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散文:消失的潭

文/李海燕

【作者簡介】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佈】

三十年前, 村裡發生一件駭人聽聞的事件:一個已婚婦女和一個未婚男青年雙雙投潭自盡。 據說, 潭很深, 有十幾米, 潭的名字在當地人稱之為“針車潭”。 村裡的人很少去光顧它, 聽說水性在村裡居一從南洋回來的外公曾去潭裡游泳, 外公會鳧水而且會武功。

潭離村子的中心地帶不遠, 潭的旁邊是一大片葳蕤的樹林。 茂密的灌木叢, 有幾株上百年的樟樹, 還有毛栗子樹、柿子樹等。 村裡老一輩人也說不出那幾株具體樹齡, 也說不出是鳥兒啄落了樹籽在那生根發芽還是由某某人種植的。

可是那一大片樹林裡卻藏著許多令村裡的野孩子聚集的理由, 儘管那裡也有幾座墳墓, 但茂密的灌木叢裡卻有著四季分明的野果。 儘管那些尖銳的蒺藜常常劃傷孩子黧黑的皮膚, 勾破孩子的衣服, 但四季分明的野果卻誘惑著村裡的孩子。

春天的茅莓, 我們也稱“蛇莓”、“紅泡”, 據說那是蛇最喜歡吃的水果, 汁多味酸甜, 還有梨頭草, 摘下葉子吃, 酸酸的, 大人還把葉子揉爛, 用來消炎, 治無名腫毒;夏天的楊頭蔓, 常常吃得滿嘴烏黑;秋天的野柿子, 往往還沒有熟透就被野孩子們爬上樹摘個精光, 把野柿子摘下來, 帶回家放米里或稻穀裡漚幾天再吃, 不熟的野柿子太麻口, 沒辦法吃;還有毛栗子,

生吃也可以, 甜甜的脆脆的;冬天的金櫻子, 全身長滿著刺, 還有菝葜, 味澀微甜;還有地茄子, 吃得滿嘴滿牙黑黑的。

那一大片樹林是村裡野孩子的兒童樂園, 但自從那對男女在潭裡殉情之後, 膽小的孩子便不敢去了, 膽大的孩子告訴膽小的孩子, 說見過“鬼火”, 長大後才懂得那是“磷火”。 膽大的孩子佔據著那一大片樹林, 掏鳥蛋、挖蚯蚓、挖草根, 吃著一年四季分明的野果。

據說在潭裡殉情的男女是同個村的, 而且同住在一座老房子裡。 八十年代末, 村裡大部分都是土牆黑瓦, 並沾親帶故地同住在低矮破敗的瓦房。 據說已婚婦女未生養育過孩子, 與未婚男青年產生愛意後, 又不敢公然在一起。 那年代, 離婚率應該是頗低的,

婚外情是一件丟人現眼、難以啟齒、不光彩的事, 而且又同村同座老厝。

據說, 那男青年有較好的水性, 投潭時, 已婚婦女要求雙雙把手綁在一起。 後來, 村裡有人臆測, 已婚婦女和未婚男青年的婚外情被識破後, 沒臉呆在村裡, 只好雙雙投潭自盡, 以表示他們對愛情的忠貞;也有人說他們傻, 為何不私奔, 年紀輕輕投潭自盡把苦痛留給雙方的父母;也有人像福爾摩斯偵探揣摩, 雙方會不會被謀害, 然後製造投潭自盡的假像。 眾說紛紜, 在當時, 村裡人的日子還窮困、落後。 但是那畢竟也是一件令雙方父母覺得丟臉的事, 各自只好捂著各自的傷痛, 誰也沒辦法去追究, 事件不了了之, 只留給活著的人幹完農活後的閒談, 也令村裡的野孩子毛骨悚然的事件。

N年後, 潭連同那一大片葳蕤的樹林消失了。 那一大片樹林地被村裡一個賺得盆滿缽滿資產過億的有錢人買走並建了幾幢非常醒目的別墅。 村裡大部分頹廢的老房子也消失了, 一股新農村建設之風席捲了村莊, 村莊也似乎在短短的幾年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人們的物質生活瞬間富裕起來了。 低矮的老房子不見了, 一座座自建的鋼筋水泥樓房在村莊成排而起。 村子再也聞不到稻香, 見不到黃澄澄的稻穗;聽不到牛羊哞哞咩咩的叫聲。 村莊沒有了踅來踅去豐收的風, 也就沒有了春種夏長秋收冬藏的恬淡的生活, 村民沒有了一年算計收成的那份踏實的心情, 也沒有了稻穀與脫粒機的親吻聲。

那條經過的廈沙高速公路橫亙在村莊, 村民的樓房與樓房對峙著。 再也見不到村民拉農作物的板車歪歪斜斜地走在泥濘的鄉村小道上, 將坑坑窪窪的路面攆出深深淺淺的車轍印, 再也見不到清澈的溪水跳躍地奔向他處, 魚兒在黃昏時吐著泡泡;再也不見村民扛著犁鏵, 卷著褲腳, 泥巴裹滿雙腳, 踏著夕陽的餘暉, 牽著老黃牛, 老黃牛緩緩邊嚼著乾枯的稻草, 邊甩著背上的牛虻, 與主人慢悠悠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再也見不到村裡的捕漁人劃著竹排, 竹篙一深一淺地落在水底, 竹排上站立著鸕鷀, 捕漁人輕而易舉地從鸕鷀的嘴裡擠出魚兒, 美美地放進魚簍裡, 那種美好的景象只能停留在腦海裡。

而今,村裡上了年紀的人每個月領著政府發放的失地農民補貼還有新農保,在村裡那座嶄新的老人活動中心看看報紙、嘮嘮嗑,在活動場所打打門球、跳跳廣場舞,安逸地過著餘生。

村民曾經耕種的田地連同那口潭一起消失了,村民的田地被徵用,彭村水庫移民安置房在村莊成幢建起。政府又下撥了一筆不小的資金,繞著村莊的四周築起了防洪堤岸。某天,我沿著村裡還未築好的防洪堤岸轉了一圈,那潭曾經的位置也在我的腳下,那曾經令童年的我驚悚的潭怎會被夷為平地呢?勾機、挖掘機沿著幾公里長的防洪堤岸在忙碌著,村裡人沒了土地之後,家家戶戶都有了小車,日子似乎比從前更加潤實了。

(圖片來自於網路)

點贊和分享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

投稿郵箱:125926681@qq.com

顧問:朱鷹、鄒開歧

主編:姚小紅

編輯:洪與、鄒舟、楊玲、大煙

而今,村裡上了年紀的人每個月領著政府發放的失地農民補貼還有新農保,在村裡那座嶄新的老人活動中心看看報紙、嘮嘮嗑,在活動場所打打門球、跳跳廣場舞,安逸地過著餘生。

村民曾經耕種的田地連同那口潭一起消失了,村民的田地被徵用,彭村水庫移民安置房在村莊成幢建起。政府又下撥了一筆不小的資金,繞著村莊的四周築起了防洪堤岸。某天,我沿著村裡還未築好的防洪堤岸轉了一圈,那潭曾經的位置也在我的腳下,那曾經令童年的我驚悚的潭怎會被夷為平地呢?勾機、挖掘機沿著幾公里長的防洪堤岸在忙碌著,村裡人沒了土地之後,家家戶戶都有了小車,日子似乎比從前更加潤實了。

(圖片來自於網路)

點贊和分享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

投稿郵箱:125926681@qq.com

顧問:朱鷹、鄒開歧

主編:姚小紅

編輯:洪與、鄒舟、楊玲、大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