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化學法威震“再生江湖”聲名赫,定向回收情系舊衣裳動京城

本報記者 同黎娜

原創文章, 歡迎轉發, 請授權轉載

化纖江湖故事多, 今年看點尤其多。  

12月13日, 浙江佳人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佳人新材料”)在北京舉辦了“衣舊美麗, 生生不息——廢舊衣物定向回收再利用”新聞發佈會, 就我國當前廢舊紡織品回收產業的發展情況、面臨的實際難題和接下來的突破點, 佳人新材料作為我國再生纖維龍頭企業所取得的技術突破等內容進行了討論。 發佈會上還宣佈, 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將與浙江佳人新材料有限公司共建“國家廢舊紡織品化學法迴圈再利用纖維生產研發基地”。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會長端小平,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紡聯環境保護與資源節約促進委員會主任孫淮濱, 中國工程院院士蔣士成, 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調研員李洪良, 紹興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徐國龍, 紹興袍江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主任閭小鋒, 精工控股集團董事長方朝陽, 精工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總裁、佳人新材料公司董事長樓寶良等參加了會議。

或許, 有同行會羡慕佳人新材料如今的聲名鵲起, 但是, 如果不是經歷了常年的苦練內功, 哪能在競爭激烈的“化纖江湖”中贏得一席之地?

講起創業過程中的酸甜苦辣, 樓寶良頗有感慨:“雖然公司的工藝技術屬於世界首創,

但在發展過程中也經歷了一些困難。 在某一個階段, 產能達不到要求, 而且再生纖維的成本遠遠高於原生成本, 但是, 我們堅持依靠自力更生, 成立了多個攻關小組, 通過技術創新、設備改造、工藝優化等, 最終取得了多項突破, 使產能大幅提高, 成本大幅下降。 下一步, 公司將進一步通過技術改造和創新, 使再生纖維的成本進一步下降。 6年磨一劍, 現在, 我們可以自豪地說, 公司的產品供不應求, 訂單排不過來。 接下來, 我們也特別希望全社會能更加關注、並參與到廢舊紡織品回收的事業中來, 相信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全民的參與, 我國廢舊紡織品回收再利用行業能邁上新臺階。 ”樓寶良說道。

廢舊紡織品回收行業事關“綠水青山”

從宏觀發展角度看,

十九大報告中指出, 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 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 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

企業作為社會公民, 是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力量。 而在我國紡織化纖工業中, 生產迴圈可再生化學纖維的一批再生企業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力軍”。 他們自一誕生起, 身體裡就帶著“綠色發展”的基因。 他們用的原料是廢舊紡織品或廢舊瓶片, 能極大地減少對於化石資源的消耗;他們生產的纖維可再生, 符合綠色發展和迴圈經濟發展理念。

在全社會把建設生態文明上升到前所未有高度的大背景下,

迴圈經濟正成為我國新的經濟增長點, 一批迴圈再生纖維企業正在迎來發展新契機, 他們的更好發展所能帶來的社會價值也應該被更廣大的群體所認知。

也正是出於一種“企業公民”的責任意識, 一些領頭再生纖維企業越來越多地走向公眾視野。 而建立完全的廢舊紡織品回收利用體系, 大力推進迴圈經濟發展, 也是世界各國的重要課題。

從化纖行業自身的可持續發展角度看,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化纖生產大國。 2016年, 我國化纖總產量達4944萬噸, 占紡織纖維加工總量約84%, 其中滌綸占81%。 在我國近5000萬噸的化纖總量中, 以石油基為原料化學纖維占總產量的比重高達90%。 目前, 我國石油的進口依存度已達到60%以上,

因此, 如何減少對化石資源的依賴, 促進化學纖維和紡織工業的可持續發展是我們所需要面對的現實問題。

蔣士成指出, 我國廢舊化纖紡織品社會儲量近4億噸, 生產及加工過程廢料大於400萬噸/年, 使用報廢後的纖維製品大於800萬噸/年, 資源回收利用率小於10%。 按年產生2000多萬噸廢舊紡織品綜合利用率達到60%測算, 每年可產出化學纖維940萬噸、天然纖維約470萬噸, 相當於節約原油1520萬噸, 節約耕地1360萬畝, 將有效緩解紡織工業資源緊缺問題。 廢舊紡織品綜合利用的潛力巨大。

