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取經路上,孫悟空曾變成耶穌救人

(蝸牛看西遊第1492期)

文/牽著蝸牛散步

有人看到蝸牛這個標題, 可能會破口大駡, 認為蝸牛忽悠人, 搞標題黨。

蝸牛從不搞標題黨, 等我分析完, 您再看看, 說得是否有道理。

蝸牛在往期的文章中多次說過, 《西遊記》是一本由一名寫定者(現在叫編者)搜集整理的書, 他在對很多版本的《西遊記》和傳說進行整理時, 加入了不少自己的東西。 比如大鬧天宮, 就有不少原創內容。 至於這個寫定者, 是不是吳承恩, 到目前都有爭論。

正因為包括了很多民間傳說, 所以書中有不少真實人物、真實事件。 比如在前幾期蝸牛分析的,

孫悟空大鬧天宮, 其實就是影射王莽篡漢的事。

在烏雞國時, 出現了一個新名詞, 很多人搞不明白是個什麼東西:立帝貨。

故事起源很簡單, 死了的國王托夢給唐僧, 說他的王位被一名妖怪霸佔了, 希望聖僧能除妖降魔, 把王位給他奪回來。 唐僧說如何信你, 他說明天太子將來此打獵。 並留下一個白玉珪作證。

為了驗證死國王說的真假, 並打探實請, 孫悟空想了一個辦法, 把自己變成一個二寸高的小人, 放在匣子裡, 讓唐僧明天作為寶貝獻給王子。

第二天, 王子果然來打獵。 孫悟空變成一隻兔子, 引王子進寺院, 然後唐僧果然獻出寶貝。 原著是這樣寫的——

“殿下, 貧僧不知。 但只這紅匣內有一件寶貝, 叫做立帝貨, 他上知五百年,

中知五百年, 下知五百年, 共知一千五百年過去未來之事, 便知無父母養育之恩, 令貧僧在此久等多時矣。 ”

王子自然不信, 然後接過匣子, 打開, 孫悟空便跳了出來。 先還只有兩寸長, 後來變成三尺四五寸, 然後告訴王子他父親的事, 並詢問宮裡的一些情況, 最後得出結論, 死國王說的是真事, 真有一名妖怪霸佔了王位。

對此, 很多人問, 書中為何出現一個“立帝貨”呢, 從漢語詞句來看, 讓人莫名其妙, 難道是把皇帝立起來?那怎麼又是貨呢?

其實, 這個詞語一看就是個外來詞。 英文中的耶穌, 就叫“Redeemer”, 明朝時, 就音譯成“立帝貿”。 但是, 古人印書全靠手抄手刻, 所以寫多了, 就把“貿”寫成了“貨”。 於是時間一長, 這個《西遊記》版本中的小人, 就叫“立帝貨”了。

那麼, 故事中為何要出現這個小人呢?不出現也是可以把故事講通的。 其真正原因在於, 明朝時中國已經出現了不少傳教士, 他們手裡經常拿一個小人, 這就是耶穌像。 不少傳教士上知天文地理, 下知雞毛蒜皮, 還會尋醫看病, 於是不少人都以為是那個神秘小人的功勞。

因此, 《西遊記》作者在創作時, 自然就想到這個小人, 所以就把它的名字“立帝貨”搬來了。 所以說, 孫悟空在取經路上, 也扮了一次耶穌, 這是完美的一次中外結合了。

那麼, 害死烏雞國的文殊菩薩坐騎青毛獅子精, 為何後來又一次在獅駝嶺出現呢?並且不認識孫悟空。 它也成為唯一兩次下界為妖的坐騎。

這裡面有何隱情?前往“蝸牛看西遊”公號, 可看到相關文章《文殊菩薩坐騎為何兩次下界為妖?揭秘西游不為人知的秘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