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珍貴照片資料!歷史上真實的“金陵十三釵”,不能忘掉的傷疤

伴隨著《金陵十三釵》電影的熱播, 當年真實版“金陵十三釵”的故事也成為媒體報導的熱點之一。 金陵女子大學是中國第一所女子大學, 創立於1913年。 金女大辦學中設置過16個四年級學科, 在國內外享有聲譽。 從1919年到1951年, 畢業人數為999人, 人稱999朵玫瑰。 1951年金陵女子文理學院和金陵大學合併, 1952年院系調整中主體併入南京大學(原中央大學)。 《文史參考》等報導重現了當年24名外國人死守南京城救了25萬國人的歷史事實, 其中15名是傳教士。 其中, 時年51歲的美國傳教士明妮?6?1魏特林和德國人約翰?6?1拉貝等共同發起建立了“南京安全區”,

他們分別留下的《魏特林日記》和《拉貝日記》成為那段血腥歷史最直接、最有力的證據之一。 《魏特林日記》中的記載不僅是小說《金陵十三釵》的創作素材, 更是字字見血的控訴。 魏特琳的日記中記載, 日軍佔領南京後擄掠強姦婦女, 連幼女都不放過。

當年留下的24外國人有金陵大學歷史系美籍教授貝德士。 當時他全家正在日本度假, 他非但不慶倖自己躲開浩劫, 還與家人分別、衝破封鎖隻身回到南京。 和貝德士一起留下的, 還有美國長老會牧師米爾斯, 金陵大學社會學教授史邁士, 農藝學教授裡格斯, 德國西門子公司駐南京辦事處負責人約翰?6?1拉貝, 美國聖公會南京德勝教堂牧師約翰?6?1馬吉, 美國基督教南京青年會牧師喬治?6?1費奇(又名費吳生),

金陵大學鼓樓醫院美籍代院長特裡默, 醫生威爾遜, 德國禮和洋行工程師克勒格爾等。 這些西方人在南京生活多年, 以“老市民”自居。 其中有15人來自美國教會。 在這些外僑中, 費奇與中國的緣分也許是最深厚的。 他還有一個名字叫費吳生, 因為他生於蘇州。 父母是傳教士, 早年從美國來到中國。

這20多位外國人成立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 保護了大約25萬中國人。 得到西方僑民救護的南京千千萬萬難民感激地稱讚他們是“活菩薩”、“守護神”。 難民們說:“使中國人免遭徹底銷毀的惟一原因, 就是南京有為數不多的異邦人。 ”

他們還想方設法把日軍屠城真相送出重圍。 1937年第一篇對南京大屠殺的現場目擊記錄就來自金陵大學歷史系美籍教授貝德士女士。

12月15日, 四名西方記者將這份記錄帶往上海。 12月16日, 末了一名西方記者離開南京, 臨走前他收到基督教南京青年會牧師費吳生的信函。 記者以《美國傳教士敘述的南京恐怖統治》為題, 將信函內容宣告在的《紐約時報》上, 成為最早向世界顯露表露南京大屠殺的報導之一。

在南京淪陷期間, 明妮·魏特琳的身份是金陵女子文理學院教育系主任兼教務主任。 這是一所教會學校, 位於安全區範圍內, 相對比較安全。 魏特琳冒著生命危險挺身而出, 讓大批的婦女和兒童進入她所在的校園, 幫助她們躲過劫掠。 事隔七十多年, 翻閱魏特琳寫于南京淪陷期間的日記, 當時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

魏特琳在日記中提到了一批幫助其他“書娟”們逃過日軍強暴的“妓女”。 那是1937年12月24日、耶誕節的前一天, 魏特琳被叫到辦公室, 與日本某師團的一名高級軍事顧問會晤。 對方要求魏特琳從1萬名難民中挑選出100名妓女, 他們認為, 如果為日本兵安排一個合法的去處, 這些士兵就不會再騷擾無辜的良家婦女了。 當天的結果是, 對方最終挑走了21名婦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