蔣士成強調, 廢舊紡織品回收再利用是符合生態、綠色、低碳、環境友好要求的必經之路, 如何將廢舊紡織品變廢為寶, 進行綠色化應用, 是企業、行業、社會的共同責任。 當前建立完善廢舊衣服回收再利用體系也已經成為世界各國重要的環保課題。長遠來看,廢舊紡織品回收再利用在中國是一個千億元級的產業鏈,作為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以及紡織大國,我國的廢舊紡織品回收再利用問題的解決十分迫切且很有意義。

樓寶良對此深有感受。他表示,我國每年產生大量的廢舊衣物,這些廢舊衣物如果通過焚燒處理,將造成大氣污染,如果進行填埋,對優化土壤的生態環境將造成影響。因此,如何對這些廢舊衣物進行回收、處理、加工,成為再生資源,進行二次利用非常重要。

“廢舊紡織品的回收再加工利用途徑有4種,分別為機械法、物理法、化學法及熱能法,其中化學法最佳。佳人新材料的化學法迴圈再生技術是最先進的高端技術,可以還原成分子級別,再重新進行化學反應製造出新纖維,而且纖維仍然可以作為原料迴圈再生,可以做到無限次迴圈。但是,生產的成本也較高,建議佳人新材料今後通過原料的優化、生產工藝的創新、產品的開發以及規模化、工程化的發展,為企業的良性發展創造條件。”蔣士成說道。

事實上,此前,國家發改委等14個部委聯合發佈的《迴圈發展引領行動》,全面部署了“十三五”期間迴圈經濟發展的任務,標誌著我國將升級到以資源化、生態化為核心的生態迴圈,促進迴圈經濟產業鏈迅速發展。這些都為大力發展綠色迴圈經濟、綠色產品及服務業,形成新的經濟增長引擎指明了方向。

《紡織工業發展規劃(2016-2020)》中,綠色發展與市場導向、創新驅動、結構優化並列為規劃的4項基本原則之一;“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是“十三五”期間6項重點任務之一;“低碳節能工程”、“綠色環保工程”、“纖維迴圈工程”作為規劃的重點工程,在“十三五”期間將重點予以推進。

李洪良表示,工信部近幾年一直在關注廢舊紡織品回收再利用的發展態勢,多個部委都對綠色發展、資源迴圈利用及廢舊紡織品回收再利用方面有一些扶持政策,鼓勵行業企業積極參與到國家重大創新活動、重大示範工程項目中來,特別是要積極探索資源迴圈利用的模式途徑,推進廢舊紡織品回收再利用體系的對接、合作。近3年,工信部發佈了好幾批先進技術裝備,這些技術和裝備都具有產業化實踐應用效果,並選擇一些技術開展科技成果轉化,希望提高資源迴圈利用行業的科技水準,鼓勵更多企業參與到這項新興產業中。下一步,工信部將和相關部門、行業協會、企業、院校等機構共同努力,共同探索,把廢舊紡織品回收再利用這篇文章做好,把廢舊紡織品回收再利用產業做大、做優、做實。

“領頭羊”佳人新材料探索出一條路

任柯一個行業的突破性發展離不開龍頭企業的探索和示範效應。在國內再生纖維行業,佳人新材料以獨創的“化學法”技術成為“領頭羊”。

佳人新材料使用的“化學法”迴圈再生技術,能夠將滌綸製品分解至分子級別,完全去除其他再生法難以分離的染料、細微雜質等,從中回收的原料,品質能達到與用石油提煉、合成的原料相當的水準。公司通過近紅外辨別機、液相色譜儀對原料的滌綸成分、含量進行入廠檢驗。

原料問題在較長一段時期內制約著再生企業的發展。此前,佳人新材料的原料中,有80%為邊角料,20%為廢舊紡織品回收再利用。為了進一步突破原料瓶頸,這兩年,佳人新材料在廢舊紡織品回收方面加大拓展力度。

通過系列努力,目前,佳人新材料在廢舊紡織品回收方面建立了4種管道:一是以政府機關、企業為代表的社會回收管道,在袍江開發委、紹興地區的上市公司、銀行、電力局等部門開展了回收活動;二是以公安系統、學校、從事紡織與服裝製造的企業為主的定向回收管道,已與浙江省公安廳達成回收協定,在寧波、紹興等地中小學校開展了廢舊校服回收活動;三是以目前國內最大網上預約回收衣物平臺“飛螞蟻”為代表的互聯網回收管道;四是以面向公益團體為主的公益組織回收管道。公司已與紹興綠蛙公益合作,在紹興市放置了200多個綠蛙回收箱。

