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如何避免成為一個油膩的中年人?傅抱石給出了一些建議

中國近現代書畫夜場

預展時間

2017年12月14日-12月16日

預展地點

全國農業展覽館

拍賣時間

2017年12月17日19:00順延

拍賣地點

北京四季酒店A廳

前段時間朋友圈大熱的一個話題:如何避免成為一個油膩的中年人?中年卻毫不油膩、十分清爽的傅抱石也許可以給您一個建議。 那就是研習畫史、與古人神游, 追求“俯仰自得, 游心太玄”的瀟灑境界。

傅抱石的人物畫顯然是學六朝的, 而且愈到後期愈忠實於六朝的畫風。 他在《壬午重慶畫展自序》中也說:“我對於中國畫史上的兩個時期最感興趣, 一是東晉與六朝(第四世紀至第六世紀),

一是明清之際(第十七、十八世紀), 前者是從研究顧愷之出發, 而俯瞰六朝, 後者我從研究石濤出發, 而上下擴展到明的隆萬和清的乾嘉。 十年來, 我對這兩位大藝人所費的心血在個人是頗堪慰籍。 東晉是中國繪畫大轉變的樞紐, 而明清之際則是中國繪畫花好月圓的時代, 這兩個時代在我腦子裡迴旋, 所以, 拙作的題材多半可以隸屬於這兩個時代之一。 ”

Lot 2650

傅抱石 蘭亭雅集圖

1944年作

鏡心 設色紙本

104×60 cm 約5.6平尺

題識:甲申長夏寫于重慶西郊, 金剛坡下新喻傅抱石。

印文:傅、抱石大利、抱石齋

展覽:

1.“第三屆(杭州)藝術品收藏與鑒賞高峰論壇暨中國現代繪畫藝術典藏大展”, 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浙江省委宣傳部、杭州人民政府聯合主辦,

浙江美術館, 2012年10月。

2.“首屆中國新疆國際藝術雙年展”, 新疆國際會展中心, 2014年6月25日-7月11日。

著錄:

1.《傅抱石精品畫集-紀念傅抱石先生誕辰100周年》, 第151頁, 世紀出版集團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4年

2.《傅抱石全集》(第一卷), 第274-275頁, 廣西美術出版社, 2008年。

3.《點評中國書畫市場》, 第165頁, 中國文聯出版社, 2009年

4.《百代風範-中國現代繪畫藝術典藏大展作品集》, 第291頁, 西泠印社出版社, 2012年

估價待詢

傅抱石《蘭亭雅集》圖賞

——蕭平

蕭平

自古以來中國畫的題材, 表現歷史人物故事是比較多的, 最有名的當屬文人高士的“蘭亭雅集”主題, 這是在東晉時期所發生的一次文人聚集在一起即興唱和的事情, 它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當年參與其中的王羲之所寫的《蘭亭集序》其實就是對這件事的記載,

“蘭亭”藉此流傳影響到今天。 在一代又一代的流傳中, 讀書人都視其為文人雅士一起敘說情懷的經典形態去重新追慕和演繹, 這樣的題材流傳久遠, 許多畫家紛紛去表現和描繪它, 他們並不是去實景寫生, 也許也並沒與去過紹興, 沒有去過蘭亭, 但是他們是懷著一種崇敬嚮往之心去表現蘭亭, 這就是“蘭亭之心”, 由此有了許許多多關於“蘭亭”的書畫作品。

《蘭亭雅集圖》局部一

今天再把歷朝歷代描繪蘭亭的作品放在一起的時候, 我們發現是非常多樣的, 但是都會有一個基本的畫面主題結構:曲水流觴。 王羲之和一群朋友在蘭亭雅集修葺, 曲水之間, 酒杯隨流而轉, 流向到此人處, 他就必須作詩。

所以這次雅集留下了許多詩篇, 也留下了王羲之重要的《蘭亭序》, 成為中國歷史上名氣最大的一件書法, 被許多人所共知和追求, 也發生了許多歷史故事, 產生很多著名畫作。 如唐太宗讓蕭翼去騙《蘭亭》, 把《蘭亭》騙到手, 閻立本便畫了《蕭翼賺蘭亭圖》。 北宋人物畫家李公麟也畫過蘭亭, 南宋時期的劉松年, 明代“吳門四家”之一的唐寅、文征明, 再往後一直到清代、近現代, 都不斷有畫家去表現描繪這個題材。

《蘭亭雅集圖》局部二

對傅抱石先生而言, 蘭亭也一定是他心中的追求, 許多的高士、文人在一個非常好的自然環境中進行雅集, 放下一切世俗雜念, 飲酒、賦詩唱和。 據現在所知記載, 傅抱石先生大約是在1942年在重慶的壬午畫展,

畫展的序言中間就講到他畫《蘭亭》, 也談到他的取法, 談到人物的取法從哪裡來等等。 “壬午”畫展中就有蘭亭雅集的題材畫作, 所以蘭亭對傅抱石而言也是他心中所嚮往的一片聖土。

