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明代畫家王紱國畫作品

明 王紱 竹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

明 王紱 墨竹圖

紙本墨筆 113.8×51.3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明 王紱 邊景昭 竹鶴雙清圖

絹本設色 109×44.6cm

故宮博物院

明 王紱 墨竹圖

紙本墨筆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明 王紱 喬柯竹石圖

54.7×27.3釐米 傳故宮博物院藏

明 王紱 山亭文會圖

219×87.6釐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

王紱 竹(畫芯)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

王紱 淇渭圖 78.2×34.5釐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

王紱(款) 山水

王紱山水

王紱 食祿延年圖

王紱 岱嶽春雲圖 1410年作

明 王紱 溪山漁隱圖 水墨紙本 33×785cm

王紱

王紱(西元1362—1416年), 字孟端, 號友石生, 別號九龍山人, 江蘇無錫人。 他尤喜繪畫, 曾師法吳鎮、王蒙、倪瓚等畫壇大家。

永樂元年, 王紱因善書被舉薦進京, 供事文淵閣, 參與編纂《永樂大典》。 永樂十年拜中書舍人, 派往北京, 從事遷都的籌備工作。 永樂十一年、十二年, 兩次隨明成祖朱棣北巡, 期間創作著名的《燕京八景圖》。 他繪畫擅長山水, 尤精枯木竹石。 其山水畫兼有王蒙鬱蒼的風格和倪瓚曠遠的意境, 對吳門畫派的山水畫有一定影響。 但他不肯輕作山水畫, 故後人有“舍人風度冠時流, 筆底江山不易求”的詩句。 其畫竹兼收北宋以來各名家之長, 具有揮灑自如、縱橫飄逸、清翠挺勁的獨特風格, 人稱他的墨竹是“明朝第一”。 存世畫跡有《墨竹圖》、《竹鶴雙清圖》、《瀟湘秋意圖》、《枯木竹石圖》、《江山漁樂圖》等, 並著作《王舍人詩集》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