在再生纖維產品研發和生產方面,目前,佳人新材料已研發出多種差異化品種,公司取得了GRS紡織服裝全球回收標準、Intertek、Oeke-Tex Standard 100紡織品生態等認證,產品廣泛用於職業裝、工服、運動服、校服、家紡寢具、汽車內飾等領域,主要出口到日本、韓國、美國、法國等發達國家,H&M、ZARA等國際品牌都是其客戶。另外,李寧、探路者、361度等國內知名運動品牌也逐漸開始使用其再生纖維。

客戶的口碑便是對其產品品質的最好說明。偉星股份是一家上市企業,在浙江、深圳、孟加拉等地建有5家生產基地,也是佳人新材料的合作企業。該公司制服事業部總經理唐俊東介紹,佳人生產的高品質再生纖維在製造和染色中具有與原生纖維相同的特性,纖維品質高,減少了客戶企業生產中的損耗。而且,佳人的產品覆蓋範圍廣,可以為客戶提供“一站式”需要,降低了客戶的管理成本。同時,其產品具有可識別性和可追溯性,解決了客戶的後顧之憂。

中國臺灣的儒鴻、富順是多個世界知名運動品牌的主要原料供應商。該公司相關負責人陳俊欽表示,2017年開始,公司把佳人的再生纖維推廣到中國臺灣市場,其產品得到了品牌客戶的高度認可。“佳人的化學法的優勢在於把廢舊紡織品還原成原始化學原料,其再生纖維與一般的原生滌綸纖維在製成面料方面沒有差異。”陳俊欽說道。

關於公司接下來的發展,樓寶良介紹,目前公司的年產能約為2.5萬噸,年產能為16萬噸的2期項目正在加緊建設,預計明年將投產。2018年,公司還將啟動年產能為10萬噸的3期項目建設。未來,公司還將在全國布點,建設年產20萬噸的迴圈再生產品生產基地,爭取未來5年把公司繼續做大、做強。

當然,企業的良好發展離不開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徐國龍表示,紡織業是紹興的傳統優勢產業,涵蓋了PTA、聚酯、織造、印染等一條完整的產業鏈。目前,紹興正在進行包括紡織服裝在內的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政府將支援佳人新材料這樣的龍頭企業做大做強,為生態文明建設貢獻力量。

閭小鋒表示,接下來,將進一步加大廢舊紡織品回收在全社會的宣傳、推廣力度,助力佳人這樣的領頭企業在全國更廣泛的範圍內開展廢舊紡織品回收。同時,將重點圍繞佳人的企業發展戰略,在其二期、三期項目的推進中,提供好土地、水電氣等各種要素的保障,為企業的發展提供全方位的“店小二”式的服務;也將繼續支援企業加強產學研合作,繼續鼓勵企業引進高精尖人才,比如建立院士工作站等。

“佳人公司自2012年創立至今,從與世界500強企業合作,引進和自主研發相結合,實現了世界領先的再生纖維化學處理技術,實現了再生差別化纖維項目的建成投產,成功開拓了再生纖維的應用市場。在這個過程中,正是因為有了各方面的支持,才能在綠色發展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接下來,公司希望能與教育等系統繼續合作,繼續踐行‘產業結構優化、產業連結迴圈化、資源利用高效化、生產製造綠色化’的理念,努力把佳人新材料打造成我國紡織工業廢舊紡織品回收的示範工程。”方朝陽說道。

我國迴圈再生行業仍須多方助力

那麼,我國廢舊紡織品回收行業下一步的發展,還需要哪些方面的支援?還需要在哪些方面進一步完善?