《蘭亭雅集圖》局部三

現在看到的這張《蘭亭》作品是我們能夠見到的比較早的一張作品, 這張作品帶有一些鳥瞰的角度, 從上往下, 那個時候他未必去過蘭亭, 但是對於文人而言, 去過沒去過都沒有關係, 他們心中都有一個蘭亭。 參照蘭亭序文中有關環境的記載, 加上自己的許多想像, 竹林、叢林、曲水、流觴等等都去在畫面中呈現出來。 這張《蘭亭》比較可貴的地方在於描繪了一個比較大的場景, 是傅先生所畫過的蘭亭畫作中最完整的, 人物也是最多的, 共有五十幾個人,而高士就有四十幾個,這些人物跟別的蘭亭也不一樣,大家都在曲水的旁邊,似在飲酒賦詩之後或是之前,聚成若干,三五成群地在一起交流,一些童僕伺候他們,人物神情姿態非常豐富,總體上看,熱鬧的場面中有一份清幽,後面的高山用的是他所慣用的亂麻皴,非常簡略的幾筆就勾畫了蘭亭的水榭、亭閣,畫面看上去非常飽滿。

《蘭亭雅集圖》局部四

從技法上而言,這樣的章法也是不容易控製的。但對傅抱石先生來講,舉重若輕,這一組組的人物,他用叢林、遠山加上曲水青松構成一個環境,人物則用帶有行草書性質的遊絲描寫其大意,這是傅抱石先生的特點,行筆非常自由圓轉的,這種手法得自於和王羲之同一時代畫家顧愷之。傅先生用顧愷之的遊絲描來表現王羲之這批文人參與的蘭亭雅集,很有意義。這件《蘭亭》的確稱得上是傅抱石最為用心去畫的一張特別的畫作,讓一千七百多年前的“蘭亭”景象再次生動呈現在今人的眼前。

Lot 2652

傅抱石 湘夫人

1961年作

立軸 設色紙本

86×47 cm 約3.6平尺

題識: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一九六一年大暑金陵並記,傅抱石。

印文:抱石私印、往往醉後

展覽:

1.“其命唯新·紀念傅抱石誕辰100周年民間珍藏傅抱石作品展”,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江蘇人民政府聯合主辦,江蘇省美術館,2004年8月25日—9月6日。

2.“紀念傅抱石誕辰105周年收藏展”,保利藝術博物館,2009年10月。

3.“新加坡秋齋藏畫展”,保利藝術博物館,2010年4月。

著錄:

1.《其命唯新·紀念傅抱石誕辰100周年民間珍藏傅抱石作品集》,第90頁,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江蘇省人民府聯合出版,2004年。

2.《傅抱石全集》(第4集),第96-97頁,廣西美術版社,2008年。

3.2008年新華美術中心檯曆。

4.《新加坡秋齋藏畫》(卷2),第124-125頁,新華美術中心,2010年。

說明:此作原藏者是新加坡著名藏家張慶重。

RMB: 8,000,000-12,000,000

新加坡著名藏家張慶重

傅抱石先生對《湘夫人》的表現也有歷史性的風格變化,不同時期畫面人物的面孔、身姿比例都會有些許區別。四十年代,他是受到了郭沫若的影響,配合抗戰,表現愛國主義,體現屈原的愛國精神。從四十年代早期開始畫九歌中的人物,那個時候看他畫的湘夫人、湘君等人物都是面有愁容,帶著哀傷的情愫,這是和當時抗戰時期的社會環境聯繫在一起的。到了六十年代,他再畫湘夫人,時代環境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傅抱石先生把湘夫人作為一種美的象徵、作為他心目中美女女神的形象描繪,所以他儘量把湘夫人畫的豐滿、美麗。從身姿比例上來看,四十年代頭部更大一些。到六十年代後以後,湘夫人的頭部與身體的比例相對更勻稱一些,更合乎人們正常比例。這是他畫湘夫人、湘君很突出的例子,身體更豐滿、更美麗,是優美的、健康的特徵。1961年所畫的《湘夫人》,畫面許多落葉自天飄散,落在湘夫人身上,降在湘水上,這意境取自於屈原的《九歌》之《湘夫人》詩句“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非常灑落的一首詩,所以詩意和畫面相映成趣,真是非常難得。

—蕭平

《 湘夫人》局部

Lot 2626

傅抱石 洗桐圖

1943年作

立軸 設色紙本

87×60cm 約4.7平尺

題識:洗桐圖。癸未夏,製于重慶西郊。新喻傅抱石。

印文:傅、抱石長年、抱石齋

鑒藏印:雲海閣珍藏印、文基珍藏

展覽:“張宗憲珍藏中國近代書畫展覽”,2002年6月-12月,巡迴展覽於上海、香港及

臺北。

著錄:

1.《中國畫壇巨匠——傅抱石》,圖版13,臺北歷史博物館,1988年1月。

2.《名家翰墨》第十九期,第115頁,兩岸珍藏傅抱石精品特集,翰墨軒,1991年8月。

3.《名家翰墨》,第61頁,傅抱石歷史故實,翰墨軒,1995年11月。

4.《張宗憲珍藏中國近代書畫——十七家作品集》,圖版133,香港蘇富比有限公司,2002年6月。

5.《傅抱石年譜》,第65頁,葉宗鎬編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1.經郭文基、蔡辰男、張宗憲遞藏。

