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匠心之道“守破離”

一部《戰爭與和平》, 草嬰翻譯了6年。 他一生追求像原著一樣的藝術標準, 翻譯作品始終遵從六道工序:研讀原著、譯文、讀譯文、請人朗讀、交編審、打磨求“神韻”。 連環畫泰斗賀友直的作品被稱為“把故事畫活了”, 生前卻自稱是個“大匠人”, “蝸居”鬧市數十年, 每日揮毫不止, 在中國傳統線描中融入西畫寫實造型方法, 將線描藝術推向高峰。 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特點, 就是獨具匠心, 終而造詣精深, 成其大器。

匠心之道, 看似無著處, 實則有跡可循。 有一本叫《匠人精神》的書, 這樣講成為一流工匠的“守破離”:跟著師傅修業謂之“守”,

在傳承中加入自己想法謂之“破”, 開創自己新境界謂之“離”。 由此我們也可以引申為各行業的匠心之道:守, 以理想為基, 久久為功而不改初衷, 精益求精而臻於至善;破, 以思考為底, 無思考則無變化, 無變化則始終是老樣子, 學而思才能“芳林新葉催陳葉”;離, 以創新為核, 有非同尋常的構想, 方能“人無我有, 人有我強”。 草嬰、賀友直等的藝術造詣, 可說是對此的生動詮釋。 善於“守破離”, 何愁不能有所創造, 有所成就?

守, 意味著長久等待和超常吃苦。 當年, 法拉第要弟子每天記錄實驗結果, 弟子覺得這事枯燥乏味沒意義, 不久就走了。 後來, 法拉第因電磁學方面的重大發現而獲得殊榮, 面對一事無成又找上門來的弟子, 他說自己不過是把弟子認為沒意義的事堅持了10年,

在記下數千個“NO”之後, 終於寫下了一個“YES”。 今天, 有的研究者缺少坐“十年冷板凳”的決心和毅力, 耐不了寂寞, 穩不住心神。 有的人在立項資助“誘惑”下, 頻繁轉換科研“頻道”, 甲地優惠到甲地, 乙地優惠又跑回乙地。 心上長草“守不住”, 飄移不定, 又如何能把一件事幹到極致?

破, 意味著在突破和完善中超越。 齊白石說:“學我者生, 似我者死。 ”這是要後人不能止步于臨摹, 而要學其神韻善突破。 一種現象存在已久, 學某某而安於做“小某某”或“小小某某”。 如同“受過訓練的跳蚤”, 即使蓋板已拿掉, 也不會越過原有高度。 沒有“破”, “守”則成墨守成規, “離”則無從談起。 沒有最好, 只有更好。 前人技藝再高, 也終究有局限性。

小疑小進, 大疑大進。 揚前人所長而補其短, 方能在推陳出新中別開生面。

離, 意味著在顛覆成見中尋求新發現。 當年, 女科學家麥克林托克發現“跳躍基因”。 因其“離經叛道”, 同行罵她瘋了。 多年後, 其成果才得到承認, 她也因此獲諾貝爾獎。 “破”屬於推陳出新, 是橫向進步;“離”屬於顛覆性創新, 是縱向進步。 歷史的高峰永無止境, “不日新者必日退”。 多些顛覆性創新, 才會有一個又一個“山外山、峰有峰”。 對新發現應先察而勿先罵, 寬容“離經叛道”, 激勵“異想天開”, 為顛覆性創新批量出現營造優良土壤。

“技可進乎道, 藝可通乎神。 ”匠心是精雕細刻和精益求精之心, 是追求卓越不斷超越之心, 是破除成見不斷創新之心。 匠心之道貴在“守破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