孫淮濱指出,應該對廢舊紡織品應進行區分,“廢”通常指工業生產過程中的下腳料,難的在於老百姓使用的舊衣服的再利用,應對舊衣回收進行重點攻克。我國的廢舊紡織品已經形成一個產業鏈條,接下來應該進一步健全鏈條。比如,在回收體系中,有個體戶、公益機構、品牌、互聯網等多個管道進行回收,但是功能的發揮和回收的相關合法性都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在分解環節,有的是企業自身在做,分解應與大都市的基礎設施進行配套,應集中進行規模化、精細化進行分解,再與紡織企業進行對接。在再利用環節,應進行高品質利用。

孫淮濱進一步指出,我國廢舊紡織品回收再利用存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一方面,我國廢舊紡織品資源很多,但是利用存在嚴重的不平衡;另一方面,在把廢舊資源再利用成為再生的消費品方面發展得還不充分。此外,在廢舊紡織品回收、分解、再利用3個環節上還須建立更好的連結,在形成廢舊紡織品回收利用體系方面下大功夫。

“廢舊紡織品的回收再利用需要全社會建立完整的鏈條,在今後的發展中,還應進行多方面完善,這樣才能真正造福於人民,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帶來更大貢獻。比如,在回收環節,需要用更市場化的方式去推動,使廢舊紡織品回收從分散走向集中,同時,如何實現標準化也很關鍵。再比如,現在一些企業從自然人手中收購原料,企業是法人身份,這方面的稅制怎麼算?對於再生纖維企業來說,也應加強研發,繼續努力使再生產品更好地替代原生產品,進一步擴大產業和使用規模,提高效益。總體來看,這是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但也任重道遠,所以更需要不斷克服艱難,需要改革創新的勇氣,有所作為。”孫淮濱說。

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副會長賀燕麗在接受採訪時指出,國外的紡織品總量中約有50%是可以回收的,回收體系已比較成熟。我國的廢舊紡織品回收技術水準已屬於世界領先,但是,回收體系和相關法規的制定仍滯後。

“接下來,希望相關政府部門能牽頭,儘快建立起中國自己的廢舊紡織品完整產業鏈條政策法規標準。比較現實的做法是,通過對校服、制服、軍服、工服的定向回收,加大再生纖維的原料來源,這方面也需要政府的引導和支援。同時,我國需要完善相關的稅收政策。比如,國外對於再生企業的增值稅實行減半,或者是在服裝零售環節收取一定比例的費用,作為財政補貼支援再生企業發展,這些或許值得我國進行借鑒。總之,希望通過各方面的進一步完善,促進我國回收再利用行業開創新局面。”賀燕麗說。

當前建立完善廢舊衣服回收再利用體系也已經成為世界各國重要的環保課題。長遠來看,廢舊紡織品回收再利用在中國是一個千億元級的產業鏈,作為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以及紡織大國,我國的廢舊紡織品回收再利用問題的解決十分迫切且很有意義。

樓寶良對此深有感受。他表示,我國每年產生大量的廢舊衣物,這些廢舊衣物如果通過焚燒處理,將造成大氣污染,如果進行填埋,對優化土壤的生態環境將造成影響。因此,如何對這些廢舊衣物進行回收、處理、加工,成為再生資源,進行二次利用非常重要。

“廢舊紡織品的回收再加工利用途徑有4種,分別為機械法、物理法、化學法及熱能法,其中化學法最佳。佳人新材料的化學法迴圈再生技術是最先進的高端技術,可以還原成分子級別,再重新進行化學反應製造出新纖維,而且纖維仍然可以作為原料迴圈再生,可以做到無限次迴圈。但是,生產的成本也較高,建議佳人新材料今後通過原料的優化、生產工藝的創新、產品的開發以及規模化、工程化的發展,為企業的良性發展創造條件。”蔣士成說道。

事實上,此前,國家發改委等14個部委聯合發佈的《迴圈發展引領行動》,全面部署了“十三五”期間迴圈經濟發展的任務,標誌著我國將升級到以資源化、生態化為核心的生態迴圈,促進迴圈經濟產業鏈迅速發展。這些都為大力發展綠色迴圈經濟、綠色產品及服務業,形成新的經濟增長引擎指明了方向。

《紡織工業發展規劃(2016-2020)》中,綠色發展與市場導向、創新驅動、結構優化並列為規劃的4項基本原則之一;“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是“十三五”期間6項重點任務之一;“低碳節能工程”、“綠色環保工程”、“纖維迴圈工程”作為規劃的重點工程,在“十三五”期間將重點予以推進。