2.香港蘇富比2011秋lot1592

出版物封面

RMB: 10,000,000-15,000,000

《洗桐圖》是中國人物畫領域的傳統題材。“洗桐”的典故來源於“元四家”之一的倪瓚。倪瓚出身豪門,卻生性淡泊名利,常以詩畫自娛。相傳他愛潔成癖,故民間的傳說故事頗多。“洗桐”便是一則關於倪瓚“潔癖”的故事。相傳某日,好友來訪,夜深宿于倪瓚家中。晚間,倪瓚因擔心客人不潔曾多次起床查看,聽到客人咳嗽聲後更是無心睡眠,天剛亮便叫僕人四處檢查院落,看是否有客人吐痰痕跡。僕人遍尋不見,倪瓚便親自起身查找,終於在梧桐樹根部發現一處污漬,於是立刻命僕人取清水清洗整棵梧桐樹。倪瓚的潔癖表面誠其“迂”,實喻文人清高自潔。自此,“洗桐”成為文人純潔高尚潔身自好的象徵。據傳,倪瓚不僅洗桐,還曾畫有《洗桐圖》。此後,繪畫、雕刻出現了多本內容不同的《洗桐圖》,明末清初,與陳洪綬齊名的畫家崔子忠,孤高自重,凡以金帛求其詩畫者,一律拒之門外。畫風清剛絕俗,與以清高標詡的“倪迂”堪為同道,取倪雲林令僕人取水洗桐的佚事為題材,畫《雲林洗桐圖》。康熙帝也有“洗桐山房”寶璽。

《洗桐圖》局部一

傅抱石於歷史故實有“癖嗜”,他偏愛“最堪吟味或甚可紀念的故事或行為”,曾畫過《賺蘭亭》、《赤壁舟遊》、《淵明沽酒》、《竹林七賢》等多幅歷史題材作品。而對元代高士倪雲林他懷有更多的仰慕和敬重。他曾在《壬午重慶畫展自序》中說元代倪雲林的故事是畫不完的,他自號倪迂,可稱絕勝。《洗桐圖》是明以來畫家畫過的題材,我是根據他的傳記而畫的,故洗桐不用童子,而作雙環。”由此可知一九四二年十月前他已有取倪迂洗桐為題入畫。內容正是倪瓚因客人在其園中吐痰於桐樹,難忍不潔,故囑童子洗桐去穢,表面譏其“迂”,實喻文人清高自潔,這無疑是畫家當時身處環境的寫照,筆下寫此乃有感而發矣!

《洗桐圖》局部二

是作畫於一九四三年夏,用筆沉實穩重,倪瓚的造型由飄逸高士改作軀體較健碩,其寬袍闊袖,配屬僮僕由雙環轉為童子,恐怕是畫家不甘囿于單一構圖而屢作重複,故在人物與背景的描寫及佈置上,有意識地作較大的更動。這與一九四四年另本相比,足見改變幅度甚大。

若論渾厚古樸,筆墨蒼潤沉著,則為本幅細意經營而凸顯之勝處!傅氏深愔古人文思情韻,屢屢心摹手追。其作品往往能傳達出極強烈之文學意味,如歌如賦,澎湃激越,讓人留連回味,心馳神往。亦如此圖高古空靈之外所帶給我們的審美遐思,早已遠遠超乎筆墨之外。畫中人物神情、姿態非常,事實上,此幅《洗桐圖》連同傅抱石其他畫作一樣,作為中國文化的象徵、中國精神的象徵,保留了我國傳統知識份子的高潔精神和自我精神操守。

《洗桐圖》局部三

本幅最早為香港著名收藏家、“一硯齋”主人郭文基舊藏。郭氏經商,代理日本製造供漁船用的馬達。他性嗜書畫,對傅抱石的藝術創造特色及意境韻味尤為鍾愛,遂以其畫作為收藏重點。六十年代,集古齋乃中國大陸出口書畫來港的唯一管道,不少傅抱石作品即經此流出。郭文基歷年從中搜得精品頗多,他的“一硯齋”藏傅抱石精品約四十幅,一九六八年香港博物美術館舉辦大型傅抱石作品展,近半展品即選自郭氏珍藏。郭氏於八十年代病逝,遺下的傅抱石收藏引起馬來西亞、菲律賓和港臺多位大收藏家關注,經過一番爭逐,此作歸入臺北著名實業家、收藏家蔡辰男收藏,後由香港著名收藏家張宗憲遞藏,流傳有序。

Lot 2653

傅抱石 杜甫行吟圖

1964年作

立軸 設色紙本

125×38 cm 約4.3平尺

題識:新松恨不高千尺,惡竹應須斬萬竿。一九六四年四月,抱石寫工部詩意,南京記。

印文:傅、甲辰所作、往往醉後

說明:

1.《吳昌碩、齊白石、傅抱石三石書畫選集》,(臺灣國泰美術館選集第十輯),第62頁,國泰美術館,1978年。

2.《名家翰墨──兩岸珍藏傅抱石精品特集》第19頁,香港翰墨軒出版有限公司,1991年8月。

3.《名家翰墨──傅抱石/上古衣冠》第33頁,香港翰墨軒出版有限公司,1995年。

4.《傅抱石年譜》第293頁,葉宗鎬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出版物封面

RMB: 6,500,000-8,500,000

傅抱石石先生以其蒼莽縱逸的山水畫馳譽天下,開創了新金陵畫派的山水新風。他同時又是一位卓越的人物畫家,他對於人物畫的興趣,聯繫著他對於史的癖嗜。在他留下的為數可觀的人物作品中,大都是上古衣冠,如屈原、蘇軾、陶潛、王羲之、李白、杜甫、蘇軾、岳飛、文天祥直至石濤。他不是單一地為他們造像,他是在揣摩、想像他心目中崇仰的偶像,力求精神的貫通。他們是久遠歷史中的人物,是中華民族精神、智能、氣概和風骨的代表。

