、排列整齊。

文物價值

蘇式建築群,入選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方紅(洛陽)文化傳播中心副主任張智磊說,2007年11月,一拖主廠區、廣場和廣場前中軸線及2號街坊、3號街坊、10號街坊、11號街坊等澗西蘇式建築群,被列為洛陽市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2號街坊外景

2011年5月,以一拖、中鋁洛銅等企業的廠房及2號街坊、10號街坊等為代表的澗西工業遺產街,入選第三屆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前三屆評選活動評選出的30條中國歷史文化名街中,澗西工業遺產街是唯一入選的工業遺產項目。

2013年5月,一拖等澗西蘇式建築群,作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入選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入選‘第二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是一拖的新榮譽。”張智磊說,這也是一拖早期建築保護工作的新起點。

東方紅

洛陽的金字招牌

世界上最牛x的跑車蘭博基尼公司前身是生產拖拉機的,美國福特汽車公司前身是生產拖拉機的,卡特彼勒公司前身也是是生產拖拉機,但真正能堅持到最後的鳳毛麟角。

中國一拖是毛澤東主席親自敲定的廠址、周恩來總理親自任命的廠長的工廠,中國第一台拖拉機、第一台壓路機和第一台軍用越野汽車的誕生地。

1955年開工建設,1959年建成投產,在當時那樣艱苦的建設環境和生活條件下,硬是把新中國的第一台拖拉機“東方紅”提前一年生產出來,創造出了農機建設史上的佳話。

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東方紅”拖拉機可謂是家喻戶曉,成了國人對那個時代的集體記憶,甚至並被印在1962年版第三套人民幣上。

東方紅拖拉機曾經耕耘了中國60%以上的耕地,見證了新中國農機工業的發展歷史和改革開放的全過程。

經過60多年的發展,中國一拖公司已成為以農業裝備、工程機械、動力機械、汽車和零部件製造為主要業務的大型綜合性裝備製造企業集團。

累計為社會提供了300多萬台拖拉機,市場佔有率和社會保有量居全國首位,綜合實力一直處於中國企業500強之列。

“東方紅”拖拉機承載了中國幾代人的夢想!

是洛陽的一個代表性符號

也是中國工業的符號

其中,第一期工程共完成建廠投資2.89億元,完成廠房建築面積30.31萬平方米、宿舍建築面積27.05萬平方米。經國家驗收委員會驗收,工程品質被評為優等。

1958年7月20日,中國人民自己製造的第一台拖拉機緩緩開出一拖廠房,我國農耕歷史掀開了嶄新一頁。1959年10月12日,周恩來總理視察一拖。1960年4月21日,劉少奇主席視察一拖。

第一台拖拉機誕生

建築特點

蘇式建築風格,左右呈中軸對稱、平面規矩

《洛陽晚報》記者查詢相關報導發現,早在2008年10月,安徽省《新安晚報》就開始關注蘇式建築的現狀和保護,該報採訪合肥工業大學建築與藝術學院原院長、國家一級註冊建築師潘國泰教授得知,典型的蘇式建築有兩大特點:第一是左右呈中軸對稱、平面規矩,中間高兩邊低,主樓高聳,回廊寬緩伸展;第二是有“三段式”結構,“三段”指建築有簷部、牆身、勒腳3個部分。

《一拖廠志》收錄有廠區平面圖,從中可以看到進入廠區大門,衝壓分廠、工具分廠,裝配一分廠、發動機一分廠,鑄鐵一分廠、鑄造分廠等廠房均沿廠內的西一路對稱分佈。

除了廠區,一拖的生活區也由蘇聯專家制定施工標準,也有鮮明的蘇式建築風格。據《洛陽市澗西區志》記載,澗西廠區的生活區取隋唐“裡坊”古意,名曰“街坊”。

《一拖廠志》記載,一拖的基本建設組織施工程式,以先宿舍後廠房,先輔助生產車間後基本生產車間,以及邊土建邊安裝邊調整試生產的順序進行。1954年9月14日,一拖先後組織了10號和11號街坊宿舍樓的施工。1955年10月1日廠房動工興建。

現在的10號街坊一角

今年78歲的郭松濤是一拖的退休工人,他和老伴兒住在位於中州西路與陝北二路交叉口附近的10號街坊7號樓。記者看到,10號街坊坐東朝西,為庭院式佈局,兩條東西向小路將街坊分為3個相對獨立的部分;南北兩部分均由4座曲尺形樓房圍成大院,再與大院中3座長方形樓圍成一個小院。從高處往下看,紅牆紅頂的房子對稱分佈、排列整齊。

文物價值

蘇式建築群,入選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方紅(洛陽)文化傳播中心副主任張智磊說,2007年11月,一拖主廠區、廣場和廣場前中軸線及2號街坊、3號街坊、10號街坊、11號街坊等澗西蘇式建築群,被列為洛陽市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2號街坊外景

2011年5月,以一拖、中鋁洛銅等企業的廠房及2號街坊、10號街坊等為代表的澗西工業遺產街,入選第三屆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前三屆評選活動評選出的30條中國歷史文化名街中,澗西工業遺產街是唯一入選的工業遺產項目。

2013年5月,一拖等澗西蘇式建築群,作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入選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入選‘第二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是一拖的新榮譽。”張智磊說,這也是一拖早期建築保護工作的新起點。

東方紅

洛陽的金字招牌

世界上最牛x的跑車蘭博基尼公司前身是生產拖拉機的,美國福特汽車公司前身是生產拖拉機的,卡特彼勒公司前身也是是生產拖拉機,但真正能堅持到最後的鳳毛麟角。

中國一拖是毛澤東主席親自敲定的廠址、周恩來總理親自任命的廠長的工廠,中國第一台拖拉機、第一台壓路機和第一台軍用越野汽車的誕生地。

1955年開工建設,1959年建成投產,在當時那樣艱苦的建設環境和生活條件下,硬是把新中國的第一台拖拉機“東方紅”提前一年生產出來,創造出了農機建設史上的佳話。

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東方紅”拖拉機可謂是家喻戶曉,成了國人對那個時代的集體記憶,甚至並被印在1962年版第三套人民幣上。

東方紅拖拉機曾經耕耘了中國60%以上的耕地,見證了新中國農機工業的發展歷史和改革開放的全過程。

經過60多年的發展,中國一拖公司已成為以農業裝備、工程機械、動力機械、汽車和零部件製造為主要業務的大型綜合性裝備製造企業集團。

累計為社會提供了300多萬台拖拉機,市場佔有率和社會保有量居全國首位,綜合實力一直處於中國企業500強之列。

“東方紅”拖拉機承載了中國幾代人的夢想!

是洛陽的一個代表性符號

也是中國工業的符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