李洪良表示,工信部近幾年一直在關注廢舊紡織品回收再利用的發展態勢,多個部委都對綠色發展、資源迴圈利用及廢舊紡織品回收再利用方面有一些扶持政策,鼓勵行業企業積極參與到國家重大創新活動、重大示範工程項目中來,特別是要積極探索資源迴圈利用的模式途徑,推進廢舊紡織品回收再利用體系的對接、合作。近3年,工信部發佈了好幾批先進技術裝備,這些技術和裝備都具有產業化實踐應用效果,並選擇一些技術開展科技成果轉化,希望提高資源迴圈利用行業的科技水準,鼓勵更多企業參與到這項新興產業中。下一步,工信部將和相關部門、行業協會、企業、院校等機構共同努力,共同探索,把廢舊紡織品回收再利用這篇文章做好,把廢舊紡織品回收再利用產業做大、做優、做實。

“領頭羊”佳人新材料探索出一條路

任柯一個行業的突破性發展離不開龍頭企業的探索和示範效應。在國內再生纖維行業,佳人新材料以獨創的“化學法”技術成為“領頭羊”。

佳人新材料使用的“化學法”迴圈再生技術,能夠將滌綸製品分解至分子級別,完全去除其他再生法難以分離的染料、細微雜質等,從中回收的原料,品質能達到與用石油提煉、合成的原料相當的水準。公司通過近紅外辨別機、液相色譜儀對原料的滌綸成分、含量進行入廠檢驗。

原料問題在較長一段時期內制約著再生企業的發展。此前,佳人新材料的原料中,有80%為邊角料,20%為廢舊紡織品回收再利用。為了進一步突破原料瓶頸,這兩年,佳人新材料在廢舊紡織品回收方面加大拓展力度。

通過系列努力,目前,佳人新材料在廢舊紡織品回收方面建立了4種管道:一是以政府機關、企業為代表的社會回收管道,在袍江開發委、紹興地區的上市公司、銀行、電力局等部門開展了回收活動;二是以公安系統、學校、從事紡織與服裝製造的企業為主的定向回收管道,已與浙江省公安廳達成回收協定,在寧波、紹興等地中小學校開展了廢舊校服回收活動;三是以目前國內最大網上預約回收衣物平臺“飛螞蟻”為代表的互聯網回收管道;四是以面向公益團體為主的公益組織回收管道。公司已與紹興綠蛙公益合作,在紹興市放置了200多個綠蛙回收箱。

在再生纖維產品研發和生產方面,目前,佳人新材料已研發出多種差異化品種,公司取得了GRS紡織服裝全球回收標準、Intertek、Oeke-Tex Standard 100紡織品生態等認證,產品廣泛用於職業裝、工服、運動服、校服、家紡寢具、汽車內飾等領域,主要出口到日本、韓國、美國、法國等發達國家,H&M、ZARA等國際品牌都是其客戶。另外,李寧、探路者、361度等國內知名運動品牌也逐漸開始使用其再生纖維。

客戶的口碑便是對其產品品質的最好說明。偉星股份是一家上市企業,在浙江、深圳、孟加拉等地建有5家生產基地,也是佳人新材料的合作企業。該公司制服事業部總經理唐俊東介紹,佳人生產的高品質再生纖維在製造和染色中具有與原生纖維相同的特性,纖維品質高,減少了客戶企業生產中的損耗。而且,佳人的產品覆蓋範圍廣,可以為客戶提供“一站式”需要,降低了客戶的管理成本。同時,其產品具有可識別性和可追溯性,解決了客戶的後顧之憂。

中國臺灣的儒鴻、富順是多個世界知名運動品牌的主要原料供應商。該公司相關負責人陳俊欽表示,2017年開始,公司把佳人的再生纖維推廣到中國臺灣市場,其產品得到了品牌客戶的高度認可。“佳人的化學法的優勢在於把廢舊紡織品還原成原始化學原料,其再生纖維與一般的原生滌綸纖維在製成面料方面沒有差異。”陳俊欽說道。

關於公司接下來的發展,樓寶良介紹,目前公司的年產能約為2.5萬噸,年產能為16萬噸的2期項目正在加緊建設,預計明年將投產。2018年,公司還將啟動年產能為10萬噸的3期項目建設。未來,公司還將在全國布點,建設年產20萬噸的迴圈再生產品生產基地,爭取未來5年把公司繼續做大、做強。

