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十大傳世名畫 東晉·顧愷之《洛神賦圖》

洛神賦圖

此圖是根據三國(220--265年)魏人曹植所寫《洛神賦》而創作的故事畫。 畫面開首描繪曹植在洛水河邊與洛水女神瞬間相逢的情景, 曹植步履趨前, 遠望龍鴻飛舞, 一位“肩若削成, 腰如約素”、“雲髻峨峨, 修眉聯娟”的洛水女神飄飄而來, 而又時隱時現, 忽往忽來。 後段畫洛神駕六龍雲車離去, 玉鸞、文魚、鯨鯢等相伴左右, 洛神回首張望, 依依不捨, 一種無奈離析之情顯現畫面。

此圖分段描繪賦的內容, 構圖連貫, 主要人物隨著賦意, 反復出現。 設色濃豔, 畫法古拙, 山石樹木鉤填無皴, “列植之狀, 則若伸臂布指”, 所謂“人大於山,

水不容泛”, 系初唐以前畫風。 引首有清高宗弘曆行書“妙入毫巔”。 卷後有元趙孟頫行書《洛神賦》、李衎、虞集、明沈度、吳寬詩跋均偽。 又乾隆詩題。 鈐“明昌”、“禦府寶繪”、“群玉中秘”、“明昌禦鑒”及清內府乾隆、嘉慶、宣統諸藏印。 此圖不書《洛神賦》文, 亦無名款, 從畫法、絹、色等方面研究, 當為宋人摹本, 但畫風仍存六朝遺韻, 其原本傳為顧愷之所作。 《石渠寶笈·初編》、《石渠隨筆》著錄。

顧愷之簡介

顧愷之(348-409)字長康, 小字虎頭, 晉陵無錫(今江蘇無錫)人。 顧愷之博學有才氣, 工詩賦、書法, 尤善繪畫。 精於人像、佛像、禽獸、山水等, 時人稱之為三絕:畫絕、文絕和癡絕。 謝安深重之, 以為蒼生以來未之有。 顧愷之與曹不興、陸探微、張僧繇合稱“六朝四大家”。 顧愷之作畫意在傳神,

其“遷想妙得”、“以形寫神”等論點和提出的“六法”, 為我國傳統繪畫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並被尊為我國的“畫祖”。 傳世作品有女史箴圖 洛神賦圖 列女圖。

名家摹顧愷之洛神圖

清 丁觀鵬 摹顧愷之洛神圖(點擊見全卷)

宋 佚名 洛神圖卷 傳故宮博物院藏

南宋 無款 洛神賦圖卷 絹本設色 故宮博物院藏

《洛神賦》是三國時代著名文學家曹植的一篇名著, 描寫他與洛神[甄氏]真摯的愛情故事。 曹植是曹操的次子, 字子建, 他年輕時愛上了甄逸之女甄氏, 後來甄氏成了魏主曹丕的夫人。 曹丕稱帝后甄氏失寵, 鬱鬱而亡。 曹植感傷不已, 追念舊戀人便寫下了《感甄賦》(後改稱《洛神賦》), 盡情抒發了心中鬱悶的心情和纏綿的愛情。

此圖以長卷的形式, 表現了此賦的部分內容。 畫卷從右開始, 在古松掩映下, 曹植在眾多侍從人員的簇擁下, 坐車來到洛水邊與對岸的洛神相會。 畫面山石用斧劈皴, 古松雜樹、流水、人物用細筆勾描, 筆法細勁健峭。 畫風受李唐一派的影響而又有個性, 與東晉顧愷之《洛神賦圖》[人大如山][水不容泛]的古樸風格不同。 無款, 左下角鈐三印不可辨。 後紙有朱升、林士奇題詩和章後翁題記, 不見著錄。

丁雲鵬 洛神圖

清 蕭晨 洛神圖扇面 紙本沒色 18.8×53.5釐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元 衛九鼎 洛神圖 紙本墨筆 90.8×31.8釐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