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在細雨中呼喊》是余華寫得最好的一本書,歌手李健也這麼認為

高二那年, 一本《許三觀賣血記》在班裡面傳開。 它的封面破舊, 還有著大大小小的折痕。 當傳到我的手中後, 我翻看了好多頁, 發現裡面的描述竟如此黃暴, 記敘的內容著實讓我感到吃驚。 也就是那年, 我第一次知道、並記下了一個名字——余華。

高考結束後, 我想找一些書來讀, 我在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余華。 那時候我已經瞭解了很多餘華的資訊, 他的《活著》《兄弟》《許三觀》評價都是那麼高, 我不知道該從哪一本開始讀。 細想之後, 決定按照時間線來一一拜讀, 這第一本書就是《在細雨中呼喊》。

這是余華的第一本長篇小說,

他以第一人稱的視角, 用他淩厲的筆鋒描述了生活在農村孫家祖孫三代的家庭故事。 他編織著零碎的記憶, 向我們一一展現了毫無家庭地位而又可憐可悲的祖父;打罵妻兒、和寡婦睡覺、貪婪可恥的父親。 忍氣吞聲的母親、迷惘無奈的哥哥、自以為是而又呆板的弟弟, 當然還有本書的主人公-----孤獨冷漠的自己。

主人公一直保持著冷靜和沉默。 他的目光渙散, 心靈敏感, 在生活的邊緣游離, 得不到重視被村裡人看作異類。 當他被送走領養重新回來後, 發現自己在家中只是個局外人。 回首被領養的那幾年, 只感覺和養父更像父子。 面對青春期朦朧的性意識也曾讓他恐慌, 還好有了蘇宇, 可天不遂人願, 不久就讓兩人天人兩隔。

兩件事情帶給他的痛苦讓他在合群與不合群中來回穿梭, 最終他還是選擇了不再裝模作樣地擁有很多朋友, 走向了一個人的孤單之中。 他默默地注視著周遭發生的一切, 留下的是對於時間和生命的思考。

這本書的基調黯淡憂傷, 每一處無不透露著無奈與絕望, 但也沒少了詼諧。 有許多地方充斥著對愚昧無知的戲謔:祖父咒駡神仙後, 呆在屋子裡等待死神的宣判;哥哥以和城裡的孩子交往為榮的幼稚;父親妄圖以弟弟的死為他換來表彰和提拔, 這些荒誕愚昧的情節看後, 讓人唏噓不已深感可笑。

對於死亡的描寫雲淡風輕且充滿了黑色幽默, 每個人物的死亡好像出乎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

他仿佛在間接的表達著“善惡終有報”的命運。 父親跌入糞坑的一命嗚呼好像是在贖罪, 蘇宇的早早離世仿佛是老天提早帶他離開這個苦難的世界。

余華曾說因為當人們無法選擇自己的未來時, 就會珍惜自己選擇過去的權利。 回憶的動人之處就在於可以重新選擇, 可以將那些毫無關聯的往事重新組合起來, 從而獲得了全新的過去。 所以, 我覺得這本書是他壓箱底的東西, 零碎的故事, 起伏跳躍的時間線更是凸顯了回憶的特點, 而當你把這些串聯到一起時, 你會發現一個個身影會躍然紙上。

與余華其他作品比起來, 現階段我更愛這本書, 在壓抑與悲痛之後, 這本書好像還給了我一絲希望。 男孩以上帝視角般看透了每一件事情,

比起那些不幸的人, 我覺得他更能擁有未來。 一本書好與否關鍵在於能否與讀者產生共鳴, 能否把情感通過文字直達心靈, 顯然這本書做到了。 雖然沒有和主人公一樣的故事經歷, 但我還是看到了自己的些許身影。

感謝余華的作品, 讓我體驗到了從未經歷的感情, 也帶我領略了那個陌生久遠的大時代。 余華, 的確是現代文學中的一塊瑰寶。

在歌手李健的採訪中, 李健也曾經表示過對余華的讚譽, 他還評價了余華的第一本作品《在細雨中呼喊》:

張藝謀那部電影也是他所有電影中拍的最好的, 因為這個劇本, 這個故事寫的太精彩了。 余華的小說都應該看, 余華最好的小說是《細雨中的呼喊》, 只不過人們可能沒有瞭解的那麼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