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三分醉,七分飽,八分對人剛剛好

【三 分 醉】

《菜根譚》裡說: 花看半開, 酒飲微醉, 此中大有佳趣。

喝酒的時候, 三分微醉的感覺最好, 三分醉, 七分醒。

心情是暢快的, 閒適的;身體是放鬆的, 隨意的;眼裡看到的一切都是美好的, 可愛的, 飄飄欲仙, 超脫世俗, 豈不快哉?

適當的喝點小酒, 讓自己從乏味無趣的生活中暫時解脫出來, 帶著一點輕飄的感覺, 翱翔在自由的思想世界, 獲得一點額外的愉悅, 這是喝酒的藝術, 也是一種不錯的解壓方式。

所以詩、酒、茶、花、琴、棋、書、畫幾大文人雅趣中, 酒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若沒有三分薄醉, 哪裡有李白“舉杯邀明月,

對影成三人”的浪漫;杜甫“白日放歌須縱酒, 青春作伴好還鄉”的灑脫, 李清照“東籬把酒黃昏後, 有暗香盈袖”的雅致呢?

但, 三分微醺最愜意, 也要留七分清醒在心間。

過了, 就失了該有的美好。

痛苦、憂愁、悲傷這樣濃重的情緒若想用酒精來淹沒, 也只能是“借酒消愁愁更愁”, 一攤爛醉之後, 除了身體的不適, 可能給別人造成的麻煩, 對煩惱的事情不會有任何改善。

【七 分 飽】

閒暇時, 養過魚和花草。 經驗告訴我, 魚不能每天餵食, 一周喂一次就行, 不然它們會因為吃得過飽而死掉;很多花不要澆水太勤, 當葉子稍稍有些打蔫的時候再澆水更好。

吃飯的時候, 七分飽的滿足感覺是最舒服的。

七分飽, 三分饑, 口中是意猶未盡的餘香, 腹中是恰到好處的滿足。

再來點餐後後甜點水果, 既保持身材, 又能保持健康。

孔子主張“食勿求飽”“節食安胃”。

《養生避忌》:“善養生者, 先饑而食, 食勿令飽;先渴而飲, 飲勿令過。 食欲數而少, 不欲頓而多。 ”

食勿求飽, 節食安胃, 微餓, 才守得住健康。

七分飽, 嘴角尚可細細品味食物的餘味;留下三分是對食物的欣賞和感恩, 是對下次吃飯的憧憬和期待。

吃的太多, 事物停留在腹中, 無端增加了消化系統的工作壓力, 且到最後, 進入嘴裡的食物, 你已欣賞不到它的美味, 也是對食物的一種莫大的浪費。

【八 分 好】

八分好, 是分寸。

朋友不必毫無保留, 給彼此留有空間與距離, 對人八分好, 是最默契長久的友誼。

有些人交朋友, 總喜歡完全融入對方的生活中,

他自己毫無保留, 也要求別人毫無保留。 這樣的友情只會讓人感到壓抑窒息。

“距離產生美”, 當兩個人親密到沒有絲毫距離的時候, 也是友情破裂的開始。

給彼此留下適當的空間和距離, “對人八分好”是友情最舒服的狀態。

八分好, 是智慧。

愛人也應該“親密有間”, 親密卻彼此尊重, 給對方留下私人空間, 適當的距離讓愛情更美。

愛對方, 八分已足夠, 留下兩分, 愛自己。

愛一個人愛得渾然忘卻自我, 沒有了自己的思想, 沒有了自己的喜怒哀樂, 處處以他為中心, 跟他在一起時, 他就是整個世界;

不跟他在一起時, 世界就是他, 自己的世界越來越逼仄和狹窄, 最後吞沒了那個最珍貴的, 叫“自我”的東西。 這樣的愛情只會以對方的不珍惜而悲劇收場。

因為, 愛就像風箏, 只有給它風一般的自由, 你才會看到它飛舞在藍天的景致。

只有一個人學會愛自己, 才有能力愛別人;你希望別人如何來愛你, 就要先用這樣的方式愛自己。

三分醉, 七分飽, 八分好——就是要適當留餘。

南宋士大夫王伯大《四留銘》裡說:

留有餘, 不盡之巧以還造化;留有餘, 不盡之祿以還朝廷;留有餘, 不盡之財以還百姓;留有餘, 不盡之福以還子孫。

人生也是一幅畫卷, 懂得適當留白, 凡事留有餘地, 才能給自己伸展的空間, 給感情容納波浪的空隙, 給生命綿綿不斷的動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