《杜甫行吟圖》局部一

詩聖杜甫(712-770)一生大部落魄,故於民間疾苦有深切的瞭解,對豪門權貴深惡痛絕。詩風沉鬱而蒼涼,有“詩史”之稱。抱石先生有感于此,在1959年應成都杜甫草堂之約作杜甫像時,便選擇了杜氏“新松恨不高千尺,惡竹應須斬萬竿”的詩句作題,反映了詩人愛恨分明的高尚氣格。五年之後的1964年,傅先生以同一選題,先後畫了若干杜甫像,該圖便是其中之一。圖寫詩人袖手立于新松林中,翹首仰視,眉宇間透出無限的希冀與期盼。窄長的條幅中,松林挺立,勁鋒直上,造成了高聳勃鬱的氣勢,這正是詩人所期待的。作者寫詩意,僅取首句之松,而不畫一筆竹,這一割捨,用的正好、正妙!

《杜甫行吟圖》局部二

抱石先生筆下的上古衣冠,既具顧愷之的高古,又有張大風的超逸,更多的則是他自己的變化與生髮。試看圖中杜甫微微仰起的臉面,那眉宇間的精心鉤劃,含有多少深情?那髭須上的著意暈染,仿佛可感詩人的鼻息呢!點點細節無不反映著抱石先生藝術的高妙。

——蕭平

Lot 2625

傅抱石 二湘圖

1961年作

扇面 設色紙本

19×50 cm 約0.9平尺

題識:二湘。振庭同志教正,一九六一年六月,抱石持贈于長春。

印文:可染、傅

說明:上款人宋振庭(1921-1985),1937年入延安抗大學習。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延安馬列學院哲學研究室研究員,華北聯合大學哲學教研室主任,中共延吉市委、延吉縣委書記。建國後,歷任吉林省政論文化處處長,中共吉林省委文教部、宣傳部部長,中共中央黨校教育長、教授、顧問,是中共十二大代表、第六屆全國政協委。1950年開始發表作品。1958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RMB: 1,600,000-2,000,000

《二湘圖》局部

湘君和湘夫人是傳說中帝堯的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她倆都嫁給舜,姐姐是正妃,稱君;妹妹為二妃,稱夫人。舜南行巡狩,不幸崩於蒼梧九嶷,二妃追隨不及,聞之慟哭不已,灑淚染竹成斑。由於深痛的思念,不久,二妃死于江湘之間,葬於洞庭之山,遂成湘水之神。此作創作於1961年,是年夏天,傅抱石與關山月在北京合作完成《江山如此多嬌》之後,結伴作東北寫生之遊。此畫正是東北之游期間特意為宋振庭作畫題贈。傅抱石所畫二湘形象古樸典雅,面相豐滿美麗,表情沉毅而略帶憂傷,特別是眼神的描繪,用筆輕快,先以淡墨輕塗,再以很少的濃墨稍加勾勒,給人以明亮晶瑩、顧盼生動、嫵媚而又深邃的感覺。再加姿勢靈動,線條飛舞,更是惟妙惟肖,飄飄欲仙。

上款人照片

宋振庭興趣廣泛,博覽群書,是當時黨內少有的學者型領導。他為人熱情,誠懇厚道,喜歡與畫家、收藏家交朋友,在文化界口碑極佳。 1961年夏天,畫家傅抱石與朋友到東北寫生。宋振庭盡地主之誼,接待了他們,從此與傅抱石相識。此後數天,宋振庭與傅抱石多次暢談,他對傅抱石的畫做了一針見血的評論。傅抱石聽了,整衣鞠躬,說:“你是我的老師”。他倆成了一見如故的朋友。傅抱石激動之下,一口氣畫了兩幅畫,送給他。傅抱石走後,對家人說:“沒想到,東北竟然有這樣的人物!”

Lot 2651

傅抱石 臥船觀雁

1962年作

立軸 設色紙本

42×68 cm 約2.6平尺

題識:壬寅秋月,抱石作。

印文:傅、往往醉後、壬寅

展覽:“今日之中國畫”,英國倫敦,錫蘭茶展覽中心,Collet’s Chinese Gallery 主辦,1964年4月21日-5月1日。

著錄:

1.《今日之中國畫》,展品編號20,英國,Collet’s Chinese Gallery,1964年。

2.《三聯生活週刊》2012年第7期,第104頁,三聯書店編輯出版,2012年2月20日。

說明:奧利弗·普利舊藏。奧利弗·普利(1936-2005年),牛津大學阿什莫爾博物館東部藝術系高級策展人,牛津大學東方藝術讀本。他的研究集中在16世紀末20世紀初的日本的出口藝術以及它們在歐洲的影響。他的著作包括《中國風格》。《東方風格對西方藝術和裝飾的影響》(1977);《宮殿瓷器》。《日本在歐洲的時尚1650-1750》(共同作者,1990年);《日本早期瓷器窯》(1996年);《日本折疊屏的藝術》(1997年);《日本出口瓷器》。《阿什莫爾博物館藏品目錄》,牛津(2003年)和日本出口漆器1580-1850(2005年)