當然,企業的良好發展離不開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徐國龍表示,紡織業是紹興的傳統優勢產業,涵蓋了PTA、聚酯、織造、印染等一條完整的產業鏈。目前,紹興正在進行包括紡織服裝在內的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政府將支援佳人新材料這樣的龍頭企業做大做強,為生態文明建設貢獻力量。

閭小鋒表示,接下來,將進一步加大廢舊紡織品回收在全社會的宣傳、推廣力度,助力佳人這樣的領頭企業在全國更廣泛的範圍內開展廢舊紡織品回收。同時,將重點圍繞佳人的企業發展戰略,在其二期、三期項目的推進中,提供好土地、水電氣等各種要素的保障,為企業的發展提供全方位的“店小二”式的服務;也將繼續支援企業加強產學研合作,繼續鼓勵企業引進高精尖人才,比如建立院士工作站等。

“佳人公司自2012年創立至今,從與世界500強企業合作,引進和自主研發相結合,實現了世界領先的再生纖維化學處理技術,實現了再生差別化纖維項目的建成投產,成功開拓了再生纖維的應用市場。在這個過程中,正是因為有了各方面的支持,才能在綠色發展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接下來,公司希望能與教育等系統繼續合作,繼續踐行‘產業結構優化、產業連結迴圈化、資源利用高效化、生產製造綠色化’的理念,努力把佳人新材料打造成我國紡織工業廢舊紡織品回收的示範工程。”方朝陽說道。

我國迴圈再生行業仍須多方助力

那麼,我國廢舊紡織品回收行業下一步的發展,還需要哪些方面的支援?還需要在哪些方面進一步完善?

孫淮濱指出,應該對廢舊紡織品應進行區分,“廢”通常指工業生產過程中的下腳料,難的在於老百姓使用的舊衣服的再利用,應對舊衣回收進行重點攻克。我國的廢舊紡織品已經形成一個產業鏈條,接下來應該進一步健全鏈條。比如,在回收體系中,有個體戶、公益機構、品牌、互聯網等多個管道進行回收,但是功能的發揮和回收的相關合法性都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在分解環節,有的是企業自身在做,分解應與大都市的基礎設施進行配套,應集中進行規模化、精細化進行分解,再與紡織企業進行對接。在再利用環節,應進行高品質利用。

孫淮濱進一步指出,我國廢舊紡織品回收再利用存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一方面,我國廢舊紡織品資源很多,但是利用存在嚴重的不平衡;另一方面,在把廢舊資源再利用成為再生的消費品方面發展得還不充分。此外,在廢舊紡織品回收、分解、再利用3個環節上還須建立更好的連結,在形成廢舊紡織品回收利用體系方面下大功夫。

“廢舊紡織品的回收再利用需要全社會建立完整的鏈條,在今後的發展中,還應進行多方面完善,這樣才能真正造福於人民,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帶來更大貢獻。比如,在回收環節,需要用更市場化的方式去推動,使廢舊紡織品回收從分散走向集中,同時,如何實現標準化也很關鍵。再比如,現在一些企業從自然人手中收購原料,企業是法人身份,這方面的稅制怎麼算?對於再生纖維企業來說,也應加強研發,繼續努力使再生產品更好地替代原生產品,進一步擴大產業和使用規模,提高效益。總體來看,這是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但也任重道遠,所以更需要不斷克服艱難,需要改革創新的勇氣,有所作為。”孫淮濱說。

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副會長賀燕麗在接受採訪時指出,國外的紡織品總量中約有50%是可以回收的,回收體系已比較成熟。我國的廢舊紡織品回收技術水準已屬於世界領先,但是,回收體系和相關法規的制定仍滯後。

“接下來,希望相關政府部門能牽頭,儘快建立起中國自己的廢舊紡織品完整產業鏈條政策法規標準。比較現實的做法是,通過對校服、制服、軍服、工服的定向回收,加大再生纖維的原料來源,這方面也需要政府的引導和支援。同時,我國需要完善相關的稅收政策。比如,國外對於再生企業的增值稅實行減半,或者是在服裝零售環節收取一定比例的費用,作為財政補貼支援再生企業發展,這些或許值得我國進行借鑒。總之,希望通過各方面的進一步完善,促進我國回收再利用行業開創新局面。”賀燕麗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