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清平樂·六盤山

清平樂·六盤山

毛澤東

天高雲淡,

望斷南飛雁。

不到長城非好漢,

屈指行程二萬。

六盤山上高峰,

紅旗漫捲西風。

今日長纓在手,

何時縛住蒼龍?


《清平樂·六盤山》是1935年10月7日, 紅軍翻越六盤山時, 毛澤東登上山頂所作, 定稿是在這一年的12月。 毛澤東在攀登到六盤山山頂上, 極目四望, 真正體會到了秋高氣爽的北國風光之後, 回想長征路上的種種艱難險阻, 如今都已成為過眼雲煙, 那些至今仍堅持戰鬥在南方的同志們怎麼樣了呢?經過二萬五千里艱險路程, 無數戰鬥鍛煉過的紅軍一定能夠戰勝所有的困難,

開創出一個前所未有的新世界來。 想到這些, 一種難以言表的思緒湧上心頭。 於是, 也就誕生了一首名傳千古的絕妙好詞。

毛澤東率領工農紅軍登上六盤山主峰, 面對西部的高天白雲, 清朗秋氣, 再凝望陣陣南飛的大雁, 一抒胸中情懷, 以閑遠歡欣之氣眺望又要開始的新的征戰。

上半闋一開始, 詩人從眺望遠景起筆, 西部秋景開闊, 長空高朗, 抹抹閑雲輕漾, 北雁在陣陣南飛, 仿佛帶走了詩人對過去南方生活及革命鬥爭的回憶及眷戀, 接著又起豪氣, “不到長城非好漢, 屈指行程二萬。 ”從爽朗、舒暢的秋心轉入英邁的青春吟哦, 二萬五千里長征已在腳下, 長城的關口已經到達, 浩瀚的業績就要進入一馬平川的時期。

下半闋,

詩人將目光收到近處, 高山之巔, 紅旗獵獵, 紅軍將士在秋天的山峰間盤旋向前。 接著吐出胸臆, 化用宋代劉克莊《賀新郎》中三行:“問長纓, 何時入手, 縛將戎主?”而這裡的“蒼龍”出自唐代顏師古的評注中引用漢代服虔的話:“倉龍, 太歲也。 ”倉龍同“蒼龍”, “太歲”是古人所說的兇神惡煞, 這裡引伸為蔣介石反動集團就是“蒼龍”。 雖然最後兩句用的是設問句, 但所起作用都是陳述式的肯定句, 即總有一天, 紅軍戰士將消滅國民黨反動派, 奪得最後的勝利。

這首詞寫景、抒情工整分明, 流轉自然。 上、下半闋均是一、二句寫景, 三、四句言志。 情景交織, 渾然一體。 整詩洋溢著革命勝利的豪情, 應用高亢雄壯的語氣。

毛澤東最初寫《長征謠》除了抒發自己的情意外,

還有鼓勵紅軍戰士行軍的作用, 所以最初的《清平樂·六盤山》帶有行軍歌曲的性質。

1942年8月1日新四軍《淮海報》副刊上刊登的兩首毛澤東詩詞, 其中有一首是《長征謠》, 當時是這樣的:“天高雲淡, 望斷南歸雁, 不到長城非好漢!同志們, 屈指行程已兩萬!六盤山呀山高峰, 赤旗漫捲西風。 今日沒著長纓, 同志們, 何時縛住蒼龍?

《清平樂·六盤山》是毛澤東翻越六盤山時的詠懷之作。 即賦名為長征謠, 一個“謠”字, 不吝遙記起《廬山謠》的那句千古絕唱:我本楚狂人, 鳳歌笑孔丘。 相隔1175年後, 毛澤東同樣在山頂, 唱出不到長城非好漢的萬代佳誦。 該詞最早發表在1957年1月的《詩刊》, 1961年9月為寧夏幹部書寫此詞時改為“紅旗”, 手跡發表在1961年10月7日的《光明日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