RMB: 2,800,000-4,000,000

Collet’s Chinese Gallery

《臥船觀雁》作於1962年,抱石先生繪畫的黃金階段,但是抱石先生的藝術生命恰如春日的櫻花一般,在枝頭最燦爛的時候凋謝,因此傅抱石此一時期的畫作可以說是妙跡難求。因為62年左右,抱石先生因病臂廢畫,在藝術水準極高的時期不能執筆,創作量因病急劇減少,令人扼腕嘆惜。三年之後,抱石先生便駕鶴西遊,想再求一幀《臥船觀雁》勝跡,恐是無能,由是益顯畫作之珍貴。這亦是收藏傅抱石的行家格外看重抱石先生此一時期作品的原因,物以稀為貴,因為珍稀所以更加寶貴。

《臥船觀雁》局部一

傅抱石的繪畫古意盎然,這和他的導師金原省吾有巨大的關係,傅抱石留學日本的時候,曾經拜在學者金原省吾的門下,並翻譯了金原省吾的《唐代之繪畫》和《宋代之繪畫》,向中國人介紹日本學者對中國繪畫的理解。金原省吾何許人也,乃是日本史學界之泰斗,學養豐富,著述嚴謹。傅抱石先生的繪畫理念和對文化、繪畫的理解,都受到這位老先生的影響。所以說,要讀懂傅抱石的畫,可以觀瞻金原省吾先生的思想,亦要翻一翻抱石先生翻譯的金原省吾先生的著述。像如《臥船觀雁》這種以古代高士為創作題材的繪畫,可以說是完全從傅抱石的精神境界裡走出來的,一筆一墨都沾染著傅抱石對高士的理解和把握。大雁在古人的精神生活裡是具有特殊意義的載體,聽到雁鳴,高士的心境就會悲戚起來,如同抱石先生筆下漫天的陣雲。而寥廓的江天令高士的情緒陷入無法抑制的愁意之中,筆者竊以為,觀雁有幾個絕佳的場所,第一境界是在秋江之上,離夢漸遠漸無窮;第二境界是在雁蕩山,在充滿詩意的名字和情境中獨自懷想;第三境界是在雁門關,對著夕陽殘照,孤雁長嘶,感受人生的哲理。孟秋是寒蟬的,季秋是霜降的,只有仲秋是大雁的,古人的大雁情節亦在這一時刻奔湧而出,成詩入畫。

《臥船觀雁》局部二

抱石先生描繪的乃是觀雁的一重境界,漸行漸杳的雁群在高士的心目中滲入了別離、哀愁、懷古、蕭索、傷感、沈穩、思念等種種情愫,無雁不秋,有了大雁的點綴,唐詩和宋畫中的秋天,才算真正的鮮活起來。寥廓江天之上,白衣勝雪的高士正在臥船觀雁,實際上,那是抱石先生在描繪自己的世界。那麼切入到抱石先生的精神世界裡,觀雁的佳處,不在江上,不在雁蕩山,亦不在雁門關,而是在畫者的心裡。

共有五十幾個人,而高士就有四十幾個,這些人物跟別的蘭亭也不一樣,大家都在曲水的旁邊,似在飲酒賦詩之後或是之前,聚成若干,三五成群地在一起交流,一些童僕伺候他們,人物神情姿態非常豐富,總體上看,熱鬧的場面中有一份清幽,後面的高山用的是他所慣用的亂麻皴,非常簡略的幾筆就勾畫了蘭亭的水榭、亭閣,畫面看上去非常飽滿。

《蘭亭雅集圖》局部四

從技法上而言,這樣的章法也是不容易控製的。但對傅抱石先生來講,舉重若輕,這一組組的人物,他用叢林、遠山加上曲水青松構成一個環境,人物則用帶有行草書性質的遊絲描寫其大意,這是傅抱石先生的特點,行筆非常自由圓轉的,這種手法得自於和王羲之同一時代畫家顧愷之。傅先生用顧愷之的遊絲描來表現王羲之這批文人參與的蘭亭雅集,很有意義。這件《蘭亭》的確稱得上是傅抱石最為用心去畫的一張特別的畫作,讓一千七百多年前的“蘭亭”景象再次生動呈現在今人的眼前。

Lot 2652

傅抱石 湘夫人

1961年作

立軸 設色紙本

86×47 cm 約3.6平尺

題識: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一九六一年大暑金陵並記,傅抱石。

印文:抱石私印、往往醉後

展覽:

1.“其命唯新·紀念傅抱石誕辰100周年民間珍藏傅抱石作品展”,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江蘇人民政府聯合主辦,江蘇省美術館,2004年8月25日—9月6日。

2.“紀念傅抱石誕辰105周年收藏展”,保利藝術博物館,2009年10月。

3.“新加坡秋齋藏畫展”,保利藝術博物館,2010年4月。

著錄:

1.《其命唯新·紀念傅抱石誕辰100周年民間珍藏傅抱石作品集》,第90頁,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江蘇省人民府聯合出版,2004年。

