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南宋畫家夏圭作品《溪山清遠圖》

夏圭(西元12世紀末-13世紀初) 南宋畫家, 亦稱夏珪, 字禹玉, 錢塘(今浙江杭州)人, 生卒年不詳, 甯宗趙擴朝(1195-1224)畫院待詔, 賜金帶。 工人物, 精山水, 師法李唐, 滲以范、米家法。 所作筆法蒼老, 墨氣淋漓, 喜用禿筆, 出神入化, “世稱夜光無與敵, 何如夏君神妙筆, 蒼然勁鐵腕有靈, 開圖展對人愛惜”。

墨法運用亦別開生面, 創“拖泥帶水皴”或“帶水斧劈皴”, 先以水墨皴染而後用墨筆, 達到水墨交融, 淋漓蒼勁, 含蓄多姿, 趣味無盡。 構圖簡括, 也許受南宋偏安影響, 常用半邊取景, 焦點集中, 空間擴大, 近景突出, 遠景清淡之法作畫, 被稱為“夏半邊”。

畫亭臺樓閣不用界尺, 信手為之, 筆意精密, 奇妙突兀, 氣韻尤高。 與馬遠齊名, 時稱“馬夏”, 為南宋“四大家”之一。

夏圭早年工人物畫, 後來以山水畫著稱。 在構圖方面, 夏圭善於剪裁與美化自然景物, 善畫“邊角景”,他與馬遠同時, 號稱“馬夏”, 也稱“馬一角, 夏半邊”。 為“南渡四大家”之一。

《溪山清遠圖》構圖疏密相間, 剪裁巧妙, 筆法堅挺峭秀。 其筆墨蒼古, 墨氣明潤, 點染煙嵐, 恍者欲雨, 樹石濃淡遐邇分明。 由於運用更多的水分(同馬遠相比較), 於是就更具有“墨汁淋漓”的效果。 其皴法為“拖泥帶水皴”或“帶水斧劈皴”, 是先用水筆, 再用墨筆渲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