2.《傅抱石全集》(第4集),第96-97頁,廣西美術版社,2008年。

3.2008年新華美術中心檯曆。

4.《新加坡秋齋藏畫》(卷2),第124-125頁,新華美術中心,2010年。

說明:此作原藏者是新加坡著名藏家張慶重。

RMB: 8,000,000-12,000,000

新加坡著名藏家張慶重

傅抱石先生對《湘夫人》的表現也有歷史性的風格變化,不同時期畫面人物的面孔、身姿比例都會有些許區別。四十年代,他是受到了郭沫若的影響,配合抗戰,表現愛國主義,體現屈原的愛國精神。從四十年代早期開始畫九歌中的人物,那個時候看他畫的湘夫人、湘君等人物都是面有愁容,帶著哀傷的情愫,這是和當時抗戰時期的社會環境聯繫在一起的。到了六十年代,他再畫湘夫人,時代環境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傅抱石先生把湘夫人作為一種美的象徵、作為他心目中美女女神的形象描繪,所以他儘量把湘夫人畫的豐滿、美麗。從身姿比例上來看,四十年代頭部更大一些。到六十年代後以後,湘夫人的頭部與身體的比例相對更勻稱一些,更合乎人們正常比例。這是他畫湘夫人、湘君很突出的例子,身體更豐滿、更美麗,是優美的、健康的特徵。1961年所畫的《湘夫人》,畫面許多落葉自天飄散,落在湘夫人身上,降在湘水上,這意境取自於屈原的《九歌》之《湘夫人》詩句“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非常灑落的一首詩,所以詩意和畫面相映成趣,真是非常難得。

—蕭平

《 湘夫人》局部

Lot 2626

傅抱石 洗桐圖

1943年作

立軸 設色紙本

87×60cm 約4.7平尺

題識:洗桐圖。癸未夏,製于重慶西郊。新喻傅抱石。

印文:傅、抱石長年、抱石齋

鑒藏印:雲海閣珍藏印、文基珍藏

展覽:“張宗憲珍藏中國近代書畫展覽”,2002年6月-12月,巡迴展覽於上海、香港及

臺北。

著錄:

1.《中國畫壇巨匠——傅抱石》,圖版13,臺北歷史博物館,1988年1月。

2.《名家翰墨》第十九期,第115頁,兩岸珍藏傅抱石精品特集,翰墨軒,1991年8月。

3.《名家翰墨》,第61頁,傅抱石歷史故實,翰墨軒,1995年11月。

4.《張宗憲珍藏中國近代書畫——十七家作品集》,圖版133,香港蘇富比有限公司,2002年6月。

5.《傅抱石年譜》,第65頁,葉宗鎬編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1.經郭文基、蔡辰男、張宗憲遞藏。

2.香港蘇富比2011秋lot1592

出版物封面

RMB: 10,000,000-15,000,000

《洗桐圖》是中國人物畫領域的傳統題材。“洗桐”的典故來源於“元四家”之一的倪瓚。倪瓚出身豪門,卻生性淡泊名利,常以詩畫自娛。相傳他愛潔成癖,故民間的傳說故事頗多。“洗桐”便是一則關於倪瓚“潔癖”的故事。相傳某日,好友來訪,夜深宿于倪瓚家中。晚間,倪瓚因擔心客人不潔曾多次起床查看,聽到客人咳嗽聲後更是無心睡眠,天剛亮便叫僕人四處檢查院落,看是否有客人吐痰痕跡。僕人遍尋不見,倪瓚便親自起身查找,終於在梧桐樹根部發現一處污漬,於是立刻命僕人取清水清洗整棵梧桐樹。倪瓚的潔癖表面誠其“迂”,實喻文人清高自潔。自此,“洗桐”成為文人純潔高尚潔身自好的象徵。據傳,倪瓚不僅洗桐,還曾畫有《洗桐圖》。此後,繪畫、雕刻出現了多本內容不同的《洗桐圖》,明末清初,與陳洪綬齊名的畫家崔子忠,孤高自重,凡以金帛求其詩畫者,一律拒之門外。畫風清剛絕俗,與以清高標詡的“倪迂”堪為同道,取倪雲林令僕人取水洗桐的佚事為題材,畫《雲林洗桐圖》。康熙帝也有“洗桐山房”寶璽。

《洗桐圖》局部一

傅抱石於歷史故實有“癖嗜”,他偏愛“最堪吟味或甚可紀念的故事或行為”,曾畫過《賺蘭亭》、《赤壁舟遊》、《淵明沽酒》、《竹林七賢》等多幅歷史題材作品。而對元代高士倪雲林他懷有更多的仰慕和敬重。他曾在《壬午重慶畫展自序》中說元代倪雲林的故事是畫不完的,他自號倪迂,可稱絕勝。《洗桐圖》是明以來畫家畫過的題材,我是根據他的傳記而畫的,故洗桐不用童子,而作雙環。”由此可知一九四二年十月前他已有取倪迂洗桐為題入畫。內容正是倪瓚因客人在其園中吐痰於桐樹,難忍不潔,故囑童子洗桐去穢,表面譏其“迂”,實喻文人清高自潔,這無疑是畫家當時身處環境的寫照,筆下寫此乃有感而發矣!

《洗桐圖》局部二

是作畫於一九四三年夏,用筆沉實穩重,倪瓚的造型由飄逸高士改作軀體較健碩,其寬袍闊袖,配屬僮僕由雙環轉為童子,恐怕是畫家不甘囿于單一構圖而屢作重複,故在人物與背景的描寫及佈置上,有意識地作較大的更動。這與一九四四年另本相比,足見改變幅度甚大。

若論渾厚古樸,筆墨蒼潤沉著,則為本幅細意經營而凸顯之勝處!傅氏深愔古人文思情韻,屢屢心摹手追。其作品往往能傳達出極強烈之文學意味,如歌如賦,澎湃激越,讓人留連回味,心馳神往。亦如此圖高古空靈之外所帶給我們的審美遐思,早已遠遠超乎筆墨之外。畫中人物神情、姿態非常,事實上,此幅《洗桐圖》連同傅抱石其他畫作一樣,作為中國文化的象徵、中國精神的象徵,保留了我國傳統知識份子的高潔精神和自我精神操守。

《洗桐圖》局部三

本幅最早為香港著名收藏家、“一硯齋”主人郭文基舊藏。郭氏經商,代理日本製造供漁船用的馬達。他性嗜書畫,對傅抱石的藝術創造特色及意境韻味尤為鍾愛,遂以其畫作為收藏重點。六十年代,集古齋乃中國大陸出口書畫來港的唯一管道,不少傅抱石作品即經此流出。郭文基歷年從中搜得精品頗多,他的“一硯齋”藏傅抱石精品約四十幅,一九六八年香港博物美術館舉辦大型傅抱石作品展,近半展品即選自郭氏珍藏。郭氏於八十年代病逝,遺下的傅抱石收藏引起馬來西亞、菲律賓和港臺多位大收藏家關注,經過一番爭逐,此作歸入臺北著名實業家、收藏家蔡辰男收藏,後由香港著名收藏家張宗憲遞藏,流傳有序。

Lot 2653

傅抱石 杜甫行吟圖

1964年作

立軸 設色紙本

125×38 cm 約4.3平尺

題識:新松恨不高千尺,惡竹應須斬萬竿。一九六四年四月,抱石寫工部詩意,南京記。

印文:傅、甲辰所作、往往醉後

說明:

1.《吳昌碩、齊白石、傅抱石三石書畫選集》,(臺灣國泰美術館選集第十輯),第62頁,國泰美術館,1978年。

2.《名家翰墨──兩岸珍藏傅抱石精品特集》第19頁,香港翰墨軒出版有限公司,1991年8月。

3.《名家翰墨──傅抱石/上古衣冠》第33頁,香港翰墨軒出版有限公司,1995年。

4.《傅抱石年譜》第293頁,葉宗鎬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出版物封面

RMB: 6,500,000-8,500,000

傅抱石石先生以其蒼莽縱逸的山水畫馳譽天下,開創了新金陵畫派的山水新風。他同時又是一位卓越的人物畫家,他對於人物畫的興趣,聯繫著他對於史的癖嗜。在他留下的為數可觀的人物作品中,大都是上古衣冠,如屈原、蘇軾、陶潛、王羲之、李白、杜甫、蘇軾、岳飛、文天祥直至石濤。他不是單一地為他們造像,他是在揣摩、想像他心目中崇仰的偶像,力求精神的貫通。他們是久遠歷史中的人物,是中華民族精神、智能、氣概和風骨的代表。

《杜甫行吟圖》局部一

詩聖杜甫(712-770)一生大部落魄,故於民間疾苦有深切的瞭解,對豪門權貴深惡痛絕。詩風沉鬱而蒼涼,有“詩史”之稱。抱石先生有感于此,在1959年應成都杜甫草堂之約作杜甫像時,便選擇了杜氏“新松恨不高千尺,惡竹應須斬萬竿”的詩句作題,反映了詩人愛恨分明的高尚氣格。五年之後的1964年,傅先生以同一選題,先後畫了若干杜甫像,該圖便是其中之一。圖寫詩人袖手立于新松林中,翹首仰視,眉宇間透出無限的希冀與期盼。窄長的條幅中,松林挺立,勁鋒直上,造成了高聳勃鬱的氣勢,這正是詩人所期待的。作者寫詩意,僅取首句之松,而不畫一筆竹,這一割捨,用的正好、正妙!

《杜甫行吟圖》局部二

抱石先生筆下的上古衣冠,既具顧愷之的高古,又有張大風的超逸,更多的則是他自己的變化與生髮。試看圖中杜甫微微仰起的臉面,那眉宇間的精心鉤劃,含有多少深情?那髭須上的著意暈染,仿佛可感詩人的鼻息呢!點點細節無不反映著抱石先生藝術的高妙。

——蕭平

Lot 2625

傅抱石 二湘圖

1961年作

扇面 設色紙本

19×50 cm 約0.9平尺

題識:二湘。振庭同志教正,一九六一年六月,抱石持贈于長春。

印文:可染、傅

說明:上款人宋振庭(1921-1985),1937年入延安抗大學習。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延安馬列學院哲學研究室研究員,華北聯合大學哲學教研室主任,中共延吉市委、延吉縣委書記。建國後,歷任吉林省政論文化處處長,中共吉林省委文教部、宣傳部部長,中共中央黨校教育長、教授、顧問,是中共十二大代表、第六屆全國政協委。1950年開始發表作品。1958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RMB: 1,600,000-2,000,000

《二湘圖》局部

湘君和湘夫人是傳說中帝堯的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她倆都嫁給舜,姐姐是正妃,稱君;妹妹為二妃,稱夫人。舜南行巡狩,不幸崩於蒼梧九嶷,二妃追隨不及,聞之慟哭不已,灑淚染竹成斑。由於深痛的思念,不久,二妃死于江湘之間,葬於洞庭之山,遂成湘水之神。此作創作於1961年,是年夏天,傅抱石與關山月在北京合作完成《江山如此多嬌》之後,結伴作東北寫生之遊。此畫正是東北之游期間特意為宋振庭作畫題贈。傅抱石所畫二湘形象古樸典雅,面相豐滿美麗,表情沉毅而略帶憂傷,特別是眼神的描繪,用筆輕快,先以淡墨輕塗,再以很少的濃墨稍加勾勒,給人以明亮晶瑩、顧盼生動、嫵媚而又深邃的感覺。再加姿勢靈動,線條飛舞,更是惟妙惟肖,飄飄欲仙。

上款人照片

宋振庭興趣廣泛,博覽群書,是當時黨內少有的學者型領導。他為人熱情,誠懇厚道,喜歡與畫家、收藏家交朋友,在文化界口碑極佳。 1961年夏天,畫家傅抱石與朋友到東北寫生。宋振庭盡地主之誼,接待了他們,從此與傅抱石相識。此後數天,宋振庭與傅抱石多次暢談,他對傅抱石的畫做了一針見血的評論。傅抱石聽了,整衣鞠躬,說:“你是我的老師”。他倆成了一見如故的朋友。傅抱石激動之下,一口氣畫了兩幅畫,送給他。傅抱石走後,對家人說:“沒想到,東北竟然有這樣的人物!”

Lot 2651

傅抱石 臥船觀雁

1962年作

立軸 設色紙本

42×68 cm 約2.6平尺

題識:壬寅秋月,抱石作。

印文:傅、往往醉後、壬寅

展覽:“今日之中國畫”,英國倫敦,錫蘭茶展覽中心,Collet’s Chinese Gallery 主辦,1964年4月21日-5月1日。

著錄:

1.《今日之中國畫》,展品編號20,英國,Collet’s Chinese Gallery,1964年。

2.《三聯生活週刊》2012年第7期,第104頁,三聯書店編輯出版,2012年2月20日。

說明:奧利弗·普利舊藏。奧利弗·普利(1936-2005年),牛津大學阿什莫爾博物館東部藝術系高級策展人,牛津大學東方藝術讀本。他的研究集中在16世紀末20世紀初的日本的出口藝術以及它們在歐洲的影響。他的著作包括《中國風格》。《東方風格對西方藝術和裝飾的影響》(1977);《宮殿瓷器》。《日本在歐洲的時尚1650-1750》(共同作者,1990年);《日本早期瓷器窯》(1996年);《日本折疊屏的藝術》(1997年);《日本出口瓷器》。《阿什莫爾博物館藏品目錄》,牛津(2003年)和日本出口漆器1580-1850(2005年)

RMB: 2,800,000-4,000,000

Collet’s Chinese Gallery

《臥船觀雁》作於1962年,抱石先生繪畫的黃金階段,但是抱石先生的藝術生命恰如春日的櫻花一般,在枝頭最燦爛的時候凋謝,因此傅抱石此一時期的畫作可以說是妙跡難求。因為62年左右,抱石先生因病臂廢畫,在藝術水準極高的時期不能執筆,創作量因病急劇減少,令人扼腕嘆惜。三年之後,抱石先生便駕鶴西遊,想再求一幀《臥船觀雁》勝跡,恐是無能,由是益顯畫作之珍貴。這亦是收藏傅抱石的行家格外看重抱石先生此一時期作品的原因,物以稀為貴,因為珍稀所以更加寶貴。

《臥船觀雁》局部一

傅抱石的繪畫古意盎然,這和他的導師金原省吾有巨大的關係,傅抱石留學日本的時候,曾經拜在學者金原省吾的門下,並翻譯了金原省吾的《唐代之繪畫》和《宋代之繪畫》,向中國人介紹日本學者對中國繪畫的理解。金原省吾何許人也,乃是日本史學界之泰斗,學養豐富,著述嚴謹。傅抱石先生的繪畫理念和對文化、繪畫的理解,都受到這位老先生的影響。所以說,要讀懂傅抱石的畫,可以觀瞻金原省吾先生的思想,亦要翻一翻抱石先生翻譯的金原省吾先生的著述。像如《臥船觀雁》這種以古代高士為創作題材的繪畫,可以說是完全從傅抱石的精神境界裡走出來的,一筆一墨都沾染著傅抱石對高士的理解和把握。大雁在古人的精神生活裡是具有特殊意義的載體,聽到雁鳴,高士的心境就會悲戚起來,如同抱石先生筆下漫天的陣雲。而寥廓的江天令高士的情緒陷入無法抑制的愁意之中,筆者竊以為,觀雁有幾個絕佳的場所,第一境界是在秋江之上,離夢漸遠漸無窮;第二境界是在雁蕩山,在充滿詩意的名字和情境中獨自懷想;第三境界是在雁門關,對著夕陽殘照,孤雁長嘶,感受人生的哲理。孟秋是寒蟬的,季秋是霜降的,只有仲秋是大雁的,古人的大雁情節亦在這一時刻奔湧而出,成詩入畫。

《臥船觀雁》局部二

抱石先生描繪的乃是觀雁的一重境界,漸行漸杳的雁群在高士的心目中滲入了別離、哀愁、懷古、蕭索、傷感、沈穩、思念等種種情愫,無雁不秋,有了大雁的點綴,唐詩和宋畫中的秋天,才算真正的鮮活起來。寥廓江天之上,白衣勝雪的高士正在臥船觀雁,實際上,那是抱石先生在描繪自己的世界。那麼切入到抱石先生的精神世界裡,觀雁的佳處,不在江上,不在雁蕩山,亦不在雁門關,而是在畫者的心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